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白血病患者(29岁学霸患绝症去世)
北大学霸白血病患者(29岁学霸患绝症去世)1990年,张迪出生于辽宁沈阳,父母皆为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条件一般。看似短暂的人生,却焕发出无限色彩,引人深思,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迪的故事。弥留之际,家人朋友哭成泪人,张迪却心平气和地道出心中遗憾与唯一所愿:“希望父母尽快忘了我,然后告诉奶奶,他孙子出国留学了,没法常回去看望她老人家。”本该顺遂的一生,终究抵不过疾病的侵袭。在低质量生存和弃疗接受死亡面前,张迪果断选择后者。
2019年5月7日晚8时半,29岁的上海交大硕士张迪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一年前,张迪被确诊为白血病。患病那一刻,他萌发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如他所言:“人死了,只剩下一盒骨灰,不如为医学和社会做些贡献。”
由于病情凶险,术后二次复发,张迪主动放弃治疗。可注定要消逝的他却温柔地安慰周围悲伤的人们:“大家不要太悲观,我这一生短暂又充实,我很满意。”
张迪和母亲
弥留之际,家人朋友哭成泪人,张迪却心平气和地道出心中遗憾与唯一所愿:
“希望父母尽快忘了我,然后告诉奶奶,他孙子出国留学了,没法常回去看望她老人家。”
本该顺遂的一生,终究抵不过疾病的侵袭。在低质量生存和弃疗接受死亡面前,张迪果断选择后者。
看似短暂的人生,却焕发出无限色彩,引人深思,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迪的故事。
优秀学霸初长成1990年,张迪出生于辽宁沈阳,父母皆为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条件一般。
学前阶段,张迪便酷爱读书,常常捧着一本课外绘本读到废寝忘食。上小学时,张迪屡次考取双百,常年被颁发“三好学生”的奖状。
张迪
丰富的学识积累与开阔的视野令张迪在学业上越发游刃有余,轻松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市重点中学——沈阳二中。
在学校里,张迪年年担任班委,因乐于助人而备受老师与同学的喜爱。业余时间,张迪也会积极开拓兴趣爱好,在弹琴、打篮球等方面均有涉猎。
高中三年寒窗苦读,张迪不骄不馁,一鼓作气,迈入东北大学的门槛。
在校期间,张迪积极参与学生会、社团活动,常常泡在图书馆研究工程知识,年年斩获奖学金。
大三时,张迪已经开始筹备考研事宜,目标为上海交通大学。准备期间,张迪脚踏实地,劳逸结合,从不摆烂。
成功永远不会辜负有准备的人。最终,在万众瞩目下,张迪一举拿下上海交大的研究生名额。
那日,父母喜极而泣,全村人为之沸腾。村民们敲锣打鼓,点燃喜炮,热烈欢迎这位实至名归的“骄子”。
“你家孩子从小优秀到大,有什么秘诀吗?”乡里乡亲纷纷排队取经。
张迪
“我们很少管他,基本上是散养式教育。优秀是一种习惯,努力有了收获后会更愿意努力。他对知识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在加上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就很容易进步。”父母骄傲地分享着经验。
在外人眼中,张迪似乎永远顺风顺水,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成功并非必然,而是由无数荆棘与汗水堆砌而成的。
入学那天,张迪激动地拿着录取通知书,走进交大,瞬间被浓厚的校园文化所感染。踏入实验室,见到满满当当的仪器工具,张迪已经迫不及待地在脑海中构思每一个步骤。
张迪和同学的合照
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一个比一个优秀,张迪或许不是最亮眼的那一个,但绝对是最勤奋的那一批人。
2018年7月,张迪从上海交大顺利毕业,无缝连接到当地科学研究院工作。
突患绝症疑无路“儿子,妈妈太为你骄傲了,你现在一个月工资比我和你爸加起来都多,以后靠你养家啦!”母亲笑地合不拢嘴,打趣道。
“没问题,爸妈,你们就等着享清福吧!”
谁成想,承诺刚下,厄运就找上了这位幸运却又不幸的大男孩。
张迪和父母
入职没多久,一个平平无奇的早上,张迪对着镜子洗漱时,忽然发现了身体的异样。
只见胸膛上冒出了几颗暗红色的斑点,不痒不疼,也没有肿胀。
张迪皱了皱眉,在心里嘀咕道:难道被虫子咬了?
由于斑点没有引起不适,张迪并未在意,一如往常地上班工作。不想,次日清晨,斑点非但没消退,反而蔓延至大腿、手臂,甚至手掌上。
张迪
张迪不觉心慌:难道是过敏了?
上班前,他上药店买了一剂药膏,草草抹了一通。工作间隙,张迪又脱衣检查了一番,竟发现这些红斑好似细胞分裂一般,没几秒功夫,又长出一大片,星星点点,密密麻麻,十分可怖。
虽然不痒,张迪却还是上手挠了几下。不想,那些小红点竟直接连成一大片,形成大面积的瘀斑,又红又紫,好像要渗出血液来。
当下,张迪的心中隐隐不安,料想自己定是得病了。
张迪
下班后,张迪神色匆匆地前往医院。看诊时,张迪不好意思地伸出手掌,焦虑地说:“医生,我全身都长满了这个,看着像过敏,但又不痒,也不肿。”
医生一看,眼神一怔,仿佛猜到了什么。为了不引起患者恐慌,还是走官方程序:“先做个检查吧!”
几个小时后,张迪收到诊断报告,上面赫然几个大字: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干细胞克隆性疾病,这是由于患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遭受损伤或丧失功能而引起的。临床表现有贫血、出血与发热等,张迪皮肤出现的红斑也属于常见的症状。
看到“白血病”三字,张迪顿感汗毛倒竖,心里堵得慌,宛如窒息一般,久久无法反应过来。
“医生,真的是白血病?你们没诊断错?”
张迪一连问了好几遍,说什么也不愿相信。他一向注重养生与锻炼,一日三餐顿顿不落,连感冒发烧也不常有,怎会患上白血病?
面对张迪难以置信的神情,医生也表示遗憾,沉重地说:“小伙子,你患的是急性白血病,有别于普通白血病,这种病来得凶险,越早发现越好。”
张迪双眼的瞳孔猛然收缩,嘴巴长得老大,手指蜷缩着,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在表现震惊。
“医生,我的身体一直很好,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现在还无法得出确切病因,但急性白血病的诱因无非四种,遗传、病毒、放射性因素或化学物质。比如,一个工人若是长期接触建筑材料,吸入大量苯,也容易引发造血干细胞异常。”
还未等张迪反应过来,医生又给了他重重一击。
“小伙子,你的病已经到晚期了……”
独自治疗瞒着父母“医生,还有救吗?”
张迪的呼吸沉重且急促,牙齿忍不住打颤,声音沙哑地问。
张迪
“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以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不管怎么说,还是先住院吧!”
在疾病来临之际,再绝望消沉的人都会迸发出强烈的求生欲望,更何况是张迪这样前途一片光明的成功人士。
张迪花了一夜调整自己的情绪,果断跟研究所请了假,收拾好衣物,快速办理了入院手续。
医院里,四处飘散着浓重的消毒水气味,时不时传来婴儿的啼哭声。张迪迈着沉重的步伐,穿过走廊,跟那些缠着绷带、坐着轮椅的人擦肩而过,只觉得内心凄凉。
褪去格子衬衫,换上黑白条纹的病服,张迪才真正有了病人身份的真实感。
酝酿了几天,张迪还是鼓不起勇气,将自己的病情告诉父母。
闲暇时,他一遍又一遍在脑海中走马观花似地回忆自己的前半生。从小学到高中,再从大学到研究生,一帆风顺,他始终是父母的骄傲。
如今,好不容易成才,足够强大,可以为家里减轻负担。谁能想到,天妒英才,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生生斩断了张迪早已构思好的宏伟蓝图。
张迪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三缄其口。一来,他怕父母接受不了,白白担心。二来,他怕此事传到奶奶的耳朵里,老人家年事已高,经不得刺激。
张迪
张迪向来孝顺,不论是读书还是工作期间,都保持着每日与家里通话的习惯。
入院后,他常常忍着病痛,换上便服,给父母报“平安”,哪怕他并不平安。
然而,病情的发展速度远远超乎人的想象。张迪的脸庞完全失去血色,如白纸一般。与此同时,口腔也开始出血,还伴随着骨头剧烈的疼痛。
为了化疗,张迪不得不剃光所有头发,他再也无法与家人视频通话,只能用“忙”作为托辞。
朋友们得知后,纷纷慷慨解囊,尽力凑医药费,鼓励张迪积极接受治疗。
一晃几天,医生都未见到张迪的家人,倍感疑惑。
“你得白血病的事有没有告诉家人?”
张迪抿了抿嘴,缓缓答道:“没有,我不敢说,我怕他们受不了,也怕他们对我失望。”
医生叹了口气,说:“以你现在的情况,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手术需要直系亲属捐献骨髓,血缘关系越近,匹配度越高。”
见张迪仍然犹豫不决,医生继续说:“说句难听的话,如果你哪天真撑不住了,你父母从别人那得知你病故的消息,他们恐怕会更加奔溃!”
听完,张迪的眉头有些松动,点了点头,默认了医生说的话。
捐献遗体创价值“我是在上班的时候接到电话的,医院说我儿子得了白血病,我当时就觉得天塌了,心都要跳出来了。”张迪的父亲张纯生痛苦地说。
得知消息后,张纯生夫妇立马放下手头工作,连夜买票赶到上海,见到了饱受病痛折磨的儿子。
张迪的父亲
母亲当场绷不住,放声大哭。她一边抚摸张迪的脸颊,一边泣不成声道:“儿子,怎么不跟爸妈说,想让爸妈一辈子生不如死吗?”
另一边,张纯生找到医生,拼命恳求道:“医生,求求你,救救我儿子,让我做什么都成,骨髓我也捐!”
起初,医生以张迪父母年事已高为由婉拒了,可张纯生几乎跪下来恳求。无奈之下,医生又苦于没有合适的骨髓型号,只能同意。
2019年1月7日,张家父子被双双推入手术室,几个小时后,两人又被安然无恙地推出来。
“恭喜,手术成功!”
独自一人焦急等待的张母终于松了口气,流下激动的泪水。
自手术日起,至三月底,张迪的身体状况恢复良好。为了庆祝儿子重获新生,一家子还计划去海边看日出。
然而,好景不长,病魔好似从未离开,只是被暂时遏制住了。
张迪
很快,张迪的身上又开始出现红斑,并伴随着乏力、发热、出血等症状,病情比第一次更加凶猛。
“恶性细胞已经蔓延至全身,任何化学药物都起不了作用。就算再进行一次骨髓移植,也无法痊愈,只能延续6-9个月生命。而且,手术风险很大,患者可能连手术都撑不过。”医生说。
自入院治疗起,张家已累计花费50万元,几乎掏空了家中积蓄。若是进行二次手术,由于危险系数高,又要追加70万元医药费,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张迪的母亲
“医生,手术吧,我砸锅卖铁也要做!”
面对在生死边缘徘徊的儿子,张纯生已经失去理智,迫切地想延续儿子的性命,哪怕只有几个月。
“爸,妈,我不治了,你们不要为我浪费钱了,咱回家吧,我想用最后的日子陪你们。”
张迪向来孝顺,理智,懂得分析利弊,他不可能让父母为了自己,再背负几十万的外债。
随后,张迪又郑重地做了一个决定——捐献遗体。显然,这个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可他却说:“我想换一种方式陪伴你们,这也是我为这个世界唯一能做的事了。”
张迪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
签完《遗体捐献志愿书》不久,张迪的病情越演越烈,直至走到生命尽头。临终前,他嘱咐父母:“爸,妈,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奶奶,就跟她说我出国了吧。”
说话这句话,张迪停了呼吸,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不想,这善意的谎言,竟成为了奶奶每天口头上的挂念。
在生命的最后一周,张迪一家三口来到辽宁大连,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大海,享受阳光的沐浴,感受海风的吹拂,无比惬意。
大自然的风光,好似也拂去了张迪身心的疼痛,令他变得冷静且通透,哪怕面对死亡,也能临危不惧,乐观且善良。
人固有一死,可张迪的生命却尤为短暂,的确令人痛心。然而,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在长短,而在于厚度。
张迪在生死弥留之际,仍不忘为社会尽一份力。这份态度与胸襟,足以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