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十四五处于两个一百年交汇期:十四五开局之年回眸

十四五处于两个一百年交汇期:十四五开局之年回眸2021年1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新任职干部进行宪法宣誓 摄影 孙若丰回首过去一年,人民法院围绕国家中心工作,坚持服务大局有力度、司法为民有温度、工作举措有广度、司法改革有深度,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司法力量。回望2021 人民法院凝心聚力贡献司法力量文 | 本刊记者 刘庭梅岁序更替,华章日新。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奔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新起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6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擘画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十四五处于两个一百年交汇期:十四五开局之年回眸(1)

编者按

在历史的坐标系中,2021年注定留下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印记。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在接续奋斗中迎来百年华诞,“两个一百年”在此交汇;这一年,“十四五”规划开始实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踏上新征程;这一年,人民法院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高质量司法实践,以为民司法书写忠诚,以公正司法诠释担当,为“十四五”规划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本刊特推出一组封面文章,总结回顾人民法院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以凝聚起未来接续奋斗、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

回望2021 人民法院凝心聚力贡献司法力量

文 | 本刊记者 刘庭梅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奔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新起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6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擘画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回首过去一年,人民法院围绕国家中心工作,坚持服务大局有力度、司法为民有温度、工作举措有广度、司法改革有深度,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司法力量。

十四五处于两个一百年交汇期:十四五开局之年回眸(2)

2021年1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新任职干部进行宪法宣誓 摄影 孙若丰

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1年3月18日上午,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上的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成立。这是继上海金融法院成立后,全国第二家金融审判专门法院。

设立北京金融法院,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对于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服务金融工作三项重大任务,完善金融审判体系,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司法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平等保护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等一系列司法政策文件。以投资准入、产权保护、创新创业等为着力点,全方位、系统化、制度化、机制化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司法审判中,坚持各类市场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保护平等、发展机会平等,切实维护好、实现好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2021年4月,《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规划(2021-2025年)》印发,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举措,中国正努力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新发展阶段,人民法院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知识产权审判力量不断增强。2021年初,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正式开始办公。“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司法保护调研,探索设立司法保护联系点,致力于为重点行业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努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高地。”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夏君丽在介绍该院运行状况时说。

目前,全国已形成以最高人民法院为龙头,以北京、上海、广州、海南自贸港知识产权法院为示范,以22家地方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为重点,以高、中级法院和部分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为支撑的知识产权审判新格局,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道路正越走越宽广,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创造贡献司法力量。

着力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破解“ 审者不判、判者不审、权责不清”的顽疾,司法责任制改革在人民法院全面推开,“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稳步提升。

2021年2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审判权力制约监督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及《任务分解表》,针对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全力推进系统化、标准化、智能化的“8 4 1”审判权力制约监督体系建设。同时,梳理形成了《上海法院审判权力制约监督已有制度规定及仍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清单》,作为《任务分解表》的配套指引,推动实现审判权力制约监督体系转型升级。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具体情形纳入负面清单,明确无论是法官、辅助人员还是院庭长,也无论是办理案件还是监督管理,均有记录报告干预过问案件情形的义务。审判权责清单明晰以来,办案质量和效率实现了双提升。

2021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贯彻落实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精神专题会议,要求加快推进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和建设,以深化改革促进效能提升。2021年9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完善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实施办法》),明确自2021年10月1日起,正式启动为期两年的改革试点。

《试点实施办法》围绕明确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完善行政案件级别管辖制度、完善案件提级管辖机制、改革再审程序、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权力运行机制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就试点工作的范围、期限、组织实施及配套保障等方面作出规定,要求各高级人民法院及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规定,积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推动编制、员额配备向基层和办案一线倾斜,确保司法资源配置与各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相匹配,不断推动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

作为《民法典》贯彻实施的重要力量,人民法院扎实做好《民法典》学习贯彻实施工作。准确适用清理后的司法解释,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权益,不断提高民事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让《民法典》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各地人民法院陆续审结了《民法典》实施后的“第一案”,案件裁判不仅对原告、被告的生活产生了实际影响,而且对民众在类似民事活动中如何行事树立了行为规则,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协调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的重要举措。

最高人民法院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规范和加强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先后印发了《关于在人民法院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司法解释中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规划》等规范性文件,并先后发布三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公正审理“英烈保护公益诉讼”“私自上树摘杨梅坠亡案”等系列案件,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让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

通过打击犯罪、化解矛盾,明辨是非、惩恶扬善,人民法院旗帜鲜明地用司法裁判告诉社会提倡什么、否定什么、保护什么、制裁什么,切实将引领社会价值导向的神圣职责体现在每一起案件的公正审判之中。通过公正判决,实现定分止争的规则之治,彰显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导向,生动展现了求解个案正义与社会普遍正义“最大公约数”的不懈努力。

护航生态文明建设

2021年5月,世界环境司法大会上,一群向北行进的亚洲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无数照片、视频不仅记录着大象的一举一动,也将中国各地给予象群的关爱和保护传遍全球。

“离家出走”的亚洲象在中国境内受到“礼遇”,展现了中国大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也是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的生动诠释。

为寻求国际环境司法的“最大公约数”,2021年5月26日至27日,世界环境司法大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来自27个国家最高法院、宪法法院、最高行政法院的院长或首席大法官、大法官以及地方法院法官,国际组织代表和驻华使节共计16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起草并推动通过《世界环境司法大会昆明宣言》,在加强全球环境危机的司法应对方面,提出了司法解决方案。

云南“绿孔雀”案、江西三清山巨蟒峰损毁案、河南废酸污染黄河支流案、上海“洋垃圾”走私案……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典型案件,充分展现了人民法院严格落实绿色原则、坚持生态环境全方位司法保护的不懈努力。

2021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开始实施,对于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2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批复设立了昆明环境资源法庭。截至目前,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设立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1993个,28家高级人民法院设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环境资源专门法庭的设立,有力提升了专门化审判的组织保障水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服务“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2021年10月28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 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对新时代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各领域、各环节提出了全方位的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

各地法院探索多元化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模式,不断深化司法协作机制。例如,黄河流域9家高级法院签署框架协议,湖北、河南、陕西三省高级法院开展环丹江口水库司法协作等,构建了不同层级的流域司法协作机制,不断探索跨域环境治理。

切实保障民生福祉

诉讼服务是司法文明的体现,是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窗口。为进一步推进司法协作,提高为民服务效能,人民法院立案服务工作不断更新迭代。自2021年2月1日起,跨域立案服务在全国四级法院实现全覆盖。当事人可就近选择一家中级、基层法院或人民法庭,申请对四级法院管辖的案件提供跨域立案服务。

2021年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跨境诉讼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服务的若干规定》,指出人民法院将依托“移动微法院”,为跨境诉讼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指引、查询、委托代理视频见证、登记立案等服务。

目前,全国3501家法院全部上线“中国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并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保全平台、委托鉴定平台以及各地法院审判流程、诉讼费交纳等系统互联互通,通过一个公共服务入口,为当事人提供立案、查询、交费、调解、庭审等29项在线诉讼服务。其中,立案、联系法官、证据交换、事项申请、多方视频、调解、庭审、保全申请、委托鉴定、智能问答等核心功能做到四级法院100%全流程在线。

2021年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进一步加强网络空间司法治理程序保障,促进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为保障新业态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21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最高人民法院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2021年7月16日,苏州劳动法庭在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揭牌。这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在地方设立的全国首家劳动法庭,致力于妥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健全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审判机制,提升司法效能。

为进一步严厉惩治、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新的突出问题,比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及关联犯罪案件的管辖,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取证等问题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法律适用依据,对于政法机关更加有力、准确、及时、有效地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犯罪,切实保障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2021年1月,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推进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既是贯彻坚持强基导向批示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早在2021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就决定把强化人民法庭建设,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作为2021年的工作重点。此后,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专门调研组,用时两个多月,采用实地考察、走访座谈、召开片会、数据分析等方式,听取全国31个高院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院的意见建议,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民法庭调研。

2021年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选编(一)》。这是最高人民法院深入贯彻法治思想、更加注重强基导向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成果。

截至2021年6月,全国法院实际运行的人民法庭有10145个。在类型上,全国有乡村法庭6201个、城市法庭1234个、城乡结合法庭2710个。另外,不少地区建立了人民法庭巡回审判点。此外,全国目前共有专业人民法庭840个,强化了行业性、类型化矛盾纠纷或区域性突出矛盾纠纷的社会治理功能,成为人民法庭工作新亮点。

为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从统一思想认识、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打造乡村宜居宜业、保障农民富裕富足、坚持强基导向、深化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贯彻举措。

过去的2021年,人民法院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参与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共享法庭”“微法庭”等创新机制,推动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加强源头预防化解矛盾,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推动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征途再起,未来可期。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法院将继续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自觉把法院工作置于民族复兴进程中谋划和推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努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本期封面及目录

十四五处于两个一百年交汇期:十四五开局之年回眸(3)

十四五处于两个一百年交汇期:十四五开局之年回眸(4)

十四五处于两个一百年交汇期:十四五开局之年回眸(5)

十四五处于两个一百年交汇期:十四五开局之年回眸(6)

《中国审判》杂志2021年第24期

新闻半月刊·总第286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