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为什么要叛乱?郭松龄却起兵反奉
郭松龄为什么要叛乱?郭松龄却起兵反奉过多的挫折虽然也增强了郭松龄的能力和阅历,使其更加机敏狡诈,城府更深,但同时也埋下了其性格中睚眦必报,不能容人的缺陷。郭松龄的前半生过得确实不顺利,一路坎坷,这倒不是郭松龄能力不够,恰恰相反,自郭松龄从军开始,他就获得了包括孙中山在内的一批大佬们的好评。可是,由于郭松龄身处封建社会灭亡的前夕,所作的事业都是要革清朝命的事情,这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张作霖和张学良是郭松龄的伯乐,这是共识。没有张氏父子,就没有郭松龄在奉军中的地位,因此说,郭松龄是深受张氏父子大恩的。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观,郭松龄确实没有任何反对张氏父子,尤其是张学良的道理,他毕竟不是那些有奶就是娘的军阀,其学识、道德和思想境界还是很高的,可他偏偏就这么做了,而且还差点成功。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隐情呢?
郭松龄 图片来自网络
在张作霖控制东北时期,虽然在内部也经常性地会出现一些矛盾和争斗,如张作霖和冯德麟、张作霖与汤玉麟之间的争斗,但从整体上来说,奉系内部没有出现过像关内那种军阀混战,各位大佬今天高高在上,风光无限,明日就灰溜溜下野的局面。
但在1925年11月21日发生的郭松龄反奉事件,彻底改变了这一切。郭松龄也成为了奉系历史上唯一大规模武装反对张作霖的人。
对于郭松龄究竟因何反奉,至今众说纷纭。
张作霖和张学良是郭松龄的伯乐,这是共识。没有张氏父子,就没有郭松龄在奉军中的地位,因此说,郭松龄是深受张氏父子大恩的。
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观,郭松龄确实没有任何反对张氏父子,尤其是张学良的道理,他毕竟不是那些有奶就是娘的军阀,其学识、道德和思想境界还是很高的,可他偏偏就这么做了,而且还差点成功。
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隐情呢?
郭松龄的发迹,离不开张氏父子的提携郭松龄的前半生过得确实不顺利,一路坎坷,这倒不是郭松龄能力不够,恰恰相反,自郭松龄从军开始,他就获得了包括孙中山在内的一批大佬们的好评。可是,由于郭松龄身处封建社会灭亡的前夕,所作的事业都是要革清朝命的事情,这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过多的挫折虽然也增强了郭松龄的能力和阅历,使其更加机敏狡诈,城府更深,但同时也埋下了其性格中睚眦必报,不能容人的缺陷。
1918年,护法运动失败,郭松龄在广州立不住脚,只得黯然回到了东北,在张作霖开办的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担任战术教官。
按照郭松龄的想法,只要是还有地方可去,他是决计不回奉天(沈阳)的,尤其是还要在曾经差点杀了他的头的张作霖手下做事,更非他的初衷。
张作霖 图片来自网络
那还是在1912年初,郭松龄奉命到东北准备举行武装起义,可是还没等他开展工作,就被张作霖给抓起来了,这是因为郭松龄那时候已经剪了头发,又穿着一套新式服装,还带着四川新军的证件,太扎眼,所以就被张作霖给抓住了。
就在郭松龄哀叹时运不济,面临着要被砍头的命运的时候,一位名叫韩淑秀的女孩却挺身而出,以未婚妻的名义证明郭松龄绝非乱党,而是回奉天与自己成婚的,这才救了郭松龄一命。这位女子就是郭松龄的妻子。
正是由于郭松龄和张作霖有这种恩怨,使得郭松龄根本不想在张作霖手下做事。可是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就在郭松龄在讲武堂任职不久,就碰到了来讲武堂视察的张作霖。
张作霖一眼就认出了郭松龄:“你不是那个同盟会会员吗,怎么想到我这儿干了?”
老实说,此时的郭松龄还是很紧张的,毕竟,张作霖可是当年要砍自己脑袋的人,可没等郭松龄答话,张作霖又说:
“回来就好,我不管你是什么,只要你好好干,我不会埋没人才的”。
在张作霖眼中,郭松龄过去是谁不重要,现在是谁最重要。郭松龄过去虽然是革命党,差点被自己砍了脑袋,可今日自己还不一样是革命党?这都不是事。
郭松龄的发迹起步于讲武堂时期,关键因素就是他结识了张学良,并深受张学良的信任。
1920年,张学良在讲武堂毕业,随即被任命为第3混成旅第2团团长,不久升任旅长。郭松龄被张学良举荐给张作霖,担任第3混成旅参谋长兼第2团团长,从此开启了和张学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时期。
1921年,张作霖任命郭松龄为第8混成旅旅长,从此之后,3、8两旅合署办公,不分彼此。
1922年1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在奉军全面溃败的不利局势下,3、8两旅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抵挡住了吴佩孚攻占山海关,直捣东北的计划,郭松龄和张学良一战成名。不久,二人再次得到提升,分别出任奉系第3军的正副军长。
张学良 图片来自网络
由此看来,张作霖和张学良对半辈子沉居下僚、郁郁不得志的郭松龄来说有再造之恩。虽然郭松龄确实有才,但是如果遇不到赏识他的伯乐,那也白搭。毕竟这个世界上有才的人多了去了,无人赏识、无人提拔,郁郁而终的人比比皆是。
而且最重要的是,奉军的高层此时已经老迈,尤其是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更是触目惊心,作为一代枭雄的张作霖不会不知道,因此,在张作霖心目中,奉系整军势在必行,而整军的旗手就是张学良,郭松龄作为张学良最重要的助手将在日后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但是为了平衡奉系内部的关系,张学良以及他的部下在此时却不能过于冒头,以免引起奉系老将们的不满,暗中掣肘,最终影响了奉军的整军大计。
张作霖为什么故意打压郭松龄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势力已经延伸到了长江流域。作为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功臣,郭松龄期待着能有等大的作为。
本来按照功绩,郭松龄完全有希望担任安徽省的主席,并且这个任命已经在张作霖内定之中,可却被奉军的参谋长杨宇霆给半道截胡了。
在奉军内部,各方势力分成了新老两派,“老派”主要是和张作霖当年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如吴俊升、张作相、汤玉麟、张景惠等人;而“新派”又分成了两小派,一是“士官派”,主要是由从日军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归来的军官组成,主要成员有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常荫槐,核心人物是杨宇霆。二是“陆大派”,成员主要由毕业于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的军官组成,核心人物是郭松龄。张学良虽然哪派也不是,但是在第3军中,各级团、旅、师长大多数都是由毕业于这两所学校的军官担任,因此,张学良俨然成为了这一派的首领人物。
按照张作霖的本意,确实是有着打压“陆大派”的意思在内,这倒不是张作霖看不上这些人,而是张作霖自有他的考虑。
在他看来,自己早晚地交班,接班人也肯定是张学良,与其在这个时候大力提拔张学良的人,还不如把这个施恩与部下的机会留给张学良,这就是当年唐太宗在立太子后故意贬谪李勣的故技。在自己死了之后,郭松龄想要当什么官,还不是张学良一句话的事情?
谁说张作霖不学无术?这个手腕玩得还是非常高明的。
可郭松龄却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的眼中,杨宇霆就是个幸进的小人。
图片来自网络
郭松龄的杨宇霆的矛盾由来已久。
最初,二人的矛盾是私怨,是因为郭松龄在困苦的时候曾经有求于杨宇霆,可是,杨宇霆不仅不帮忙,反而故意刺激郭松龄,让郭松龄丢尽了脸面。可是,随着郭松龄获得了张作霖和张学良的重用,二人的私怨上升到了公愤。原因是杨宇霆依仗着张作霖对他的信任,飞扬跋扈,不仅瞧不起郭松龄,甚至有时候连张学良也不放在眼里,在郭松龄和张学良担任旅长时期,杨宇霆就经常性地从军费预算和武器弹药的发放方面有意识地限制供应。张学良还好说,因为具体的军务他也不怎么管,可是对于在一线带兵的郭松龄来说,这就是杨宇霆在刁难自己。
而且,对于是否打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和杨宇霆二人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见解。
郭松龄认为,奉系此时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进关抢地盘,而是应该利用关内军阀混战,无力干涉奉军的时候,“精兵强卒、保卫桑梓、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
而杨宇霆则认为,应该趁着关内军阀混战,实力大损的机会进入关内抢地盘,不仅要占领中原地区,还要向长江流域发展。
作为张作霖的参谋长,杨宇霆对张作霖心思的掌握程度远超郭松龄,他也知道,张作霖之所以重用自己,最大的因素并不是自己的谋划之功有多么了不起,而是因为自己的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背景。在张作霖没有和日本人撕破脸的时候,他还需要自己为他建立起一条和日本沟通的渠道。可要是张学良上台了,自己这批士官派早晚会被清算,像韩麟春、姜登选等人还好说,可是自己在奉军中枢,一贯给第三军小鞋穿,就算是张学良不拿自己开刀,郭松龄也不会放过自己。为今之计,还是要抓住权力,待到自己的实力丰满,即使张学良想要拿自己开刀,他也要投鼠忌器。为此,杨宇霆百般撺掇张作霖,终于把郭松龄安徽省主席的位子给扒拉掉了。
本来,按照张作霖的计划,姜登选出任江苏省主席,郭松龄出任安徽省主席。可是由于杨宇霆的半道截胡,姜登选就被派到了安徽,杨宇霆到了江苏,郭松龄啥也没捞到。
要论阴谋诡计,杨宇霆在奉系中确实数得着,可是他到江苏,根本就没有认真施政,或者根本就没有施政的本领,所作的事情除了捞钱就是捞钱。就这样,没过多久,就引起了天怒人怨,丢掉了江苏和安徽,最终灰溜溜地回到了东北,连带着奉军的3个师也被断送在了南方。
既功高不赏,又所托非人,使得奉系费尽心力打下的地盘轻易地丧失。这两件事使得本来就对杨宇霆不满的郭松龄更是怒火中烧,在他看来,要想把东北的事情干好,只有把像杨宇霆这样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幸进分子赶走,由少帅来当家才有可能实现。
如果说郭松龄为何要反奉,其最初的苗头就是起源于此时。
张作霖与杨宇霆合影 图片来自网络
接下来另一件大事更加是坚定了郭松龄日后反奉的决心。
1925年10月初,郭松龄作为奉军的代表赴日观操,也就是去观看日本的军事演习。可有一天,一位日本官员突然造访,问他是否还负有落实张作霖和日本签订密约的使命。直到此时郭松龄才知道,原来张作霖已经秘密和日本达成了协议,以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为条件来换取日本的军火支持,秘密协议的版本就是仿照袁世凯当年的“二十一条”。
这一惊可非同小可,使得郭松龄对张作霖的印象大为改观。如果说,在这之前,郭松龄对张作霖还怀有一丝感恩之情的话,那么,随着此事的败露,使得郭松龄认为,张作霖此举就是为了个人的权力出卖了国家的利益。
在此之前,郭松龄之所以为张氏父子卖命,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是为了报答张氏父子的提拔之恩,因此,在受到一些不公正待遇之前,他虽然气愤,但还忍得住,这毕竟都是一些私恩、私怨的范畴。可如今则不同,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的私恩、私怨都是不值一提的。
为此,郭松龄主动联系了同到日本观操的国民革命军冯玉祥的代表韩复榘,表达了想要联合冯玉祥反奉的想法,并慷概地说:我是国家的军人,不是私人的走狗,张作霖要真打革命军,我就打他。
1925年10月24日,郭松龄奉召回国,随即被派到天津协助张学良组建第三方面军司令部,作战任务就是进攻冯玉祥。
而郭松龄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与冯玉祥频繁接触,准备武装反奉。
11月13日,张学良在天津召集各路将领开会,传达了要秘密进攻冯玉祥的命令。可郭松龄却在会议上表达了截然不同的立场,对此项命令表示反对。张作霖闻听后,认为郭松龄此时已经有谋反的迹象,于是马上命令郭松龄率部撤回到滦州待命。
郭松龄很清楚,这就是张作霖的缓兵之计,是要是自己听命撤兵滦州,就会丧失掉起兵的条件,于是,他马上派亲信赶赴包头,与冯玉祥商定了反奉的条件:即冯玉祥执掌西北,李景林执掌直隶和热河,自己执掌东三省。
11月21日晚,郭松龄召开军事会议,发出讨伐张作霖和杨宇霆的通电,提出了三大主张:
一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
二是要求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杨宇霆;
三是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
起码在此时,郭松龄仍然冒用着张学良的旗号来行事。
图片来自网络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军的精锐都集中在第三方面军,除了像姜登选、韩麟春之外,大多数的旅、师、军级将领都是“陆大派”,都是深受张学良和郭松龄栽培提拔之恩的。而且,张学良是甩手掌柜,军政大事都由郭松龄说的算,所以郭松龄才能够如指臂调动第三方面军。
郭松龄之所以在起事之初仍然冒用张学良的名义,把张学良推举为首领,其实并不是真的想在起事成功后让张学良掌权,而是为了师出有名。毕竟,以子反父,是违背了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观的,所以才提出了要“清君侧”,而“清君侧”最好的领头人就是张学良。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一场内部的争权夺利,是家务事,不涉及到谋反。按照古人的说法,即使不成功,“子弄父兵,当笞。”
不得不说,郭松龄这招还是比较阴损的:
其一、第三方面军的将校们认为张学良真的是参与了此次兵变,之所以没露面,恐怕是碍于脸面,躲在背后操纵。
其二、张作霖的那些元老弟兄们见自己的大侄子造反,恐怕也不会尽心尽力镇压,在他们看来,即使是张学良造反成功了,他们的地位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毕竟,他们的子侄辈大多数都在张学良部下,就算是自己下台了,以张学良那种侠气劲,他们的子侄辈也定会子承父业。所以,犯不着死打硬拼。
其三、其他的将领们会认为,这是老张家的家务事,如果自己打得太狠,伤了张学良,将来张氏父子和好,倒霉的还会是自己。因此,还是坐观其变得为好。
果然,郭松龄的通电使得张作霖慌了手脚,他真以为张学良也参加了此次兵变。待到他弄清事实后,马上进行了紧急处理:
其一、马上让杨宇霆辞职,躲避到大连,不给郭松龄“清君侧”以口实。
其二、命令张学良马上赶赴秦皇岛,力争说服郭松龄停止兵变。
可是,此时的郭松龄决心已下,虽经张学良百般苦劝,仍不为所动。
1925年11月27日,张学良再次致信郭松龄,希望郭松龄先停止军事行动,有什么条件可以提出来洽谈。终于,郭松龄有了回复,可这次回复却和当初的通电大不一样。郭松龄提出,停战的条件有四条:
1、山东归岳维竣
2、直隶归冯玉祥
3、热河归李景林
4、郭回奉执政,统掌东北。
至于张学良,郭松龄根本连提都没提。由此可见,此时郭松龄已经彻底暴露出其起兵的真正目的,那就是他自己要独自掌控东三省。
李景林 图片来自网络
从这四个条件可见,即使郭松龄起兵反奉成功,那也没有张学良什么事。如果张学良识时务,郭松龄或许会看在过去的情份上留你一条命,要是不识时务,那下场自然明了。
1925年11月28日,郭松龄率部攻克山海关,随即部队更名为东北国民军。他再也不用冒用张学良的名义了,而是以东北国民军总司令的名义向全国发布通电,讨伐张作霖。
11月30日,张作霖也发布通告,宣布郭松龄部为叛军,随即发布讨伐令,以张作相和张学良率部平叛。
但此时奉军精锐都在郭松龄部下,奉天各部不敌。张作霖只得求助于过去的那些老弟兄,这其中表现最为积极的是黑龙江省的吴俊升,派来的一色都是马队。把张作霖感动得把当年结拜的兰谱又搬了出来连连烧香。
可是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面对郭松龄的步步紧逼,奉军的战事吃紧。就在这紧要关头,和郭松龄结盟的李景林却突然在郭松龄背后捅了一刀,不仅扣押了郭松龄留在天津的大量钱款和冬装被服,还出兵威胁郭松龄部的后路。
那么,李景林为什么会半道背盟呢?难道是张作霖在暗地里又许了什么愿?还真不是。
严格来说,这件事还是要怪郭松龄自己。
在郭松龄起兵之前,三方达成的协议是:冯玉祥执掌西北,李景林执掌直隶和热河,自己执掌东三省。可是到了11月27日,郭松龄给张学良的回复中提到的4个条件却变成了直隶归冯玉祥,热河归李景林,几天之间,李景林就损失了一个直隶大省,这叫李景林会怎么想?而且,冯玉祥西北军的进军速度也非常快,在12月初,就已经到达了河北廊坊市的落垡镇,并向李景林提出要借道出关,这就更加引起了李景林的警觉,郭松龄和李景林究竟要做什么?难道是要吃掉自己?不得不防。
因此,李景林马上联合张宗昌,组成了直鲁联军对抗冯玉祥,在郭松龄的后方烧了一把火。郭松龄闻报后大惊,马上联络冯玉祥,要冯玉祥出兵相救。可是冯玉祥却突然犹豫了起来,迟迟按兵不动。
有的资料显示,此时冯玉祥之所以按兵不动是因为在暗地里和张作霖已经达成了共识,奉系以默许冯玉祥占据直隶和平津为条件换取冯玉祥不出兵支援郭松龄。也就是说,老实的郭松龄被出卖了。
虽然面临着同盟背叛,后路断绝的危险,但是郭松龄并不灰心,在他看来,如果自己起兵最终成功,现在就算是失去了,将来还会找回来。
没料想,天公也不作美。1925年的12月突降寒流,缺少了冬衣的郭松龄部更是雪上加霜。张作霖认为,缺少了后勤补给和同盟的郭松龄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可没料想,天寒地冻也有有好处,那就是锦州附近的海面都被冻住了,郭松龄利用这个机会,率部从海面绕道攻占了锦州,通往奉天的道路彻底被打开了。
这一惊可非同小可。而且,张作霖又接到了一个噩耗,那就是黑龙江吴俊升派来的大量骑兵部队被堵在了路上迟迟未到。这是因为中长铁路的实际控制者苏方拒绝运送,仅靠路上行军,先不说军队什么时候能够赶到前线,大量的马匹注定要大批死亡。张作霖此时的处境可谓是雪上加霜。
吴俊升 图片来自网络
12月5日,锦州失陷的消息传回奉天,张作霖感觉大势已去,其家族更是人心惶惶,纷纷在收拾细软准备逃跑,甚至都做好了在紧急时刻把大帅府付之一炬的准备。
就在这紧要关头,一直在旁边虎视眈眈围观的日本出手了。
本来,郭松龄反奉日本人是反对的。在日本人眼中,此时的东北仅有张作霖能够掌控住,只有东北稳定才能满足日本的利益需求。因此,在郭松龄反奉之初,日本人曾经两次对郭松龄进行了警告和拉拢。但是,郭松龄起兵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保护国家的利益,他根本不可能答应日本的拉拢的。
见拉拢失败,日本悍然出兵对郭松龄部进行干预,不仅封堵死了郭松龄部进兵的道路,又把大石桥、辽阳、奉天、抚顺、铁岭、开原、长春等14个铁路沿线重要城镇划为禁止武装部队进入区域,禁止郭军通过。
随后,又以“换防”和“护侨”的名义,从日本国内和朝鲜紧急调入两个师团,分驻马三家、塔湾、皇姑屯一带,拱卫奉天,一旦奉军危急,便可出动。
日本的干预给了张作霖缓冲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张作霖紧急把残余部队进行了整编,换上了日本提供的武器。日本人为了使自己提供的重炮等武器能够发挥出完全的作用,甚至连窝端的把炮兵也派到了奉军中。黑龙江的骑兵部队在经过了与苏方的紧急磋商后,获得了运兵的权限,大批的骑兵部队通过铁路快速运往前线。
12月22日,吴俊升骑兵赶到,一出手就炸毁了郭松龄部位于白旗堡的弹药库,使得郭部更是雪上加霜。大批官兵士气低落,军内甚至传出:“吃张家,穿张家,跟着郭鬼子造反真是冤家”这种严重影响士气的话。
而且,张学良也在不断进行策反工作。第三方面军本来就是张学良的部下,郭松龄起事时如果不是冒用张学良的名义,这些青年将校们未必能够服从郭松龄的命令。可是,随着郭松龄在初期获得胜利,郭松龄流露出了真实的想法,使得大家都认为是上当受骗了。可是因为手上都沾了血,也无法回头了,只得硬着头皮跟着郭松龄继续走下去,期盼着能够成功。
可是张学良在外围的一系列策反,许诺大家只要是归来,不仅既往不咎,职位还都能保留,这就更加造成了军内的人心不稳。
12月24日,郭松龄部炮兵旅长邹作华突然宣布前线的炮兵旅全部撤回,并停止了前线的弹药供应,这个消息成为了压倒郭松龄部最后的一棵稻草。瞬间,郭松龄部溃散了。
郭松龄见大势已去,只得带着夫人和200余人的卫队逃离,后被张作霖部下俘获,夫妻二人双双被害。
郭松龄的失败固然有着日本军队横加干涉,给了张作霖缓冲时间的因素,还有三个原因:
其一、行事过于操切,没有在内部形成最大的合力,虽手握奉军精锐,但难收诸将之心。
其二、在他认为已经胜券在握的时候,过早地暴露出自己的野心,促使部下离心离德。
其三、为了获取冯玉祥的支持,先背弃了联盟最初给予李景林的好处,使李景林在关键时刻反水,造成部队进退失据。
结果,反奉失败,自己落了个凄惨的结局。而奉军呢,也因此役元气大伤,失去了继续横行关内的本钱;李景林呢,也因败于冯玉祥,只得躲到天津做了寓公;反倒是冯玉祥,在此次郭松龄反奉事件中大获其利,其控制的地盘东起天津、西迄兰州,长城内外的草原牧场,尽成了冯玉祥国民军的天下。
郭松龄如果反奉成功,东北会出现什么局面?假设郭松龄反奉成功,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只能是灰溜溜下野,但是以郭松龄的个性,他会容忍那些跟随张作霖多年的老家伙们继续执掌兵权吗?绝计不会。
那些已经躺在功劳簿上享福的元老们会乖乖地交出自己的军队与富贵吗?也绝无可能。
下野的张氏父子会这么老实的容忍郭松龄独占东北吗?也决计不会。
以张作霖的个性,他定会以杨宇霆的关系走通日本人的渠道,进一步出卖东三省的利益来换取军火,联络老部下进行反攻。
那么,等待着东北自然就是另一场厮杀。
东北如果内乱,最大的受益者不会是别人,只有日本。就像此次日本之所以出兵帮助张作霖平叛,还不是张作霖暗中许了若干的好处?
可是后来张作霖认为损失的利益太多了,如果执行,根本无法向人民交代,因此不想履行自己的承诺,才被恼羞成怒的日本人炸死在了皇姑屯。
邹作华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