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非遗的汉译英文章:民间工艺纪录片的文化英译研究

关于非遗的汉译英文章:民间工艺纪录片的文化英译研究我国特有的民间工艺概念,许多是经过历史发展积淀下来,能够反映特定地域风俗文化的词汇,如表1中的“非遗”民间工艺术语。这些民间工艺概念在目标语中缺乏对应的表达,因此译者必须适时采取归化策略,把源语本土化(熊兵 2014),以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他们习惯的表达方式。例如,英译中的weir意为“堰;拦河坝;导流坝”,适合表达原文“沪”的概念;sound box在英语乐器术语中指的是“乐器的共鸣箱”;而forge专指“铁匠铺或锻炉”,因为根据语境,这里不能使用stove、furnace、oven等西方人烹饪、烤火用的炉子。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并经过社会历史发展,约定俗成地形成了一些行话或术语,用以规范事物的定义、限定概念的外延。这些反映文化现象、描述传统技艺的语言在英译时显然更适合归化策略。“译文读者取向”的归化翻译策略可以降低译语受众的理解难度(李源 1998),方便“非遗”民间工艺纪录片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关于非遗的汉译英文章:民间工艺纪录片的文化英译研究(1)

“非遗”民间工艺纪录片的文化英译研究

敖丽华 张阿林

摘要:《传承》作为我国“非遗”民间工艺纪录片的代表,致力于向海外传播中华传统制造文化,对译者的语言驾驭力和跨文化认知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从中选取若干体现我国“非遗”民间工艺的语言素材,对在翻译字幕和人物同期声时,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总结,如归化英译、异化英译、创译。笔者提出,“非遗”纪录片的译者须在多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中灵活取舍、谨慎前行,以传播中华传统民间工艺的观点。

关键词:传承;非遗;民间工艺;翻译;文化专有项

引言

作为影视作品制播的纪录片,因自身短、平、快的特点,具有跨境传播的优先便利,是文化新媒体产品,也是观众借以获取有效资讯的声画结合体(周慧娟 2018)。我国国产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很大程度上依靠字幕翻译(英译)的质量。国产纪录片《传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代表,由央视国际中文频道历时两年打造,通过民间故事展现我国传统制造技艺,揭示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智慧。本研究将重点关注纪录片《传承》对我国“非遗”民间工艺的跨文化解读和翻译。

一、“非遗”民间工艺的归化英译

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并经过社会历史发展,约定俗成地形成了一些行话或术语,用以规范事物的定义、限定概念的外延。这些反映文化现象、描述传统技艺的语言在英译时显然更适合归化策略。“译文读者取向”的归化翻译策略可以降低译语受众的理解难度(李源 1998),方便“非遗”民间工艺纪录片的海外传播。《传承》中体现归化翻译的例子如下(见表1):

关于非遗的汉译英文章:民间工艺纪录片的文化英译研究(2)

我国特有的民间工艺概念,许多是经过历史发展积淀下来,能够反映特定地域风俗文化的词汇,如表1中的“非遗”民间工艺术语。这些民间工艺概念在目标语中缺乏对应的表达,因此译者必须适时采取归化策略,把源语本土化(熊兵 2014),以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他们习惯的表达方式。例如,英译中的weir意为“堰;拦河坝;导流坝”,适合表达原文“沪”的概念;sound box在英语乐器术语中指的是“乐器的共鸣箱”;而forge专指“铁匠铺或锻炉”,因为根据语境,这里不能使用stove、furnace、oven等西方人烹饪、烤火用的炉子。

关于非遗的汉译英文章:民间工艺纪录片的文化英译研究(3)

二、“非遗”民间工艺的异化英译

由于不同语言民族之间存在文化缺省,翻译文化专有项不可避免遭遇困难。在我国“非遗”民间传统工艺中,中华文化专有项占比极大,由于在目的语系统中不存在对应表达或者与该项目有不同的文化指称含义,难免在翻译时存在文化维、语言维和交际维的切换困难(Aixela,Javier-Franco 1996)。此时译者选择异化翻译策略,以译语为中心,让读者向原作者、源语文化靠近是更好的选择。《传承》中体现异化翻译的例子如下(见表2):

关于非遗的汉译英文章:民间工艺纪录片的文化英译研究(4)

咏春拳是中国南少林传统武术绝技。春仔花是一种由丝线缠绕的闽南手工艺饰品。咏春拳和春仔花背后的文化渊源相当丰富,无法用简短的英文术语表达,因此采取异化策略下的音译法(Wing Chun;Chunzai flowers),让西方观众直接记取其名,整体“嫁接”两种东方文化现象。表2中的天灯即孔明灯(sky lantern)、高跷捕鱼(stilt fishing)也采取了异化翻译策略,保留了我国传统技艺特点,照顾了汉语语言构式。

关于非遗的汉译英文章:民间工艺纪录片的文化英译研究(5)

三、“非遗”传承者的人物同期声英译

人物同期声是影视录音后期处理的特殊工艺。在拍摄纪录片时,同期声能真实记录人物的生活状态、劳动环境和情绪波动,充分捕捉现场声音细节,客观还原人物、事件的真实面貌,使影视作品更有说服力。人物同期声的语言体现了人物的身份,可能不够正式,却能真实再现人物的生活状态。

“非遗”纪录片《传承》的人物同期声以表现“非遗”传承者的生产、生活为主题,展现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然而,由于中西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差异,中国劳动人民的语言构式与英语民族明显不同。人物同期声的英译有一定难度,主要体现在句子结构和文化表达上。

(一)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强调语言内涵的输出,分句之间很少用关系词、连接词进行衔接。而英语重形合,词语或分句之间用形式手段连接,强调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的显性表达(连淑能 1998)。

例1:先挖一坑,坑底挑上槽子,有竖的有横的,起码得空气流通。(碱蒿子烧制土碱技艺)

译文:First dig a pit,and then chisel some troughs,including horizontal ones and vertical ones for the convenience of air circulation.

英译中加了First、and then等连接词语,并用非谓语including引导的并列短语和for引导的介词短语表目的,使句子结构清晰、完整。

例2:咏春拳强调来留去送,甩手直冲,拳从心发。(咏春拳)

译文:According to Wing Chun,one should greet what arrives,escort what leaves and throw a punch from within.

汉语句子经常将主语隐去或使主语不明显,而英语句子选择将主语补充完整。如例2的英译补充了主语one,并连用了两个w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作greet和escort的宾语内容。

例3:瓷器好不好,三分靠制作,七分靠火烧。(景德镇烧瓷工艺)

译文:A good porcelain work depends more on the firing process than on the molding.

英语善用包孕句型,将剧中零散的信息按逻辑信号串联起来,而中文多用流水句,强调内在的隐性逻辑,“隐而不发”。例3的译文成功采用地道句型more ...than...涵盖原文中“三分靠制作,七分靠火烧”想表达的民间传统工艺的奥妙。

(二)汉语口语多四字成语

汉语四字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范敏、陈天祥 2002)。纪录片中“非遗”民间技艺传承者的语言也不自觉带有汉语特色,四字成语的运用颇多。

例4:所以搞这个梯田都是依山傍水来造的。(龙脊梯田造田技艺)

译文:Thus,the terraced field were built near the mountain and by the river.

例5:虚虚实实,跟中国画是相结合的,刻出来也有中国画的墨晕。(留青竹刻)

译文:With a mixture of truth and falsehood,bamboo carvings is relate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 and has their quality.

“依山傍水”因为含义的显性化只需进行字面直译,“near the mountain and by the river”两个介词短语的并列就清楚地交代了龙脊梯田的选址原则。“虚虚实实”强调留青竹刻具有中国画含蓄隽永的特征,其语义模糊,不能直译,必须根据比喻义和引申义,巧妙翻译。“With a mixture of truth and falsehood”容易引起英语人士的误解,认为留青竹刻反映的内容混淆了事实与谎言。原文的意思是中国画和留青竹刻在视觉上都很讲究“远近错落或色彩浓淡不一的层次感”,所以这里不妨译为“with different shades of colors far and near”。为有效疏通目标观众的文化“梗阻”,对于具有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四字成语,间接翻译其内涵更妥当。

关于非遗的汉译英文章:民间工艺纪录片的文化英译研究(6)

四、“非遗”民间工艺的文化“创译”

文化译者面对的最大难题不在字词层面,而是大面积的“文化空缺”。这种情况下,创译可以另辟蹊径,有效实现非遗民间工艺文化的传播。创译(Trans-creation)是针对特定目标受众而进行的内容再创作或调适,为适应信息接受者的需要而进行一定程度的内容转换,力求传递原文信息的翻译方法。

关于非遗的汉译英文章:民间工艺纪录片的文化英译研究(7)

表3中都是我国独有的事物,须借用目的语中具备相近内涵的词汇翻译。凉茶是我国传统中草药植物性饮料。herb源于拉丁语herba,在翻译“凉茶”时,译成herbal tea,易于被英语读者接受。纪录片里把我国民间传统打击乐器“飞镲”(也叫钹)译成drumming也不失为一种触类旁通的译法。将“把庄师”译成heat controller,突出强调其作用和功能,西方读者通过译文能了解这些“文化空缺”概念的大致含义,这就是成功的创译。

虽然创译需要翻译工作者的发散思维、创作灵感及“与众不同”的主观认知,但也必须遵循翻译规范,如译者必须克服跨文化交际中因语言、文化异质而引发的不可译问题,应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还要考虑目标受众的心理预期和语言习惯等(庄亮 2019)。当然,面对文化差异和文化缺省,利用创译更好地传播文化需要考验译者语言功力。

结束语

我国传统民间工艺具有强大的文化延展力和世界性。《传承》作为国产“非遗”民间工艺纪录片的代表,传播中国民间制造文化。《传承》的字幕翻译不仅考验译者的语言驾驭力,还有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能力。归化翻译策略有利于我国“非遗”民间工艺纪录片的海外传播;异化翻译策略尊重中西方民族文化差异,保留了华夏传统工艺特点和语言风格;而创译策略大面积填补“文化空缺”,逐步探索出一条解决文化不可译问题的蹊径。我国“非遗”传承类纪录片的译者须综合取舍、谨慎前行,才能向世界更好地译介中国传统民间工艺。

关于非遗的汉译英文章:民间工艺纪录片的文化英译研究(8)

引用文献

范敏,陈天祥. 2002. 论汉语成语的英译——英译《红楼梦》译例分析 [J]. 山东外语教学,(5):94-98.

李源. 1998. 英汉文化差异与语言翻译初探 [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78-82.

连淑能. 1998.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熊兵. 2014.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 [J]. 中国翻译,(3):82-88.

周慧娟. 2018. 动态对等理论与纪录片的翻译 [J]. 长江丛刊,(4):70.

庄亮. 2019. 论泉州旅游公示语的创译——以泉州“海丝”景点公示语的创译为例[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1):104-108.

Aixela,Javier-Franco. 1996. Culture-specific Items in Translation [C]. Avarez,Roman,et al. Translation,Power,Subversion. 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52-78.

注:本文系2019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央视精品外宣纪录片解说词的中华文化翻译研究”(项目号:201910500021)的成果之一。

(本文首次发表在《英语教师》2021年第19期)

关于非遗的汉译英文章:民间工艺纪录片的文化英译研究(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