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浅析如何提高期刊质量:如何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浅析如何提高期刊质量:如何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我国科技期刊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比我国科研竞争力和国际性期刊出版机构,仍然存在如下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科技期刊的数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600余种快速增加至目前的约5100种,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十三五”以来,在良好政策和经费支持下,我国科技期刊在规模化发展、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人才引进、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呈现出综合性出版机构、大学和专业性学/协会出版机构竞相发展的态势。任胜利《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擘画了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教育、科技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科技期刊在开展学术交流、传播思想文化、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10月25日,“出版视点”第九场研讨会举行。此次研讨会主题为“擘画‘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任胜利,《中华医学杂志》社总经理、总编辑魏均民,中国历史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历史研究》常务副主编、《历史评论》副主编路育松,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党的文献》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高长武4位演讲嘉宾立足自身专业期刊建设,从不同角度围绕主题开展深入研讨。

增强办刊能力 服务创新发展

关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

科技期刊的认识和思考

浅析如何提高期刊质量:如何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1)

任胜利

《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

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擘画了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教育、科技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科技期刊在开展学术交流、传播思想文化、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科技期刊的数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600余种快速增加至目前的约5100种,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十三五”以来,在良好政策和经费支持下,我国科技期刊在规模化发展、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人才引进、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呈现出综合性出版机构、大学和专业性学/协会出版机构竞相发展的态势。

我国科技期刊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比我国科研竞争力和国际性期刊出版机构,仍然存在如下挑战。

一是我国高水平期刊的数量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滞后于科研实力和国际论文产出的增长。2021年我国的SCI收录论文高达61.2万篇,其中发表于我国本土科技期刊的仅为3.2万篇,仅占我国SCI论文总量的5.2%。

二是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指标快速提升但出版规模相对较小。统计表明,2021年度我国有CN号的231种SCI收录期刊平均每期发稿150篇,远低于SCI收录全部9626种期刊的223篇均值。

三是缺乏规模化、集团化运作的期刊出版机构。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版机构拥有期刊的平均数量为1.16种,不利于出版机构对期刊进行总体布局和市场运营,增强出版机构的竞争力。

四是缺乏自主国际品牌的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目前我国428种英文期刊中,80%以上与国际出版商合作,在出版效率、传播渠道、市场营收等各方面均不利于良性自主发展。

五是我国科技期刊亟需探索适应开放科学时代的学术交流模式。目前我国极少有规范开放获取(OA)运作模式的科技期刊,难以适应开放交流的需求。

六是缺少具备良好科研背景和高水平英文交流能力及高水平技术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人员普遍存在职责定位不清晰、专业化程度不高等不利条件,能胜任高水平国际性期刊运作的职业编辑十分缺乏。

结合国内外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学术交流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我对促进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提出5点建议。

促进高水平学术期刊量质齐升。一是盘活存量,激发现有5000余家科技期刊的活力,大力促进现有期刊学术质量和论文出版规模同步提升;二是提高增量,鼓励高水平学者和一流科研机构参与办刊,加大我国高水平新刊的创办力度;三是引入批量,通过鼓励我国出版机构海外并购、引导中国非CN号期刊批量回归等途径加快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和出版规模。

推动学术期刊出版集群化发展。从政策层面鼓励和引导主管、主办单位开展期刊出版单位的跨地区、跨部门整合,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的需要。通过集群化发展建设有品牌、规模化的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提高知识服务的集约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

建设自主品牌学术出版与传播平台。通过借船出海(国际合作出版与传播)、造船出海(建造自主熔化平台)、委托造船(借助技术服务公司建设自主平台)、买船出海(并购国外出版与传播平台)等多种形式国际化发展,迅速扩大规模并拓展国际传播渠道。

营造适应开放科学的学术交流模式。鼓励并引导我国科技期刊加快由纸质出版全面走向数字网络版的主体模式,促进期刊运营的商业模式从传统订阅逐步走向开放获取。

加强高水平的专业化出版与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职业编辑的专业素养和英文交流能力,吸纳高水平的学术传播与出版技术人才,营造一线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办刊的氛围。

我们相信,在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学术资源支持下,我国科技期刊的自主办刊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将得到快速提升,我国由科技期刊大国走向期刊强国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让“期刊强国”梦想

照进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现实

浅析如何提高期刊质量:如何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2)

魏均民

《中华医学杂志》社总经理、总编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科技期刊既是科技成果的承载和传播者,也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推动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在 2020 年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的“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的指示精神,是实现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期刊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期刊数量稳步增长,学科覆盖均衡,影响力不断扩大,品牌价值凸显,集约化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进步。但要实现“期刊强国”的目标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方面,相关政策制度与国际科技期刊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而我国科技期刊起点低、基础差,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期刊出版产业化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出版巨鳄掌握了大量资源和市场,中国科技期刊想要在西方把握话语权的出版界占据一席之地,需要克服很多艰难险阻。为此,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期刊质量,打造期刊品牌,做优做精科技期刊,努力实现期刊强国梦。

一是着力高质量内容组织,夯实一流科技期刊基础。学术质量是检验科技期刊实力的最关键标准之一,而提高学术质量的关键在于优质的学术内容。科技期刊始终要以内容质量为中心,加强稿件的组织工作,尤其要找准基础研究的选题,抓住热点难点,迅速做出反应;同时也要紧跟国际先进编辑理念,加强学术内容建设,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筑牢学术期刊团队体系。一流的办刊队伍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尤其在科技期刊深度融合发展的情况下,瞄准高水平的办刊人才和专职编辑的同时,加强既懂出版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上,就是从全面加强编辑人才培养、重点聚焦编委队伍建设、专项打造数字出版团队三个方面构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筑牢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三是探索数字平台建设,促进期刊深度融合发展。学术期刊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还需转型数字化发展,建设学术交流平台。一方面,学术期刊应紧跟读者获取知识习惯的改变,加快期刊多媒体出版,通过文字、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对科研成果进行全方位传播。例如中华医学会杂志社2018年创办的视频杂志《中华心血管杂志(网络版)》,以音频和视频等全媒体手段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得到广大读者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优质内容的价值需要先进的传播方式来呈现,需要期刊出版单位从内容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探索数字化平台建设,通过用户画像、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语义分析等先进的出版和传播技术,构建和创新一体化内容生产与传播的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以提高优质数字出版内容的到达率、阅读率和影响力,提升服务意识,增强用户的粘滞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经过8年多的探索,研发了刊社数字中台,搭建了一体化期刊学术出版平台,推出了包括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知识库、期刊APP等面向机构、个人和第三方平台的知识服务产品。

四是提升集约化能力,助推中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要求中国科技期刊也应顺时走出国门,不仅要推动期刊版权走出去,还要推动传播渠道、营销渠道走出去,实现“造船出海”。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出版单位过小、数字化和集约化出版水平比较低,传播内生动力不足。因此,中国科技期刊要想实现造船出海,首先要实现期刊的集约化和集团化发展,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一方面要扩大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体量,聚焦国家重点建设领域方向,在传统优势、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积极申办具有发展潜力的高起点英文新刊。另一方面向期刊强国迈进,就一定要从借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海。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打造了医学英文期刊传播平台(MedNexus),于2022年7月上线,旨在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参与全球科学传播体系的能力,逐步提高发表在祖国大地上的英文内容的国际化程度以及显示度和影响力。

坚守初心 引领创新 弘扬历史

浅析如何提高期刊质量:如何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3)

路育松

中国历史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历史研究》常务副主编、《历史评论》副主编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达到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方向、鼓舞斗志的目的。的讲话催人奋进,大会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让努力的方向更加明确、工作的目标更加清晰、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实。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史学刊物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发展至今,历史类刊物已达83种、党史类15种、考古和博物馆类27种,总数为125种;此外还有几十种学术集刊以及大量刊发史学类论文的综合性期刊,已形成一个覆盖史学各领域、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刊物集群和发表平台。

新时代史学期刊发展的基本情况。首先,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指导地位得到巩固加强。多家刊物开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专栏,宣传阐释唯物史观、贯彻落实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对引领学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历史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次,着力倡导四史研究,加大刊发比例。史学期刊重视四史研究文章,在重大节点策划专栏,多篇论文在中宣部出版局主办的“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评选中获奖。第三,聚焦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推动史学经世致用。多家刊物积极策划选题,推动学界继承发扬以史经世优良传统,服务当今中国伟大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刊发论文从不同角度服务社会、服务现实、启迪未来。第四,重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建设,刊发中国文明史研究成果。史学期刊持续关注考古和文明史研究及成果,组织笔谈、设立文明研究专栏,为相关成果拓展发表平台,积极推动考古、文明史研究。此外,史学期刊还及时发表、介绍国内外史学各领域最新成果,与国际开展合作交流,成为新时代我国史学发展的展示窗口和重要推力。

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难。首先,反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机制还略显薄弱。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在各领域仍时有出现,但总体来看,史学刊物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机制还略显薄弱,需要有更多刊物坚持理论自觉,勇于承担使命,正本清源。其次,刊物在特色、内容、队伍和制度建设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刊物数量不少,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少;论文数量不少,但高质量的少;刊物选题雷同,没有清晰体现各自定位;论文选题细碎、不能给人启发。刊物同质化、论文碎片化等问题,影响刊物发挥学术引领和国际交流作用。

对做优做精期刊的建议与思考。首先,提高刊物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意识。史学刊物应有“高举旗帜,服务大局”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意识,自觉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管理和各类评比中,可加大“政治方向”“学术导向”的权重指标,提高内容引导把关水平。其次,强化刊物质量意识,健全队伍、制度各方面建设。编辑要走进学术圈,通过前期介入,引导学术界聚焦重大理论和历史问题,破解学术碎片化、刊物同质化问题。要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杜绝关系稿,重视出版流程,不断提高发稿水平。最后,借助新科技、新媒体,创建新型办公方式、有效沟通途径和多元传播载体。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期刊要利用现代办公方式,降低疫情给刊物运转带来的影响;开发更多有效沟通途径,加强与学界、作者、同行交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色优势,加强史学与现实的联系、学术与社会的沟通、中国与国际的交流。

讲好党的历史和理论故事

做优做精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浅析如何提高期刊质量:如何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4)

高长武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党的文献》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是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展现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讲好党的历史和理论的故事,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承担的一项基本工作任务。这一任务由三个要点构成。一是“党的历史和理论”。这是从工作对象角度进行明确。党的历史演进构成“史”的横轴标注着时间的长度,党的理论发展构成“经”的纵轴标注着认识的深度,二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坐标系,共同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征程的每个脚步,也共同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深刻道理。二是“讲故事”。这是从工作方式角度作出限定。所谓“讲故事”,就是要求期刊发表的研究和阐释党的历史和理论的文章,在内容设计和逻辑结构上,要素齐全、层次清晰、线索明了、引人入胜;在观点陈述和文字表达上,通俗易懂、娓娓道来、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三是“讲好”。这是从工作效果角度提出要求。期刊不仅要注意讲党的历史和理论故事,更要注意把故事讲好,让读者愿意读、读得懂、读后受益,使党的历史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彰显出来,使党的理论所阐释的思想和道理鲜活起来,沁入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起到弘道养正、化育天下,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之效用。

新时代以来,在讲好党的历史和理论故事方面,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用心用力、奋发进取,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和影响着期刊高质量发展。比如,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把握上,对一些噪音杂音、错误观点的认识、鉴别、批驳不够;在学术观点的锤炼和表达上,与守正创新的要求存在距离,要么守正有余、创新不足,要么守正不够、盲目创新;在话题选择和立意确定上,对时代主题和现实需要的关照不够;在话语表达上,存在不少“西式话语”“学究气表达”,与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要求尚有差距。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以处理如下四对辩证统一关系为着力点,不断提高讲好党的历史和理论故事的能力,从而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一是处理好政治与学术的关系,不断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也就是在对党的历史和理论问题的研究和阐释中,善于从学术角度把政治上的道理、论断、规定和要求论证清楚、解释明白,使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既知其一又知其二、既知其言又知其义,使政治导向和要求在学术研究和阐释中得到切实贯彻和充分彰显。二是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在二者良性互动中推动学术进步。在期刊工作中讲好党的历史和理论故事,必须把守正与创新结合起来,既守正不渝,又创新不止,先求守正以夯实创新的基础,再务创新以升华守正的境界,在守正与创新的良性互动中推动学术进步、提升期刊质量。三是处理好深入与浅出的关系,用通俗话讲大道理,让深刻道理更多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就是在问题研究和话语表达上,既钻进去,又跳出来;既观点深刻,又表达通俗;既抓住并剖析本质,又对照并解释现象;既自己弄清楚,又让别人明白;既让专业人士认可,又让寻常百姓接受。四是处理好编辑与研究的关系,培养“学者型编辑”,为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编辑一头连着作者,一头连着读者,是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是学术生产完整链条的关键一环。期刊编辑队伍建设,不能只重视编辑技巧的锻炼,更要重视学术能力的培养;既要强调“板凳一坐十年冷”“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编辑工匠精神,又要提倡编研结合、以编促研、以研助编的优良传统,培养编辑技巧和学术专长兼修的“学者型编辑”。

初审:陈 麟

复审:张维特

终审:宋 强

浅析如何提高期刊质量:如何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5)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浅析如何提高期刊质量:如何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