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王是什么民族?炎黄子孙的外亲
西陵王是什么民族?炎黄子孙的外亲这时候,黄帝也来西陵国求婚。嫘祖早就听说黄帝的声望,西陵国国王也十分向往黄帝的强大势力,两人终于成亲,黄帝便成了西陵国国王的女婿。 茹毛饮血的西陵人穿上了华丽的衣服,这件事很快在临近的各国中传开。西陵国东边的夷人、南边的越人纷纷派使者到西陵国,向嫘祖求婚,但是嫘祖心境很高,全部婉拒了。 除了《史记》,黄帝迎娶嫘祖的故事,在古籍《世本》《大戴礼记》中也有记载,但都语焉不详,只是只言片语。不过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黄帝迎娶嫘祖倒是一则很生动的故事。黄帝本是有熊国的君主,称轩辕氏,活动在今天的河南、山西一带,是炎帝之后的中国共主,嫘祖则是西陵国国王的女儿。传说,在水土丰茂的成都平原上,西陵国国王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儿,她每天不辞劳累,外出采摘野果,附近的野果采完了,便跋山涉水到远处去采摘。可没过多久,远处的野果也采完了,姑娘一想到族中的老幼要挨饿,不由失声痛哭起来。 巡视到此的天帝正为天府之国的美景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华夏子孙以传说中的黄帝、炎帝为自己的始祖,炎黄子孙的自谓也从此而来。不过,历朝历代,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人在认祖认宗的同时,却“只认爹不想娘”,很自然地忽略了炎黄子孙血脉中母系一支的由来。
那一个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的国度,在她神秘历史的背后,更掩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真相——她和炎黄部落一样,是华夏民族血脉的一个源头,却犹如所有默默无闻的母亲一样,潜伏在中国历史长河的波涛下,不见其任何踪影。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如果这段记载可信,则可以说明,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而嫘祖则是与黄帝并列的华夏民族的始母。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又有记载为:“西陵,国名也。”两处史料结合到一起,揭示出一段曾长期为人们不曾深度关注的史实:住在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的黄帝,娶了西陵国王之女为妻。也就是说,我们最尊敬的祖先黄帝的妻子嫘祖,原本是西陵国人。那么如果黄帝确有其人,嫘祖自然也不是虚构,而且可以得出一事实:作为黄帝岳丈的西陵国实实在在存在过。 而夏、商、周三代帝王,春秋十二诸侯以及战国七雄的祖先,均来源于于黄帝与嫘祖的血系,与他们一脉相承。
除了《史记》,黄帝迎娶嫘祖的故事,在古籍《世本》《大戴礼记》中也有记载,但都语焉不详,只是只言片语。不过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黄帝迎娶嫘祖倒是一则很生动的故事。
黄帝本是有熊国的君主,称轩辕氏,活动在今天的河南、山西一带,是炎帝之后的中国共主,嫘祖则是西陵国国王的女儿。传说,在水土丰茂的成都平原上,西陵国国王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儿,她每天不辞劳累,外出采摘野果,附近的野果采完了,便跋山涉水到远处去采摘。可没过多久,远处的野果也采完了,姑娘一想到族中的老幼要挨饿,不由失声痛哭起来。
巡视到此的天帝正为天府之国的美景所动,忽然听到姑娘伤心的哭声,很受感动,便把天庭中的罪仙“马头娘”打下凡间,变成吃桑叶吐丝的蚕。蚕把桑树上的桑果送给姑娘,姑娘采了许多带回去给族人吃。夏天,蚕吐丝做茧,姑娘便编成衣服给族人穿。后来姑娘又将蚕捉回家喂养,逐渐掌握了养蚕的技巧和缫丝织绸的技艺,并将这些技术教给族人,西陵国的子民从此不用再穿树皮、兽皮,而是穿上了美丽舒适的丝绸。从此之后,人们便称国王的女儿为"嫘祖"。
茹毛饮血的西陵人穿上了华丽的衣服,这件事很快在临近的各国中传开。西陵国东边的夷人、南边的越人纷纷派使者到西陵国,向嫘祖求婚,但是嫘祖心境很高,全部婉拒了。
这时候,黄帝也来西陵国求婚。嫘祖早就听说黄帝的声望,西陵国国王也十分向往黄帝的强大势力,两人终于成亲,黄帝便成了西陵国国王的女婿。
黄帝和嫘祖完婚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西陵国,他们在西陵国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生下了玄嚣和昌意两个儿子。
华夏文明从远古就充满了智慧,黄帝和嫘祖美满婚姻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复杂的政治斗争。可以说,嫘祖与黄帝的结合,是一种强强联合的“政治婚姻”,二人的婚礼实际上是西陵国与黄帝部落的联盟,两个大部落联盟从此逐渐走在了一起。中原地区的黄帝部落,原本是不知蚕桑的,嫘祖把成都平原先进的养蚕缫丝技术带到了中原。史学界已经证明,这个时间正是中原文明出现蚕桑的时间。此后,黄帝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并逐渐向东迁徙,走上了快速发展壮大的道路。
此时的中原地区可谓战云密布,在黄帝部落不断强大的同时,南方的九黎部落联盟开始向中原进攻。九黎部落是一个由很多部落联合组成的大联盟,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其中,最强大的部落首领就是蚩尤,这就是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传说的来历,实际上说明了和蚩尤结盟的部落联盟的繁多。
九黎族强悍好斗,据说他们是最早使用铜器的部落。当时,山洪暴发,铜矿顺流而下,九黎族将这些铜矿收集起来,炼制青铜,制造锋利的兵器。而其他部落的武器还是石刀、骨刀,所以九黎部落所向披靡,人们对九黎又恨又怕,以致后来把蚩尤描绘成一个可怕的怪物。九黎部落和炎帝部落在今天河北一带的涿鹿发生了“涿鹿之战”,炎帝部落被打得大败,只好向黄帝求援。
这时候,黄帝已经和嫘祖带着两个儿子回到有熊国。通过这次西陵国之行,黄帝联系到了强大的同盟国,并联络了一些长期遭蚩尤压迫的部族。为了对付九黎部落的青铜兵器,他命人训练猛兽,还用弓箭装备了自己的军队。一切妥当之后,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展开决战。为鼓舞士气,黄帝还令人将东海流波山上的怪兽“夔”捉回来,把它的皮剥下来做鼓;又派人将森林中的雷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鼓槌。一敲这面鼓,方圆五百里里都听得到。响亮的鼓声不但可以鼓舞士气,还能联络远处的士兵,传递战争消息。为了能在大雾的天气中辨别方向,黄帝还发明了指南车。
一番血战之后,黄帝终于在涿鹿大败蚩尤,也取代了炎帝的地位,成为中原部落联盟的霸主。这个时候,皇帝的妻子嫘祖充当起了贤内助的角色。她带领妇女上山剥树皮,织麻网,还把男人们猎获的各种野兽的皮毛剥下来做衣服,并劝诫自己的子民们说:“农桑才是国家的根本。”很快,各部落的大小首领都穿上了衣服和鞋,戴上了帽子,彻底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嫘祖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尊敬老人、爱护小孩,有一定的礼制,男女之间的婚嫁应该遵循一定的风俗,于是,她就制定出风俗礼制,社会秩序和人们的道德水平很快好转。
晚年的时候,嫘祖随黄帝到南方巡视,不幸途中辞世。而她以发明丝帛而在西陵享有盛誉,与黄帝联盟联姻后,巡行天下,教人们养蚕,普及蚕桑丝绸文化,辅佐黄帝统一中原,奠立国基,更是功不可没,是当之无愧的华夏第一后,炎黄子孙的母亲。
那么,西陵国究竟在哪里呢?
由于嫘祖在中华民族形成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嫘祖文化遗迹的地方都提出确认嫘祖故里,也就是西陵国故地的要求。但对这样的历史人物,史学界的对待一直很慎重,关于西陵国属地的说法,目前存在很多争论,有十余种观点:河南有三地:开封、荥阳、西平;湖北有四地:宜昌、远安、黄岗、浠水;四川有三地:盐亭、茂县、乐山;还有山西的夏县、山东的费县和浙江的杭州。由于古代文献上或多或少地有过这些地方为“西陵”或者与嫘祖传说相关的记载,所以认定这些地方有西陵国故地并非空穴来风,也就无法完全排除这些地方为嫘祖故里的可信性,其中河南西平四川盐亭为西陵国故地的说法最为流传。
一些专家认为嫘祖故里——西陵氏部族的活动区域在今河南西平及其附近地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西汉以前,西平一带称为西陵有较为充分的文字记载。据《战国策·秦策》:顷襄王二十年,白起率兵首先攻取的是楚国的西陵,然后是鄢、郢、夷陵。一般认为鄢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鄢水,即今湖北中部汉水支流蛮河,蛮河则在距襄樊不远的南漳、宜城一带;郢指是顷襄王以前的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西北;夷陵则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从这些地点的地理位置分析,白起可能是在占领西陵之后依次向南用兵,这里说的西陵显然也不是西汉时期江夏郡(治所今武汉市)所辖的西陵县,而应当在襄樊以北的河南境内。至于西陵在河南什么地方,《水经注》有记载:“西平县,故柏国也,《春秋左传》所谓江、黄、道、柏方睦于齐也。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 尽管如今对“西陵平夷,故曰西平”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也说明了西汉时期的“西平”和“西陵”大致为同一个地方。西汉的西平县属于汝南郡,西汉以后,西平又设置过西陵乡、西陵亭等与“西陵”相关的地名,进一步说明西汉将西陵改为西平是有史可证的,即:西汉前期和西汉以前,西平一带称为西陵,西陵之名可能源于远古时期的西陵氏部族。
第二、西平与新郑(黄帝故里)地缘相近,增强了为嫘祖故里的可能性。嫘祖为黄帝正妻,宋朝《事物纪原》中记载:“黄帝初有元妃嫘祖、次妃嫫姆、洎形鱼氏、方雷氏。”说明嫘祖作为黄帝的第一位妻子是可信的。原始社会交通极为不便,到处是未曾开发的山林沼泽,远古部族之间相互交往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地缘临近应该是远古部族之间进行通婚的重要条件,同时,通婚也是增强部落之间政治、军事联盟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西陵氏部族应该与黄帝部族具有较为接近的地缘关系。《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娶嫘祖之时,居于“轩辕之丘”,说明西陵氏部族应该距轩辕丘不会太远。黄帝居住的轩辕丘的位置,史籍有明文记载。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云:“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学术界普遍认同黄帝故里在新郑。以现今的里程计算,西平与新郑相距一百二十公里,活动在新郑的有熊部族与生活在西平的西陵氏部族地缘相近,具备交往通婚的便利条件。相对而言,四川盐亭与新郑相距数千里,新郑与盐亭之间路途遥远、山水阻隔,地理的自然因素就决定了黄帝部族与当时活动在巴山蜀水间的各部族的相互交往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第三、民俗传说和考古材料,提高了嫘祖故里在西平的可信性。西平县的西部乡镇,处于伏牛山余脉向平原地带过渡地段,这里的低山、土岗、平原、湖泊、河流相互交错,整个地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丘陵地形,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既可以从事农耕生产,也可以采集、渔猎,为早期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西平境内的蜘蛛山,相传嫘祖就是在这里受到蜘蛛结网的启发后,发明了养蚕、缫丝、织绸技术。蜘蛛山上建有嫘祖庙,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当地群众都要在这里举办盛大的庙会,用来纪念嫘祖发明养蚕缫丝的功德,所以庙会又被称为“蚕桑节”。师灵(西陵)冈上,有一座高大的娘娘坟,当地人称之为嫘坟和嫘祖陵。尽管嫘祖山、嫘祖陵在全国有多处,但也为嫘祖故里在西平提供了可信性。
不过,学术界也有专家坚持四川盐亭才是西陵国故地的说法,长期以来,盐亭县因为与盛产盐的盐井相邻而得名。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蒙文通先生著《汉潺亭考》称:潺水在今盐亭境内,上古时称西陵河。盐亭当地历代的地方志也有上古各小部落,沿西陵河建起了西陵诸侯国,先后发明了养蚕、抽丝、制衣,并选举发明人嫘祖为酋长的记载。
近现代以来,历史学家在考察盐亭煮盐文化的同时,也发现了大量的出土蚕桑文物、化石、嫘祖文化遗迹,最说明的是唐代刻立的《嫘祖圣地》碑,以及许多关于嫘祖发现天虫、养蚕制丝传说的信物等。在民俗考古中,当地百姓称盐亭县城南六十公里的一座山为嫘祖山,山上面还有个嫘祖穴,人们世世代代口头相传,洞穴就是当年嫘祖的出生地。
关于盐亭为西陵国故地一说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1991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的纪念日当天,世界自然科学界最具权威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布了一期纪念专刊,专刊封面上有一幅画是美国纽约易洛魁人手中保存的五百年前的彩色鹿皮画,而这幅画竟然是“轩辕黄帝族酋长礼天祈年图”,同期刊物上还有另外一幅画,叫做:“蚩尤神风后归墟值夜扶桑图”。该杂志在这种时刻以这种高规格形式刊登这两幅画,意义非同寻常,无异于向世界宣布:中国人五千年前就来到了美洲!
而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1992年,中国的考古工作队在盐亭祖家湾古墓群中发现两幅石刻,分别是“轩辕酋长礼天祈年图”和“蚩尤风后归墟扶桑值夜图”,其构图和美国《国家地理》发表的图案一模一样。如果说,黄帝部落的影响力没有辐射到当时的古四川一带,那么这两幅图又从何而来呢?
到了上个世纪末,盐亭地区又出土了一个高约六十厘米的青铜跪俑,据科学方法测定,其年代比三星堆文化遗址更久远。除此之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一座上古界碑,上面刻有五十多行类似文字的符号,与西安半坡彩陶刻划符号相似,是属于公元前四五千年前的文化遗存。就时间来计算,迄今世界上公认最早的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距今约6000年,西陵国古文字大体处于相同的时间,或者更古老一些。顺着这些已经发现的古物遗存和历史记载,专家推断:盐亭境内有一条河叫做潺水,古代时称西陵河,当时生活在河流附近的上古各小部落,就是沿此建起了西陵诸侯国。在远古部落联盟时期,各部落之间实行军事民主制推行部落联盟首领,嫘祖诞生的部落的领袖被推选为酋长,其势力大约北达今天梓潼、剑阁、昭化、广元,西至三台、中江、广汉,南抵射洪、蓬溪,东至阆中、南部、仪陇、巴中,也就是在今天的四川省境内,而盐亭就是西陵国管辖境内的一个区域。
关于西陵国故地的争论也许还将持续下去,但无论怎么说,这个国度在经过一系列考察后终被证实不是只存在于神话和传说中,而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也都传承了古西陵国的血脉,更不能忘记嫘祖这个伟大的女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