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文学名著中的经典:这部家喻户晓的名著
十大文学名著中的经典:这部家喻户晓的名著这一阶段里,骑士小说主要是以教化为主,在民众当中树立起“骑士”光辉的形象,在精神层面上使得“骑士”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贵族。他们与老牌贵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旧贵族崇尚家族荣耀,而“骑士”则推崇个人的“骑士精神”,即享乐、爱慕、英勇、冒险、忠诚、公正等等品质。为了摆脱其之前粗俗的形象,就出现了以歌颂骑士英勇、忠诚、善良、荣誉等等美好品质为主要目的的“骑士文学”。据此,西方的“骑士小说”明显分为了两个阶段。骑士最初地位比较低微,不过是大封建主手下的武士而已,通过战功来获得社会的尊重和封建主的赏赐,以个人勇武著称。后来随着土地的集中,骑士开始成为了小封建主,有点类似于中国先秦时期的诸侯,而随着势力的坐大,其所获得的土地等财产出现了世袭的现象。这个时候的骑士虽然没有正规的名分,但已经从地位卑微的下层社会里上升为实质上的新贵族,这些群体报团取暖,就形成了“骑士”这一固定阶层。而随着其成为宗教武力的代表,
说起曾经风靡欧洲的“骑士文学”,我想当今很多读者第一反应大概就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所创作的《堂吉诃德》。
诚然,《堂吉诃德》确实是一部骑士小说,但读者看了这部作品之后,便对骑士文学丧失了之前的兴趣。所以,历来认为,《堂吉诃德》是一部“敲响了骑士文学丧钟”的小说。
这就很有意思了,一部骑士小说却终结了其所属的“骑士文学”,人们反而还对其大加赞赏。为何会出现如此有违常理的事情?
《堂吉诃德》之前,骑士小说都写了一些什么内容“骑士小说”,顾名思义,是以“骑士”为描写对象的小说作品。所以,其价值内涵的变化就在于“骑士”这一阶层在社会上所处于何种地位。
据此,西方的“骑士小说”明显分为了两个阶段。
骑士最初地位比较低微,不过是大封建主手下的武士而已,通过战功来获得社会的尊重和封建主的赏赐,以个人勇武著称。后来随着土地的集中,骑士开始成为了小封建主,有点类似于中国先秦时期的诸侯,而随着势力的坐大,其所获得的土地等财产出现了世袭的现象。
这个时候的骑士虽然没有正规的名分,但已经从地位卑微的下层社会里上升为实质上的新贵族,这些群体报团取暖,就形成了“骑士”这一固定阶层。而随着其成为宗教武力的代表,参与讨伐其他宗教等战争,社会地位开始急剧提高,自此才成为了被所有人所接受的新贵族。
为了摆脱其之前粗俗的形象,就出现了以歌颂骑士英勇、忠诚、善良、荣誉等等美好品质为主要目的的“骑士文学”。
这一阶段里,骑士小说主要是以教化为主,在民众当中树立起“骑士”光辉的形象,在精神层面上使得“骑士”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贵族。他们与老牌贵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旧贵族崇尚家族荣耀,而“骑士”则推崇个人的“骑士精神”,即享乐、爱慕、英勇、冒险、忠诚、公正等等品质。
因为骑士来自于社会的底层,所以对平民往往表现得十分谦逊,更容易获得底层社会的尊敬,被当做英雄来看待。以他们为描写对象的“骑士小说”自然就很受欢迎了。
这一时期的“骑士文学”主要表现“爱”与“忠诚”,“理想”与“信仰”等等催人奋进的正面精神,让普通人充满着成为英雄的渴望以及对生活毫不妥协的坚韧。
但是,在塞万提斯所生活的年代里,骑士小说已经接近没落,其创作也是越来越离谱。
热兵器盛行,以盔甲、长矛和骑术为主要作战手段的骑士阶层逐渐瓦解,反馈到文学领域里便表现出骑士精神的逐渐缺失。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一批着重描写骑士“个人勇武”的作品,抛弃了之前正义、英勇的骑士形象,大肆宣扬个人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随着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人性中对自由的追求骤然释放,这个时候骑士光辉的形象开始崩塌,反而是一些率性而活的“强盗骑士”大受追捧,杀人越货,打家劫舍是这一类形象的常态。
而市场的逐渐庸俗化,更是在这一类“强盗骑士”之外,又衍化出了一批以荒谬离奇情节而取胜的骑士小说。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推翻欧洲旧有封建制度之后,曾经规划的美好社会蓝图并没有出现,在失望之余,人们更希望有英雄来拯救人类精神的迷茫。于是,利用骑士的英雄形象来编造各种奇闻怪事,这种小说便应运而生。
塞万提斯所生活的年代,大量充斥着这两种“庸俗”、“粗糙”、“扭曲”的骑士小说。在这一背景下,以驳斥这类作品为目的的《堂吉诃德》便因此诞生。
如何来驳斥这类作品的荒诞呢?那就是放大其荒诞的特点,以更荒诞的表达来为读者揭示,这类骑士小说的真面目。
反语艺术,揭露荒诞的情节只需要更为荒诞的表达《堂吉诃德》为了揭露荒诞应用了两种独特的艺术手法,让小说与生活、善良与欺骗构成了两对激烈的冲突。
小说放大了一个普通人的幻想,以深受“劣质”骑士小说影响的阿隆索·吉哈诺为表现对象,让他成为了幻想中的骑士“堂吉诃德”,并且通过他将风车当作“恶魔”并与之大战、坚信小旅馆为骑士城堡并接受册封等等荒诞事迹来引爆读者的笑点。
这种夸张的手法明摆着告诉读者,这个情节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它只能存在于小说之中,并不是现实生活的桥段。骑士阶层早已没落,现实里没有人会做如此荒唐的事情。塞万提斯只不过是将书中的情节夸大表现,引发读者对于堂吉诃德荒诞行为的嘲弄。
与文学传统的表现方式不同,它并不追求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而是通过夸大荒诞的方式来告诉读者,“骑士小说”里的情节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是多么荒诞。“堂吉诃德”就是那个被“骑士小说”荼毒的可怜人,那么,谁还要幻想着成为小说中的“骑士”呢?
由此也可以看出,《堂吉诃德》其实是一部少见的以“主题先行”手法创作并取得成功的作品。它成功搭建了一个二重空间,在这部小说中,“堂吉诃德”幻想中的世界与正常的社会环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并且每一次都以“骑士”的败退告终。
这就像一出出折子戏一样,不断地强调“骑士小说”有多么荒诞。
除了这一明显的对比之外,塞万提斯又运用了一重隐藏结构,这就是“堂吉诃德”的本体形象。
不论是身为普通人的阿隆索·吉哈诺,还是身为幻想骑士的堂吉诃德,他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善良的。之所以迷恋“骑士小说”,正是因为对社会的现实状况感到不满,幻想着以“骑士”的道德感来救世;而其化身堂吉诃德之后,所作所为也都是行善济民,这与那些备受推崇的“强盗骑士”有着本质的不同。
善良之人的沦落是对世人最好的警醒,“骑士小说”对人精神的摧残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也必须看到,善良之人被蒙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见证了社会生活的丑陋,幻想着可以做除暴安良的英雄,“侠客梦”便由此而生。《堂吉诃德》也从侧面反证了现实生活的空虚与弊病。
塞万提斯反对的不是“骑士文学”,而是荒谬的作品《堂吉诃德》到底在反对什么?其实最直接的内容就是荒谬的情节,这在古今中外很多时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表现,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话题。
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的善良,显然不是为了嘲弄“善良”这一品质,而通过“堂吉诃德”对抗社会丑恶的行状,反而透露出其对真正的“骑士精神”有着一种赞扬。
显然,造成“骑士精神”沦为笑柄的罪魁祸首自然就是《堂吉诃德》所真正反对的事物。
那就是为了博人眼球而肆意编造的荒诞故事。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作为精神的寄托,但人们不需要虚假的“英雄”。
正是因为这种“奇谈怪论”式的荒谬写法,毫无现实根据的肆意创作,才导致了曾经辉煌的“骑士小说”成为了对人类精神的一种荼毒。
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在晚晴时期被痛批的部分“武侠”小说和“黑幕”小说,一支烟杆接连点倒一十八位好汉,为了引人关注而大肆编造社会丑闻,这样荒诞的描写其实和后期的“骑士小说”一样,成为了对人类精神的一种愚弄和摧残。
一种文学主题和形式成为社会流行话题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为搏眼球而创作的作品。《堂吉诃德》时代流传的骑士小说就是如此,为了迎合市场的庸俗化,创作者已经脱离现实,公然地愚弄读者。
联系到时下里,其实很多读者也有过此种经历,那就是网络小说泛滥的现状中,虽然有很多精品出现,但依旧存在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缺乏生活常识的描写让读者哭笑不得。比如某些作品中,家族产业遍布世界,兄弟俩却为了争夺100万英镑的“巨额”家产而大打出手;四五岁的幼童成为世界级商业精英等等。
《堂吉诃德》就是为了反制当时这种粗制滥造小说而出现的,将这种荒谬放置于现实社会中,暴露其荒唐可笑的本质。
现代小说创作技巧,《堂吉诃德》已经进行了尝试一部伟大的作品,往往不仅仅因为其内涵的深刻,更是有着独特的形式意义,是一个时代的先声。以当时的文艺理论来说,未必能发现这一端倪,然而当后来的人们开始追溯创作技巧源头的时候,便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在那个时代就有文学巨匠进行了初步地尝试。
《堂吉诃德》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1605年,《堂吉诃德》甫一问世就掀起了一年之内再版六次的热潮,这无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于是,很多书商、写手就像闻到了腥味的鲨鱼一样,纷纷跟风创作,更有甚者假托塞万提斯之名进行第二部、第三部等等续作。
《堂吉诃德》被带入了劣质骑士小说的深渊,将“反荒诞”的主题引入了歧路。
为了打击这些利益熏心的书商、写手,塞万提斯在十年之后,也就是1615年出版了《堂吉诃德》第二部。
在《堂吉诃德》续集之中,塞万提斯无意当中运用了一种精妙的方式,给后世文学研究者提供了极好的样本。
塞万提斯为了驳斥各种“《堂吉诃德》伪作”,通过堂吉诃德本人之口来讲述其在别人书中的情节,并反其道而行之。他将《堂吉诃德》第一部的故事当做第二部中流行的小说文本,形成了嵌套结构,并且以堂吉诃德本人的口吻来讨论其在第一部中的表现以及读者对这部作品的观感,比如读者不喜欢第一部中“堂吉诃德”的“悲惨”经历,更喜欢“桑丘”的幽默风趣等等。
以第二部作品形成对第一部作品的反思,作者不再是单纯地局外人,而是隐隐约约地参与到故事中去。书中的人物开始产生独立的意识,感觉出自己只是别人故事里的一个人物,并且表现出一种稚嫩地反抗。
这种手法蕴含着现代主义思潮中“元小说”的影子,是对小说结构的解构,塞万提斯无意当中的设定成为了后世文学中一种创作技巧。
在这一类作品中,家喻户晓的就是乔斯坦·贾德所创作的《苏菲的世界》,主人公苏菲和堂吉诃德一样意识到了自己只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只不过苏菲有着强烈的逃离意识。但在本质上,苏菲和堂吉诃德是有相似性的。
中国当代作家中,马原也是这一技巧应用的好手,代表作《冈底斯的诱惑》更是写得扑朔迷离。
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兴起与19世纪末,但在17世纪初创作的《堂吉诃德》中就有了“元小说”的萌芽,无怪乎《堂吉诃德》被文学评论者称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
以骑士小说的题材来终结“骑士小说”的创作,兼具幽默的表达与深刻的内涵,有趣的故事和超前的形式,塞万提斯仅凭《堂吉诃德》一部作品就足以跻身于世界顶级文豪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