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大的哲学院有哪几个系:吐槽帖武大经管院

武大的哲学院有哪几个系:吐槽帖武大经管院有意思的是,前些年,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主页上的“历史沿革”图中,“自强学堂商务门(1893-1896年)”下方系用一根不太明显的虚线与“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商科经济学系(1926-1927年)”及“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商科商业学系(1926-1927年)”相连——顺便说一句,笔者对于武大经管院编修院史时的这“一大发现”,也有一点小小的贡献——2006年夏,我在武汉市档案馆查资料时,发现了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国立武昌商科大学前身)首任校长汪济舟先生在1918年撰写的一篇题为《本校成立始末记》的短文,该文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关于该校建校缘起的最重要的一篇历史文献。在那之后不久,当我得知武大经管院开始编修“院史”时,我立马就毫不犹豫地将这篇文章提供给了该院院史编撰工作组的某位人士,就此作出了这么一点微小的贡献。如果有读者对这篇事关武大经济学科最早历史起源的短文感兴趣,可移步至笔者前不久发布的另一篇

首先声明,本文只是一篇单纯的“吐槽帖”,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我完全可以写一篇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把武汉大学经济学科的真实历史起源阐述得清清楚楚,让所有的读者朋友们都能弄个明明白白。不过,我现在暂时还没有这个雅兴,只想先痛痛快快地将虚假的历史嘲讽一番,等以后有合适的机会了,再来严肃地科普一下真实的历史。

本文的写作缘起是这样的——前几天,我突然看到一篇非常有趣的微信公众号推文,某位最近正在本校校史馆跟着我学习校史的武大经管院同学,在该院学生中策划了一个“大经大管,院史回眸”院史文化创意大赛,参赛的同学们各展所长,通过书法、绘画、摄影、诗歌、美术设计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示出他们对于“院史”的理解。当然,作为一名校史研究专业人士,我除了会像一般观众那样从纯粹的艺术角度去欣赏这些作品之外,在相关的基本史实方面,自然也会以专业的眼光进行关注。

我发现,在所有的参赛作品中,超过一半都提到了武大经管院的历史沿革,而且,完全不出所料,几乎个个都包括诸如“1893”、“张之洞”、“自强学堂商务门”之类的虚假元素和陈词滥调,其中,唯有第二号作品是个独特的例外——

武大的哲学院有哪几个系:吐槽帖武大经管院(1)

我特意托人去问了一下这位同学,然后得知,他的作品中没有出现上述关键词,并非是有意为之,而完全是无心之举,这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但不管怎样,这一作品也算是阴差阳错、“歪打正着”地切中了武大经管院的真实历史起源,其本身依然值得点个赞!

话说2005年夏,刚刚迁入新的商学大楼不久的武汉大学商学院,正式更名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6年,武大经管院正式决定编撰一部“院史”。由于武汉大学在1993年将本校校史人为地“拉长”了足足20年——生拉硬扯地追溯到张之洞1893年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从那以后,自强学堂开办之初所设立的方言、格致、算学、商务四个“门”以及所谓的“图书室”,也就成为了武汉大学的某些同类学科以及有关部门有样学样、进一步人为“拉长”本学科、本单位历史的主要参照,如此一来,武汉大学的经济学科,自然也要“依葫芦画瓢”地溯源至1893年开办的“自强学堂商务门”了。更有甚者,某学院居然还凭空捏造&“发明”出了一个“××门”,以此作为本学院的历史起点,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当时,参与武大经管院院史编写工作的某些老师,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基本史实——1893年开办、1896年停办的自强学堂商务门,跟后来的武汉大学经济学科,根本就没有任何传承关系!这就很尴尬了……那怎么办呢?这些老师又不像我那样,有足够的勇气公开地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更不用说想办法把这个极其低级的历史错误彻底更正过来了),那就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将错就错”下去——先把这段跟本校、本学院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其本身也并没有多么重要的“自强学堂商务门”的历史概况勉勉强强地写出来,然后再将其与武汉大学经济学科的真实历史无比生硬地强行“嫁接”在一起。不过,只要一有机会,有些老师也还是会通过各种方式将历史的真相曲折委婉地表达出来的。

2008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史(1893-2008)》(征求意见稿)问世,其前言中介绍道:“此次编修院史,我们发现了武汉大学经济学科的另一重要源头——国立武昌商科大学”,“将该校写入我们的‘院史’并作为武汉大学经济学科的另一重要源头,是我们此次编修院史的一大发现”。然而,事实上,对于武汉大学经济学科来说,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根本就不是什么“另一”重要源头,而明明就是主要源头——没有之一!

顺便说一句,笔者对于武大经管院编修院史时的这“一大发现”,也有一点小小的贡献——2006年夏,我在武汉市档案馆查资料时,发现了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国立武昌商科大学前身)首任校长汪济舟先生在1918年撰写的一篇题为《本校成立始末记》的短文,该文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关于该校建校缘起的最重要的一篇历史文献。在那之后不久,当我得知武大经管院开始编修“院史”时,我立马就毫不犹豫地将这篇文章提供给了该院院史编撰工作组的某位人士,就此作出了这么一点微小的贡献。如果有读者对这篇事关武大经济学科最早历史起源的短文感兴趣,可移步至笔者前不久发布的另一篇文章——辛亥革命与武汉大学的真实历史渊源,因其篇幅太长,点开后自行搜索“汪济舟”或者“本校成立始末记”等关键词眼即可迅速找到。

有意思的是,前些年,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主页上的“历史沿革”图中,“自强学堂商务门(1893-1896年)”下方系用一根不太明显的虚线与“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商科经济学系(1926-1927年)”及“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商科商业学系(1926-1927年)”相连——

武大的哲学院有哪几个系:吐槽帖武大经管院(2)

这似乎就是在以一种曲折、委婉、含蓄、隐晦的方式暗中揭示历史真相嘛!——跟我在校史馆的玩法完全一样,呵呵。不过,如果大家现在再去武大经管院的主页上找这个“历史沿革”图,就会看到——那条虚线已经被改成实线啦!看来,这么多年过去之后,不知道是哪位领导突然“发现”了这么一个天大的漏洞,于是赶紧来个“查漏补缺”——一定要以更加“自信”的姿态继续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啦!

武大的哲学院有哪几个系:吐槽帖武大经管院(3)

说实话,即使上图中有了疑似“春秋笔法”的那根“虚线”,也还是远远不足以准确地表达历史真相的,而只有把那个纯属无厘头的“自强学堂商务门(1893-1896年)”连根拔起,有多远就扔多远,然后再把“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1916-1923年)”“国立武昌商科大学(1923-1926年)”从偏居一旁的憋屈位置挪到正中间,理直气壮地取而代之,置于“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商科(经济学系、商业学系,1926-1927年)”的正上方,这张“历史沿革”图才能算是真正做到了“正本清源”

另外,上图中关于国立武汉大学时期法学院“经济学系”和“商学系”的具体信息均有误,这里就不多说了,以后补写相关的科普文章时再一并予以纠正吧。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历史沿革”图中的虚线最终被改成了实线,但武大经管院目前对于本院“院史”起源的官方表述却仍然是这样的——“其前身可追溯到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时设立的商务门,其实体根基源自1916年设立的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在我看来,“实体根基”这个短语实在是用得无比精准而绝妙!它揭示了一个基本的史实——只有武昌商专才真正算是武汉大学经济学科实实在在的原始基础,而与之相比,所谓的“自强学堂商务门”,不过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罢了。

武大的哲学院有哪几个系:吐槽帖武大经管院(4)

武大的哲学院有哪几个系:吐槽帖武大经管院(5)

到了2012年,为了迎接所谓的“120周年校庆”暨商科教育120年,武大经管院从2000年四校合并之后历年的《武大校友通讯》中选出了50多篇所谓“经管人写经管”的回忆文章(并通过网络搜索略作补充),编成了一本名为《商务门下——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校友回忆录》的文集。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在该文集所收录的所有文章中,其作者最年长者也不过是上世纪30年代国立武汉大学经济系时期的老校友,这跟历史上的那个昙花一现、无足轻重的“自强学堂商务门”,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吗?!可叹这本文集的数十位作者,他们的大半生本来都是跟“武汉大学经济系”这几个字相伴而行的,要不是有人胡乱篡改历史,他们哪里知道那个所谓的“商务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可结果呢,这些武大经济学子们深情追忆自己的母校和“母系(院)”的质朴文字,却被横加利用,来为一段虚假的校史和“院史”大唱赞歌!这可真是巨大的讽刺!

总之,这么好的一本书,最大的败笔就出在这个正标题上了——“商务门下”,这四个字,实在是对以“明诚弘毅、经世济民”为基本价值观的武汉大学经济学科的极大亵渎!

另外,在武大经管院的此次院史文化创意大赛中,还有一件这样的作品——

武大的哲学院有哪几个系:吐槽帖武大经管院(6)

其中所用的第一张照片,又一次让我大跌眼镜——这其实是1906年落成的上海南洋公学南院(附属高等小学堂校舍)!然而,这张图却动不动就被某些无知人士以讹传讹地搬出来“冒充”在当时早已更名迁址、而且直到今天都找不到半张历史照片的“自强学堂”,真是个令人无比汗颜的天大的笑话!唉,笔者衷心希望,这种丢人现眼的事情,以后再也不要继续发生了……(但我对此实在是不敢抱以奢望)另外,第二张图片也不是武昌商专——可不能随随便便“百度”到一张来源不明的手绘作品就不加任何辨别地直接乱用啊!——谁告诉你武昌商专长这个样子的?!

武大的哲学院有哪几个系:吐槽帖武大经管院(7)

武大的哲学院有哪几个系:吐槽帖武大经管院(8)

前些天,有位武汉大学校友在本校的“树洞”里发了篇题为《清华之外,自强还在武大的校训之中》的帖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此,我想说的是,对于所有秉持“自强不息”之奋斗精神、与命运进行顽强抗争的人士,我个人都充满了高度的敬意,但是,如果有武大师生校友非要把“自强”这两个字往“校训”的高度上去扯,还拿这个来蹭人家兄弟院校的热度,那我就不能不表达一点反面的意见了。

首先,我想提醒大家,我们一定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清华大学的校训,人家是把“自强不息”这个经典的四字短语完整地用在“校训”之中,而不是削足适履地把后面两个字给砍掉——不光清华是这样,厦门大学、东北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大学等几所兄弟院校的“校训”都是完整地保留了“自强不息”四个字,而不是只用前面的“自强”二字。虽然这看起来只是个小问题,但这一重大差异的背后,实际上也是大有名堂……

其次,清华大学的校训是怎么来的?早在1914年11月5日,也就是当时的清华学校建校仅仅三年之时,著名学者梁启超在该校发表了题为《君子》的演讲,他以《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组经典名句来激励广大清华学子“当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到了1918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就已经出现在了清华学校最早的“校徽”图案之中,此后便作为“校训”长期使用。也就是说,“自强不息”一语作为清华大学校训的前半部分,在该校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建设中,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深厚底蕴,虽然在某些特殊的年代里曾经有过中断,但最终还是得到了恢复和延续。

以此反观我们武汉大学,如果我们严肃地问上一句——武汉大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将“自强”这两个字用在自己的“校训”之中的?又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现在都懒得吐槽了,稍一细说都觉得很丢人,大家自己去慢慢琢磨吧,说得不好听点,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无非就是一场历史闹剧罢了……

最后,我们蹭了人家的热度,不妨也去看看人家是怎么评价我们的这种行为的吧——

武大的哲学院有哪几个系:吐槽帖武大经管院(9)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又想起十年前武大经管院的某位领导(现在已经是校领导了)经常跟该院师生说的一句话——武汉大学将自己的校史追溯到自强学堂的这种行为,“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诚哉斯言!

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假如有读者朋友对武大经管院的真实历史起源感兴趣,那就烦请大家再耐心地等我几个月,假以时日,我一定会推出一篇严肃的科普文章,把这个问题原原本本地讲清楚!

武大学科史相关文章:

我的“文华”情结—为同源而生的华师图书馆与武大信管院一并祝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