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记录仪停车20分钟后会怎样(北斗行车记录仪掉线)
北斗记录仪停车20分钟后会怎样(北斗行车记录仪掉线)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已拥有大量卫星。其中24颗星在距地面21528公里的中圆轨道上,其他卫星则位于距离地面35786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1、北斗卫星的信号并不会中断。北斗卫星信号不好导致掉线?可能有朋友会说,既然手机到了无信号区无法使用,那么行车记录仪是不是也可能因为卫星信号不好而“掉线”?对此可以分两方面来解释。
“北斗掉线”频发?
前段时间,司机因“北斗掉线”而服毒自杀的事件,引发了多方关注,而事件的起因,就是一台汽车行驶记录仪。
现在许多大型车辆都安装了类似上图这种“汽车行驶记录仪”,由于主要使用北斗导航系统,也被称为北斗导航定位设备。
所谓的“北斗掉线”,是指这个记录仪的卫星信号没了,类似我们手机无信号的状况。
北斗卫星信号不好导致掉线?
可能有朋友会说,既然手机到了无信号区无法使用,那么行车记录仪是不是也可能因为卫星信号不好而“掉线”?
对此可以分两方面来解释。
1、北斗卫星的信号并不会中断。
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已拥有大量卫星。其中24颗星在距地面21528公里的中圆轨道上,其他卫星则位于距离地面35786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
庞大的卫星网络,实现了卫星信号全球覆盖,能提供24小时全天候无盲区服务。
中国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曾表示:目前的北斗导航系统能保证在任何时间,在全球任何地点,都能看到5-6颗北斗卫星。
而且,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在卫星数量上已经超过美国GPS系统。在一些区域,结合地面站的辅助增强,精度也可以超过GPS。
所以北斗卫星正常情况下不会有问题,如果真有问题,影响范围也将是一大片,不可能只针对单个行车记录仪失效。
2、卫星信号到达地面后变弱,对接收设备有一定的要求。
由于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距离地面在2万公里以上,按照平方反比定律,距离卫星越远,能感知的信号就越微弱,卫星信号衰减幅度呈指数级变化。
以美国第三代GPS卫星为例,民用C/A L1信号到达地面时仅为-158dBw。dBw是表示功率绝对值的单位。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就好比你从2万公里之外,看一盏24W灯泡的亮光!
北斗三号的信号,差不多也就是这么强。对如此微弱的信号,接收设备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敏性,才能从各种信号干扰的杂波中,分辨出北斗或者GPS信号。
而且,即便是设备性能够强,如果遇到一些屏蔽障碍物,比如穿越隧道,或者在城市的高楼之间穿行时,信号也可能会被屏蔽或者衰减,变得更为微弱,设备搜星更加困难。
综合以上两种因素,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即北斗卫星的信号一直都有,但能否持续接收到信号,确保设备不“掉线”,还得依靠设备自身强大的接收能力,以及较少的环境遮挡因素。
此外,如果人为拔掉设备上的关键线路,也可以制造设备“掉线”的假象。比如,有媒体报道,一位司机师傅两年前,也曾因为“北斗掉线”而被罚2000元,原因是他的车队老板为了节省一年700元的数据服务费,主动拔掉了线。
这就是人工干预导致“掉线”的例子。
能否找到掉线的原因?
一辆安装过了北斗行驶记录仪的货车
说到这估计有朋友会说了,既然引发掉线的因素这么多,那我们凭什么来判断行驶记录仪的掉线,是设备原因还是人工干预?
正常情况下,设备自身都有运行日志。如果是因为设备自身原因出现“掉线”情况,其日志的前后都会有一些相互关联的信息。
必要时,专业人员可以依据这个日志,找到并区分出人工操作的痕迹。
对于货运公司等监管者来说,行驶记录仪能对车辆进行科学管理以及车辆调度,提高运营效率。也能提供更多安全保障,比如对超载、超限以及超速进行提醒警告,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不过,安全本来具有两面性,安全性越高,约束自然也会很多。
车上安装了一台行驶记录仪后,就相当于有人坐在你身边,随时记录你的一举一动,显得有点“碍事”,而且每年还会产生一些数据服务费。因为这些原因,人工干预导致的掉线情况也不少。
总结
总而言之,从北斗卫星发射信号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全天候24小时发射,不会中断的。但当信号到达地面后,也确实很容易受到干扰。
不过,目前的行驶记录仪往往都是双模运行,即可以接收北斗卫星的信号,也能接收美国GPS的信号,其中任何一个信号微弱了,可以自动切换到另一个信号。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因为卫星信号弱而掉线的可能性。
至于河北金司机所遇到的“掉线”事件是什么原因引起,相关调查结果应该会给出合理的解释。只不过金司机以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实在是非常可惜。
与生命的价值相比,2000元实在是微不足道,愿逝者安息,也希望给后面的人提个醒,冲动是魔鬼,凡事冷静一下,总会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