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百济高句丽高昌之间的关系:日照怀孕生卵产子
新罗百济高句丽高昌之间的关系:日照怀孕生卵产子《狩猎人物图》细部2《狩猎人物图》细部1先简单概括下画作内容:据传由赵孟頫的次子赵雍,在1320年绘制于绢上的这幅长卷,描绘了公元前1世纪我国东北高句丽王朝建立前的一段神话故事。展开此卷,可分三段来赏析。首先映入视线的是苍松翠石、山峦叠起的一段风景,两位侍从(或是猎户)正用一根木棍扛着猎物——两只四蹄朝上、反捆在木棍上的鹿(不是一只,仔细看,是两只!)——正在山间行走。两位人物,尤其是前一位画得最为传神,他用右手扶着肩上的木棍,左手还回过来扶着鹿,用这种姿态维持在山路中行进过程的平衡,也让观众感受到了这猎物沉重。这一段似是描绘了公元前1世纪,东北扶余国当时猎户们的日常生活。《狩猎人物图》第一段内容
【中画经典之赵雍(传):狩猎人物图】
赵雍(传)狩猎人物图局部 绢本 254.6x39.4cm
若是按照美国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Saint Louis Art Museum)对此画的介绍,站在这幅花花绿绿长卷面前的观众定会是一头雾水。
长期以来,该画被归为赵孟頫次子赵雍所绘,在收藏此画的该博物馆的官网上,此画被鉴定为清人仿制,为其命名曰:皇帝和侍从在皇家公园狩猎(Emperor and Attendants Hunting in the Imperial Park)。
一 赵雍画作后部分的悬念先简单概括下画作内容:据传由赵孟頫的次子赵雍,在1320年绘制于绢上的这幅长卷,描绘了公元前1世纪我国东北高句丽王朝建立前的一段神话故事。
展开此卷,可分三段来赏析。首先映入视线的是苍松翠石、山峦叠起的一段风景,两位侍从(或是猎户)正用一根木棍扛着猎物——两只四蹄朝上、反捆在木棍上的鹿(不是一只,仔细看,是两只!)——正在山间行走。两位人物,尤其是前一位画得最为传神,他用右手扶着肩上的木棍,左手还回过来扶着鹿,用这种姿态维持在山路中行进过程的平衡,也让观众感受到了这猎物沉重。这一段似是描绘了公元前1世纪,东北扶余国当时猎户们的日常生活。
《狩猎人物图》第一段内容
《狩猎人物图》细部1
《狩猎人物图》细部2
与如今我们对东北“白山黑水”的印象不一样,画中的树木繁茂,山峦清秀,也许是注入了画家的想像和加工。如果说第一段画面让人感觉到“静”,那么第二段画面则突出了“动”:
画卷中间一段,描绘了扶余国王被随从及文武官员簇拥下的盛大狩猎场面。最右边一人正站在山石上,用夸张的姿态全力捶打一面半人多高的花鼓,在他身前是一排手执斧钺勾叉的仪仗队伍。居中的国王骑着一匹白色骏马,周边的随从、侍卫如众星捧月,为他举着伞、打着扇、端着弓、持着箭。在这片呈心型的山坳中,画家一共描绘了一百多位人物,他们或纵马疾驰,或站成分列式,等候大王的命令;
《狩猎人物图》第二段内容
《狩猎人物图》细部3
《狩猎人物图》细部4
第三段画面则与前两段完全不同。画面最后一部分是一片浩渺的江景,三位策马渡河的人物已经到了江心,他们四周波涛翻滚,身下龙腾鱼跃。
此图场面宏大,构图却精巧,将如此众多的人物、树木、山川、鞍马同置一画中,却并不显得凌乱,而是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结合其所描绘的故事,为我们逐段展开,娓娓道来。
《狩猎人物图》第三段内容
整幅画也像一段富有韵律和节奏的交响乐:先是一段林间序曲,然后从中段的擂鼓之声响起,渐渐达到高潮部分,而尾声则保持着悬念,让人意犹未尽。
而这个悬念是什么呢?
二 袁宏道的题跋以及高句丽的神话在此图之后拖尾,有明代文学家袁宏道(1568——1610年)的题跋,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荆州公安县人。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一同被称为公安三袁,他们所创立的文学流派就是大名鼎鼎的“公安派”。
袁宏道的这篇跋文对赵雍画作最后一段的内容做了介绍,其开篇一句就是:“高句丽者,其先扶余种也。”意思是:高句丽的先人,来自扶余国的种。扶余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政权,又作“夫余国”。其存在大概在公元前2世纪一直到公元5世纪末,此后为高句丽所灭。
袁宏道跋文
据传扶余国王得到河伯之女后,将其闲置空室。但该女因为阳光照射而怀孕,生下一个蛋。剖开蛋后,从中诞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日后高句丽王国的创始人——朱蒙。在扶余国长大的朱蒙,武艺高强,猿臂善射。跟随扶余国王外出狩猎时,箭无虚发,为王所嫉而欲杀之。
朱蒙感觉到危险,便带着几位亲信乘马欲逃,到了一条江边,追兵逼近,朱蒙祈祷说:“我是太阳的儿子,河伯的外孙,不得渡,将奈何。”不一会儿,江中的水族纷纷浮出水面,助其渡河。
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故称高句丽。高句丽与中原帝国的关系时好时坏。而据史书记载,扶余国与中原帝国的关系比较紧密,西汉时,扶余受玄菟郡管辖,是汉朝一个地方政权,汉朝也通过玄菟郡定期为扶余国赏赐按品级官服,赵雍此画中扶余国王和随从均穿着汉服,也算一佐证。
袁文细部1
袁文细部2
袁文细部3
至公元5世纪末,扶余国基本为高句丽所取代,此后在隋朝和唐朝,高句丽都与中央政府爆发过数次战争,直到668年唐朝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攻破高句丽首都平壤,高句丽作为一个国家彻底消失。战后,唐朝和新罗以大同江为界瓜分了高句丽的国土。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朱蒙的后代——高句丽第27代国王宝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虏,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句丽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地,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国的臣民,余部融入突厥及新罗。
《狩猎人物图》细部5
《狩猎人物图》细部6
需指出的是,历史上的高句丽,与朝鲜半岛10世纪初才建立的高丽王朝(高丽 918年-1392年,又称王氏高丽),并无任何继承、隶属关系。“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国,与位于现在韩半岛上的王氏高丽是两个除了名称,在主体民族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区别的国家”——这一观点早已成为中国史学界的共识。
在文末,袁宏道感慨说:“这就是高句丽的由来,赵雍所画这幅画就记录了这个故事的始末,也给人以启示:奠定一国之基的人物,都有老天的帮助,非人力可致的啊。”
袁宏道并非第一个记录这个神话故事的人,朱蒙的传说一直散见于我们古代史料中。比如《魏书》列传中就详细记录了高句丽创建者的这个神话,可参见本文之后的附录。
三 被掩盖在父亲光环下的赵雍在画卷末尾有清晰的题款:延佑七年三月写 吴兴赵雍——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廷祐七年为1320年,是元朝第四位皇帝,元仁宗在位的最后一年。
虽然元朝是一个各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但这样的神话、历史题材,在赵孟頫父子的画作中并不多见。赵雍,字仲穆,他的活动时间大概是公元1289年到1361年左右。作为当时翰林学士、荣禄大夫赵孟頫与夫人管道升所生的第二个儿子,他因父荫入仕,但在艺术成就方面,一直被父亲的光环所遮掩,其名声也远远不如他的后辈王蒙等人(王是赵孟頫的外孙)。
赵家的长子赵亮在至大四年(1311年)就病逝了,在赵家所有三子六女中,赵雍的才能最为突出,也经常伺候在赵孟頫左右,在赵孟頫晚年时,赵雍常常为父亲代笔。有记载称赵孟頫为幻住庵写金刚经,写了一半后让赵雍代笔,完成后几可乱真,外人难以分辨哪一部分是代笔。
《狩猎人物图》细部7
《狩猎人物图》细部8
创作此画时,正是赵雍人生遭遇巨大波折之际。在此前一年,即延祐六年(1319年)5月,他的母亲管道升因病去世,他和父亲将母亲的灵柩从临清护送还吴兴。此后,赵孟頫也因病滞留老家,两年后,即1322年赵孟頫离世,与管夫人合葬于德清县千秋乡东衡山。此后,赵雍因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
赵雍不光“因父荫入仕”、继承了其父的书画才艺,同时,也继承了世人对其父的讥讽。据《画史绘要》记载,赵雍曾经画过一幅墨兰,与他同时代的元代文人张雨(1283——1350年,字伯雨)在其上题诗云:
滋兰九畹空多种
何似墨池三两花
近日国香零落尽
王孙芳草徧天涯
这首诗流露出讥讽作为宋朝皇室后裔的赵氏父子,在元朝仕元为官的事实。赵雍见过此诗后,就再也不画兰花了。
若观此《狩猎人物图》的细部,可见用笔工细,线条简练精准,人物形象生动,具唐人写实主义风格。在这一幅画中,充分展现了赵雍对于青绿山水、人物、鞍马几个绘画题材的掌控以及高超而娴熟的技巧。也印证了人们对赵雍画技的评价:“山水师董源,尤善人马花石擅山水”。
《狩猎人物图》细部9
《狩猎人物图》细部10
在这些题材中,赵雍尤精人物鞍马。元末明初苏州人俞贞木,对赵雍的马就很欣赏,他的题画诗——《题赵仲穆画马》云:
房星方堕墨池中,
飞出蒲梢八尺龙。
想像开元张太仆,
朝回骑过午门东。
另记:有关此画真伪问题,作此拙文前我查询了包括圣路易博物馆官网在内的国内外网络资料,未见对此画有更翔实的介绍。国内的大多数资料提及此画时语焉不详,甚至对该画的尺寸也没介绍清楚。在收藏界,赵孟頫及其家人、朋友圈的画作因后世慕其盛名,伪造较多,鉴别其真伪一直是个难题。权且将这些问题留给考古专家和古董商们,此画毕竟有较高艺术水准,不妨借此感受下赵雍的绘画风格,其中有关高句丽创建者朱蒙的内容也耐人寻味。本人学识浅陋,望借此小文抛砖引玉,请各方网友不吝赐教。
附录:
《魏书》卷一百 列传第八十八 节选:
高句丽者,出于夫余,自言先祖朱蒙。朱蒙母河伯女,为夫余王闭于室中,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夫余王弃之与犬,犬不食;弃之与豕,豕又不食;弃之于路,牛马避之;后弃之野,众鸟以毛茹之。夫余王割剖之,不能破,遂还其母。其母以物裹之,置于暖处,有一男破壳而出。及其长也,字之曰朱蒙,其俗言"朱蒙"者,善射也。夫余人以朱蒙非人所生,将有异志,请除之,王不听,命之养马。朱蒙每私试,知有善恶,骏者减食令瘦,驽者善养令肥。夫余王以肥者自乘,以瘦者给朱蒙。后狩于田,以朱蒙善射,限之一矢。朱蒙虽矢少,殪兽甚多。夫余之臣又谋杀之。朱蒙母阴知,告朱蒙曰:"国将害汝,以汝才略,宜远适四方。"朱蒙乃与乌引、乌违等二人,弃夫余,东南走。中道遇一大水,欲济无梁,夫余人追之甚急。朱蒙告水曰:"我是日子,河伯外孙,今日逃走,追兵垂及,如何得济?"于上鱼鳖并浮,为之成桥,朱蒙得渡,鱼鳖乃解,追骑不得渡。朱蒙遂至普述水,遇见三人,其一人著麻衣,一人著纳衣,一人著水藻衣,与朱蒙至纥升骨城,遂居焉,号曰高句丽,因以为氏焉。
以下请横屏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