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建交50周年在哪举行:日媒悲观认为中日不再友好
中日建交50周年在哪举行:日媒悲观认为中日不再友好第一,《产经新闻》之所以有这种言论,一方面由于严重的挫败感,另一方面也因为强烈的羞耻感。尽管外界认为日本这一民族不知羞耻,但这一评价实际上有点绝对,日本在维护自己国家利益时的羞耻感仍然十分强烈。此次《产经新闻》之所以认为中日关系已经不再友好,从深层次文化角度而言,也是羞耻感的具体体现。正如《产经新闻》社论中所言,中国外交部对日本外相林芳正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言辞进行猛烈批判,根本不给日本留下丝毫情面。华春莹告诉日本人,日本在台湾问题上有原罪,没有资格说三道四,汪文斌也以“四个难道”质问日本,令日本颜面无存。这种由强烈挫败感导致的巨大羞耻感,令日本新闻媒体乃至舆论界感到一片迷茫,这似乎已经不再是原先温文尔雅、与人为善的中国。当中国对日本表现出自己的金刚怒目之时,日本确实受到刺激,而面对中日两国综合国力的差距,日本又无可奈何,这一文化心理原因使《产经新闻》做出中日关系不再友好的判断。以日本的脑
8月9日日本《产经新闻》发表一篇社论,并认为以目前局势而言,中日关系已经不再友好。2022年恰逢中日友好关系50周年纪念,《产经新闻》建议,今年9月不要举行大规模庆祝中日友好的纪念活动,以免向中国释放错误信号,使其认为日本有求于中国。
首先,《产经新闻》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主要基于多方面论据。
第一,此次佩洛西窜访台湾,使中国在台湾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演习过程中有几枚导弹落到日本所谓的“专属经济区”内。日本因此向中方提出抗议,而中方“直接无视”日本要求,对于日本的主张根本不予承认,此举直接刺伤日本感情,因此,《产经新闻》认为不要再提及中日友好,中国“根本不尊重”日本权益。
第二,此次中国再台湾附近海域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日本外相林芳正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先后在台湾问题上发声,而中国外交部也直接硬怼回去,一点脸面也不给。正如中国人所言,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犯有历史罪责,没有资格说三道四,在中日两国的外交关系史上,这是非常罕见的表现。基于中国外交部的强硬声音以及对日本毫不在乎的态度,日本的“玻璃心”立即感觉被刺伤,《产经新闻》也认为中日关系已经不再友好。
第三,《产经新闻》之所以得出中日关系已经不再友好的结论,还在于日本已经深入卷入美国的对华遏制战略中。2022年既是中日友好50周年纪念,同时也是中美对话50周年纪念,既然美国都没有举行隆重纪念活动,日本作为美国的小弟,显然不能不听老大的话。因此,《产经新闻》认为,既然美国主子没有隆重庆祝,日本也没有必要表现出过度的热情,无需举行中日友好50周年的纪念活动,以免向中国释放出错误信号。
其次,《产经新闻》作为日本较为有影响力的大报之一,能够在这一时段发表这篇社论,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日本政界的一种声音,多种原因促使《产经新闻》围绕中日关系得出如此悲观的结论。
第一,日本的挫败感。此次因佩洛西窜访台湾一事,中国在台湾附近海空域举行大规模军事演训,在此之前日本虽然承认中国在各方面进步较大,但始终坚持认为,日本与美国坚定地站在一起,始终与西方世界融为一体。日本的国际影响力及地区影响力与中国相比,不仅不逊色甚至在相当领域比中国更加富有影响力,这是日本“迷之自信”的体现。令人意外的是,因佩洛西窜访台湾一事,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反制措施使日本瞠目结舌,中国甚至直接拿美国三号人物佩洛西开刀,对佩洛西及其直系亲属进行一系列制裁,同时直接取消与美国相关部门的八项合作机制。
以日本的脑容量进行衡量,这是无法接受的事,日本认为美国就是天,美国就是地,但中国却站出来直接告诉美国人,美国惯用的一套伎俩,在中国面前行不通。这一记制裁的耳光虽然打在美国人脸上,但疼在日本人心里,面对中国的制裁,日本人又惊恐地发现,被日本视作天地的美国只做出了十分温和的反应,可谓大大出乎日本人意料。因此,这种强烈的挫败感使日本《产经新闻》不得不发出声音,这种声音注定是负面且阴暗的,因此《产经新闻》认为,中日关系已经不再友好。
第一,《产经新闻》之所以有这种言论,一方面由于严重的挫败感,另一方面也因为强烈的羞耻感。尽管外界认为日本这一民族不知羞耻,但这一评价实际上有点绝对,日本在维护自己国家利益时的羞耻感仍然十分强烈。此次《产经新闻》之所以认为中日关系已经不再友好,从深层次文化角度而言,也是羞耻感的具体体现。正如《产经新闻》社论中所言,中国外交部对日本外相林芳正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言辞进行猛烈批判,根本不给日本留下丝毫情面。华春莹告诉日本人,日本在台湾问题上有原罪,没有资格说三道四,汪文斌也以“四个难道”质问日本,令日本颜面无存。这种由强烈挫败感导致的巨大羞耻感,令日本新闻媒体乃至舆论界感到一片迷茫,这似乎已经不再是原先温文尔雅、与人为善的中国。当中国对日本表现出自己的金刚怒目之时,日本确实受到刺激,而面对中日两国综合国力的差距,日本又无可奈何,这一文化心理原因使《产经新闻》做出中日关系不再友好的判断。
第二,《产经新闻》的这种声音实际上也代表着日本政界右翼势力的声音,复活军国主义使日本再次强大起来使日本右翼势力一直以来的梦想。近在咫尺的强大中国,既不符合美国利益,也不符合日本利益,而面对强大的中国,日本又无可奈何。以日本的体量,要想阻拦中国崛起,只能被碾压成齑粉,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唯一出路便是跟随美国一同行动,只有将日本国运绑在美国战车上,日本才有可能赢得一丝渺茫的希望。这也是日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结果,自然而然会反映在《产经新闻》的社论中,因此《产经新闻》表示中日关系不再友好,而岸田文雄也对佩洛西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日美同盟。
最后,通过《产经新闻》的这篇社论,也能够对中日关系发展做出总体判断。
第一,《产经新闻》认为中日关系不再友好有一定道理,但仅局限于政治与外交层面,政冷经热是中日关系的常态,因此,《产经新闻》表示,中日关系不再友好,之时长期政冷经热的反应。
第二,对于日本这个国家而言,无论做出何种选择,一定是基于日本自身的国家利益基础之上,如今在中美两国的博弈中,日本站在美国一边,并将自己与美国捆绑在一起,这一选择可以理解。一方面,日本不是一个完整国家,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美国的附庸国与殖民地,日本无法拥有独立的外交自主权;另一方面,在日本这个民族中政治投机主义非常盛行。日本认为,目前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仍然占据优势,按照投机主义者的想法,日本总会站在胜利者一边。既然如今美国仍然处于优势,日本当然要跟着美国干,不仅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好处,同时还能踩踏中国,使中国发展停滞,永远陷入赤贫状态,这便是日本的小心思。等到中国真正强大甚至超越美国时,日本人的心态立即会转变为另外面目,这是日本政治投机主义的逻辑,谁强跟随谁,崇拜强者可谓是日本政治文化的灵魂。
第三,从中国角度而言,无论是政冷经热的中日关系,还是日本想要完全依靠美国对中国进行遏制的企图,对于中国而言早已不是秘密。大国博弈虽然也夹杂着一些小动作,但归根结底都是台面上的较量,因此无论日本做出何种选择,保持何种态度,只要中国自身逐渐强大,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以及经济社会向上发展的趋势,这才是驯服日本的最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