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内存结构及调优:GC原理及调优的基本思路
jvm内存结构及调优:GC原理及调优的基本思路对于CMS收集器来说,最重要的是合理地设置年轻代和年老代的大小。年轻代太小的话,会导致频繁的Minor GC,并且很有可能存活期短的对象也不能被回收,GC的效率就不高。而年老代太小的话,容纳不下从年轻代过来的新对象,会频繁触发单线程Full GC,导致较长时间的GC暂停,影响Web应用的响应时间。CMS收集器与CMS相比,G1收集器有两大特点:图上的U表示“未分配”区域。G1将堆拆分成小的区域,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做局部区域的垃圾回收,而不需要每次都回收整个区域比如年轻代和年老代,这样回收的停顿时间会比较短。具体的收集过程是:GC是有代价的,因此调优的根本原则是每一次GC都回收尽可能多的对象,也就是减少无用功。因此在做具体调优的时候,针对CMS和G1两种垃圾收集器,分别有一些相应的策略。
和Web应用程序一样,Tomcat作为一个JAVA程序也跑在JVM中,因此如果要对Tomcat进行调优,需要先了解JVM调优的原理。而对于JVM调优来说,主要是JVM垃圾收集的优化,一般来说是因为有问题才需要优化,所以对于JVM GC来说,如果观察到Tomcat进程的CPU使用率比较高,并且在GC日志中发现GC次数比较频繁、GC停顿时间长,这表明需要对GC进行优化了。
在对GC调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知道GC的原理,更重要的是要熟练使用各种监控和分析工具,具备GC调优的实战能力。CMS和G1是时下使用率比较高的两款垃圾收集器,从Java 9开始,采用G1作为默认垃圾收集器,而G1的目标也是逐步取代CMS。
1.CMS vs G1CMS收集器将Java堆分为年轻代(Young)或年老代(Old)。这主要是因为有研究表明,超过90%的对象在第一次GC时就被回收掉,但是少数对象往往会存活较长的时间。
CMS还将年轻代内存空间分为幸存者空间(Survivor)和伊甸园空间(Eden)。新的对象始终在Eden空间上创建。一旦一个对象在一次垃圾收集后还幸存,就会被移动到幸存者空间。当一个对象在多次垃圾收集之后还存活时,它会移动到年老代。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年轻代和年老代采用不同的收集算法,以达到较高的收集效率,比如在年轻代采用复制-整理算法,在年老代采用标记-清理算法。因此CMS将Java堆分成如下区域:
与CMS相比,G1收集器有两大特点:
- G1可以并发完成大部分GC的工作,这期间不会“Stop-The-World”。
- G1使用非连续空间,这使G1能够有效地处理非常大的堆。此外,G1可以同时收集年轻代和年老代。G1并没有将Java堆分成三个空间(Eden、Survivor和Old),而是将堆分成许多(通常是几百个)非常小的区域。这些区域是固定大小的(默认情况下大约为2MB)。每个区域都分配给一个空间。 G1收集器的Java堆如下图所示:
图上的U表示“未分配”区域。G1将堆拆分成小的区域,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做局部区域的垃圾回收,而不需要每次都回收整个区域比如年轻代和年老代,这样回收的停顿时间会比较短。具体的收集过程是:
- 将所有存活的对象将从收集的区域复制到未分配的区域,比如收集的区域是Eden空间,把Eden中的存活对象复制到未分配区域,这个未分配区域就成了Survivor空间。理想情况下,如果一个区域全是垃圾(意味着一个存活的对象都没有),则可以直接将该区域声明为“未分配”。
- 为了优化收集时间,G1总是优先选择垃圾最多的区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后续分配和释放堆空间所需的工作量。这也是G1收集器名字的由来——Garbage-First。
GC是有代价的,因此调优的根本原则是每一次GC都回收尽可能多的对象,也就是减少无用功。因此在做具体调优的时候,针对CMS和G1两种垃圾收集器,分别有一些相应的策略。
CMS收集器
对于CMS收集器来说,最重要的是合理地设置年轻代和年老代的大小。年轻代太小的话,会导致频繁的Minor GC,并且很有可能存活期短的对象也不能被回收,GC的效率就不高。而年老代太小的话,容纳不下从年轻代过来的新对象,会频繁触发单线程Full GC,导致较长时间的GC暂停,影响Web应用的响应时间。
G1收集器
对于G1收集器来说,不推荐直接设置年轻代的大小,这一点跟CMS收集器不一样,这是因为G1收集器会根据算法动态决定年轻代和年老代的大小。因此对于G1收集器,需要关心的是Java堆的总大小(-Xmx)。
此外G1还有一个较关键的参数是-XX:MaxGCPauseMillis = n,这个参数是用来限制最大的GC暂停时间,目的是尽量不影响请求处理的响应时间。G1将根据先前收集的信息以及检测到的垃圾量,估计它可以立即收集的最大区域数量,从而尽量保证GC时间不会超出这个限制。因此G1相对来说更加“智能”,使用起来更加简单。
3.内存调优实战下面通过一个例子实战一下Java堆设置得过小,导致频繁的GC,将通过GC日志分析工具来观察GC活动并定位问题。
1.首先我们建立一个Spring Boot程序,作为调优对象,代码如下: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GcTestController {
private Queue<Greeting> objCache = new ConcurrentLinkedDeque<>();
@RequestMapping("/greeting")
public Greeting greeting() {
Greeting greeting = new Greeting("Hello World!");
if (objCache.size() >= 200000) {
objCache.clear();
} else {
objCache.add(greeting);
}
return greeting;
}
}
@Data
@AllArgsConstructor
class Greeting {
private String message;
}
上面的代码就是创建了一个对象池,当对象池中的对象数到达200000时才清空一次,用来模拟年老代对象。
2.用下面的命令启动测试程序:
java -Xmx32m -Xss256k -verbosegc -Xlog:gc* gc ref=debug gc heap=debug gc age=trace:file=gc-%p-%t.log:tags uptime time level:filecount=2 filesize=100m -jar target/demo-0.0.1-SNAPSHOT.jar
给程序设置的堆的大小为32MB,目的是能看到Full GC。除此之外,还打开了verbosegc日志,请注意这里使用的版本是Java 12,默认的垃圾收集器是G1。
3.使用JMeter压测工具向程序发送测试请求,访问的路径是/greeting。
4.使用GCViewer工具打开GC日志,可以看到这样的图:
解释一下这张图:
- 图中上部的蓝线表示已使用堆的大小,看到它周期的上下震荡,这是因为对象池要扩展到200000才会清空。
- 图底部的绿线表示年轻代GC活动,从图上看到当堆的使用率上去了,会触发频繁的GC活动。
- 图中的竖线表示Full GC,从图上看到,伴随着Full GC,蓝线会下降,这说明Full GC收集了年老代中的对象。
基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Java堆的大小不够。解释一下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
- GC活动频繁:年轻代GC(绿色线)和年老代GC(黑色线)都比较密集。这说明内存空间不够,也就是Java堆的大小不够。
- Java的堆中对象在GC之后能够被回收,说明不是内存泄漏。
通过GCViewer还发现累计GC暂停时间有55.57秒,如下图所示:
因此解决方案是调大Java堆的大小,像下面这样:
java -Xmx2048m -Xss256k -verbosegc -Xlog:gc* gc ref=debug gc heap=debug gc age=trace:file=gc-%p-%t.log:tags uptime time level:filecount=2 filesize=100m -jar target/demo-0.0.1-SNAPSHOT.jar
生成的新的GC log分析图如下:
可以看到,没有发生Full GC,并且年轻代GC也没有那么频繁了,并且累计GC暂停时间只有3.05秒。
总结
首先回顾了CMS和G1两种垃圾收集器背后的设计思路以及它们的区别,接着分析了GC调优的总体原则。
对于CMS来说,要合理设置年轻代和年老代的大小。该如何确定它们的大小呢?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可以先采用JVM的默认值,然后通过压测分析GC日志。
如果看年轻代的内存使用率处在高位,导致频繁的Minor GC,而频繁GC的效率又不高,说明对象没那么快能被回收,这时年轻代可以适当调大一点。
如果看年老代的内存使用率处在高位,导致频繁的Full GC,这样分两种情况:如果每次Full GC后年老代的内存占用率没有下来,可以怀疑是内存泄漏;如果Full GC后年老代的内存占用率下来了,说明不是内存泄漏,要考虑调大年老代。
对于G1收集器来说,可以适当调大Java堆,因为G1收集器采用了局部区域收集策略,单次垃圾收集的时间可控,可以管理较大的Java堆。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别忘记给我个3连 ,点赞,转发,评论,
咱们下期见!学习更多JAVA知识与技巧,关注与私信博主(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