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代驾遇到最困难的什么事?入冬代驾司机最难熬
冬天代驾遇到最困难的什么事?入冬代驾司机最难熬干上了代驾之后,能遇上各种奇葩客人。“最常见的就是‘磨蹭型’”,有5年代驾经验的董浩(化名),最怵的就是这种类型,“有的能让你等上俩小时。”董浩说,如果打电话催,客人一定会说“马上下来,马上下来”,但挂了电话之后依然是不见人影。“虽说有超过半小时加20块钱的等待费,可有这时间,别人都能干完好几个活儿收工回家了,自己还得在这儿傻等。”奇葩客人多:不说地址不让导航“几乎没有餐厅会让代驾司机在屋里等活儿,我们只能在外面扛着。”北京有几天晚上的最低气温已经跌破了零度,何东出家门的时候,在身上的羽绒服和绒衣之间,又添了一件毛衣。接活之后,穿着厚重的何东上车第一件事是开空调,为的是别让客人冻着,但自己又不方便脱衣服,有时候一单活完成之后,自己热了一身汗,下了车又得接着吹冷风。将最后一单客人送到目的地,何东最犯愁的就是找回家的公交线路。夏天收工回家的时候,如果最后一单的位置离家只有几公里,他就会骑着小车
2016年11月16日讯,如今,提到代驾司机这个职业,已不再像前两年那样新鲜。夜幕降临之后,大大小小的餐馆门口,准能看到身穿反光背心、肩背小挎包、手推折叠单车的他们;而饮酒的食客们,也会在觥筹交错之后,熟练地掏出手机,下单预约代驾服务。北京已经入冬,天气越来越冷,在瑟瑟寒风中趴活儿,是代驾司机最难熬的时光,而更让他们觉得“冷”的,还有未知的“钱”途。
夜幕下的代驾人生
冬天最难熬:门外一等仨小时
“知道凌晨的时候折叠单车聚得最多的地方是哪儿吗?是夜班公交车上。”28岁的代驾司机何东(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员。今年28岁的何东有两年代驾经验,每晚6时左右,他都会推着小车出门找活儿,再次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凌晨三四点了。何东说,夏天在餐馆门口等活的时候,几个代驾司机侃侃大山,时间也就过去了,但入冬之后,趴活儿的日子就难熬了。
“几乎没有餐厅会让代驾司机在屋里等活儿,我们只能在外面扛着。”北京有几天晚上的最低气温已经跌破了零度,何东出家门的时候,在身上的羽绒服和绒衣之间,又添了一件毛衣。接活之后,穿着厚重的何东上车第一件事是开空调,为的是别让客人冻着,但自己又不方便脱衣服,有时候一单活完成之后,自己热了一身汗,下了车又得接着吹冷风。
将最后一单客人送到目的地,何东最犯愁的就是找回家的公交线路。夏天收工回家的时候,如果最后一单的位置离家只有几公里,他就会骑着小车回家;可入冬之后,骑上10分钟冷风就能把身子吹透,只能选择搭夜班车。所以,在冬天的夜班公交车上,可以说九成以上乘客都是代驾司机。何东住在东北三环外,有一次他把客人送到四环外之后,用手机找了半天都没找到公交车,幸好碰到了一位代驾老司机,把他带到了最近的夜班207路车站。“那师傅干了好久了,哪儿有车站、去哪儿倒车甚至发车是几点几分,他都门儿清。”
何东说,别看白天公交车频繁到站,夜班车在凌晨两点以前是50分钟一辆,两点以后就是90分钟一辆了,所以车上再挤也要上。干的年头长了,代驾司机们和夜班司机也有了“感情”。有的夜班车司机哪怕已经把车开走了100多米,如果看到有个骑单车的代驾司机追上来,也会停下开门,让他上车。何东说,这些小细节让他们在冬天里干活时还能感受到一些小温暖。
奇葩客人多:不说地址不让导航
干上了代驾之后,能遇上各种奇葩客人。“最常见的就是‘磨蹭型’”,有5年代驾经验的董浩(化名),最怵的就是这种类型,“有的能让你等上俩小时。”董浩说,如果打电话催,客人一定会说“马上下来,马上下来”,但挂了电话之后依然是不见人影。“虽说有超过半小时加20块钱的等待费,可有这时间,别人都能干完好几个活儿收工回家了,自己还得在这儿傻等。”
等客人终于出来了,一大帮喝高的人在饭店门口拉扯打闹话离别,还得寒暄半天,再开一通“总结大会”磨叽好久才肯各自离去。有时候越是约了代驾的客人越是磨蹭,坚持让别人先走,自己断后。“还有更烦的呐,人走得差不多了就剩俩仨人,私密小圈子又开始交流刚才那桌酒的新话题,谁看谁不顺眼了,谁说话又不中听了,谁谁特鸡贼下回一定让他埋单等等。”没时间观念的客人酒后更是“重要事情讲三遍”,急得董浩恨不得上去动手把人拽上车。
同样,何东也碰上过奇葩客人,上了车之后借着酒劲儿开始撒泼,“他下单的时候就输入了个大概其的地址,我问他具体去哪儿,好导航,结果客人就是不说,也不让导航。”何东开着客人的车到了目的地附近,劝了好半天,客人稍微酒醒了些,才算是送到家门口,前前后后折腾了两个多小时。另外,还有一小拨爱吃“霸王餐”的客人,用完代驾之后却始终不付款,甚至上个月的代驾费这个月还没结,何东说,100个客人里能遇上两三个。
竞争更激烈:收入降了三分之一
晚上10时许,双井桥东南角一家餐厅门口,43岁的代驾司机王明(化名)把自己的智能手机架在折叠单车的车把位置,一边充电,一边用耳机听着音乐。入冬后夜晚的气温只有几度,他的鼻头儿已经冻得有些微红,在路边等了3个小时了,一单生意都还没有接到。“咋办,只能怪自己经验不足吧。”一个多月前,王明才从东北老家来到北京干起代驾司机,之前他是一名黑车司机。“我们那小地方,拉不了几个活,挣不了多少钱,听说北京的代驾好干,就来了。”吸引王明的,是代驾司机月入过万的说法。
“一个月挣1万多那是早期了,现在很难实现这个数。”比王明经验丰富些的何东更有发言权,“当然也不是不可能,我们公司有的代驾每天在线20个小时,白天黑夜都趴活儿,钱是赚来了,可伤身体啊。”何东不赞成这种玩儿命的干法,他觉得代驾这行一半儿靠运气,一半儿靠经验。何东说,干得年头长的代驾都知道,东直门簋街、金融街、工体、苏州桥、亮马桥等这些餐饮聚集区,都是代驾活儿产量较高的地方,所以何东的房子专门租在了麦子店附近,虽然房租稍微贵点儿,但接活儿方便。说到运气,系统都是自动派单,有的客人会临时更改地点,所以代驾司机坐上了车才知道自己最终去哪儿。他们最不爱接的就是郊区活,王明曾经接过一个去平谷的活儿,虽然这一单就有二百来块钱,可这一晚上就只能接这一单了,到了平谷已经凌晨两点多,没有回城的车,他只能选择在网吧凑合几小时,再搭头班车回城。
何东觉得,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收入下降了得有三分之一左右。“去年稍微努力点儿,每个月能挣个七八千,可今年最好的也就五六千,月收入四千来块钱是常态。”他认为,主要原因还是竞争越来越激烈。代驾司机的入行门槛低,只要有5年以上驾龄,注册之后通过简单的面试和驾驶技术考试以及培训等环节就能上岗服务了,“以前餐馆前趴着的代驾也就三五个,现在一眼望去能有十几二十个,感觉这一年之内多了好多人。”像王明这样的就更吃亏,因为经验值低,很多客人不爱选他,干了两个月之后,月收入还只有三千来块钱。“如果总是这样,我也不知道还要不要干下去,可自己又没啥特长,找不到什么好工作。”王明对前途比较迷茫。
(声音)
从业者盼提高待遇
行业需要规范监管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的代驾司机约有数万人,其中4成左右都是专职代驾。虽然具有相当规模的代驾公司的从业人员都有意外保险,但何东觉得作为专职司机,也为了代驾有稳定的发展,公司应当为专职司机上社会保险、增加五环外代驾交易的补助金额等等,但目前这些很难实现。
而对于代驾行业的服务标准等问题,北京汇源律师事务所魏晓东认为,代驾行业属于服务业,执行的服务标准或者是代驾公司与用户的约定,或者是服务标准之类的行业规范。由于目前并未明确代驾服务归哪个部门管理,因此从法律的角度没有相关管理依据,也没有行业协会来规范代驾人员资格要求和行业服务标准,甚至在行业内部还存在一些不正当竞争。
此外,目前行业内对代驾司机的培训与监管并不完备,容易滋生代驾服务质量不高等各种问题,还出现过代驾司机酒驾的荒唐情况。目前代驾公司大多没有完善的人员审查制度和服务规范,代驾公司与用户之间也没有明确的服务标准约定,更没有责任划分约定,只能靠代驾公司和代驾司机自律,这样的局面实际上间接制约了代驾行业的发展。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叶晓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