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全场炸裂:阿信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还记得这些引进剧吗
阿信全场炸裂:阿信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还记得这些引进剧吗作为仅次于《大西洋底来的人》引入国内的第二部美国电视连续剧,1980年10月份开播的《加里森敢死队》同时给我们带来了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剧中特立独行的“酋长”、风流倜傥的“戏子”、插科打诨的高尼夫、暴跳如雷的卡西诺,当然还有沉稳刚健的加里森中尉本人,都是整整一代人心目中无可争议的“兄弟连”。他们既是战功赫赫的英雄,也是劣迹斑斑的罪犯,这种古怪的人物设置本身就让当时的观众深受震撼,《加里森敢死队》中 “头儿——” 的称呼方式更是沿用至今。据说“头儿——”这个称谓是当时上海电影译制厂老厂长陈叙一老先生专为《加里森敢死队》独创的一种称谓,因为既洒脱又亲切而且朗朗上口,所以后来成为小团体当中称呼领导的专用名词。《加里森敢死队》海报《大西洋底来的人》中的麦克剧中主人公佩戴的“麦克镜”在中国的流行服饰史上是一个重要标志,这款俗称“蛤蟆镜”的墨镜引来年轻人们争相购买,当年最时髦的事情是效仿麦克时绝对不能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电视剧行业几乎是从零起步,却在今天取得了世界电视剧产量第一的显赫成绩。虽然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电视剧生产大国,但我们不能忽视,大批经典的引进剧集在这波汹涌的发展浪潮初起步时,的确曾极大程度的丰富和满足了当时的中国荧屏,这些引进剧勾连着几代人深刻的记忆。《大西洋底来的人》海报
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机逐渐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但由于中国的电视剧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刚刚开始缓慢复苏,中国的电视节目无奈陷入了“无米下锅”的窘境,于是,电视台想到了引进国外影视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从美国引进的科幻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神秘的西方世界,科幻的故事情节,随处可见的新奇事物,让这部美剧在神州大地造成了星火燎原的轰动效应。尤勇当年看这部剧的时候是在他妈妈单位的工会,每天晚上早早地去占位置,就跟看电影一样。严宽正是通过这部剧知道了世界上有个洋叫做大西洋,后来还从母亲口中得知,大西洋不是最大的洋,更大的洋叫做太平洋。
《大西洋底来的人》剧照
剧中的麦克来自大海深处,是一个海陆两栖、手上长蹼的高等生物,偶然被人从岸边救起,从此就和科学家玛丽一起致力于对抗邪恶、保卫人类的高尚事业。这样的剧情在今天看来未免有点“小儿科”,但当时却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甚至有单位评选先进时,工人们竟写上了“麦克·哈里斯”。
《大西洋底来的人》中的麦克
剧中主人公佩戴的“麦克镜”在中国的流行服饰史上是一个重要标志,这款俗称“蛤蟆镜”的墨镜引来年轻人们争相购买,当年最时髦的事情是效仿麦克时绝对不能撕掉眼镜上面的商标。爱赶时髦的尤勇当年也买了一个那样的蛤蟆镜,不过因为那时候国内没有原样的眼镜,尤勇买的是一个仿制品。
《大西洋底来的人》同时还带动了一项运动,扔飞盘,这本来是剧中人物在沙滩上休闲放松时做的一项运动,因为这部剧,在全国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大家仍飞盘的身影。
《加里森敢死队》海报
作为仅次于《大西洋底来的人》引入国内的第二部美国电视连续剧,1980年10月份开播的《加里森敢死队》同时给我们带来了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剧中特立独行的“酋长”、风流倜傥的“戏子”、插科打诨的高尼夫、暴跳如雷的卡西诺,当然还有沉稳刚健的加里森中尉本人,都是整整一代人心目中无可争议的“兄弟连”。他们既是战功赫赫的英雄,也是劣迹斑斑的罪犯,这种古怪的人物设置本身就让当时的观众深受震撼,《加里森敢死队》中 “头儿——” 的称呼方式更是沿用至今。据说“头儿——”这个称谓是当时上海电影译制厂老厂长陈叙一老先生专为《加里森敢死队》独创的一种称谓,因为既洒脱又亲切而且朗朗上口,所以后来成为小团体当中称呼领导的专用名词。
《加里森敢死队》主演阵容
能将五位个性不同的主人公塑造得惟妙惟肖,该剧的配音立下了汗马功劳。迄今为止,还没有哪部电视剧的配音阵容能够和《加里森敢死队》相比,作为当时极为罕见的美国长篇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集合了当年上海电影译制厂最精锐的配音力量,为加里森配音的童自荣、为戏子配音的乔臻、为酋长配音的施融、为卡西诺配音的杨成纯、为高尼夫配音的尚华,那些刻骨铭心的声音在如今听来依然是如此悦耳动听。
《加里森敢死队》剧照
26集的《加里森敢死队》当年在播放到16集的时候就打出了全剧终的字幕,后来得知是因为这部剧播出后被认定为是一部纯打斗的娱乐剧,没有什么艺术价值,所以在播到一般时停播了。《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这两部电视剧不仅造成了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观,并且也引发了中国观众对于美国电视剧的极大热情。在这之后,还有《侠胆雄狮》《豪门恩怨》等诸多美国引进剧陆续和中国观众见面。
1990年《正大综艺》开播
1990年4月21日,一档名为《正大综艺》的大型综艺益智节目在中央台开播。节目中除了“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外景拍摄让人大开眼界之外,节目最后的《正大剧场》也成了中国观众接触海外电视剧的一大平台。而作为在《正大剧场》播出的第一部电视剧,《侠胆雄狮》留给无数人美好的回忆。
《豪门恩怨》剧照
此外,1991年引进的美国长篇电视剧《豪门恩怨》也在中国观众中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部反映美国著名石油富豪家族命运的电视剧,笼络了大批死心塌地的铁杆观众。并且对于中国观众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因为在此之后的十几年里,无论是《创世纪》《天地男儿》这些港剧引发的收视热潮,还是《大宅门》《乔家大院》这样的内地古装剧创造的收视奇迹,一切都足以证明观众们对于此类豪门家族剧的热情从来没有停止过。
《成长的烦恼》剧照
说到90年代的引进美剧, 1991年引进的美国家庭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电视佳作,直到今天仍被全国各地的电视台反复播放。西维尔一家人乐天豁达的性格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该剧不仅仅受到成人和家长的欢迎,尤其还倍受中小学生的喜爱。
《成长的烦恼》剧照
电视剧《成长的烦恼》把一种名为“启发式教育”的全新美国教育方式介绍给了中国观众。通过这部电视剧,我们看到了美国家庭中孩子成长经历的一切,更是体味了普天下为人父母的心路历程。除此之外,《成长的烦恼》的成功更是给中国情景喜剧的创作发展树立了一个榜样。2005年开播的家庭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就是受其影响最深的一部,无论是剧中一家五口的情节设计,还是三个孩子迥然不同的个性特点,都让我们看到了当年《成长的烦恼》的影子。
美国电视剧初进中国,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1985年,北京郊区平谷县出现了全国第一个“彩电村”,看电视成为最大众的休闲娱乐方式。不仅《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等持续刮着美剧旋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剧也被大规模的引进。
《大侠霍元甲》剧照
引进剧的第二波浪潮在1984年,这一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实现了零的突破,而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横空出世,为民族荣誉而战爱国情怀恰好与之呼应,鼓舞了无数的中国大众。直到今天听到这首主题歌,我们依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大侠霍元甲》当中不添加特技的武打场面已经相当落伍,不过对于从来没有在电视屏幕上目睹过中国功夫的八十年代观众来说,不用说迷踪拳了,光是陈真的招牌动作“后踢腿”就足以让人目瞪口呆,而陈真的扮演者梁小龙更是被观众冠上了“铁腿大侠”的封号。
梁小龙扮演的陈真
当时有无数人后悔没和大侠“霍元甲”活在同一时代,无法得到迷宗拳的真传。而在全国上下一片练武热中,无数热血男儿纷纷自创迷宗拳。《大侠霍元甲》的热潮还没过,他的姊妹篇《霍东阁》、《陈真》等也接踵而至。在港剧硬朗风格大受欢迎的同时,以柔情见长的台湾言情剧也开始攻占荧屏,给内地观众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一剪梅》海报
楚楚可怜的女主角,英俊多情的男主角,再加上百转千回的故事情节,1985年引进的台湾言情电视剧《一剪梅》以如此鲜明的特点在80年代迅速攻占了内地荧屏,赚走了无数女性观众的眼泪。费玉清为这部电视剧演唱的同名主题曲也成了当时最流行的歌曲,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哼上几句,90年代初当时髦的卡拉OK兴起时,这首歌也是点唱率极高的热门曲目,即使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仍旧有不少人记得。这部经典的台湾剧后来并没有大规模重播,而是在二十年后推出了由赵文卓和蒋勤勤主演的翻拍版本《清河绝恋》,虽然故事内容几乎没变,但却难以再次唤起全国规模的收看风潮了。
《阿信》海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内地掀起了第一轮日本流行文化热潮。1984引进的长达297集的日本电视剧《阿信》就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日剧代表作。在没有各色励志培训和励志书籍的80年代,《阿信》就是最好的励志教材。女主人公阿信的坎坷经历和奋斗精神激励了无数国人,她从最底层做起,以坚韧面对挫折,用汗水换取成果,创办了著名的百货连锁企业八佰伴。从阿信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善良、真诚、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
扮演阿信的老青幼三代演员
当年《阿信》的童年篇播出时,很多家长更是借着剧中小阿信的勤劳和努力教育孩子,从做家务到不挑食,方方面面都能把阿信当成活教材。剧中显示出的东方文化背景下相似的家庭观念和孝道理念更是被很多中国家庭作为楷模。《阿信》不屈不挠精神不仅影响了一代中国人,也影响了后来很多中国、日本、韩国电视剧的选材,但比起后来其他的励志作品,《阿信》动人而不煽情,曲折而不夸张的风格仍然显得极为吸引人。
当《阿信》后来被重新配音再次播放时,这部几十年前的老剧再次显示了它不同凡响的号召力,打败其他热播剧集成为同时段全国收视第一名。虽然时代变迁,商业模式日新月异,阿信生活时代的学徒制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阿信的创业故事,非但没有褪色,反而更具有道德意义。
《人在旅途》剧照
上世纪八十年代不少中国观众对南洋小岛新加坡的了解并不多,甚至连它的具体位置也说不上来,《人在旅途》是大多数人接触到的第一部新加坡电视剧,透过这部剧不仅看到了多条主线的新鲜故事,还通过这部剧知道了原来新加坡人也是说中文的,同时也对经济发达的新加坡增加了不少了解。
当时在几乎没有流行音乐的中国内地,《人在旅途》这首与电视剧同名、好听又上口的主题曲迅速被传唱,不少少男少女喜欢这首歌喜欢到守着电视抄歌词的程度。“从来不怨命运之错 不怕旅途多坎坷 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 错了我也不悔过”歌词句句入耳,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