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黎明钢琴圣手:艺起前行黎明日落

黎明钢琴圣手:艺起前行黎明日落曲目:通过整场钢琴演奏,向观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与感受,他尽心地雕琢每一个音符,酣畅淋漓地表达着自己的内心,音乐表现出完整的叙事性与高度的哲思性。演出:钢琴:鞠小夫视频录制于2021年9月4日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00后青年钢琴家鞠小夫用诗意的方式为大家带来了德彪西《前奏曲集 第二册》 L.123、舒曼《童年情景》 Op.15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 (无乐队协奏曲) Op. 14 等作品。

黎明钢琴圣手:艺起前行黎明日落(1)

今日19:30/21:30

即将放映

黎明日落

鞠小夫钢琴独奏音乐会

演出:

钢琴:鞠小夫

视频录制于2021年9月4日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00后青年钢琴家鞠小夫用诗意的方式为大家带来了德彪西《前奏曲集 第二册》 L.123、舒曼《童年情景》 Op.15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 (无乐队协奏曲) Op. 14 等作品。

通过整场钢琴演奏,向观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与感受,他尽心地雕琢每一个音符,酣畅淋漓地表达着自己的内心,音乐表现出完整的叙事性与高度的哲思性。

黎明钢琴圣手:艺起前行黎明日落(2)

黎明钢琴圣手:艺起前行黎明日落(3)

曲目:

阿布:3首素描 Op. 5

阿布,中国爵士钢琴家、作曲家。1999 年出生于北京,4岁开始学琴。9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古典钢琴系,师从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张志玮。同年,阿布开始与中国著名爵士钢琴家孔宏伟学习爵士乐及即兴演奏。阿布现就读于茱莉亚音乐学院古典钢琴系,师从著名钢琴家陈宏宽。至今,阿布已多次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美国赫比·汉考克爵士协会(Herbie Hancock Institute of Jazz)邀请,以中国爵士音乐家代表参加联合国国际爵士乐日(International Jazz Day)全明星音乐会,并与赫比· 汉考克 (Herbie Hancock)、韦恩·肖特(Wayne Shorter)等著名国际爵士音乐家们同台演出。

该作品是专为鞠小夫的三首诗歌而作。

向上滑动阅览

《无名泪水》

于是,透过梦幻般的爱情故事,我看见自己;幽怨之人无所顾虑,渴望解脱孤寂,却推开爱情怀抱,不断犹豫,享受伤痛快感;事物不尽然,成为世界的陪葬品

1

宫殿内,与污浊肉身的

战争祈求养料;我们

患难与共,攀爬于洁白石阶

树荫下 生灵寻欢作乐

却不知树木伤痛

曾几何时,你

失意且失落,如履薄冰

大地芬芳 等候许久的

阴影生长于脊背

回溯枯竭历史

端坐阳光下,花叶间生命流逝

2

音乐明朗,鲜艳又美丽

我饥不择食

云朵如心境毫无定势

幸福不再,铃铛逐渐响起

宽慰苦行人

万物凋零,唯有伤痕伫立

3

烟囱风箱数不胜数

我任由城镇紧锁一切

树梢放出光芒,波澜骤起

像极了你的温柔

天边逐渐清澈,云朵四散

我的世界也更加纯洁

《课题》

在月亮监视下,我们制造大量书籍,每一册内容大致相同,唯有阅读的情绪千变万化;随着序号增长,格局逐渐扩大,它们却也能互相包容。

我们制造的时间很久,在同一地方经历无数年月,长度接近永恒。

强盗无法夺取,学者也将一无所获

只有你能拥抱我的孤独

最后,在月亮闭眼时

我们将书刊命名为‘生活’

《florestan备忘录》

“亲爱的先生,今天我下定决心要好好生活,

而过去的热忱和我说过的话,已经不小心弄丢了”

那天傍晚等待的时间很长

公寓房里看不见日落

单薄的行李却执意颙望

那天傍晚等待的时间很长

甚至令人感到衰老

天空是新时代

的波提切利

洒下壮丽的黑色颜料

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意料

比如,在冰冷的空气中

爱上更加冰冷的人

在夜色似牢笼般的时间

天上传来阵阵声响

我探出身去,看见

屋顶跳下数不清

的故事与回忆

德彪西:前奏曲集 第二册 L.123

阿希尔 ·克劳德 ·德彪西(Achille-Claude--Debussy)于1862年8月22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于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有着大不相同的风格特征,其创作涉及钢琴、戏剧音乐与合唱作品等领域。

德彪西24首前奏曲共有两集,第二集前奏曲写于1913年,其中包括12首附有诗意般标题的作品,其创作背景可分为描景、绘物、人物、叙事四方面。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集》写于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成熟时期,它不但在音乐语汇上比相同体裁的作品更有新意,而且在素材的使用上也是丰富多样,为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精粹。德彪西将题材与内容用“印象”的表达方式加以诠释,其前奏曲的特征在于印象写意和奇异的表现风格。他如诗歌般的和声体现在每一首作品中,他以不协和到协和的解决方式代替传统的和声处理方法,动情地描绘着音乐形象的特性。他把生活中的大自然写照,文学中的浪漫诗歌,绘画中的斑斓色彩与他的前奏曲结合在一起,令大自然的声音与诗歌、绘画融合为一体。在德彪西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视觉和听觉相互交流的过程,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可以通过心灵和大脑传递至耳朵,让人们可以听见翩翩起舞的梦幻仙女,听到迷雾天气的朦胧变化等一系列的美人美景。印象主义音乐在德彪西手中已是登峰造极,轻薄的迷雾使一切变得朦胧,以抽象为具象,无法为有法,12个神秘的故事汇聚成了一个神秘诱人的梦。

《雾》以双重调性的手法写作,描绘漫天大雾的朦胧景象。

《枯萎的落叶》像是一首悲秋的忧郁歌曲,表达对落叶的哀思之情。

《维诺门》的灵感来源于法雅寄给德彪西的一张风景明信片,乐曲以哈巴涅拉的节奏描写宫门前的日常生活。

《善舞的仙女》织体飘忽不定,刻画仙女飞舞的动人画面。

《欧石南》和声语言简练,属于一首歌谣体的作品。

《怪癖的拉文将军》1910年首演于的巴黎玛俐根剧院,1912年在这个剧院再次上演。

《月色满庭台》标题源自印度的一篇文章,是第二集中最富有光感的作品。

《水妖》主题源自北欧民谣,讲述的是居住在江河中的水仙女诱害海运人员的故事。

《向匹克威克致敬》的每小节都有标志,以各种变奏手法塑造匹克威克幽默和变化莫测的音乐形象。

《埃及古壶》以简单的三和弦开始,中间段落的风格为即兴式,最后以附加大九度的C大调和弦结束。

《交替三度》以交叉演奏法演奏,预示着十二首练习曲的诞生。

《焰火》以炫技的手法描写人群观看焰火表演与喝彩的激烈场景,为难度颇高的一首作品。

舒曼:童年情景 Op.15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德国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文学家及音乐评论家。他在钢琴曲的创作展现出傲人的才华,被誉为钢琴小品大师,是欧洲音乐史上最杰出的音乐家。舒曼最早的钢琴作品是钢琴套曲,钢琴套曲在他的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他创作的标题性套曲对早期浪漫主义音乐影响颇深。

《童年情景》是舒曼钢琴套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也是音乐史上极富特色的标题音乐。全曲完成于1838年,由十三首带有标题的钢琴小品组成。十三首钢琴小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舒曼回忆与克拉拉的童年生活,一篇篇钢琴作品是舒曼的生活日记,他将自己的感情倾泻于钢琴创作之中,作品充满着对克拉拉的思念与爱意,以及对两人未来的期待和憧憬之情。这部作品将浪漫的情趣与古典的架构结合,以日记的形式用于作品创作,使作品呈现出自传性与文学性兼备的艺术特色。《童年情景》音乐形象幽默风趣,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氛,它从各个侧面描写儿童生活,其中描绘孩童嬉戏场景的有《捉迷藏》 、《木马骑兵》;刻画儿童心理活动的有《奇怪的传说》、《孩子的请求》、《心满意足》、《重要事件》、《过分认真》、《惊吓》;描写幼童日常生活的有《在壁炉旁》、 《入眠的孩子》;描写成年人童年回忆的有《异国和异国的人们》、《梦幻曲》、 《诗人的话》。作品中的每一首小曲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描绘一个场景,将一个充满渴望与憧憬的孩童形象栩栩如生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建构一个离奇幻想的儿童世界。

《异国和异国的人们》分为三个乐段和三个声部,以功能性低音与三连音音型的和声奠定乐曲忧伤浪漫的旋律基调。

《奇怪的传说》运用了色彩丰富的装饰音,以类似玛祖卡的节奏为特色,形成天真活泼的旋律。

《捉迷藏》运用十六分音符跳音来贯穿主旋律,描绘孩童玩游戏时的欢乐心情。

《孩子的请求》以回音式的乐句进行,在弱、极弱间产生音乐对比,乐曲的末尾停留在属七和弦上不予解决,令人回味无穷。

《心满意足》以震音的奏法和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描绘孩童心灵的感受,表现热闹幸福的场面。

《重要事件》节奏铿锵有力,有军乐合奏的音响效果,表达孩子们处理事情认真的感觉。

《梦幻曲》被改编成长笛、大提琴等乐器的曲目,是整个套曲中流传最广泛、最常演奏的一首。

《在壁炉旁》营造出温暖动人的美好氛围,表现舒曼儿时对安全感的渴望。

《木马骑兵》以第三拍的突强音与持续低音、连续不断的切分节奏为特色,体现幼童玩耍木马时的欣喜之情。

《过分认真》自始至终都采用切分节奏,勾画出孩童认真思考的神情。

《惊吓》全曲音型不断变化,平静的旋律下伴有紧张的和弦,使音乐笼罩在恐惧的氛围当中。

《入眠的孩子》以前八分后十六与前十六后八分的节奏组合贯穿全曲,描写孩子们安静入睡的场景。

《诗人的话》这是套曲中唯一一首成年人的曲子,以四个声部来表达诗人对童年的思念,抒发心中的感怀之情。

舒曼:f小调第3钢琴奏鸣曲(无乐队协奏曲)Op.14

《f小调第3钢琴奏鸣曲》是德国作曲家舒曼创作的三首奏鸣曲之一,为难度颇高的浪漫派大型作品。它于1836年6月写成,起初作品包括一首变奏曲与两首谐谑曲,因出版商哈斯林格(Haslinger)说服舒曼放弃谐谑曲,遂以三个乐章发表作品,以《无管弦乐队协奏曲》之名在维也纳首发。舒曼于1853年在旧版本的基础上,将被删除的第二首谐谑曲恢复为第二乐章,该作品重新命名为《f小调第3钢琴奏鸣曲作品14号》,用来献给第一个反对无管弦乐队协奏曲标题的德裔波西米亚作曲家伊格纳兹·莫谢莱斯(Ignaz Moscheles)。在这场音乐会上,钢琴家选择演奏三个乐章的《无管弦乐队协奏曲》。第一乐章是整首作品中音乐内容最为丰富多彩的乐章,乐曲的热情主题和抒情副题形成强烈对比,展现舒曼的双重性格与丰富的想象力。舒曼将第二乐章定义为Quasi Variazioni,意为近似于变奏曲,乐章的主题为克拉拉维克的小行板,该主题与克拉拉维克所作的罗伯特舒曼变奏曲中的主题近似。在最后的一个乐章中,克拉拉维克的主题并不明显,该乐章以快速跑动的音符表现出狂热的音乐形象,是整个作品中技术最艰深的一首。

*节目单撰写:刘胪婷

更多预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