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活动获得市民点赞,第三季度志愿之星
志愿活动获得市民点赞,第三季度志愿之星无论身处何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旌旗猎猎,有着12年党龄的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奉献爱心,守护美丽的家园。在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他积极配合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细化整个核酸检测流程,并将志愿者队伍扩充到近两百人。随后担任小区核酸检测分队队长期间,在安排通知好志愿者点位工作的基础上,承担小区核酸检测采样管的统计上报及转运工作。随后临危受命火速驰援新开辟的松江区4号方舱医院,在方舱一线指挥部奋战五十多天,对舱内舱外的感人事迹、工作成效积极宣传,在松江组工,上海松江等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报道。团区委2019年初,一则《迎亲半道救人,婚车秒变“救护车”》的好人好事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众多中央、全国及地方主流媒体转发报道。他就是当机立断救小孩的“最美婚车”车主沙桐臣,并入选了当年中国好人榜三月入围。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五年间义务献血七次、加入中华骨髓库,积极参加区红十字会、区卫健委组织的各项志愿
为助力松江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弘扬志愿精神,倡导社会文明风尚,打造“志愿之城”品牌,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形成向善向上、见贤思齐的社会风气。区文明办、区志愿者协会从三季度开始在“文明松江”微信公众号,每季度推选产生一批“志愿之星”
,他们或以专业特长服务居民,或以身作则美化社区,相同的是都拥有一颗志愿的赤诚之心,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看看我们身边的志愿之星!来看下篇~
“志愿之星”
沙桐臣
推荐单位
团区委
2019年初,一则《迎亲半道救人,婚车秒变“救护车”》的好人好事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众多中央、全国及地方主流媒体转发报道。他就是当机立断救小孩的“最美婚车”车主沙桐臣,并入选了当年中国好人榜三月入围。
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五年间义务献血七次、加入中华骨髓库,积极参加区红十字会、区卫健委组织的各项志愿活动。被评为2019年松江区“感动松江”道德模范及荣获2018-2019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等称号。也被评为松江区2019-2021年度党组织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奉献之星。
在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他积极配合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细化整个核酸检测流程,并将志愿者队伍扩充到近两百人。随后担任小区核酸检测分队队长期间,在安排通知好志愿者点位工作的基础上,承担小区核酸检测采样管的统计上报及转运工作。随后临危受命火速驰援新开辟的松江区4号方舱医院,在方舱一线指挥部奋战五十多天,对舱内舱外的感人事迹、工作成效积极宣传,在松江组工,上海松江等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报道。
无论身处何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旌旗猎猎,有着12年党龄的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奉献爱心,守护美丽的家园。
“志愿之星”
吴 蕾
推荐单位
区卫健委
吴蕾医生从事精神卫生工作近30年,作为资深主治医师。近年来,吴蕾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致力于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她是非本职岗位服务时间最长的接线员。特别是2022年3月份以来,心理热线大部分志愿者支援社区,人员紧缺,仅仅12天她就累计接线86小时,平均每天接线近8小时,最多单次接线15个小时。
在封控的4-5月份,热线接线量翻倍,要求代配药以及疫情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激动来电一个紧接一个。她总是全神贯注地接听、费尽口舌地开导。一个班次下来,她的声音沙哑、面容疲惫。有段时间,小区封控导致有的热线人员无法到岗,她干脆带上洗漱物品、衣物和胰岛素等治疗药物住在单位:“我现在吃住在单位,你们可以放心排我班了。”
此外,吴蕾还承担了疫情防控期间重点人群心理援助工作,参与社会面医疗应急保障,对方舱医院、隔离点、封控区、管控区有应急医疗需求的人员提供帮助近200小时。她是众多心理服务志愿者的一个缩影,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坚守着每个抗疫的黑夜和白天,给需要心理服务的人们带去温暖和希望。
“志愿之星”
张静贤
推荐单位
佘山镇江秋新苑社区
志愿服务队
张静贤,是江秋新苑社区的一名67岁的楼组志愿者。“我想为社区做点好事,也想为我的孙子孙女做个榜样”,她就是抱着这样的初衷一路走来,至今已有16个年头。
传达社区重要通知、上门发放宣传品、组织居民参加各项活动等是张阿姨的工作日常。无论是加装电梯动员,还是新冠疫苗接种,张阿姨的动员率一直都在楼组志愿队伍中名列前茅。
2006年那时候社区文体团队还处于初创时期,张阿姨主动承担起了团队队长一职。她一直鼓励着队员们,并成立了“江秋文体团队”。为了不影响楼组的日常工作,张阿姨组织队员们利用吃饭休息时间天天排练。每逢节日有舞台表演,张阿姨就会带队上场,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张阿姨,我们家没有盐了”、“楼组长,我们没有口罩了”,四五月疫情封控时期由于要求足不出户,居民生活碰上了不少问题。张阿姨主动把家中的柴米油盐分出来一些给需要的居民,政府下发的物资也主动让给了别人;楼道居民市区血透没车子,阿姨就把自家的车贡献了出来。
时光荏苒,初心不改。整整16年的时间,日复一日。她不是不累,而是这浓浓的社区情怀让她放不下这个“大家”,放不下她的楼道居民,更是放不下她的一颗“志愿之心”。
“志愿之星”
羊敏珠
推荐单位
洞泾明珠社区
愿者服务基地
羊敏珠,是中共党员,也是五星志愿者,是明珠公益志愿服务队核心成员。她先后获得“优秀组织者”、“优秀志愿者”“公益人物”“慈善之星”等荣誉及称号。
羊敏珠在洞泾镇辖区内社区带队组织并参与进行志愿服务,并坚持为身体不便的残疾人、老人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四年总计开展120场次活动,受益6000人次。在慈善超市组织志愿者为残困人员进行物品发放、公益便民,累计受益6000人次等。
在今年的突发疫情面前,羊敏珠主动请缨,参与抗疫一线工作,并快速在社区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抗疫应急志愿服务团队。不仅协助组织核酸检测服务的顺利进行,更是在特殊关爱方面,对困难家庭、独居老人、残疾人家庭等特殊群体,做到落实专人联络关心,得到了社区领导和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她带领的明珠公益志愿团队,利用社区优势,采用创新机制,广泛开展探索“志愿服务 N”多方联动运行方式,进行社区志愿服务探索。
在砖桥社区进行的《欢孝手拉手》创意工坊于2021年被评为松江区志愿者服务基地。由羊敏珠牵头,带领志愿者进行各类手工,凝聚社区群众力量,开拓出了一条以居民为主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特色道路。至今已开展了近百余场活动,并且广受大家的肯定与赞美。
“志愿之星”
周伟强
推荐单位
大海公益服务中心
2014年周伟强带领团队自筹资金在松江区的车墩敬老院、华阳敬老院、方松敬老院、康佳敬老院、幸福老人村等开展文艺助老活动,为敬老院老人们演出节目、陪伴聊天等,至今累计服务20家敬老院,共200多场活动,服务了上万人次,深受老人欢迎。
2015以来还组织志愿者看望“星星的孩子”,为自闭症孩子家庭捐款捐物、家务劳动等,还组织户外游玩等志愿服务活动。
最亮眼的是他们的 “文艺志愿服务”,他带领团队至今为社区居民演出350多次,还原创了一部小朋友喜欢的童话剧,为农民工小朋友演出18次,还传到了云南勐海县,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特别是2022年初的一场疫情,周伟强积极投入了车墩镇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连夜作战,在自己所在社区担任第二楼组长,为社区居民提供核酸抗原检测、物资派送、秩序维护等,线上还组织志愿者捐款捐物累计4010元,还组织文艺志愿者编排了疫情科普文艺作品。
他还对接爱心企业,为抗疫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捐赠了口罩、牛奶、等共计3525份物资;为车墩敬老院,洞泾敬老院和方松敬老院送去了牛奶、纸尿裤等4500份物品;将100箱爱心酱油送到了抗疫志愿者、老人、外来务工人员的手上,物资合计金额为:187505.29元,帮助人数合计:88562位。
“志愿之星”
刘 涛
推荐单位
松江区中心医院
志愿服务基地
2022年3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突袭申城,刘涛恰巧被封控在所居住的小区,刘涛积极主动参加小区志愿者服务,并牵头组建了一支18人的临时医疗队,为封控小区居民开展打针、换药、就医咨询等医疗保障服务,帮助居民共渡难关。
“小区有位老人术后伤口需要拆线,你们能过去帮忙处理一下吗?”“好的,没问题!”挂断电话后,刘涛马上与老人家属取得联系。求助老人今年73岁,因右膝骨关节炎,于2月24日在市一医南部接受了右侧全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缝了十多针。按原计划,伤口愈合情况好的话,术后两周就应拆线,没想到却遇上了小区封控管理。了解清楚情况后,当天下午1点,刘涛与消化内科副主任赖跃兴、护士刘凤娟一同上门拆线。
拆线包不对,消毒液不够用,拆线的小剪刀也没消毒。这些都是碰到的问题。经过多方努力,几名医护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前后忙活了近一小时,终于完成拆线工作。
在刘涛的带领下,临时医疗小分队不辞昼夜为小区居民开展医疗保障志愿服务,而这次拆线只是志愿服务的一次真实写照。为了抗击疫情,刘涛回归工作岗位后,挑起了核酸采样队领队的重任,经常在晨光熹微中出发,夜幕降临时还未返还,星夜兼程奔赴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志愿之星,大美茸城
学习身边好人事迹
传播志愿服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