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时间,签订尼布楚条约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时间,签订尼布楚条约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二十日,清政府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察鄂罗斯所据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原非罗刹所有,亦非两界隙地也。”“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他认为:如果沙俄能归还逃人,承认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是清朝领土,即“与之画疆分界,贸易往来。否则,臣当即还,不与彼议和矣”。 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1686年清军再攻雅克萨并围城。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俄军首领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11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四世时开始,俄罗斯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1636年俄罗斯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这个地区成为
提到贝加尔湖,中国人都不陌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那么这块土地是什么时候从中国离开的?您可能想不到,这块土地是大清王朝盛世时的康熙割让给俄罗斯的。您更想不到的是,大清王朝还是在打胜仗的时候,签订《尼布楚条约》,清政府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划归俄罗斯。
苏武牧羊地就在贝加尔湖
在西汉时期,“贝加尔湖”是在匈奴的控制范围之内,名曰“北海”;在东汉、三国和西晋时期,“贝加尔湖”是在鲜卑的控制范围之内,名亦曰“北海”;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贝加尔湖”改称为“于巳尼大水”;南北朝时期,“贝加尔湖”先被柔然控制,后又被突厥控制,名仍称为“于巳尼大水”;隋朝时期,“贝加尔湖”被东突厥控制,复改称“北海”;到了唐朝,“贝加尔湖”成为大唐帝国版图的一部分,归关内道骨利干属,“贝加尔湖”也改称为“小海”;唐末,“贝加尔湖”复归突厥,后又归回鹘所辖,仍称“小海”;宋朝,“贝加尔湖”被蒙古八剌(音là)忽部控制;元代,“贝加尔湖”又划入大元帝国版图,属“岭北行省”;明朝时期,“贝加尔湖”被瓦剌不里牙惕部控制;直到清朝后期,“贝加尔湖”才被沙俄控制(清后期“贝加尔湖”一度称为“柏海儿湖”)。2100多年前,汉武帝击败匈奴,然后派苏武出使匈奴以商谈和约。汉江卫律的部将打算劫走匈奴旦靼单于的母亲,与苏武一道归汉。不料事情败露,苏武也受牵连,被单于流放到“北海”去牧羊。苏武在北海边艰难熬过19年,拒绝了匈奴的多次高官利诱,最后回到汉都长安,这就是流传千百年的“苏武牧羊”的佳话。
清军打败俄军开始谈判
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四世时开始,俄罗斯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1636年俄罗斯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这个地区成为了俄罗斯人的殖民地。
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
当俄罗斯的势力接近清朝的中国时,便发生了军事冲突。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於乌扎拉村”。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1657年,俄罗斯帝国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1685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将军朋春5月22日从瑷珲起兵三千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萨。
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1686年清军再攻雅克萨并围城。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俄军首领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11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二十日,清政府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察鄂罗斯所据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原非罗刹所有,亦非两界隙地也。”“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他认为:如果沙俄能归还逃人,承认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是清朝领土,即“与之画疆分界,贸易往来。否则,臣当即还,不与彼议和矣”。
康熙帝同意这一谈判方针,遂命索额图、佟国纲出发,前往色冷格,与沙俄使臣戈洛文谈判。六月,索额图等使臣行至喀尔喀地方,正值准噶尔领袖噶尔丹大举侵犯喀尔喀蒙古,道路被阻,便退回了北京。
清朝代表与俄罗斯代表签订尼布楚条约
康熙为啥同意割让土地?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四月,经中俄两国代表重新商定,谈判地点改在尼布楚。索额图等人在出发前向康熙帝奏陈:“尼布潮(楚)、雅克萨既系我属所居地,臣等请如前议,以尼布潮为界,此内诸地均归我朝。”康熙帝指示:“今以尼布潮为界,则鄂罗斯遣使贸易无栖托之所,势难相通。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
康熙帝考虑到噶尔丹正在进攻喀尔喀,希望尽早与沙俄划定国界,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为此作出了重大让步。索额图率领包括传教士徐日升、张诚在内的清朝使团启程前往尼布楚,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六月抵达尼布楚,驻扎在尼布楚河南岸,与尼布楚城相距三里。
七月初五日,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郊外开始谈判,关于尼布楚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谈判的焦点。清方代表一开始即指出“贝加尔海这边的全部土地,则完全属于中国汗所有,因为贝加尔海这边的土地全是蒙古汗的领地”,“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汗的臣民”。戈洛文则强调不久前俄国人才知悉并予以侵占的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即为沙皇陛下所领有”。
索额图予以驳斥,要求俄国人退到色楞格河以西去。但俄方坚持其要求。
由于双方争执不下,索额图见戈洛文强要以黑龙江为界,乃遵照康熙帝的“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的谕令作出让步,表示可以将尼布楚一带让与俄国,以石勒喀河、鄂嫩河至因果达河一带为界。尽管如此,戈洛文仍坚不接受。索额图为了达成和解,继续退让,先是提议以从北面流入石勒喀河的绰尔纳河为界,俄方不允;后又提出北面以注入石勒喀河的格尔必齐河为界,南面以额尔古纳河为界,戈洛文才勉强同意。对中方提出的划分俄国新占领的西伯利亚与毗邻的喀尔喀之间的边界问题,戈洛文则借口沙皇并无指示,且喀尔喀已为噶尔丹占领,清朝无资格与俄国谈判此问题,予以拒绝。
由于俄国的这一态度,清方不得不放弃与俄国谈判清俄中段边界的打算。噶尔丹入侵喀尔喀虽然使清政府在尼布楚谈判中处境被动,但俄方也并非没有不利之处。首先是俄国在西伯利亚兵力不足;其次喀尔喀部大量南迁,使俄国看到蒙古的人心所向。此外在谈判的关键时刻,大约有600一700喀尔喀蒙古人对俄国占领下的尼布楚发动了进攻,欲投奔清政府使团,尼布楚周围的布里亚特人由于不堪忍受沙皇的残暴统治,纷纷起义,并要求与清朝使团联合进攻尼布楚。再加上俄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正与奥斯曼帝国作战,也不能兼顾东方。以上因素促使戈洛文不再犹豫,同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1689年9月7日,中俄双方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索额图和戈洛文先在条约上签字、盖章,然后宣读誓词,相互交换条约。这个条约就是《尼布楚议界条约》。 条约内容如下。
①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②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
③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④双方在对方国家的侨民“悉听如旧”
⑤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
⑥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 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贝加尔湖是如何离开中原王朝的?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和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喀尔喀蒙古和准噶尔蒙古分别先后被清军控制或征服。不过,之前在清俄《尼布楚条约》中,属于布里亚特蒙古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被康熙皇帝划归俄罗斯帝国, 清世宗雍正帝在位期间划分清俄中段边界的《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标志着中原王朝最终与贝加尔湖彻底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