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带娃宝妈:硬核老爸带娃之琅勃拉邦
纽约带娃宝妈:硬核老爸带娃之琅勃拉邦只是这里的水果颜值普遍较低,但我秉着“长的越丑越是绿色”的蔬果理念,果断买了两杯。大约相当于星巴克大杯容量,一杯折合人民币八块钱,除了冰块外一滴水都没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里面工作人员每天日落前会下班,所以如果当天要兑换外还是尽可能赶早,否则就要等到第二天。我们是8月份去的,空气闷热,感觉湿度比长三角地区都要大。东南亚盛产水果,即使是唯一的内陆国老挝也不例外,所以当看到街边售卖的鲜榨果汁时就彷佛看到了救星。
实在想不出还有哪儿能像这里一样闲适懒散,特别适合杀时间。酒店乘班车出发,大约15分钟就到了琅勃拉邦最为著名的洋人街。班车一般都是停在马路对面,每辆车上都印有酒店的名称,以防坐错。
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栋栋老旧的法式洋房。老挝曾是法属殖民地,从街边建筑到路边的法棍,透着法式风情。
在琅勃拉邦你不愁换不到吉普,街边一个个"报亭"就是,外面贴有醒目的货币标识,同时也兼卖电话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里面工作人员每天日落前会下班,所以如果当天要兑换外还是尽可能赶早,否则就要等到第二天。
我们是8月份去的,空气闷热,感觉湿度比长三角地区都要大。东南亚盛产水果,即使是唯一的内陆国老挝也不例外,所以当看到街边售卖的鲜榨果汁时就彷佛看到了救星。
只是这里的水果颜值普遍较低,但我秉着“长的越丑越是绿色”的蔬果理念,果断买了两杯。大约相当于星巴克大杯容量,一杯折合人民币八块钱,除了冰块外一滴水都没放。
寺庙和法式别墅
大约1公里的洋人街集中了琅勃拉邦最美的寺庙、王宫和法式别墅。街道两旁种满了鸡蛋花树和三角梅,漫步街头,一边是传统的老挝佛塔和寺庙,当地人娴熟的摆摊码货;一边是风格各异的法国小洋楼,游客惬意的喝咖啡聊天。
时至黄昏,主角开始陆续登场。沿街的商户们推着板车来到了自己的区域,铺垫、撑帐篷、码货物,随意一些的人家帐篷里挂一盏灯泡,讲究些的会在四边吊上白炽灯,两三平的摊位形如白昼,生怕怠慢了这些物件。
浦西山 人约黄昏后
普西山大约只有100米高,狭长的台阶上只能并排两人,因为带着娃,走起来还有点费劲。但是孩子的内心成人真的很难琢磨,走路是一步都不愿意,爬山到是很起劲,一边爬还一遍边给自己鼓劲。
登顶后发现,游人已挤满。
当夕阳渐渐湮没在山后时,余霞殷红着蜿蜒的湄公河,景色非常壮丽。少顷天色变暗,金色的普西塔耀眼夺目,细细端详,再回首,远处已看不真切。
地摊一条街
原路下山,洋人街人气渐起,琳琅满目、流光溢彩的手工商品让人眼花缭。
一间间帐篷靠着一根根支架撑起,个子高的几乎是低着头经过,娃还小,穿梭其中到成了迷宫般的乐园。
和曼谷市中心的拉蓬火车夜市不同,这里的夜市少了些叫嚣嘈杂的商业氛围,摊主们没有绞劲脑汁的吆喝兜售,没有振聋发聩的音响噪声,买卖双方也没有那种心里暗战。
你尽可以用手去把玩那些手工纺织品,针线包,零钱包,手袋,枕套,杯垫......除非你想买、主动询问价格,否则摊主都懒得理你,一副爱买不买的样子。
网红自助餐和糯香米
在这洋人街的支巷里,还暗藏着各种美食。这其中一种粗犷的自助餐模式的路边摊已经被国内的网红刷过,如同当地层叠式的屋檐一样,自助餐的盘子也是一个摞一个,色彩艳丽。
不过这种华丽的外表实在勾不起我的食欲。大多荤菜和炒米粉炒面之类,最常见的素菜是空心菜和炒辣椒。而且不太清楚东南亚人是怎么炒菜的,干瘪瘪的,看上去就很木很柴,似乎他们也不太在意新鲜蔬菜尽早下锅,否则水分就会蒸发的道理。
但湄公河烤鱼是亮点。
这种鱼在水里该很是凶猛,纵然是全身焦黄发黑,却依然面目狰狞,露出上下两排尖尖的牙齿,看得出死到临头还在拼命顽抗。和泰国一样,这里的大米深得我好感。竹席桶里盛上晶莹剔透、光泽饱满、糯糯地的大米。不夸张,我一人干掉了四桶。
关于地摊
时至今日,国内的摆地摊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或者说恢复着。不用想也知道,倘若中国各大城市的地摊张罗起来,那会是何等壮观。曾几何时,我们也有过这样的地摊大军,但因为不符合现代化城市格局,不文明且扰民而一度终止了。
如今再回首一年前所去过的洋人街,山顶黄昏和小街夜市都不陌生,唯独缺的是那份处世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