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妻子英年早逝他一生立志不娶:他出身大户人家却是爹不疼娘不爱

妻子英年早逝他一生立志不娶:他出身大户人家却是爹不疼娘不爱张爱玲和姑姑张茂渊可是不关心张子静的,又何止父母,就连姐姐和姑姑,也对张子静爱答不理。在张子静小时候,张爱玲尚且还觉得这位长相柔美的弟弟煞是可爱,而且张爱玲自己也能体会到亲人更疼爱自己,她曾写道:“他妒忌我画的图,趁没人的时候拿来撕了或是涂上两道黑杠子。我能够想象他心理上感受的压迫……我比他会说话,比他身体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不过即使如此,兄妹俩在小时候还是亲密无间,经常一起嬉闹。可是随着张爱玲日渐长大,她愈发厌恶自己这个柔弱、懦弱的弟弟,并且刻意与他生疏。而姑姑的偏心则表现的更明显,张爱玲每次到姑姑家时,姑姑总会笑脸相迎,并留她吃饭,然而张子静若是去了,连一句挽留的话都不会有。张子静与张爱玲兄妹俩的童年都非常不幸,母亲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就撇下他们远走欧洲,父亲则不负责任,整日里只知道吸食鸦片。不过很显然,不管是父亲张廷重,还是母亲黄素琼,都要更加喜欢张爱玲一些。张子静

在民国的众多才女当中,张爱玲无疑是最出众的一位,她的文字冷峻而现实,有着超脱于那个时代的超然。许多作家都对张爱玲崇拜至极,比如贾平凹就曾赞誉张爱玲说:“与张爱玲同生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作家陈克华更是评价张爱玲说:“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张爱玲。”(《张爱玲评说六十年》)

妻子英年早逝他一生立志不娶:他出身大户人家却是爹不疼娘不爱(1)

张爱玲的确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她像是一片寒冷的雪原,让人畏惧的同时又充满好奇。然而这种好奇与崇拜是在文学领域中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与张爱玲相处,却有一些痛苦,尤其是对于张爱玲的亲人们来说。

张爱玲在书中不遗余力的抨击着她的家人,她小说中许多愚昧、令人厌恶的角色,都是以家人为原型,她从未对亲人表现过亲近,包括自己同病相怜的弟弟,张子静。张爱玲对于亲人的漠然应该归咎于她的成长环境,她的母亲不负责任,父亲则薄情寡义,因此张爱玲从小就对家庭充满了抵触与厌恶,然而张爱玲似乎忘记了弟弟张子静,比自己更加不幸。

妻子英年早逝他一生立志不娶:他出身大户人家却是爹不疼娘不爱(2)

童年时期的张爱玲与弟弟张子静

张子静与张爱玲兄妹俩的童年都非常不幸,母亲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就撇下他们远走欧洲,父亲则不负责任,整日里只知道吸食鸦片。不过很显然,不管是父亲张廷重,还是母亲黄素琼,都要更加喜欢张爱玲一些。

张子静只比张爱玲小一岁,但他接受教育却比张爱玲晚很多年。张廷重更加看重聪慧的张爱玲,因此他亲自教导她认字读经,张子静则被扔到私塾里面。母亲黄素琼从西方回来之后,看到张爱玲读四书五经,立刻与张廷重大吵一架,生拉硬拽的将张爱玲送到新式学校里。不知黄素琼是觉得张子静是儿子因而张廷重不会不管他,还是她压根不关心张子静,对于张子静的学业,她根本就不插手,全由张廷重负责,而张廷重的方式如出一辙,放到私塾里面便不再过问。因而当张爱玲上初中时,张子静才刚从私塾里走出来不久。

妻子英年早逝他一生立志不娶:他出身大户人家却是爹不疼娘不爱(3)

张子静、张爱玲和父亲的合照

可是不关心张子静的,又何止父母,就连姐姐和姑姑,也对张子静爱答不理。在张子静小时候,张爱玲尚且还觉得这位长相柔美的弟弟煞是可爱,而且张爱玲自己也能体会到亲人更疼爱自己,她曾写道:“他妒忌我画的图,趁没人的时候拿来撕了或是涂上两道黑杠子。我能够想象他心理上感受的压迫……我比他会说话,比他身体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不过即使如此,兄妹俩在小时候还是亲密无间,经常一起嬉闹。可是随着张爱玲日渐长大,她愈发厌恶自己这个柔弱、懦弱的弟弟,并且刻意与他生疏。而姑姑的偏心则表现的更明显,张爱玲每次到姑姑家时,姑姑总会笑脸相迎,并留她吃饭,然而张子静若是去了,连一句挽留的话都不会有。

妻子英年早逝他一生立志不娶:他出身大户人家却是爹不疼娘不爱(4)

张爱玲和姑姑张茂渊

就连继母也是深谙此道的,她起初觉得张子静作为家中独子会是自己的威胁,然而很快她便发现张爱玲才是家中更受宠的那个,于是她刻意讨好张爱玲,却对张子静冷言冷语。

对于这些不公平的待遇,张子静当然会愤怒,他逃课、不听话、忤逆父母,可是换回来的总是张廷重的毒打,久而久之,张子静便习惯了,这便是所谓的逆来顺受。

张爱玲总觉得自己的弟弟没有志气,然而张子静并非是毫无梦想的。在抗日时期,张子静与同学一起合办了期刊,不过在当时报刊众多,要想脱颖而出需要有著名的作家和好文章。当时张爱玲已经十分出名,而同学们都知道张子静是张爱玲的亲弟弟,因此同学们都拜托张子静去请求自己的姐姐,让她投稿在他们所创办的月刊上。在他们看来,如此简单的事情,姐姐怎么会不帮弟弟呢,然而张子静却只是面带苦涩,他架不住同学们的央求,找到姐姐。张爱玲断然拒绝,张子静没有意外,只有失望,毕竟,有些事情就算知道答案,当结局出来的那一刻,仍是会不可避免的让人伤心。

妻子英年早逝他一生立志不娶:他出身大户人家却是爹不疼娘不爱(5)

张子静的父亲张志沂(左二),母亲黄素琼(右二)

黄素琼的偏心是不加掩饰的,在张爱玲受不了继母之后,她离开张家,来到母亲这里,黄素琼欣然接受,然而等张子静也从张家离开的时候,黄素琼却以自己抚养不起为由拒绝了,张子静只能悻悻然的回到张家。黄素琼本来因为张爱玲不断的索取而厌烦,张爱玲能够感觉到,她在《私语》中坦言道:“可是后来,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然而在黄素琼去世后,她还是将所有财产留给了女儿,至于经济窘迫的儿子,她只留下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子,她不会想到,这竟是张子静一生仅有的财产。

张子静后来在乡下教书,他的家庭本来是富裕的,但是由于父亲愈发沉迷吸食鸦片,因而张子静也非常窘迫。张子静不是厚脸皮的人,他虽然贫苦,但也不想去麻烦出名的姐姐,更何况姐姐连见他一面都不愿。只是在张子静到了成家的时候,他看着自己微薄的工资和狭小的小屋,便觉得实在不行,于是寄信给自己的姐姐,希望她接济则个。然而张爱玲却回信说:“传说我发了财,又有一说是赤贫。其实我勉强够过,等以后大陆再开放了些,你会知道这都是实话。没能力帮你的忙,是真觉得惭愧。”张爱玲说自己没钱,但是据知情人透露,张爱玲手中的积蓄其实不少。

不过张子静倒也没有怨愤,或者说他早已经习惯亲人对待他的凉薄,他在自述中说道:“我了解她的个性和晚年生活的难处,对她只有想念,没有抱怨。”

妻子英年早逝他一生立志不娶:他出身大户人家却是爹不疼娘不爱(6)

张子静(右一)晚年生活照

1995年张爱玲去世,她写下遗嘱,将自己的财产全部赠给朋友。张子静得知之后非常平静,已经七十多岁的他没有过多的想法,他只是有些怀念过去的日子,又有些害怕那时的打骂。两年之后,张子静去世。这位孤独的老人,没有得到过任何一位亲人的关爱,最关心他的居然是势力的佣人,他的人生,就好像每次到姑姑家时姑姑冷眼关门时的寂寞与孤独。张子静走了,好像从来没有来过。

参考资料:

《张爱玲评说六十年》

《私语》张爱玲

《弟弟眼中的张爱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