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和孩子沟通的小游戏,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和孩子沟通的小游戏,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当孩子们经常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她就会潜移默化地懂得用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思考眼前的问题。玩这个游戏,孩子一开始会很喜欢,因为她只需要说三个字“为什么?”当父母说出一件事后,孩子就问“为什么?”然后父母回答“因为...”。几轮下来,家长和孩子互换角色,轮到家长问:“为什么?”孩子给出原因,父母再引导她在思考两到三个不同的原因。当我们经常和孩子一起做字词练习,这些常常被提到的字词就会隐藏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当她和其他孩子发生争执时,她们使用这些字词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具体是哪些字词呢?例如:是/不是,和/或者,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以后,相同/不同,如果/那么,可能/或许,为什么/因为,公平/不公平等等。那么,字词游戏怎么玩呢?举一个“为什么/因为”的例子。

嗨!大家好!我是蔓缦,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聊书聊人生。

我家女儿性格比较内向,不爱与别人交往。我经常把这个问题归咎于是我自己不爱与人接触,导致了孩子的性格较为害羞腼腆。直到有一天,我在游乐园偶遇了多年未见的高中同学,她带着一双儿女在玩。

她的为人我很了解,我们是初中到大学的同学,她性格比我更内敛,可是她的一双儿女却很外向,很乐意跟新朋友玩。这让我开始反思,或许不是我的性格影响了女儿,而是我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我找来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才发现原来经常做几个简单的小游戏,就能让孩子变得更勇敢,更能与人和谐相处。

和孩子沟通的小游戏,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1)

一、经常玩字词游戏

当我们经常和孩子一起做字词练习,这些常常被提到的字词就会隐藏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当她和其他孩子发生争执时,她们使用这些字词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具体是哪些字词呢?例如:是/不是,和/或者,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以后,相同/不同,如果/那么,可能/或许,为什么/因为,公平/不公平等等。

那么,字词游戏怎么玩呢?举一个“为什么/因为”的例子。

玩这个游戏,孩子一开始会很喜欢,因为她只需要说三个字“为什么?”当父母说出一件事后,孩子就问“为什么?”然后父母回答“因为...”。几轮下来,家长和孩子互换角色,轮到家长问:“为什么?”孩子给出原因,父母再引导她在思考两到三个不同的原因。

当孩子们经常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她就会潜移默化地懂得用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思考眼前的问题。

和孩子沟通的小游戏,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2)

二、让孩子独立思考,寻找多种解决方法

曾经陪孩子读过这样一个绘本故事,有个小男孩,他遇到什么事情第一反应就是找妈妈,因为妈妈总会替他解决一切问题。

有一天,他不小心把朋友约翰借给他的玩具小汽车弄坏了,他很忧虑,想找妈妈寻求帮助,可是这天妈妈去外婆家了,小男孩没办法,只好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并没有帮他修理小汽车,而是引导他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他问小男孩,“你跟爸爸说说,你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吗?”小男孩摇摇头。

在爸爸耐心的引导下,小男孩终于怯怯地说:“我可以不告诉约翰这是我弄坏的。”“你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吗?还有别的办法可行吗?“爸爸并没有生气,而是继续引导孩子寻找别的途径。小男孩又想到了一个办法:“告诉约翰玩具车被我弄丢了,没办法还给他了,跟他道歉。”“好的,这也算是个办法,但是约翰会伤心吗?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爸爸似乎对这个解决办法还是不满意。

小男孩挠着头想了一会儿,兴奋地跟爸爸说:“爸爸,我想到了,我实话告诉约翰,玩具车被我弄坏了,真诚地跟他道歉,并承诺会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辆一样的玩具车还给他。”

爸爸微笑着点点头,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并不是上来就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孩子自己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拘泥于某一个办法,而是尝试思考多个办法,最后找出一个最好的。

经常让孩子自主解决问题,会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思考过程:“并不是只有一种办法,我还能想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和孩子沟通的小游戏,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3)

三、考虑后果,理解他人感受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孩子会只考虑自己,完全不顾及他人。例如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4岁的亚历克斯想骑自己的自行车,但姐姐艾莉森正在骑着。亚历克斯在事先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跑过去推开了姐姐,并把自行车骑走了。亚历克斯的行为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个坏孩子,他只是不懂考虑他人的感受。

我女儿也是一样,在我忙着工作的时候,她总会凑过来让我帮她弄这弄那,不理她就会一直吵闹。她并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会惹妈妈烦恼,她没有考虑后果,也理解不了妈妈的感受。

所以,用游戏的办法来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要让孩子学会同理心,共情力,长大以后,才能在社会在职场有立足之地。

那么,有哪些游戏呢?例如,看图游戏,选取不同表情的人物图片,询问孩子,图片上的人物是什么感受,是开心还是难受?他为什么不开心呢?

又或者,孩子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可以问孩子,动画片里的人物在遇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他的心情是什么?是沮丧还是骄傲呢?是愤怒还是喜悦呢?

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对方的情绪呢?一是用眼睛看,二是用耳朵听,三是用嘴巴问。

经常和孩子一起探讨别人的心情,让孩子养成理解他人感受的习惯,当她知道自己做这个事情的后果可能会惹别人生气时,当她能更好地理解他人感受时,也就渐渐成长为一个社会适应能力强,能与他人和谐共处的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