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和李玉刚怎么了?梅兰芳之子梅葆玖
梅葆玖和李玉刚怎么了?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图 2舞台上的李玉刚 可若真正问问梅老先生的内心,恐怕他会说:“李玉刚,我们的恩怨也就这样吧。”梅老先生与李玉刚又是怎样的一段故事呢?李玉刚究竟做了什么?又怎会让梅老先生临去世还会放不下与他的往事呢?一切还要从这“半路出家”的梅派弟子说起。
图 1梅葆玖先生
2016年4月,春花还在,贵妃却无,此后再想听到梅葆玖先生唱《贵妃醉酒》怕是不能了。
告别仪式那天,梅葆玖先生所有的弟子纷纷纷纷跪别老师,虽无儿女送终,可梅葆玖先生仍然去的安详。
可若真正问问梅老先生的内心,恐怕他会说:“李玉刚,我们的恩怨也就这样吧。”
梅老先生与李玉刚又是怎样的一段故事呢?李玉刚究竟做了什么?又怎会让梅老先生临去世还会放不下与他的往事呢?
一切还要从这“半路出家”的梅派弟子说起。
图 2舞台上的李玉刚
1978年,与梅葆玖先生纠缠一生的李玉刚出生在吉林这片黑土地上,他的母亲见他钟爱音乐,便为他找到了马品一老师,也正是由于这个机会,李玉刚第一次接触到了梅派京剧。
在接受了名师的教育之后,李玉刚进步很快,更是在央视节目《星光大道》上获得了冠军,他的演艺之路也是正式开启。
出名之后,媒体们也争报道,其中有一则报道中这样评价李玉刚:“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也正是这则报道便充当了李玉刚与梅派恩怨的导火索。
图 3小时候的梅葆玖先生
怎么说呢?其实这也本是一句无心的话,可听在梅派传承人梅葆玖先生的耳里,就没那么简单了。
原来,李玉刚并没有把正式拜师于梅派,也从没有接受过梅派的教育,将他和梅兰芳先生相比,确实是没有可比性。
说到这,其实很多人更关心的是李玉刚的回应,毕竟若是回应的得体,这件事也就只是媒体一方的炒作,梅葆玖先生也完全没必要在心里记上李玉刚一笔。
可事实就是,李玉刚应了,完全接受了这份与自己可能并不完全相称的荣誉。
也许是刚刚走红,李玉刚想要抓住一切机会,心急之际便没有那么多的考虑。
图 4梅葆玖先生的扮相
此后不久,在一次春节晚会上,李玉刚与梅葆玖先生同桌而坐,并在主持人的邀请下起立讲话,可不说不要紧,这一说便将同桌向来温润如玉的梅葆玖先生气得当场离席。
原来,这次李玉刚将自己说成了梅派的代表人,并表示自己将这项艺术带到了大家面前,让大家感受到了这份艺术的魅力。
不得不说,李玉刚这样说后,一生将梅派视作信仰的梅葆玖先生自然接受不了,只得当众离开,留下李玉刚一人尴尬。
本以为这场风波会以李玉刚的道歉结束,可正被人们捧到顶峰的李玉刚正处于自满的临界点,不仅没向梅葆玖先生道歉,甚至向媒体大吐苦水:“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惹恼了先生,但我觉得我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好,毕竟没有几个男旦像我这么红。”
图 5李玉刚表演的《昭君出塞》
说起来,梅葆玖先生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相反没业界都存留着他“温润公子”的做派,想必这次也定是气红了眼,才会当中拂了李玉刚的面子。
梅葆玖先生是梅兰芳先生最小的儿子,相比于其他的兄弟姐妹,梅葆玖先生并没有很高的身体条件,也没有抓住学习梅派艺术的最好机会。
可在他稍稍长大一些时,梅葆玖先生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便拜师戏曲大家王幼卿开始潜心研究,并在13岁时正式登台。
了解戏曲艺术的人都知道,13岁已经是一个很尴尬的年纪了,真正学习戏曲的孩子哪个不是从小练起?
可是,老天好像也在冥冥之中责怪梅葆玖先生怎么这么晚才懂事一样,正在梅葆玖先生登台之际,特殊时期到了,没剧团也不得不顺应时势而解散,梅葆玖先生也就这样失去了登台表演的机会。
为了能够继续将梅派艺术传承下去,梅葆玖先生只能演样板戏。
当时很多人劝梅葆玖先生:“要不你就别演了,看的人又不多,迟早做不下去的,何必这么坚持呢?”
但梅葆玖先生并没有因为别人的一些想法而影响自己对于梅派艺术的未来,一想到自己的父亲,梅葆玖先生便一直坚持着。
就这样,梅葆玖先生在当时那个并不容易的年代独自扛着家中的大旗前行着,一点点点亮昔日的荣光。
图 6与晚辈一同登台表演的梅葆玖先生
不过,梅葆玖先生虽然没有像父亲那么好的身段,也没有那么长的练功时间,可基因还是让他在众多弟子中脱颖而出。
成名之后,梅葆玖先生也是一直在舞台上为戏迷们唱戏,不过,不少戏迷总是调侃梅葆玖先生的身材,有时更是直接向先生打趣道:“您怎么没腰啊?可得再练练。”
每每听到戏迷们调侃自己的身材,梅葆玖先生便会不好意思地讲:“没办法啊,练了也是这身材,要不您就先听着戏?”
时间一长,戏迷们便被梅葆玖先生的人品和戏曲底蕴所征服。
图 7李玉刚贵妃扮相
再看李玉刚,可就不是从前的那幅光景了。
原来,在事件发酵过后,没有任何机构和节目原意再去邀请李玉刚,李玉刚也因此遭到了人生中的最大一个坎。
图 8梅兰芳先生练功图
经历了长时间的事业空窗期后,李玉刚也知道自己得罪了梅派,为了能够尽快地恢复事业,走投无路的李玉刚找到了王昆老师,希望它能够从中帮自己调和调和,并向梅葆玖先生表示自己的歉意。
那时,王昆老师已经83岁高龄了,对周遭的一切都看的很清楚,也不愿意再去参与这些生活中的是是非非。
图 9梅兰芳先生
但出于内心对晚辈的期望,王昆老师还是给李玉刚指了一条明路,那就是“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得到梅葆玖先生的原谅,就只能自己去道歉,这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
若是还是觉得无法开口的话,那便给京剧院去一封信,总不能这样僵着。
图 10表演时的李玉刚
无助的李玉刚听到这个方法之后,整个人都燃起了希望,于是便开始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给京剧院的信,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无知与歉意。
本以为王昆老师会代自己将这封信交给京剧院,可李玉刚没想到的是,王昆老师还是要求李玉刚亲自将这封信送过去。
图 11舞台上的李玉刚
这对于当时的李玉刚来说,无疑是压垮他的最后一刻稻草,从当年的心高气傲到如今的低声下气,也只是隔着一句“对不起”。
知道王昆老师不会帮助自己后,李玉刚也算彻底歇了道歉的这份心思,并说出了“我相信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我会有我自己的路。”
在李玉刚眼里,也许自己过于新颖的表现形式冲击了老牌京剧的地位,所以自己才会受到业内的联手打击。可不然,是李玉刚内心的自大与不通人情世故才将他自己逼到了当时的那个处境。
就这样,李玉刚再也没有向梅葆玖先生道歉的心思。
图 12蓄起胡须的梅兰芳先生
虽然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但李玉刚还是不明白梅葆玖先生为什么会将自己的这一小错误看得这么重。
没错,李玉刚不懂得梅派对于梅葆玖先生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不懂得梅葆玖先生对自己的父亲梅兰芳先生究竟有多怀念与尊重。不懂得这些的李玉刚自然不会明白自己的那句话究竟在京剧界掀起了多大的风浪。
说起来,艺术什么时候是功利的呢?那些艺术大家又怎会因为后背的优秀而心怀不满呢?
就像梅兰芳先生,他一生都在致力于京剧的革新,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培养出一名能够将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的表演艺术家。
能够向观众传递出京剧的唱腔、完美的表演艺术,将京剧真正传承下去。
图 13演唱时的李玉刚
就这样,李玉刚的事业空窗期一直持续到了2009年。终于,在李玉刚万念俱灰的时刻,中央歌剧舞剧院向李玉刚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在悉举行了自己的个人演唱会。
此次演唱会上李玉刚的精彩表演也是得到了悉尼政府的认可。此时回看,若是中央歌剧舞剧院没有拉李玉刚一把,也许到今天李玉刚也不能走出泥潭,更别提有今天的成绩了。
图 14梅兰芳先生的贵妃扮相
当然,中央歌剧舞剧院这么做也不是没有道理,那时正赶上新时代,戏曲的表演形式需要一定的创新,所以李玉刚才有了那个对于他来说如同曙光的弥足珍贵的机会。
此次演唱会后,李玉刚彻底走红,这次机会不仅让他成功地“洗白”了自己,还将这种新唱腔传递到了世界,一时间拥有了很多的听众。
图 15生活中的梅兰芳先生
仔细来看,李玉刚的表演形式与梅派的表演形式截然不同,李玉刚的表演更多的属于演戏,而梅派的表演则是纯粹的京剧。
毕竟,熟悉梅派的戏友们都知道,梅派唱腔中最难的便是没有特定的唱腔,讲究的是范本的美与发声的气。
梅葆玖先生在保留了父亲梅兰芳先生的表演形式之下并没有进行任何的革新,虽不为让前人称奇,但只为让后人怀念。
这与李玉刚所传递的戏曲完全不同。
理念不同、领域交叉,所以,梅葆玖先生与李玉刚才会有着如此大的矛盾。
图 16梅葆玖先生的贵妃扮相
虽然两人的情形尴尬,但为了推动文化的发展,吸纳更多的人才,中央歌剧舞剧院还是给了李玉刚这个机会,让他能够将他独特的表演方式继续下去,让更多人感受新形式下的戏曲。
虽然李玉刚的这种表演形式可能不能与梅派相较,但不得不说,他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悉尼演出过后,李玉刚并没有像从前一样高举着“代表梅派”的大旗,相反,这次他聪明地保持着自己的特色,不再归属于任何门类。
在那个人们纵性于娱乐的时代,就算有着某个代表着传统文化的表演形式,说到底也是资本的傀儡,只是一个帮忙赚钱的工具。
对于李玉刚而言,可能当初的代价太过严重,他总是不愿再提起,就算某个采访中寥寥提过几句,也只是表达自己当初的无奈。
图 17在古典戏曲迈向现代之际的梅兰芳
很多人都会说是不是梅派太过于小题大做,可事实上并不是,若是李玉刚真的是学戏多年的梅派弟子还好说,可毕竟当时李玉刚只是一个初露锋芒的戏曲新人。
要说这是不是梅葆玖先生的作为,当然不是。于情于理,梅葆玖先生都不会因为个人恩怨去封杀李玉刚,也不需要用这种方式去捍卫自己与梅派的尊严。
也许梅葆玖先生早就不再生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的气,但也一直等待着这份迟来的道歉,可惜的是,梅葆玖先生直到离开人世都没有等到。
说到底,当年的那些恩怨令双方深深受伤,没能像梅葆玖先生说出最后的抱歉也许也是李玉刚一生的遗憾。
图18表演时的梅兰芳先生
送别仪式那一天,无儿无女的梅葆玖先生在众多弟子的陪伴下离开了,一众弟子跪送恩师,痛哭不止。
如今,再去评论当年那场恩怨的是是非非已经来不及了,就只能送别前辈,提携晚辈。
梅葆玖先生是终于放下了那场错误,还是仍然心怀怨恨,我们不得而知,毕竟就在离去当天,老先生也未留下什么话。
图19梅葆玖先生送别仪式
这场恩怨终是以梅葆玖先生的去世而画上了句号,曾经的谁对谁错也都只是他们的选择,无关亏欠。
谁说优伶无风骨,前有柳如是投江自尽,后有程蝶衣拔剑自刎,他们并不是没有风骨,恰恰相反,他们太有风骨。
度过了那段灰暗时光的李玉刚如今已经是大名鼎鼎的国家演员了,请他表演也不像当年那么容易了。
不过,就算如今李玉刚名声大噪,可每每提起当年与梅葆玖先生的那段恩怨都会让他难过不已,无论是曾经给别人造成的伤害,还是自己走过的那段弯路,都会成为李玉刚一生的痛苦。
那场没能见面的告别,更是梅葆玖先生没有原谅的证词,也是李玉刚一生的遗憾。
人间4月春花飞,一代大师不再回,就算已无怨恨,梅葆玖先生也见不到如今后辈们的蓬勃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