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安全生产中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生产 何为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生产中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生产 何为双重预防机制各岗位要在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场所区域附近的醒目位置设置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各车间要在车间出入口设置车间级主要安全风险公告栏、车间级安全风险分布图。

一类是作业(行业)安全风险比较图。企业中的部分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和关键任务以及各地的不同行业(领域),由于其风险等级难以在平面布置图中标示,要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企业不同的作业(工序)或各地区不同的行业(领域)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突出工作重心。

还有一类是区域整体安全风险图,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要综合分析下一级行政区域的整体风险等级,逐级绘制街镇、县区和城市等各层级的区域整体风险图,确定监管重点。

风险管控措施或者方案在什么部位进行公示?

各公司(厂)要在公司(厂)出入口或公告栏设置公司(厂)级主要安全风险公告栏、公司(厂)级安全风险分布图。

安全生产中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生产  何为双重预防机制(1)

各车间要在车间出入口设置车间级主要安全风险公告栏、车间级安全风险分布图。

安全生产中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生产  何为双重预防机制(2)

各岗位要在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场所区域附近的醒目位置设置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安全生产中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生产  何为双重预防机制(3)

在有较大及以上等级风险的生产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关键部位和有关设施设备上应当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标识,设立包括疏散路线、危险介质、危害表现和应急措施等内容的公示牌(板)。

何为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何为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何为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和复查验收的全过程。

安全生产中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生产  何为双重预防机制(4)

隐患一般分几级?

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其中:一般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或者虽然不能立即整改但不影响矿井生产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完善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环工作机制要重点做好哪几件事?

一要完善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建立自查、自改、自报事故隐患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闭环工作机制,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报告、销号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三要从排查发现隐患、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验证整改效果等环节实现有效闭合管理。

四要建立完善事故隐患登记报告制、事故隐患整改公示制、重大事故隐患督办制等工作制度,使隐患从发现到整改完毕都处在监督管理下,使排查治理工作成为一个“闭合线路”。

对查出的隐患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对重大事故隐患严格落实“分级负责、领导督办、跟踪问效、治理销号”制度。

隐患排查流程是什么?

编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依据→确定隐患排查方法→实施隐患排查→编制事故隐患整改方案(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隐患整改效果验证→隐患排查治理归档)

“双控”机制建设的目标和方法是什么?

双控机制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完成“一图”、“一表”、“一帐”、“一平台”的工作任务。

“一图”:即企业重点风险管控空间分布图。包括企业风险管控空间分布图,车间风险管控空间分布图,岗位风险告知卡。一图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危险因素名称、部位名称、风险等级、主要防范措施、应急处置措施、易发生的事故类型、责任人等,并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分别以红、橙、黄、蓝四色标绘,并在显著位置张贴告知。

“一表”: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一览表”。“一表”的内容,包括安全风险名称、所在部门岗位、风险等级、危险因素、可能后果及原因分析,具体的防范措施、应急措施,具体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并按照风险等级分级建档。

“一账”: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根据辨识出的危险因素,分类、评价并划分安全风险等级,分析、预判可能的后果和影响因素,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手册;建立公司级、车间级、岗位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据此事故隐患排查手册,实施月排查(企业级)、周排查(车间级)、日排查(岗位级),建立隐患整改督办验收制度,明确排查、整改、验收等环节的责任人员,建立全员、全岗位、全过程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一平台”:即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将风险辨识、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企业纳入信息网络,实现企业网上隐患自查自报,监管部门实时监督管理。

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评估管控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一些企业往往将风险辨识评估任务直接分配到某个或几个部门,由部门的几名员工各自辨识本部门存在的风险,然后将风险辨识结果进行简单汇总形成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没有体现全员参与,没有做到全覆盖。一些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过程中,选取的辨识范围过于狭窄,没有覆盖全流程、全区域。

有的片面理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就是预防和控制人身伤害事故,而对设备事故、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等其他事故类型的风险辨识评估不充分、不全面,甚至没有开展风险辨识评估。一些企业因风险辨识不深入,导致制定的风险管控措施没有针对性,工作职责得不到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难以发挥作用。

一些中小企业员工不多、技术力量不足,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有没有简便方法?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建立企业控制风险、防范事故的长效机制,方法没有复杂与简便之分,只有适用和不适用的差别。一些中小企业员工不多、技术力量不足,怎么办?

企业要强化全员培训,让全体员工都接受并自觉践行风险优先的理念,学习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的基本方法。可以聘请专家开展首次风险辨识,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简单实用的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制度,通过岗位风险告知卡、隐患排查清单等简便措施,确保每一个员工能理解、会上手、有任务。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对本企业存在的高风险制定管控措施、落实管控责任。中小企业切忌走入花钱请第三方服务机构制定一大堆文件后束之高阁的歧途,提倡用简单的制度、明确的职责管控本企业的高风险,排查并治理本企业的大隐患,有效防范伤亡事故发生。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

一是组织推动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牵头组织,健全完善标准规范,细化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责任分工,率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落实责任部门,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监督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及有关行业领域工作的督促检查,积极协调和组织专家力量,帮助和指导企业及有关行业领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三是宣传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宣传先进典型,推广成功做法,曝光隐患突出的地区和企业,为推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来源丨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控制系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