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历史上最爱画的画家:他被后人誉为千年画圣

历史上最爱画的画家:他被后人誉为千年画圣还有一次,他为权臣殷仲堪画像,所有人都为他提了一口气,因为殷仲堪一只眼患病,这只患病的眼该如何画?这个题目一旦做错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但顾恺之显然是胸有成竹的,他用了飞白的技法,将这只患病的眼睛,轻云遮月般的带过,即尊重了事实,也做了艺术修饰。这样巧妙的构思,不可谓不让人惊叹。 顾恺之在人物细节处理方面,也颇有造诣。顾恺之为裴楷画肖像画时,笔走龙蛇,很快就画好了脸部的轮廓和五官的形状。只见他沉思一会,画上了三根长长的毫毛,人物的灵气就从画纸中溢出来了,裴楷本人也是赞不绝口。 顾恺之擅长画人物,其肖像画有《谢安像》、《阮咸像》等。传世画作《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等,则更像是连环画,每段构图相对独立,通过题字等一系列方式,使相邻空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散意连,疏密得当。洛神赋图 顾恺之人物画的精妙,首先体现在他的线条用笔上。《历代名画记》这样道,“顾恺之之迹,紧

前言

二战结后,英国为感谢中国在印缅地区对英军的帮助,决定向蒋介石政府赠送厚礼,有两个礼品方案,第一是四艘当时最先进的军舰,第二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古画。虽说这个故事真伪莫辨,但是古画的名贵可见一斑。这副价值不亚于一支小型舰队的古画,名叫《女史箴图》,其作者是顾恺之。

历史上最爱画的画家:他被后人誉为千年画圣(1)

顾恺之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生于东晋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位名流千古的。谢安曾赞叹顾恺之,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顾恺之真迹都没能流传下来,所幸古代宫廷藏画制度中,临摹是一种复制保存方法,因此要求摹本仿画,尽量忠实于原作。从这些仿本中,我们还能看到画圣的风采。

历史上最爱画的画家:他被后人誉为千年画圣(2)

女史箴图 局部

高古游丝 构思巧妙

顾恺之擅长画人物,其肖像画有《谢安像》、《阮咸像》等。传世画作《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等,则更像是连环画,每段构图相对独立,通过题字等一系列方式,使相邻空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散意连,疏密得当。

历史上最爱画的画家:他被后人誉为千年画圣(3)

洛神赋图

顾恺之人物画的精妙,首先体现在他的线条用笔上。《历代名画记》这样道,“顾恺之之迹,紧劲连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画中人物线条婉转优美,衣带飘洒生动、雍容华贵。后人称这种笔法为高古游丝,其特点是“绵”、“韧”、“细”、“圆”、“转”、“缓”。尤其是这个“缓”字,不急不慢、徐徐图之,恰如春蚕吐丝。对后世中国画的造型影响深远。

顾恺之在人物细节处理方面,也颇有造诣。顾恺之为裴楷画肖像画时,笔走龙蛇,很快就画好了脸部的轮廓和五官的形状。只见他沉思一会,画上了三根长长的毫毛,人物的灵气就从画纸中溢出来了,裴楷本人也是赞不绝口。

还有一次,他为权臣殷仲堪画像,所有人都为他提了一口气,因为殷仲堪一只眼患病,这只患病的眼该如何画?这个题目一旦做错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但顾恺之显然是胸有成竹的,他用了飞白的技法,将这只患病的眼睛,轻云遮月般的带过,即尊重了事实,也做了艺术修饰。这样巧妙的构思,不可谓不让人惊叹。

历史上最爱画的画家:他被后人誉为千年画圣(4)

列女仁智图

以形写神 画龙点睛

东晋兴宁二年,慧力和尚奏请在南京市集庆门附近修建瓦官寺,但在寺庙快要竣工时,慧力和尚犯了愁。原来是寺庙的经费不足,就在慧力和尚焦头烂额时,有一个还未年满二十的青年画家走进来说他能帮忙。这个青年就是顾恺之,他对慧力和尚说,给他一面刷白的墙,和一个月的时间,他能为寺庙凑齐一百万。这个“口出狂言”的年轻人预备做的是为佛像点睛,他选择了当时上流社会崇拜的维摩诘菩萨。一个月后,他对外宣布,第一日来看的要捐十万,第二日捐五万,第三日随意。有权贵抱着好奇的态度来看看,这一看,有人声称看到了两束金光,有人说看到佛像在动,一传十、十传百,一百万很快就凑齐了。但慕名而来的信徒却并没有少,欢乐、悲伤、宁静、恐惧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不可否认的是,顾恺之神乎其技的笔法。

顾恺之极重视写神,并将其提升为理论高度,其中,他又觉得眼睛是人物的灵魂。在他“人神之恋”的《洛神赋图》中,曹植与洛神两人从相遇到相恋再到相离的复杂情绪,都能从人物的眼神中得以体

现。故而,顾恺之每次作画,眼睛都是最后画的。

同时代的陆探微、张僧繇,两位画家与顾恺之并成为“六朝三杰”。唐人《历代名画论》这样评价他们,“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五方,以顾为最。”顾恺之这种以形写神的绘画理念,也被后世奉为圭臬。

历史上最爱画的画家:他被后人誉为千年画圣(5)

洛神赋 复制品

虎头三绝 痴黠各半

顾恺之小字虎头,时人称其虎头三绝,分别是“画绝、才绝、痴绝”。画绝、才绝好理解,我们也领略过了,这“痴绝”到是从何说起呢。

顾恺之一生爱画,有一次他被派去外地,路途遥远,不方便带上那么多的行李,他就把收藏的名画锁在一个箱子里,交给桓玄保管。桓玄一是对这些名画垂涎不已,想要一睹为快;二是想跟顾恺之开个玩笑。于是他就把画取出来了,然后又把锁原封不动的锁回去。顾恺之回来后,打开箱子发现里面的画都不翼而飞了。他抚掌大笑,嘴里念叨着,“妙画有灵,变化而去”。

顾恺之还爱吟诗,有一次他在院子里吟诗作对,恰好邻居谢瞻听到了。顾恺之的才名可一点也不掺假的,当时谢瞻就啧啧称好。顾恺之听到赞扬更加兴奋了,又即兴做了很多首诗,谢瞻实在是夸累了,叫了个奴仆来夸,自己回去睡觉了。顾恺之也完全没有发觉,一直吟诗到天明。

《世说新语》、各种史传,顾恺之的出场总带着诙谐的色彩,世人调笑其“痴”。但顾恺之真的痴吗?当时时局动荡,顾恺之先后追随了三位权臣,可以说一生都处在政治的风暴中心中,但他依然能“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本心,为中国画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恒温所说,顾恺之是痴黠各半。

结语

中国人对美的感知与西方不同,自古以来,国人审美就尚“神”、“气”、“韵”。千年画圣--顾恺之的画,轻灵、纯真、有身孕,与他“痴绝”的处世哲学,可谓是不和而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