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兵团发展历程:兵团发展成就巡礼

兵团发展历程:兵团发展成就巡礼作为诞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军垦新城、兵团向南发展的重要支点,如何增强在南疆的承载力、带动力和影响力,推动南疆出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结构性变化?这是摆在十四师昆玉市上下的一道时代考题。2016年2月,十四师昆玉市挂牌成立。航拍的十四师一牧场亚门草原景区风景美不胜收(资料图片)。近年来,十四师一牧场打造和田地区夏季避暑胜地,一牧场亚门草原景区年游客量达到10多万人次,成为疆内外游客深情向往的地方。兵团日报记者 王志清 摄60多年来,身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十四师昆玉市不断壮大维稳戍边综合实力,更好履行“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持续增强在南疆的承载力、带动力和影响力。推进产城融合 建设美好家园

兵团发展历程:兵团发展成就巡礼(1)

兵团发展历程:兵团发展成就巡礼(2)

大漠深处筑新城

——十四师昆玉市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巡礼

大漠之南,昆仑之北,军垦新城,名为昆玉。

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亘古荒原,到“人在城中,城在绿中”的军垦新城;从一望无际的万亩枣园,到企业密集的产业园区;从维稳戍边的老兵精神,到载歌载舞的民族风情……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交织出丰富多彩、开放奋发的十四师昆玉市。

兵团发展历程:兵团发展成就巡礼(3)

航拍的十四师一牧场亚门草原景区风景美不胜收(资料图片)。近年来,十四师一牧场打造和田地区夏季避暑胜地,一牧场亚门草原景区年游客量达到10多万人次,成为疆内外游客深情向往的地方。兵团日报记者 王志清 摄

60多年来,身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十四师昆玉市不断壮大维稳戍边综合实力,更好履行“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持续增强在南疆的承载力、带动力和影响力。

推进产城融合 建设美好家园

2016年2月,十四师昆玉市挂牌成立。

作为诞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军垦新城、兵团向南发展的重要支点,如何增强在南疆的承载力、带动力和影响力,推动南疆出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结构性变化?这是摆在十四师昆玉市上下的一道时代考题。

推进产城融合,建设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十四师昆玉市以实际行动作答。

“这受益于兵团的各项好政策,企业产销两旺,发展迎来新春天!”昆仑山枣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彦冬说,2018年,该公司共收购优质红枣近4000吨,季节性用工达300人,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为各族群众农闲时节务工增收提供了好去处。

兵团发展历程:兵团发展成就巡礼(4)

鸟瞰十四师二二四团一角(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记者 潘瑞雄 摄

产业兴,城市美,人气旺。近年来,十四师昆玉市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产城融合,打造宜居宜业美好家园,不断提升吸引力和承载力。

加快昆玉市建设步伐,2018年十四师昆玉市完成昆玉市南部主城区5.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9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及师市267.22万亩行政区划确权勘界工作。

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十四师昆玉市通过一产抓增效、二产抓投产、三产抓扩容,推动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2018年,十四师昆玉市大力实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发展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5家光伏发电企业并网发电、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相继投产运营为契机,积极搭建师市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平台,增加就业岗位2800个;不断完善现代经贸流通服务体系,推进服务业扩容升级,鼓励更多群众走上自主创业、自主经营、脱贫致富的道路。

十四师昆玉市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主战略,坚定不移大招商、招大商、招成商,着力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2018年,该师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2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15亿元,超额完成兵团下达的目标任务。

聚力精准施策 决胜脱贫攻坚

电工培训、电焊工培训、木工培训……9月7日,十四师皮山农场宏福康金属加工厂内,20多名农场群众正在接受技能培训。

“农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我们开展合作,对农场剩富余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大家学到了技能,脱贫致富的路子宽、底气足。”皮山农场宏福康金属加工厂厂长张树良说。

“我就是在这里学习的电工技术,现在留在了加工厂当电工,每月收入4500元。”皮山农场五连职工达吾提·吾吉麦麦提说。

民生关乎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十四师昆玉市深入开展“五大行动”, 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练“绣花功”,啃“硬骨头”,决胜脱贫攻坚。

兵团发展历程:兵团发展成就巡礼(5)

近年来,十四师皮山农场引用外来投资建设民族工艺地毯厂,年生产各类地毯、丝绸1.8 万平方米,为当地200多名维吾尔族贫困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图为皮山农场女工在地毯车间编织地毯(资料图片)。兵团日报记者 王志清 摄

开展转移就业行动。针对辖区人多地少、就业压力大、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实际,十四师昆玉市大力实施“5000 1000 100 1”转移就业工程,今年预计实现5000人到辖区外进行季节性务工,1000人在辖区内务工就业,组建100个施工队,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2018年,该师市与辖区企业、合作社等开展合作,共建成扶贫车间11个,新增就业509人。

开展产业发展行动。十四师昆玉市加快发展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养殖业、种植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2018年,该师市对皮山农场和二二五团2328亩低效果园进行提质增效改造,成立养殖合作社4个,购置饲草料加工器械103套,采用“企业 合作社 贫困户”模式,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方式,扶持带动199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开展生态补偿行动。十四师昆玉市持续加大贫困团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职工为生态护林员。2018年,该师市共聘用生态护林员102人。

兵团发展历程:兵团发展成就巡礼(6)

4月30日,皮山农场少数民族妇女在永联针织有限公司位于该农场的卫星工厂内工作。兵团日报记者 潘瑞雄 摄

开展住房保障行动。今年上半年,十四师昆玉市对住房困难的210户家庭予以分类解决,彻底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开展综合保障兜底行动。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十四师昆玉市提供政策兜底保障,2018年扶持带动81户贫困户脱贫。

“师市出资为我们建造饲料青贮池,还配备了草料车,我和其他57户贫困户入了合作社的股,饲养了250余只羊,到年底还可以享受分红,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皮山农场克孜养殖合作社社员阿不力克木·喀迪尔说。

扎根红色沃土 赓续老兵精神

9月的南疆迎来了旅游旺季,走进四十七团,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的游客络绎不绝。

走进纪念馆,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无言诉说着兵团人在大漠深处铸剑为犁、屯垦戍边的英雄壮举:1949年12月22日,四十七团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的1800名官兵从阿克苏出发,在荒漠原野风餐露宿18个昼夜,徒步急行军790公里,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胜利解放和田。此后,这些官兵就地转业,在大漠深处屯垦戍边,一守就是一辈子。

兵团发展历程:兵团发展成就巡礼(7)

图为2月24日十四师昆玉市反恐维稳誓师大会现场 兵团日报记者 潘瑞雄 摄

岁月如梭,曾经的战士逐渐老去,但老兵精神却在十四师薪火相传、熠熠生辉。进入新世纪,留在四十七团的老兵子女们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之士接过了父辈手中的钢枪和坎土曼,在兵团的热土上继续书写维稳戍边事业的时代新篇章。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老兵精神。近年来,十四师昆玉市连续开展“沙海老兵节”系列纪念活动,摄制电视剧、纪录片,创作报告文学、长篇小说,编制完成红色旅游规划,通过文艺演出将老兵故事搬上舞台,并召开理论研讨会,将老兵精神不断升华。

2017年,十四师昆玉市两次举办“弘扬沙海老兵精神 不忘使命继续前进”主题教育培训班,和田地区和十四师昆玉市2000余名党员分批赴四十七团接受党性教育。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是十四师倾力打造的一张“红色名片”。纪念馆以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和老兵精神为己任,迎接来自疆内外的各族群众参观学习。

“纪念馆自2013年扩建以来一直人流不断,仅2018 年就有超过3万人前来参观学习。”纪念馆馆长汤利平说。

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靳超杰受到沙海老兵精神感召,志愿期满后毅然留在四十七团工作。“作为青年人,我们要自觉学习沙海老兵精神,弘扬优良作风,履行好职责使命。”靳超杰说。

落子生态棋局 成就“美丽事业”

8月18日,在和田机场送走了从内地来新疆看望自己的父母,张鹏回到了昆玉市。

今年年初,张鹏通过参加招考,从家乡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来到昆玉市,成为昆玉市机关的一名工作人员。儿子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沙漠边缘的一座军垦新城工作,张鹏父母始终放心不下。父母对自己选择的不理解不支持也成了张鹏的一件心事。

“来了以后发现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城市里到处都是绿化带,团场有一眼望不到头的果园,总能看到湛蓝的天空,这次父母来看我,也改变了他们之前认为这里‘到处是沙包,没有一点绿’的看法,他们不再反对我留在这里干事创业。”张鹏说。

兵团发展历程:兵团发展成就巡礼(8)

十四师皮山农场职工在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小区内幸福生活(资料图片)。刘秋月 摄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是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先手棋,十四师昆玉市党委始终保持‘赶考’心态,落子生态棋局,以实际行动解答城市建设管理这个新课题。”昆玉市副市长唐建说。

“昆玉市建设之初,就将城市绿化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在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师市党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并于2018年立下了‘3年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市、5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唐建说。

2018年,十四师昆玉市投入1.8亿元,实施了主城区绿化项目,新增绿化面积100.7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从8%提升到20%。2019年,十四师昆玉市又计划投入8177万元实施绿化项目,预计到今年年底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30%以上。

兵团发展历程:兵团发展成就巡礼(9)

昆玉市市民在十四师二二四团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采摘草莓(资料图片)。刘秋月 摄

在做好城市绿化的基础上,十四师昆玉市在各团场大力发展以红枣种植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在毗邻昆玉市的二二四团,红枣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一片片果园,不仅挡住了沙漠侵袭的脚步,更为团场职工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亩枣园,一年纯收入5万多元,农闲时去市里的企业打工,日子过得有奔头。”二二四团二连职工周付国说。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生态建设已成为十四师昆玉市干部群众心中的“美丽事业”。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十四师昆玉市吸引各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的一张闪亮“名片”。今年以来,十四师昆玉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79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31亿元。

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兵地融合

走进十四师一牧场,提起“喜喜连长”,无人不晓。

“喜喜连长”名叫张永进,从1966年参加工作至今,为维吾尔族职工和地方牧民治病2000多人次,调处矛盾纠纷400余宗,撮合美满婚姻300多对,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用心用情,才能换来真心真情。”如今,不管张永进走到哪里,都有少数民族群众迎上来握手寒暄,神态话语间满是亲热。

兵团“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以来,十四师昆玉市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组织党员干部与亲戚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交往互动,在常来常往中,不仅加深友谊增进感情,还使党员干部了解亲戚的所思所想所盼,把好事实事真正办到亲戚的心坎上。

兵团发展历程:兵团发展成就巡礼(10)

图为“喜喜连长”张永进(左二)为牧场职工讲解党的政策法规 图片摄于2014年7月15日 兵团日报记者 潘瑞雄 摄

“这两年在团场打工,不仅学到了红枣种植技术,还挣到了钱。今年我把孩子也接到了团场,让孩子在团场的学校上学。”在二二四团务工的和田地区墨玉县加汗巴格乡恰尔巴格村村民希尔穆海麦提·努日说。

兵地一家亲,融合共发展。十四师昆玉市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发挥自身特殊优势,积极探索兵地融合发展新路径,着力打造兵地融合发展示范区。

作为和田玉枣的主产区,每年红枣丰收时,十四师二二四团对劳动力的需求都会迅速增加。为此,该团积极与周边县、乡协商,不断扩大兵地双方在劳务输出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吸纳更多地方少数民族群众前来务工。据了解,该团每年吸纳皮山县、墨玉县少数民族务工群众超过60万人次,劳务费支出超过8000万元。

2014年12月26日,二二四团支援和田地区墨玉县胡木旦村和英阿瓦提村(以下简称“两村”)。为改善“两村”群众生活条件,二二四团在距离团部10余公里的空地上兴建和泰新村。和泰新村路、水、电、暖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幼儿园、畜牧养殖区等配套设施完善,“两村”群众安居乐业。

2018年,十四师昆玉市“访惠聚”工作队投资778万元,帮助和田地区6个村完成民生项目51个;接收安置地方富余劳动力344人,接收地方学生1200余人。

黄沙万里今何在,绿树葱茏入眼来。如今的十四师昆玉市,犹如一颗镶嵌在大漠深处的碧玉,在奋进的新时代光华绽放。

兵团发展历程:兵团发展成就巡礼(11)

黄沙绿浪 逐梦前行

——十四师昆玉市掠影

仗剑扶犁,兵团战士扎根沙漠,变大漠为绿洲;机器轰鸣,军垦后代开拓进取,在戈壁建新城;深化改革,农牧团场激发内在动力活力,百业齐兴……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四师昆玉市广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发挥特殊作用,在南疆这片热土上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用拼搏奋斗谱写维稳戍边的时代华章。

牢记维稳第一责任,十四师昆玉市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实施了“维稳固师市”战略。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和法治师市、平安师市建设,筑牢了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挥政法、武警、民兵等职能作用,打击“三股势力”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政法等维稳队伍建设,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提升了维稳处突能力;完善兵地常态化维稳机制,积极参与地方维稳,强化社会面管控,确保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兵团发展历程:兵团发展成就巡礼(12)

航拍的十四师四十七团二连郁郁葱葱,让人难以置信它地处沙漠之中,这是当地长期治理沙漠的成果(资料图片)。兵团日报社记者 王志清 摄

近年来,十四师昆玉市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原则,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减少行政许可事项100余项。深入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行政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企业类定性划分。

近年来,十四师昆玉市抢抓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口援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充分调动师市、团场和广大干部群众推进城镇化的积极性,实现了城镇及中心连队居住区从土木、砖木、砖混结构住房到水、电、暖、气、卫、厨等设施齐全的现代居民小区的转变,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伴随着城镇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产业、公共资源向城镇集聚,城镇正逐步成为丰富维稳戍边内涵、弘扬军垦文化、转变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兵团发展历程:兵团发展成就巡礼(13)

两位游客在十四师一牧场昆仑山大峡谷风景区内合影留念(资料图片)。刘秋月 摄

攻坚克难,坚决向南。近年来,十四师昆玉市进一步强化“棋眼”意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和产业集聚水平,通过发展产业繁荣经济来吸引人才集聚人口;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招商引资,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加快产城融合,以产业引人,以城镇聚人,实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生态环境良好的局面。

昂首阔步行走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十四师昆玉市广大干部群众正以前所未有的创业激情、空前高涨的昂扬斗志、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大力弘扬兵团精神、老兵精神,蹄疾步稳推进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奋力前行! (兵团日报记者 潘瑞雄)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曹玲玲 王艳乔

责任编辑:李雪 陈兰

兵团发展历程:兵团发展成就巡礼(1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