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鼠是不是鼹鼠(鼹鼠是老鼠的一种)
瞎鼠是不是鼹鼠(鼹鼠是老鼠的一种)在介绍鼹鼠的生活习性之前我先讲一下它的分类状况,因为这一点实在是有些复杂。我小时候就曾经在老家村子的小路边见到过一只鼹鼠,当时它沿着路边砌高的地砖往前爬,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我在旁边观察了一会儿就走了。欧鼹Talpa europaea这么说吧,动画片中的小鼹鼠除了眼睛大了点儿、手指只有四根之外,跟真正的欧鼹形象大致上还算相似。不过这也正常,毕竟是要给小朋友们看的动画片,肯定要进行形象上的艺术加工嘛,不然多吓人啊。我国也有多种野生鼹鼠分布,北方很多地区都管鼹鼠叫“地排子”或“地了排子”,虽然不像老鼠那样常见,不过偶尔还是能见到它们从土里钻出来四处乱晃的。
想必有很多80后和90后的朋友还记得小时候电视上经常播放的一部动画片——《鼹鼠的故事》。这部动画片虽然不像《猫和老鼠》那样家喻户晓,但也算是非常普及了,至少我身边的同学和朋友都还对此有着或深或浅的印象。
《鼹鼠的故事》是捷克斯洛伐克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动画片,讲述了一只小鼹鼠和它的小伙伴们在森林中发生的各种小故事。动画片里基本没什么台词,小鼹鼠似乎也只会发出“噢”、“啊呀”之类的短促语气词,但它的动作和行为却相当有趣,剧情不算复杂,动物们的形象也很简单朴素,成为很多人的美好回忆。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有没有在生活中真正见过鼹鼠的样子呢?
《鼹鼠的故事》中的主角,其形象来源于广泛分布在欧洲地区的欧鼹Talpa europaea,见下图。
欧鼹Talpa europaea
这么说吧,动画片中的小鼹鼠除了眼睛大了点儿、手指只有四根之外,跟真正的欧鼹形象大致上还算相似。不过这也正常,毕竟是要给小朋友们看的动画片,肯定要进行形象上的艺术加工嘛,不然多吓人啊。
我国也有多种野生鼹鼠分布,北方很多地区都管鼹鼠叫“地排子”或“地了排子”,虽然不像老鼠那样常见,不过偶尔还是能见到它们从土里钻出来四处乱晃的。
我小时候就曾经在老家村子的小路边见到过一只鼹鼠,当时它沿着路边砌高的地砖往前爬,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我在旁边观察了一会儿就走了。
在介绍鼹鼠的生活习性之前我先讲一下它的分类状况,因为这一点实在是有些复杂。
如果大家去网上查一下鼹鼠词条的话就能看到,词条里面鼹鼠所属的目是“食虫目”。确实,鼹鼠在十几年前的确属于食虫目Insectivora,但是食虫目这个分类单元早在2005年就被废弃了,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没有食虫目了,某词条网站上的条目早已过时并且不准确了。
早先食虫目是个大家族,包含了鼹鼠、鼩鼱、刺猬等动物,德国生物学家Haeckel将其中缺少盲肠结构的动物称为“盲缺类”。
但是后来随着科研水平进步,人们发现原本的食虫目下的物种其实是多系群,混杂在同一个目中其实是不合适的。
北美鼩鼹Neurotrichus gibbsii
于是经过学者们的系统研究,食虫目下的许多物种都被分了出来,分别放在了劳亚兽总目(猬形目、鼩形目等)和非洲兽总目(树鼩目、非洲猬目等)中,食虫目被取消掉了。
这还没完,后来又经过学术更替,猬形目和鼩形目也取消了,其下物种被分到了真盲缺目Eulipotyphla中,以前的猬形目、鼩形目等也更新成了真盲缺目下的猬科、沟齿鼩科(又叫沟齿猥科)、鼩鼱科、鼹科等。
倒是非洲兽总目那边没什么大的变动,依然还保留着树鼩目、象鼩目、非洲猬目等分类单元,直到目前也是保持着这个分类方式。
小缺齿鼹Mogera insularis
所以目前来说,鼹鼠的分类顺序是这样的:
哺乳纲Mammalia
兽亚纲Theria
真兽下纲Eutheria
劳亚兽总目Laurasiatheria
真盲缺目Eulipotyphla
鼹科Talpidae
好了,我们再来点一下主题吧,可能很多人认为鼹鼠就是老鼠的一种,就连名字里都有个鼠,应该跟松鼠、仓鼠、小白鼠都属于鼠类。
其实并不是这样。
我们平时所说的老鼠和鼠类,它们的分类顺序是这样的:哺乳纲、兽亚纲、真兽下纲、灵长总目Euarchontoglires(区别于灵长目,别搞混)、啮齿目Rodentia。
通过对比大家就能发现,老鼠跟鼹鼠在总目这一分类单元上就开始分道扬镳了,二者并没有什么近缘关系,只是名字和形态类似。
美洲鼹Scalopus aquaticus
其实这种名字类似但是实际上没什么关系的情况在动物界中很常见,举几个例子:鼯猴和猴子、蜜袋鼯和鼯鼠、灵猫和猫咪、盲蛛和蜘蛛、鲸鱼和鱼。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再赘述了。
鼹鼠之所以在外貌上跟老鼠很类似,其实是趋同演化的结果,但在很多地方二者还是有着显著差别的。
绝大多数鼹鼠的眼睛和外耳已经退化了,但只有极少数种类的鼹鼠是彻底失明的,大部分鼹鼠的眼睛还保留了微弱的视力和感光的能力。因为鼹鼠常年生活在地下,不需要发达的视觉和听觉,但是嗅觉和触觉很发达,特别是星鼻鼹,它们的鼻子上甚至演化出了二十二条突触,呈环状围绕鼻孔分布,嗅觉和触觉非常敏锐。
星鼻鼹Condylura cristata
鼹鼠的食性比起啮齿动物来也较为单一,主要以蚯蚓为食,但也会进食生活在土壤中的其他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
为了能在地下穿梭,鼹鼠的四肢经过了极端特化,前肢脚掌呈外翻姿态,五根指甲粗壮而坚固,非常适合挖掘土壤。
如果地下食物短缺或者被大水浇灌,鼹鼠也会到地面上进行短暂停留,但是它们的四肢结构导致它们在平地上的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动作略显笨拙,只有地底下才是它们的乐土。
不过很多鼹鼠都擅长游泳,例如刚才提到的星鼻鼹,它们的地下洞穴有很多开口都在水面以下,遇到危险后会试图通过游泳来逃脱。
关于鼹鼠对人类的影响,社会上一直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方面,很多人认为鼹鼠经常在土壤中钻洞,还会把挖洞多出来的土堆积在地表上,好端端的草坪一夜之间就能多出很多土堆,看着乱糟糟的,还不太吉利,踩上去更是会有塌陷的危机,所以鼹鼠的存在对人类有害。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认为,鼹鼠经常在地面下穿梭不假,但是它们是食虫动物,不会啃食植物的地下根茎,还可以消灭农业和林业害虫,另外它们的挖掘行为能给土壤扩充空气,达到松土的效果,粪便也可以增加土壤的肥沃程度,所以鼹鼠是对人类有益的。
无论哪种观点都有道理,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