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雄关漫道真如铁

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雄关漫道真如铁当年,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打通了娄山关这条唯一的生命线,在长征路上重整旗鼓,勇往直前。如今,娄山关脚下板桥镇的村民们依托娄山关深厚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产业,将“红色资源”转化成为了“乡村财富”。如今的娄山关硝烟不再,但红军战斗过的战壕、留下的弹坑仍旧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娄山关一役后,毛泽东曾策马经过山隘,留下了气壮山河的《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娄山关,雄踞大娄山巅,是贵州“北门钥匙”,也是由四川入黔北的咽喉,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长征时期,中央红军曾两次攻克娄山关。“1935年1月,为保卫遵义城和遵义会议顺利召开,红一军团四团曾攻占过娄山关关口。”娄山关景区讲解员赵丽萍绘声绘色地描述那段烽火岁月,遵义会议召开后,红军决定向北到四川和红四方面军会合,但遭到敌军阻截,红军只得被迫西渡赤水,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云南扎西集结,但敌方

【编者按】

2月3-5日在贵州考察调研期间,强调,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要结合即将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为学习贯彻宣传的重要讲话精神,多彩贵州网组织记者赴遵义红军山、娄山关等地,开展了“红色文化与红色产业”的主题采访。

文丨洪英杰 图丨杨昌鼎 徐昆

娄山关,雄踞大娄山巅,是贵州“北门钥匙”,也是由四川入黔北的咽喉,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长征时期,中央红军曾两次攻克娄山关。

“1935年1月,为保卫遵义城和遵义会议顺利召开,红一军团四团曾攻占过娄山关关口。”娄山关景区讲解员赵丽萍绘声绘色地描述那段烽火岁月,遵义会议召开后,红军决定向北到四川和红四方面军会合,但遭到敌军阻截,红军只得被迫西渡赤水,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云南扎西集结,但敌方部队再次迫近,“为迅速摆脱敌人追击,中革军委决定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占娄山关,再占遵义城,2月25日,红三军团采用以正面进攻、两翼包抄的战术攻克了天险娄山关,为胜利占领遵义创造了条件……”

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雄关漫道真如铁(1)

如今的娄山关硝烟不再,但红军战斗过的战壕、留下的弹坑仍旧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娄山关一役后,毛泽东曾策马经过山隘,留下了气壮山河的《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当年,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打通了娄山关这条唯一的生命线,在长征路上重整旗鼓,勇往直前。如今,娄山关脚下板桥镇的村民们依托娄山关深厚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产业,将“红色资源”转化成为了“乡村财富”。

“立春”过后,娄山关脚下。

板桥镇娄山关社区村民马天志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前的藤椅上,编织藤编,一根根藤条一上一下蹁跹在其指间,最终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以及栩栩如生的饰品摆件……

马天志10岁开始学习藤编技艺,17岁成为藤编技艺的行家里手。

“那时候生活艰苦,做藤编是为贴补家用,但仍是‘一年做了不够半年吃’。”马天志告诉记者,幸运的是,得益于娄山关深厚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娄山关游客越来越多,藤编生意也越来越好,“这也导致藤编成了我一辈子的职业。”

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雄关漫道真如铁(2)

马天志已从事藤编48年,收入从最开始的每月100多月涨至现在的每月5000元以上。几十年来,马天志在藤编技艺上广纳博采,吸纳藤编精髓。每每闲逛遵义街头,只要看到书摊上有登载藤编知识和藤编图案的书籍,即使书价再贵,马天志也会毫不犹豫掏钱买回家研究试编。马天志还曾远赴广州考察,跑遍了这个大都市的藤编企业,吸取藤编新知识。

为了抱团发展,做大做强藤编产业,2004年,马天志牵头组建娄山关藤编协会并担任会长,协会共有100多个会员(100多户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他们跟着马天志一起学习做藤编,一起在家门口挣钱养家,年均人收入在2-3万不等。协会还成立了党支部,由马天志任党支部书记,有了党建引领,娄山关藤编不掺杂使假,件件成为藤编精品,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经马天志创作的藤编产品远销重庆、四川、广东、广西、天津、上海及省内各地,“这张搭脚凳,是海南的一个客户预定的。”马天志说。

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雄关漫道真如铁(3)

“协会成立以来,我们主要以支部 协会 农户的方式进行藤编手工艺制品生产和销售。”马天志告诉记者,现在藤编产品样式越来越丰富,如贵妃椅、沙滩椅、各式各样的沙发、茶几等等。

马天志曾先后获得“遵义市多彩贵州遵义名匠”“黔北工匠”等荣誉称号。多年来,马天志和他的藤编加工作坊,带领附近村民一边学习藤编工艺一边在家门口就业、挣钱、致富。

随着大娄山脚下南来北往的旅客越来越多,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和鼓舞下,板桥镇的村民们还做起了乡村餐饮、旅馆、避暑等生意。

如今,板桥镇每年旅游游客达130万人次,现有各类民宿、餐饮、购物等650多家。其中民宿3万多个床位,日接待能力3万人次,每年6-10月入住率达到80%;十年前的板桥镇只有十余家餐馆,现乡村旅馆、农家乐、酒店285家,且都是多业态兼营,尤以经营黄焖鸡为名,全镇的餐馆一年仅黄焖鸡就可以买出20多万只,产值超过6000多万元;长征时期,当地老百姓曾用来为初到板桥的红军战士们接风洗尘的豆腐干,也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领下,从生产到经营都渐成规模,在美味传承中促进百姓增收致富……

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雄关漫道真如铁(4)

如今,依托娄山关深厚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板桥镇的藤编、餐饮、民宿、豆腐干等各种产业逐渐兴盛起来。小镇上,一幅幅“处处能旅游、时时可旅游、人人享旅游”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开。

一审:罗亚楠

二审:彭奇伟 李柏杉

三审:王幸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