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女艺人最新杂志统计:豆瓣2.9拿影后这
内娱女艺人最新杂志统计:豆瓣2.9拿影后这不过,这个怪象似乎持续不了多久了。而金鹰奖的风评则跌落谷底。2018年,迪丽热巴凭借豆瓣3.1分的《漂亮的李慧珍》,击败孙俪、袁泉、殷桃等提名者。获封「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即「金鹰视后」。一夜之间,迪丽热巴成了全网嘲讽的「水后」。
不知从何时起,内娱出现了一个怪象:
奖项注水严重,不再象征着演员的实力。
反倒沦为了流量镀金的工具。
由此诞生了尴尬名场面——
2018年,迪丽热巴凭借豆瓣3.1分的《漂亮的李慧珍》,击败孙俪、袁泉、殷桃等提名者。
获封「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即「金鹰视后」。
一夜之间,迪丽热巴成了全网嘲讽的「水后」。
而金鹰奖的风评则跌落谷底。
不过,这个怪象似乎持续不了多久了。
就在前几天,网上突然爆出消息:
金鹰奖修改了奖项设置。
「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奖项将不复存在,改为「最佳男女主角」。
预示着粉丝刷票时代的终结。
网友纷纷表示,早该如此了。
毕竟,金鹰奖曾经是中国电视剧最高级别的三大奖之一。
几十年间都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风向标。
也是许多优秀演员争相角逐的殊荣。
王志文凭借《过把瘾》角逐金鹰视帝
从行业标杆到全网群嘲,它到底经历了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
自1983年创办以来,金鹰奖见证了国剧近40年的风云变幻。
它的前身是刊物《大众电视》创办的奖项,对标《大众电影》的「金鸡奖」。
早年的获奖名单,可谓「神仙打架」。
视帝视后也都是凭借国民度极高的作品脱颖而出。
比如千禧年之前,演员游本昌、六小龄童、姜文、张国立等。
他们以各自的作品《济公》《西游记》《北京人在纽约》《康熙微服私访记》获奖。
至今再回看,想必也没有异议。
千禧年之后,奖项设计稍有调整。
「最佳男女演员」改为「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
后续还增设了「最具人气男女演员奖」,颁发水晶杯。
前者的票选形式改为专家推荐和观众投票相结合。
后者则完全由投票决定。
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化,金鹰奖也在试图平衡作品和市场、专业和人气之间的关系。
姑且还算守住了专业性的底线。
比如,2008年,某爽凭爆火的《一起来看流星雨》提名,一时也备受瞩目。
但最终结合人气和专业度,双料视后还是给了在《媳妇的美好时代》中表现突出的海清。
2012年,杨幂获得最具人气演员奖,捧得水晶杯。
但视后的奖杯给了陈数、宋佳等其他演员。
对观众来说是实至名归。
《北京爱情故事》
而且,大多时候,专业性和大众性也并不冲突。
以2008年为例。
人气男女演员奖获得者为王宝强(《士兵突击》)、蒋雯丽(《金婚》)。
但他们同时也获得了视帝视后。
2014年,张嘉益(《营盘镇警事》)和孙俪(《辣妈正传》)也是同时拿下双奖。
真正的转折点是2018年,内娱「水漫金山」之年。
随着电视业式微,互联网繁荣,数据和流量席卷一切。
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
在饭圈文化愈演愈烈之时,颁奖前例行的投票环节已经透出浓烈的硝烟味。
各家粉丝各自为营,全网拉票。
颁奖现场,更是留下了年度名场面。
迪丽热巴凭翻拍剧《漂亮的李惠珍》。
打败殷桃(《鸡毛飞上天》)、袁泉(《我的前半生》)、孙俪(《那年花开月正圆》)、杨紫(《欢乐颂》)。
拿下视后、最具人气女演员两大奖项。
而李易峰则凭借豆瓣6.8分的《麻雀》。
击败于和伟(《军师联盟》)、张嘉益(《白鹿原》)、柳云龙(《风筝》)等。
获得视帝和最具人气男演员。
讽刺的是,与李易峰一同获封视帝的是张译。
他的获奖作品《鸡毛飞上天》至今豆瓣8.1,位列2017年高分国产剧的top4。
领奖时他还无不心酸地表示,「我今年40岁了,我终于拿到金鹰奖了。」
流量明星获得人气奖,无可厚非。
但获封国家级的视帝视后,让一众实力派演员陪跑,也难怪会被骂上热搜。
尤其是对迪丽热巴的获奖不满,已经到了人人讨伐的地步。
其他年轻演员,尚且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
而《漂亮的李惠珍》作为一部翻拍韩剧的偶像剧,原作本身就质量平平,翻拍后更是豆瓣分数不及格。
与同届候选人相比,迪丽热巴本就毫无优势。
再与往届视后相比,更显出实力的悬殊。
无视公正的强捧之举,彻底冲击了金鹰奖的权威性。
让金鹰奖成了很多人公认的「水奖」。
《漂亮的李惠珍》也因此被愤怒的网友们刷低分。
从颁奖前的4.6分,一度跌到了2.9分。
被钉在了国产剧的耻辱柱上。
这也让主办方心有戚戚。
2020年的金鹰奖颁奖前的投票期间,主办方选择先下手为强,公开刷票情况,主动剔除不正常数据,以示公正态度。
但争议声并没有消停。
因为人们发现入围演员中含流量率过高,还有不少非专业演员。
入围作品也普遍质量不高,有不少粉丝向的偶像剧。
颁奖晚会现场更是爆出冷门。
21位提名演员,仅有12人到场,出席率创下新低。
和王一博同时提名的五位男演员更是一个都没来。
出现了「六缺五」的名场面。
最后金杯花落谁家,除了粉丝外也无人在意。
金鹰奖的盛极而衰,也映照出国剧从一派繁荣到集体摆烂的趋向。
纵览金鹰奖历年名单,可以发现。
从最初获奖的大量主旋律、历史题材的正剧、家庭伦理剧。
到后来古装大女主剧、网络剧、偶像剧渐次出现。
紧跟时代风潮,也不可避免地一再放宽标准。
很多人不知道,2001年的金鹰节,其实也遭受过一波口诛笔伐。
颁奖当晚,濮存昕和曹颖以热线电话评出的8万多票,获得最受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得主。
但也双双受到质疑。
因为他们的票数是在最后10分钟狂涨了6万之多。
也就是每秒票数达100票。
后来还有制片人讽刺道 以后拍片要专设一个拉票组 为评奖做准备。
这和2018年的金鹰奖有相似之处。
只是人们在对资本的讨伐和黑幕的想象之外,多了对流量的不满。
资本、流量其实也并非原罪。
作为一个大众奖项,顺应时代、市场、观众的变化无可厚非。
但关键问题是,无论如何调整、变化,实打实的作品才是立身之本。
人们不满的是这一权威奖项在对市场的妥协中丧失了基本的专业准则。
毕竟,对有实力的演员,资本和流量是锦上添花。
但空有资本、流量,只会平添笑料。
就像2001年的金鹰奖,虽然没有人否认濮存昕和曹颖是优秀的演员。
但他们当年的获奖作品却无法服众。
因为《大雪无痕》中曹颖的表演一度被公认是她演艺生涯的败笔。
濮存昕的作品相比同年更为热门的作品《笑傲江湖》《黑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剧,也不为观众所期。
同样,大部分人对迪丽热巴获奖的嘲讽,也并不是针对本人。
而是对皇帝的新衣般的评选基准的嘲讽。
才不配位的评选结果,只会造成两败俱伤。
金鹰奖的权威性因此大打折扣。
2018年,败给迪丽热巴的殷桃,很快以同一部作品获得了白玉兰奖的最佳女主角。
并在领奖时意味深长地表示,「我没想到这届的评委这么有眼光!」
此后,金鹰奖几乎沦为饭圈利用的工具。
粉丝刷奖,对家互撕。
之后又反把奖项吹成偶像的「实绩」。
直至今天,针对金鹰奖的讨论里,仍旧充斥着粉丝的争执。
不只是金鹰奖,其他各种大大小小含金量参差不齐的奖项,都变成了粉丝的战场。
就像同样「走群众路线」的百花奖。
2016年李易峰、杨颖获得男女配角奖后,成了粉丝引以为豪的资本。
但对普通观众来说,只看到奖项的含金量不再。
编剧史航公然表示,55分的演员,得了95分的奖。
而这些不能服众的获奖演员,也承担了捧杀带来的恶果。
迪丽热巴被嘲「水后」多年。
还在节目中坦承,七八个月没有导演找自己拍戏。
作为行业标准的引领者,金鹰奖的种种操作也危及了整个影视行业的发展。
自观众到从业者都集体下沉,形成一种轻实力、重流量的恶性循环。
如今,奖项的调整也是找回初心。
取消「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奖」,设立「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
除去演员的外部光环,让作品说话。
毕竟,奖项本来应该是实力的证明。
它之所以沉甸甸的,是因为投入了太多汗水,投射了太多期许。
就像罗翔所说,很多的荣光,不过是草船借箭。
一旦沦为饭圈的战利品,它的重量和价值也就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