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禅意之作欣赏:运河古韵一那些看到就会肃然起敬的匠心作品
自然禅意之作欣赏:运河古韵一那些看到就会肃然起敬的匠心作品描绘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画卷古运河,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眼前却是江南水乡典型的风貌与格局时间在此驻足,沉淀繁华之下
CANAL express
运河古韵
清名桥上
望着不远处城市的车水马龙
眼前却是江南水乡典型的风貌与格局
时间在此驻足,沉淀
繁华之下
古运河,正在用自己的方式
描绘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画卷
是众多传统文化、匠人
与现代潮流碰撞,融合,升华的
创新型文化生态圈
剑
JIAN SHE
舍
剑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器之一,誉称为“百兵之君”。剑在古时,是作战的武器,有剑锋和两刃,使用起来逢坚避刀,不硬撞、强击。练起来“剑如游龙”。带有几分文气、优美。
剑文化,是中国古代工匠、文人和武士在制剑、佩剑和舞剑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剑舍——隐匿在南下塘,是一家传承龙泉剑锻造技艺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单位。门头和店招低调而内敛,笔迹苍劲有力, 但当走入时,古朴大气、凝练厚重的气势便迎面而来,正如中国古剑之道,剑鞘藏其锋芒,待长剑出鞘则寒气逼人。
吕达礼
【剑舍】古兵器展馆与品牌创始人,
无锡剑舍展示展览有限公司负责人,
无锡吴越刀剑锻铸研究院负责人,
『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宝剑锻制技艺专业委员会』会员,
『无锡收藏家协会●青铜组委会』会员。
剑舍- 方锏
2004年至龙泉学习铸剑,师承多位师傅。2007年起开始跟随国家级“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工艺美术大师郭家兴师父学习宝剑锻造技艺,经恩师倾力传授,勤学实炼,逐步系统地掌握了传统刀剑古法锻造与折叠百炼花纹钢锻制技艺,并在传承与领悟中创新,在古代宝剑的形制复原和设计领域不断迈进,在传统铸剑工艺与现代冶炼技术的融合、以及器型设计、光复创新方面在一定的独到心得,现已创制复原出吴王剑、鱼肠剑等多款吴地、无锡历史上的名剑。
剑舍- 茂陵
剑舍 - 茶刀
朱炳仁
.
铜
朱炳仁·铜,品牌承袭于一个百年铜艺世家——「朱府铜艺」,朱炳仁作为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是目前国内铜雕界唯一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由朱炳仁领衔的杭州铜雕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传承技艺。
众所周知,老祖宗的铜器制作都需要模具的浇筑,然而一次偶然的大火,却让朱炳仁突破传统工艺的束缚,开启了青铜文化以外的一种艺术新模式,熔铜艺术。
这种流畅的、自然的美,通过对不铜方向、速度、温度的控制,让铜在一定的空间内自由流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肌理和结晶。因此,这样而成的作品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孤品。
位于南长街的朱炳仁铜馆主要展示了铜制艺术摆件与生活使用器具。摆件葆有对传统的热爱,又有现代的张扬,极富古韵又独具创意。生活使用器具展现中国式的华美大气,体现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吉祥寓意。
王德荣
.
瓷
陶瓷绘画是一种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在瓷器胚胎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艺术创作,不同于宣纸上粗糙的干湿不同的笔触所能完成的视觉感受,陶瓷本身这种细腻的胎质本身就不同,光滑表面使之落笔不稳,坚硬的表面并不像宣纸的那样吸水和有附着力,烧出来的颜色和质感更不可测,这种富含变化、代代沿袭的传统艺术手法,已成为中国所独有的绘画形式。
王德荣
“没有这金刚钻,还真揽不了这瓷器”在南下塘幽静的小巷子中就有一位拥有这“金刚钻”的瓷器匠人——王德荣。
最早艺成景德镇,在世界瓷都琳琅满目的各种表现形式中,王德荣唯独钟爱陶绘,机缘巧合来到无锡后,他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种在瓷片上作画的艺术创作中。
陶瓷绘画不仅独特于它的载体——陶瓷这种特殊材料上,更引人入胜的在颜色的变化中。经过艺术家细致生动的描摹,完成的作品并没有最终定型,还要重回窑炉,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拿捏把握后,烧铸后的颜色如凤凰涅槃般神奇的重获新生,更加生动艳丽。这种土与火的纠缠,绘与烧的轮回才是陶绘的灵魂。
从最早惊艳来自五洲的外国爱好者,到现在传统美术在国内的慢慢回暖,王德荣欣慰的看着更多的国人开始欣赏、收藏陶绘这种华夏艺术瑰宝,虽然传承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但他坚定的相信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所有的倾注与投入都会换来更多人的认可与欣赏。
杨庆和
.
银
杨庆和银楼创立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距今244年,是上海最早的银楼,没有之一。民国时南京路上的”杨庆和久记”是规模最大,信誉最好的百年老店,她家首饰一直是上海名流的首选,就连寻常百姓到了婚嫁、乔迁、生子、祝寿的时候,也会紧着日子来挑上一款作为传家之物。
杨庆和《花丝系列》--《灵舞》
轻盈点落,灵动起舞,
一抹风月情怀跃然而生。
杨庆和丨百福大银壶
.
在这个机械化生产替代手工作的今天,那些能工巧匠以及他们的手工技艺,正渐行渐远,难以寻觅。
匠心是用一种坚定的精神,
一种执着的信念来处于人世间。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删
配图 / Chen Shu
编辑 / Y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