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全球最大的肉类加工厂(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

全球最大的肉类加工厂(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建厂初期,武汉肉联厂生产的白条肉八成用于出口,产品远销前苏联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月出口的产品有个5-7火车皮,合计千吨左右,当时,肉联厂有职工6000多人,产品涉及肉脂、纏头、生化药品、综合制品等多种类型。每天,农民的送猪车辆从厂门口排到岱家山,不下两公里。据统计,肉联厂一度占武汉市工业总产值的二十分之一。作为前苏联援建的重大项目,武汉肉联厂一开始就备受关注,它一改过去数千年的手工屠宰为流水线屠宰,釆用苏联最新技术,不仅工厂运作效率极高,还能保证产品新鲜、卫生。此外,肉联厂规模巨大,在国内乃至亚洲都属最大,尤其是层楼高的立体厂房十分壮观。在繁盛时期,武汉肉联厂平均一天可以屠宰万余头猪,生猪来源包括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和两广等省的广大农村,货源充沛,为了保证工厂的正常生产,必须对原有仓库进行扩建改造,改造后的肉联厂仓库可容纳牲猪48000头,面积达三万平方以上,全部是砖木结构和水泥地坪

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代表了整整一个年代,一段计划经济的工业历程

建国后,1950年武汉市政府幵始对私营企业按行业组织起来进行管理,成立食品工业筹备会,领导美的、冠生园、新香港等76家食品厂,采取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等方式,组织生产。为了稳定市场供应,1951年7月,中南军政委员会机关生活供应部租赁私营美的公司,成立武汉食品公司。1951年8月,武汉市合作社买下私营小苏州食品店(以后又接收华记、振兴、华兴家食品厂),成立武汉市合作社食品厂。私营食品厂(店)由于原料和资金短缺,有的关门停业,有的改营他业。

1955年12月,市人民政府批准全市私营食品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按地区成立胜利、五一等食品合作社。1958年,市政府将一批集体所有制企业改为国营性质,合作总社食品厂改为国营长江食品厂,一、二、三、四等糖果合作社合并为国营江汉食品厂,五、六糖果合作社和东栈、云珍食品厂合为国营大桥食品厂(后并入武汉食品厂),七糖果社和胜利、五一蛋卷社合为国营江南食品厂。

全市有306家企业(其中104家企业隶属郊县,分别由一轻、粮食、商业、供销社、农垦等十多个部门管理,是多家经营、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跨部门的产业,在全市是仅次于冶金、纺织、机械工业的第四个支柱行业

全球最大的肉类加工厂(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1)

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创办于建国初期,国内第一家规模最大的肉类联合加工企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大量外汇换取建设物资。中南地区产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武汉水陆交通便利,调集毛猪和出口冻肉都非常方便。因此,中央决定在武汉兴建国内第一家规模最大的肉类联合加工企业。武汉肉联厂是“一五”时期国家确定兴建的重点项目。

武汉肉联厂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初,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兴建的,它是苏联政府帮助我国兴建的肉联厂中规模最大、设备最新的一个。该厂总体占地面积达56万平方米,京广铁路从厂区中心穿过,厂区内有铁路专用线和专用铁道与京广线接轨;厂区紧靠长江航道,建有专用码头。1953年前苏联专家勘查厂址时,特意选在武汉长江下游江段一一位于武汉城区取水口的下游,以避免污染。

该厂区北依张公堤,东北临朱家河,东南滨长江,与武钢隔江相望。肉联厂施工期间,前苏联曾两度派专家来汉帮助,其中一次是处理土建安装中的技术问题;另一次是制冷调试中,派来专家解决氨压缩机的故障问题,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武汉肉联厂从1952年冬开始筹建,到1958年全面建成投产,前后历时六年

全球最大的肉类加工厂(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2)

辉煌发展

作为前苏联援建的重大项目,武汉肉联厂一开始就备受关注,它一改过去数千年的手工屠宰为流水线屠宰,釆用苏联最新技术,不仅工厂运作效率极高,还能保证产品新鲜、卫生。此外,肉联厂规模巨大,在国内乃至亚洲都属最大,尤其是层楼高的立体厂房十分壮观。在繁盛时期,武汉肉联厂平均一天可以屠宰万余头猪,生猪来源包括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和两广等省的广大农村,货源充沛,为了保证工厂的正常生产,必须对原有仓库进行扩建改造,改造后的肉联厂仓库可容纳牲猪48000头,面积达三万平方以上,全部是砖木结构和水泥地坪,美观耐用,便于冲洗,保持仓库清洁。

建厂初期,武汉肉联厂生产的白条肉八成用于出口,产品远销前苏联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月出口的产品有个5-7火车皮,合计千吨左右,当时,肉联厂有职工6000多人,产品涉及肉脂、纏头、生化药品、综合制品等多种类型。每天,农民的送猪车辆从厂门口排到岱家山,不下两公里。据统计,肉联厂一度占武汉市工业总产值的二十分之一

全球最大的肉类加工厂(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3)

举步维艰

1984年生猪市场放幵后,武汉肉联厂的日子不好过起来。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武汉肉联厂并未意识到市场经济的大潮,还按照原来“只管屠宰,不管销售”的老旧理念,加之规模归于庞大,改制不易,导致肉联厂对改革的思想准备并不充足,适应能力不强,工作思路也没有理顺,效益并不理想,企业开始走下坡路。1992年,肉食品经营市场全面放开,企业原有体制和机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生产经营举步维艰,连续年发生巨额亏损。1998年,武汉肉联厂被武汉市政府列为全市家特困企业之一。2000年,肉联厂走上改制求生之路,境况有所改善。

重焕生机

目前,武汉肉联厂内冷库成为等许多知名食品品牌的仓储基地,双汇、草原兴发、百胜、金锡、雨润、和路雪、蒙牛、麦当劳、肯德基等品牌,都是肉联的客户。武汉肉联厂已从当初的一家生产型企业转型为服务型企业,从一家传统企业转型为一家现代企业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