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的速腾:速腾和鸡汤一样
心心念念的速腾:速腾和鸡汤一样同样的情况,在汽车圈也不胜枚举,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最具有代表性的或许是大众速腾了。我并非要刻意贬低《变形金刚》,也绝没有资格对纪伯伦不敬,我只是想指出,有这么类型的作品,大众投票给它,就等于花钞票在供给它,从而使它变成经典。那么对于经典的决定权,到底是我前面提及的严肃领域的评论界说了算,还是大众说了算呢?那么也就是说这里面存在一种情况:有些东西它推出的时候很受欢迎,受众群体不止是当时的普罗大众,而且是一代又一代的普罗大众。只不过这些东西有时候并不受掌握话语权的,严肃范畴的那部分人待见。或者可以再举另外一个例子,黎巴嫩大诗人纪伯伦的著作《先知》,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直到今天从来没有断版过,一路畅销。书中常常在篇幅短小的诗句里直用“生命”、“爱情”、“真理”、“自由”这些大词去作讨论一些永恒正确价值观,用今天的视觉来看,这属于典型的心灵鸡汤语言。因而在英语世界里,当一个人跟你说“我最爱的
文|衣柜
我们常常说,经典是经得起时间洗礼的,但是这话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
经典的确要有突破时间磨砺的特质,可并非所有历久弥新的事物都算得上是经典。用电影来当例子,《变形金刚》上映至今有12年了,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爱翻看第一部,这个IP拍了五部之后,还能挤压出像去年《大黄蜂》这样的衍生作品。
但你能不能说《变形金刚》系列是电影史上的经典,能够和《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些电影并列呢?恐怕很难这么讲。
那么也就是说这里面存在一种情况:有些东西它推出的时候很受欢迎,受众群体不止是当时的普罗大众,而且是一代又一代的普罗大众。只不过这些东西有时候并不受掌握话语权的,严肃范畴的那部分人待见。
或者可以再举另外一个例子,黎巴嫩大诗人纪伯伦的著作《先知》,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直到今天从来没有断版过,一路畅销。书中常常在篇幅短小的诗句里直用“生命”、“爱情”、“真理”、“自由”这些大词去作讨论一些永恒正确价值观,用今天的视觉来看,这属于典型的心灵鸡汤语言。
因而在英语世界里,当一个人跟你说“我最爱的现代诗人是纪伯伦”时,那意味着他可能并不是一个真正热衷于阅读现代诗的人。
我并非要刻意贬低《变形金刚》,也绝没有资格对纪伯伦不敬,我只是想指出,有这么类型的作品,大众投票给它,就等于花钞票在供给它,从而使它变成经典。那么对于经典的决定权,到底是我前面提及的严肃领域的评论界说了算,还是大众说了算呢?
同样的情况,在汽车圈也不胜枚举,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最具有代表性的或许是大众速腾了。
因为速腾自从在中国市场诞生以来,已经卖出超过260万辆,曾经连续八年蝉联A 级三厢车市场冠军。我记得刚入行时,每天都要写导购,但凡灵感匮乏,不知道写什么车好,我就会写速腾,因为读者一定喜欢看。
但我一边写,当时坐在我隔壁的同事也会一边说:“速腾多没意思啊,不如写一篇《GK5爆改宝典》。”结果是第二天开会时他的选题被领导痛批一顿。
实情我心理当然明白,不只是速腾,几乎所有紧凑型家用轿车都不是有性格的主,任笔头功夫再妙,也写不出花来。法拉利250 GTO足够经典,放在电影史上怎么都得有《教父》级的地位,然而事实是大众圈子里认识250 GTO和看过《教父》的人一样寥寥可数,可能它们门槛太高,也可能是年代太久远。
从另一面看,速腾之所以如此受群众青睐,或许是因为它的能给消费者正宗的“德系品质”。昨晚全新一代速腾上市,为了凸显新一代速腾采用MQB平台打造,轴距比老款又增长了夸张的80mm,一汽-大众特地在速腾名后加上Long-Wheelbase的尾缀。
关于速腾的“L”,一汽-大众给出的解释是除了代表长轴距,还意味着“Leadership”、“Lifestyle”、“Large”。大多数汽车发布会皆如此,这种话语玄之又玄,但你觉得它和眼前这台车结合起来之后又好像很有道理。
速腾和《先知》之所以同样畅销,是因为它们有着“心灵鸡汤”的共性。
通常上市发布会公布价格前,总少不了一番绘声绘色的表演。这回新速腾直接把一出舞台剧搬到了台上,剧情大致是说:一对夫妻,丈夫工作压力大,妻子全职在家觉得自己牺牲了梦想,发生矛盾,经过一轮回忆,自我感动之后,妻子在丈夫生日那天送上了三份礼物。一,妻子重新工作分担家庭压力;二,妻子卖了母亲留给自己的一套小房资助丈夫创业;三,妻子送了一台新速腾给丈夫(吵一架就送车,这样的老婆我也想要一个)。
这样的剧情很理想化,很鸡汤,因为现实往往可能是几年后创业公司倒闭了,原来卖掉的房子房价却翻了一倍。
然而我想说的是,《先知》也好,速腾也好,就算是心灵鸡汤,它们也是好的心灵鸡汤,绝不会是毒鸡汤。
好的心灵鸡汤会像《先知》,它跟你通常说的人生智慧有点不一样,但又不会太不一样,要有点否定,又不能太过否定,它要让你有点想象空间,有点思考的余地,但又千万别想太多,想太多就累了。
速腾带给中国消费者的同样如此,它总会有新的变化,但这些变化绝不会和消费者喜好的或者说介意的敏感点背道而驰;它会跟你说什么是“德系品质”,但背后默默下的功夫不会像自主品牌写论文那样通篇塞到你眼前;它或许性格不是特别鲜明,但你很难找到一台车能像它那样将均衡做到了极致。
这样一台车,对于那些在电视前守着F1赛事,天天往改装店跑的硬核玩家来说,固然不会认为是经典。但是如果这个世界上面,我们大众真的就是需要这样的车,你又有什么理由去否定它呢?长久以来大家用销量把它热捧成另一个范畴的经典,必然后面有我们的实际需要和心灵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