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斯的世界观:麦克斯时间90后最后的青春
麦克斯的世界观:麦克斯时间90后最后的青春实际上,《数码宝贝》这部作品的深意,在我们小时候并不能被我们都领会到,那种别别扭扭的兄弟情,那种必须挥拳相向的场面,恨铁不成钢甚至有些虐待性质的逼迫,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责任与勇气的抉择,当我们领会到这其中的意义的时候,已经不再是小时候那个期待着下一场大冒险的孩子了。我们早就对1999年那场数码世界穿越大冒险的故事耳熟能详了,但是在数码宝贝20周年剧场版的新闻发布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当年见证了这场大冒险的孩子们希望能看到画面更清晰的这八个孩子的冒险故事。另一方面,我很少拿我尊重的东西去蹭热度,我宁愿那句“在无限延伸的梦想后面,穿越残酷的世界”在我脑袋里循环一天,也不愿意在4月3号那天打扰和田光司先生。每个从剧变的年代走来的少年,都在为无限大的梦想奔走,这才是和田光司先生最愿意看到的光景。
银色海鸥,畅饮着风,听海唱着勇敢的歌。 ——《银色海鸥》其实我从上个月开始就在考虑写一写和田光司这个人,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从何说起。
一方面,我确实不算十分了解和田光司先生,我所知道的和田光司,无非就是一首《ButterFly》,说不清是这首即便不懂日语的90后都能哼哼两句的歌造就了和田光司,还是和田光司给那个年代的小孩们编织了一张捕梦网,总之在2016年和田光司先生去世的时候,就算是我这种只知道“光叔”这个名字,而不知道他的全名的从那个年代走来的孩子,也在听到了学校广播站播放的《ButterFly》后掉下了两滴眼泪。
很多人说,这是属于90后无限大的梦想落幕的一刻。
另一方面,我很少拿我尊重的东西去蹭热度,我宁愿那句“在无限延伸的梦想后面,穿越残酷的世界”在我脑袋里循环一天,也不愿意在4月3号那天打扰和田光司先生。
每个从剧变的年代走来的少年,都在为无限大的梦想奔走,这才是和田光司先生最愿意看到的光景。
我们早就对1999年那场数码世界穿越大冒险的故事耳熟能详了,但是在数码宝贝20周年剧场版的新闻发布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当年见证了这场大冒险的孩子们希望能看到画面更清晰的这八个孩子的冒险故事。
实际上,《数码宝贝》这部作品的深意,在我们小时候并不能被我们都领会到,那种别别扭扭的兄弟情,那种必须挥拳相向的场面,恨铁不成钢甚至有些虐待性质的逼迫,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责任与勇气的抉择,当我们领会到这其中的意义的时候,已经不再是小时候那个期待着下一场大冒险的孩子了。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数码宝贝》留下了太多没有答案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永远得不到回答,而是在伴随着这批经历了数码世界大冒险的孩子们是成长中,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什么才是属于自己的“无限大的梦想”。
提到上杉升这个人,其实很多人都不熟悉,很惭愧地说,我知道这个人是因为意外在b站看到了一段bv号为BV1KW411g7KN的视频。
而视频的内容就是上杉升时隔20年再次演唱《直到世界尽头》。
只要是个90后,就算没听说过上杉升这个名字,这首歌你也一定听过。
这可能是最令90后动容的名场面之一了。
赤木刚宪愤怒的耳光差点把三井寿打死,三井依然死死咬着牙冠说自己从不喜欢打篮球。
但是安西教练踏进球场的一瞬间,三井就崩溃了。
这种转变到今天也没有任何人说突兀,甚至可以说文学性极其强烈,三井对自己的痛恨和对回到球场强烈的渴望,以及荒废了自己的负罪感,这些感情交织在一起,让曾经是天才的三井只能用伤害的方式面对自己深爱的一切。
当三井看到这位昔日的恩人,他脑子里大概就只有那句“我想打篮球”吧。
这是三井告别昨日的荣耀和伤痕,面对真正的自己的开始,他真的爱篮球。
而在这段剧情中,《直到世界尽头》的bgm悄无声息地切入了,以至于无论我们回顾多少遍,都不能轻易地察觉这首歌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唱的,在我们听到“陪你直到世界尽头,渴望的心不需要理由”的时候,已经是满脸泪痕了。
每个90后都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但是随着长大又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平凡。三井寿就是90后最合适的代表之一,无论世界的尽头有多远,他总是相信自己那无限大的梦想。
其实我本人并不会打篮球,甚至连篮球的基本知识都懂得很少,但是这并不能妨碍《灌篮高手》成为我最爱的动漫,以至于我家就有全国大赛篇的全套漫画。
如果说《数码宝贝》抛出了属于90后的成长问卷,那么《灌篮高手》就是回答这份问卷的优秀答案之一。虽然《灌篮高手》诞生于1993年,比数码宝贝更早,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回答《数码宝贝》的问题。
那就是到底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无论是《ButterFly》还是《直到世界尽头》,他们歌颂的都是每个在时代的履带上跌跌撞撞却依然奔跑的一代人。
他们都有无限大的梦想,都希望怀揣这份梦想走到世界的尽头。
属于90年代日本摇滚的年代,并没有随着和田光司的去世而消亡,就如同《海贼王》中的庸医希鲁鲁克所说的一样,只要这份问卷还被人记得,那就永远都不会死去。
无论是只有剧情还是只有这两首歌,都无法真正地打动观众,但是不管是单拎出这一问一答的时代问卷,还是给人以无穷力量的日式摇滚,都是十分优秀的作品。
日式摇滚正是有这种神奇的力量,一点也不死亡,一点也不重金属,在摇滚里的存在就仿佛日本的晨间剧一样,但是却毫不造作。
但是很明显这种摇滚在主张朋克和释放自我的摇滚中并不是主流,所以伴随着八神太一一行人离开数码世界和全国大赛的落幕,日式摇滚在90后的成长轨迹里突然消失了,就像是从未出现过一样,他们对90后的意义就是留下了几个一生的泪点。
实际上,每个年代都有梦想家,在目前看来,90后的梦想家可能是最多的。而伴随他们长大的日式摇滚的坚持者们,他们恰巧也是梦想家,在时代的洪流中逆行,拥抱着自己坚信的太阳。
咖啡因乐队就是一群这样的梦想家。
相比旁观别人的冒险,显然自己参与的冒险更让人人心澎湃,这可能也是《魔兽世界》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
由一群梦想家们基于《魔兽世界》创作的国产动画《我叫MT》就是一场每个魔兽玩家都参与过的大冒险。
虽然一开始是搞笑动画出道,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支持和梦想道标的指引,动画内容越来越丰富,虽然没有很深刻的探讨,但是毋庸置疑的,其中的友情、冒险这次元素,都是魔兽玩家们亲身经历过,而且向往的东西。
到后期更是金句贫出,虽然剧情上有或多或少的bug,但是每一句能引起玩家共鸣的台词都在撩拨着玩家那段在艾泽拉斯大陆冒险经历的心弦。
和《灌篮高手》一样,《我叫MT》的剧情如何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在剧情还算合理的基础上,《我叫MT》俨然已经成为了魔兽玩家们的青春宝典。
但是光有剧情远远不够,每一季结尾的催泪弹的制作,还少了音乐这份猛料。
除了改编自不少动漫作品的翻唱歌曲——比如《意外之外》——《我叫MT》最打动玩家的还是每一季结束以后咖啡因乐队的献唱,包括《相信我你并不孤单》、《银色海鸥》之类的歌曲。
这些日式摇滚和这部以游戏为创作基石的动画作品产生了妙不可言的化学作用,仿佛一颗不冒烟的催泪弹,每次回顾动画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泪目,甚至单拎出这几首歌,都会让听者眼前浮现出在艾泽拉斯冒险的画面。
《魔兽世界》来到中国的年份正好是游戏最黑暗的年份,在那个家长和社会视游戏为洪水猛兽的年代里,玩家最缺乏的就是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我叫MT》的主创并不是脱离群众的天龙人,而是和你我一样的魔兽玩家,他也曾经驰骋奥特兰克战道,也曾迷失在时光之末,也曾参加过卡拉赞的宴会,他们当然知道什么样的故事和音乐能够恰到好处地让观众感受到酸甜苦辣咸的情感。
而作为游戏少年长大的我们,当然也从有着自己无限大的梦想,也希望一路前进,直到世界的尽头。
其实无论是是动漫还是游戏,都是90后成长道路上白驹过隙的一瞬间,但是偏偏就是那一匹白驹,就成为了我们眼中时代的样子。
有人看到了白驹那迎风飘扬的马鬃,有人看到了白驹健硕的身体,还有人沉醉于它嘹亮的号叫。
但是我们都希望一睹白驹的真容。
然后我们就走在了这条追赶它的路上。
对我们来说,能怀揣着自己无限大的梦想和它一起驰骋在人生的路上,直到世界的尽头 ,就是人生的最浪漫的理想。
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怀揣怎样的梦想,这可能是我们要用一辈子回答的问题。
90后的青春并没有止步于八个被选中的孩子们回家和全国大赛的落幕,而是从那时开始,我们的青春才真正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