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里顾廷烨一手好牌打烂,从给顾廷烨做媒的这件事情上
知否原著里顾廷烨一手好牌打烂,从给顾廷烨做媒的这件事情上老太太最近天天头痛明兰的婚事,如今考虑起婚嫁来思路十分清晰,王氏听了连连点头,她就是这个意思;老太太神色复杂的看了掩饰不住兴奋的王氏一眼,其实还有好些不堪的传闻,她都不好意思说。老太太瞧出了王氏的迟疑,斟酌了一下用词,便问道:“要说这门亲事是我们高攀了,可这顾将军的名声……别的不说,我早年听闻他外头置着个外室,还有儿有女的,想是受宠的;你妹妹嫁过去岂不吃苦?还有,自古结亲都是父母之言,他怎么自己提了?总得叫宁远侯府的太夫人出个面罢。”老太太当然不在乎,但还是装模作样的沉思了下,才点点头;明兰小心翼翼的端了把小杌子,坐到边上,闭上嘴,竖起耳朵,做个合格的旁听者。' 华兰回过头来,笑了笑:“适才孙女说到哪儿了?哦!对了……他们说了足有一个时辰;说起来,那顾二郎与实哥儿他爹算得上半个发小,顾二郎说了,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他当初落魄离家,您孙女婿也不曾另眼相看;他瞧不上那些来攀附的,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著里,华兰也曾经做过媒人婆,她受顾廷烨(和丈夫袁文绍)之托,到娘家盛家说媒,要把盛家的妹妹嫁给顾廷烨(一开始是如兰),
她到了盛家,也不先问问亲妹妹如兰的意见,就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盛家的两位太太,自己的娘以及祖母强行说服(舌灿莲花,不服也说到服为止),
好在女孩们的小院离寿安堂不远,明兰三步并作两步,小桃还不时的拖她一把,待来到寿安堂,只见翠屏和翠梅都立在门口;明兰略略缓口气,整整衣裳,才慢慢踏进去,见正堂空荡无人,明兰便绕过屏风,直拐进次间去,只见老太太,王氏和华兰三个老中小女人,围坐在炕边说话,她们一见明兰来,立刻停下来瞧着她。明兰给众人行过礼后,硬着头皮面对大家的目光,呵呵傻笑几声:“我不知道的,是五姐姐叫我来听听的,我晓得我不该来的,要不……我还是回去算了。”
看她扭捏着衣角,说话语无伦次,神色尴尬,华兰扑哧一笑,转头去瞧老太太询问意见,老太太横了明兰一眼,反倒是王氏开了口:“也好,六丫头也听着些罢,如儿素来与你好,也肯听你的劝;…老太太,您说呢?”
老太太当然不在乎,但还是装模作样的沉思了下,才点点头;明兰小心翼翼的端了把小杌子,坐到边上,闭上嘴,竖起耳朵,做个合格的旁听者。'
华兰回过头来,笑了笑:“适才孙女说到哪儿了?哦!对了……他们说了足有一个时辰;说起来,那顾二郎与实哥儿他爹算得上半个发小,顾二郎说了,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他当初落魄离家,您孙女婿也不曾另眼相看;他瞧不上那些来攀附的,却信得过文绍的为人,是以托他寻门亲事,我统共那么一个小姑子已定亲了,文绍便想到了咱家,昨夜与顾二郎提了妹妹,他也是愿意的。”
王氏的神情很奇特,似乎狂喜,似乎忧虑,好像被一块从天而降的猪头肉砸中了脑门,很想吃这块肥肉,却怕猪头肉下面压着一枚收紧了弹簧的老鼠夹子。
老太太瞧出了王氏的迟疑,斟酌了一下用词,便问道:“要说这门亲事是我们高攀了,可这顾将军的名声……别的不说,我早年听闻他外头置着个外室,还有儿有女的,想是受宠的;你妹妹嫁过去岂不吃苦?还有,自古结亲都是父母之言,他怎么自己提了?总得叫宁远侯府的太夫人出个面罢。”
老太太最近天天头痛明兰的婚事,如今考虑起婚嫁来思路十分清晰,王氏听了连连点头,她就是这个意思;老太太神色复杂的看了掩饰不住兴奋的王氏一眼,其实还有好些不堪的传闻,她都不好意思说。
华兰瞧了瞧老太太,犹豫了下,把手指紧紧贴在手炉上,弓着背凑过去,低声道:“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这话可长了,我也是昨夜听您孙女婿说了才知道的……原来呀,那宁远侯府的太夫人不是顾二郎的亲娘!”众人齐齐一惊,老太太忙问道:“顾将军是庶出的?”这个问题很关键,直接决定了顾二郎的身价,虽然内容都一样,版本却有精装简装的区别。
“这倒不是,他的确是嫡出的。”华兰急急补上,“说来我也不信,这宁远侯府瞒得也太紧了。原来老侯爷共娶过三位夫人,第一位是东昌侯秦家的姑娘,婚后老侯爷带着家人去了川滇镇守,没过几年,秦夫人生子后过去了,老侯爷就续弦了一位白家小姐,生的就是顾二郎,这位夫人没多久也亡故了;再接着,老侯爷又续弦了,这回是头一位秦夫人的亲妹子,便是如今的顾太夫人。又过了好些年,老侯爷奉旨调回京城,天长日久的,也没人提起这事儿,反正都姓秦,外头还以为老侯爷统共这么一个秦夫人,东昌侯府自己也不说,只有的几家要好的才晓得底细;直到最近,因不少人打量着想攀顾家的亲事,一阵细细打听后,这事儿才慢慢揭开来。”
明兰微微张嘴,她有些疑惑,顾廷烨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华兰的一番唇舌白费了一半,王氏想知道的是顾廷烨为人是否可靠,华兰却拉拉杂杂说了这么一大堆陈年往事,而老太太倒听出了里面的门道,从炕上直起身子,兴味的问道:“这么说来,顾将军与宁远侯府不睦的消息果是真的?只不过,不是因着当年的父子嫌隙,而是顾将军与这继母不睦?!”
华兰眼睛一亮,觉得还是自家祖母明白,她侧着身子朝着老太太笑道:“八九不离十了,祖母倒是想想,若是母慈子孝的,顾二郎为何会闹到离家数年不归,为何开了将军府后只回过宁远侯府一趟?哪家老子打儿子不是做娘的在一旁劝着,瞧瞧韩国公府的老五,真正的五毒俱全,包娼庇赌,闹的可比顾二郎当年离谱多了,有国公夫人护着瞒着,这不还好好的吗?!现在我晓得了,到底不是亲妈!一份过错十分吆喝,再吹吹枕头风,老侯爷还不往死了教训!”
王氏大脑回路是直线型的,最关心的依旧是外室问题,张口就是:“那…那些传闻都是假的?外头的那个女子呢?还有儿女呢?”
华兰神色僵硬了一下,讪讪道:“他外头的确有女人,还有儿女,他和文绍都交待了;不过……”华兰见王氏脸色似有怒气,赶紧‘不过’,“顾二郎说了,那女子心术不好,早被他送进庄子里看起来了,他是再不见的,至于那庶子,入不入族谱还两说。”
老太太却依旧皱着眉头,缓缓道:“便是如此,毕竟有个疙瘩在,到底那是庶长子。”她转头与王氏道,“这门婚事你要好好想想,宁远侯府的门第本就高,何况如今顾将军这般声势,端的是显赫富贵,然而如丫头却是你身上掉下来的,过日子可不能光瞧着外边,里子才要紧;弄的不好,咱们家要落个‘不恤女儿,贪慕富贵’的名声,选女婿还是人品要紧。”
明兰低头不语,她上辈子听过一句话,好像是‘无所谓忠贞,不过是受到的诱惑不够’,老太太似乎是这句话的忠实拥护者,她并不认为贺弘文好的天上有地上无,只不过一个埋头在药材医典里的大夫总比一个动不动就要觥筹交错的高官显贵牢靠些。
王氏神情纠结,揪着一块帕子使劲儿扭扯着,显是又犹豫起来。华兰见老太太似是不愿意,王氏又有动摇的迹象,心里有些着急,忙嗔笑道:“哎哟,你们不相信旁人,难道还不相信自家姑爷吗?我那婆婆听闻这消息时,又捶胸顿足的悔了一番,不过我小姑子是没法子变动了,是以她就叫文绍把秀梅表妹提给顾二郎,叫我公公知道了,好一顿痛骂,呵呵呵,亏她想得出!别说章姨父已故去,就是尚健在,也不过才五品清职。文绍思量了许久,说顾二郎虽荒唐过一阵子,却到底浪子回头了,其人品还是可堪婚配的,不信到时候娘自己瞧瞧,人家真是一番诚意,话说的也是斩钉截铁。再说了,若他好端端的,哪还轮的上咱家?那些顾惜名声的权贵大家不愿冒险,而上赶着要结亲的,都是些攀附势力的小人,顾二郎又不愿顾家太夫人说的亲事,这才托到你女婿那儿去的。”
华兰口才极好,语音抑扬顿挫,一句句说的入情入理,正当她口沫横飞之时,冷不防瞥见一旁的明兰一脸不解,就随口问了句怎么了。
明兰瞧了瞧老太太的脸色,小小声道:“不是说鳏夫再娶都得将就么,怎么顾…将军这般抢手?做人后妈可不容易,还有,继室在原配的牌位前执的不是妾礼吗?”看看贾珍的续弦尤夫人,贾赦的续弦刑夫人,那可过的都不怎么样,连有资历的体面下人都似乎不把她们放在眼里。
华兰好不容易把王氏说动了,见明兰又来捣乱,她没好气的白了她一眼,道:“小丫头知道什么?!鳏夫也分三六九等,那种七老八十,前头已有嫡子的鳏夫自然娶不到什么好的;可像顾二郎这般,年轻英武,又无嫡子,如妹妹嫁过去只消生下儿子,那便与原配一般无二,还有谁来说什么不成?!”说着,华兰还伸手指去戳明兰的脑门,明兰缩脖子不说话了,她好歹算是替如兰争取过了。华兰又劝了好些话,越到后来,王氏越发倾向于结这门亲,只道要和盛紘商量一下,又说了回子话,华兰便要告辞,王氏起身要送女儿出门,母女俩肩并肩挨着,一路走一路说话,明兰被留在了寿安堂门口,直瞧着王氏和华兰的人影不见了,才掉头回老太太处。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但是她没有料到如兰竟然誓死不从,好好的婚事竟然不要(对华兰丈夫,华兰自己,盛家都有大大的好处,关键是为什么你不先问问人家的意见....),
几个女儿里头,盛紘原就最不喜骄横任性的如兰,从小到大没少责罚,如兰又不肯嘴甜奉承,因此素来也最畏惧父亲,盛紘冷着面孔斥责了几句,就把如兰骂哭了。
“这些年的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何为孝顺,何为贞娴,全然不知了?自来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什么时候到你一个姑娘家开口闭口的问婚事?!你可知道廉耻二字?!我替你臊也臊死了!”这话委实厉害了,如兰掩着面大哭而去,王氏生生忍住了心疼。
盛家家长对婚事的赞成很快通过王氏——华兰——袁文绍这条曲折的途径传到了顾廷烨那里,顾廷烨效率很高,没过几日就由袁文绍陪着,亲自登门拜访,老太太称病不愿出面,王氏索性独个儿相看;此次丈母娘和女婿的具体会面过程明兰并不清楚,但就事后的反应来看,王氏应该很满意;她站在如兰面前,居高临下的把顾廷烨的气度,人品,容貌,德行来回夸了个遍,直把他夸的跟朵花似的,直听的明兰起了鸡皮疙瘩。
如兰低着头一言不发,继续保持神情呆滞,好像什么也没听见;一旁的明兰听的十分讶异,王氏的滔滔不绝让明兰听着不像在夸活人,倒像英雄追悼会上的热情致辞;她偷偷走开几步,到华兰身边轻声道:“太太好眼力,才见了一回就瞧出这么多好处了?”
华兰努力压平自己嘴角的抽抽和微微的心虚:“你姐夫做的媒能错的了?顾将军本就是佳配。”其实,顾廷烨虽尽力表示谦逊,但行伍之人所特有的杀伐威势却显露无疑,王氏讪讪之下根本没说几句,袁文绍表示,岳母已算颇有胆量的了。
华兰看着如兰一脸的倔强,实有些不解,便轻声问明兰道:“就不知这丫头到底是怎么了?无端端的闹腾起亲事来了,好似和顾二郎有天大的过节般。”
明兰一阵心头发慌,赶紧岔开道:“五姐姐不过是气性大了些,前头又叫爹爹狠狠责骂了一顿,大约这会儿还没转过弯来,不若大姐姐和太太再多劝劝罢。”
谁知华兰摇了摇头,转头低声与明兰耳语:“也劝不了多久了,顾将军与你大姐夫说,他大哥眼瞧着身子不成了,做弟弟总不好兄长尸骨未寒就娶亲,是以最好早些能成婚;你也帮着劝劝,好歹叫五妹快些明白过来。”
听着华兰热忱的语气,明兰再瞧瞧正在卖力劝说如兰的王氏嘴角边的唾沫,她深深的为敬哥哥感到难过,不过…话说回来,也许初恋就是用来破灭和怀念的也说不定。没几日,顾廷烨将和盛家结亲的消息渐渐透了出去,也不知是从盛顾袁哪一家出去的,幸亏老太太谨慎的提醒了盛紘和王氏,在没有下聘定亲之前,绝对不要先露了口径,王氏一开始不以为然,但很快就认识到了老太太果是高瞻远瞩。
第一个对顾盛结亲的传言做出反应的是顾家太夫人,她立刻张罗着要为顾廷烨挑儿媳妇,不论顾廷烨是不是秦太夫人生的,从礼数上来说,继子的婚事她是可以做些主的,尤其是顾老侯爷已故的情况下。盛家的婚事如果她不认可,那就算是‘未禀父母’,属不合礼。
王氏急的团团转,华兰安慰道:“母亲放心,顾二郎早预备了后招。”最近华兰称呼顾廷烨的口气越来越亲近,好像人家已经是她妹夫了。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于是她便联合盛家众人对如兰各种威逼利诱(她明明知道亲妹子各种不愿意,主要是顾廷烨得罪不起,这件事不成也得成),
在现实面前,很多东西都不堪一击,如兰没有足够的勇气反抗家族和礼,就像宝哥哥再喜欢林妹妹,再受贾母的宠爱,他也从来不敢在贾政和王氏面前直言自己的选择;何况自从墨兰出十后,海氏的警惕性成倍增高,她一瞧如兰于婚事不愿,立刻把盛府内外看的跟关塔那摩一样严实,西厢记只好暂停上演。
如兰空自流了几天眼泪,渐渐缓和了举止,只是情绪有些低落,王氏和华兰犹如车战般的述说顾廷烨的种种好处,还要求明兰一起出力,以表示对家庭决意的支持,明兰倒是知道顾廷烨一个大大的好处,但不敢说,憋半天憋脸通红,终于想出一句:“五姐姐你想想,要是你只嫁了个寻常夫婿,那岂不叫四姐姐高你一等?!”
如兰闻言,一直无神的眼睛陡然一亮,自打出了娘胎,她就和墨兰结下了深深的牙齿印纠葛,若是能让墨兰吃瘪,那她自带干粮上前线都是肯的。
王氏和华兰受到了启发,立刻改变策略,每夸顾廷烨三句后,就卖力渲染一下如兰嫁了顾廷烨后能在墨兰面前多么风光的情形,效果很好;如兰也渐渐认命了,又不是推她进火坑,不过是叫她嫁个二手高档货而已,何况敬哥哥也未必是原装的。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眼看着美事即将成功,肥肉即将到嘴,她怎么也没想到,竟然被一穷书生文炎敬横叉一手,好好的婚事生生地给搅黄了,这时候,顾廷烨透露出可以“折衷”处理一下(拿明兰换如兰),于是她便很知趣地把明兰推了上去,还别有用心地安排明兰和顾廷烨两人单独会面(简单地说就是拉皮条),
明兰笑着点头,凑到如意小圆桌旁,拿过一把小巧的铜夹子,咯吱咯吱的剥起胡桃来,王氏放开华兰的手,端过茶碗来呷了一口,笑道:“今儿真好,趁着你婆婆不在,咱们母女俩多聊一会儿。”
华兰笑吟吟的:“何止多聊一会儿,反正连嫂嫂也跟着一道去了;你们索性吃了饭再回去吧,就在我屋里摆饭,你女婿昨日去英国公府的后山会射,打来几只獐子,虽不如口外的鲜,也是不错的。”
“那敢情好!”王氏笑了,伸手拿过一个橘子来慢慢剥着:“对了,近日听你爹爹说,女婿怕是能升一级了?”华兰美目倩笑,齿颊盈盈:“还没准信呢,不过…也不离十了,这回能在五成兵马司里升个分指挥使当当。”
王氏放下剥了一半的橘子,双手合十的拜了拜,还念了句佛:“好好好,瞧着你们小夫妻这般,我就放心了;袁家这下也乐了吧,看你婆婆还老啰嗦你!”
华兰撇撇嘴,哼了一声:“公爹倒是真高兴,婆婆就会扫兴,不过刚有了个升迁消息,她就紧着叫文绍想子,给她娘家的子侄也谋份差事,叫公爹一口骂掉了!”
“是以你婆婆生了气,带着大儿媳妇回娘家去了?”王氏失笑。
“也不是。”华兰捂着嘴轻笑起来,“她娘家近来越发不成样子,老一辈的胡乱挥霍,卖田置妾,小一辈儿的不求上进,书也不好好读,就想着托关系钻营;公爹早厌烦了,这回她娘家侄子娶媳妇,公爹不愿去,她们只好自己去了。”
明兰剥好了一小碟胡桃,盛在小碟子里端着过去,王氏接过来递到华兰面前,笑道:“怪道你婆婆老也看你不顺眼,原来是犯了眼袖病呢!…别拿来了,你自己也吃。”
明兰乖巧的应了一声,坐回去又捡了个胖胖的小胡桃,便又要夹起胡桃来,华兰和王氏忽视一眼,目中各有深意,华兰转头笑道:“明妹妹,庄姐儿近来想你的紧,现下她在后头园子呢,你们姨侄俩最是投缘,你去寻她顽罢。”
说着便叫身边的大丫鬟过去,服侍明兰洗手整衣,明兰心里微微一笑,大冬天的,华兰怎么会叫小女儿去外头乱跑,宴无好宴,她就知道里头有花样!华兰行事素来很有分寸,管御下人甚有本事,相信不会太离谱,何况是在她自己的院子里,去也无妨,不过……
明兰笑的很乖巧,迟疑道:“外头天儿冷,还是叫庄姐儿进屋来吧。”华兰神情一僵,王氏轻轻咳了一声,沉声道:“庄姐儿淘气,到时候要闹哭的,你去把她哄进来吧。”
明兰‘哦’了一声,老实地跟着丫鬟出去了。
王氏目送着明兰里去,才转过头来,对着女儿狐疑道:“这子真能行?这…不大好吧,叫你爹爹知道又要生气了;他老说,若明兰自己去求老太太,反是要火上浇油的。”
华兰直起身子来,朝着王氏坐好,正色低声道:“母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太太是眼里不揉沙子的,她们祖孙俩十年朝夕相处,明妹妹说话是不是发自真心,老太太还能不清楚?!若我们逼着明妹妹去求,老太太自是更生气!可明丫头若真的愿意呢?”
王氏目光中犹有不信:“明丫头只听老太太的,她能有什么主见。”
华兰高深的摇了摇头,面带微笑:“母亲你瞧走眼了,六妹虽自小乖巧听话,实则极有主见,心思慎密明白;小时候还瞧不出,可自你们进京后,我冷眼瞧了几回,有时连老太太的意思她都能绕回来;待她见了真人后,知道那也不是个妖魔鬼怪,为着家里好也罢,为着自己的前程也罢,她会愿意的……”
王氏久久无语,叹了口气:“真能如此便好了,唉,只是可惜了你妹子,明丫头能嫁入这般显贵的门第,她却只能屈居寒门。”
“母亲快别说了!”提起如兰,华兰脸上浮起一阵黑云,不悦道:“都是母亲平日太宠溺了,一个姑娘家的居然与人私相授受,父母给寻了门好亲事,她不思感恩还闹腾,最后还叫顾将军知道了,这不害人嘛!好在你女婿没过分殷勤,前后也就提了两次我妹子,从未说清要许的是哪个,如此才有回旋余地,不然……哼!”
王氏知道女儿难处,也不敢替如兰说话,只悠悠叹气,华兰又道:“当初也是母亲执意才定如兰的,其实照我的意思呀,明妹妹比如兰更合适,你瞧瞧她哄老太太高兴时那小模样,我瞧着心都酥了,何况男人;哪似如兰那么生硬任性,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明兰又有自己主意,我瞧能拿得住,倒是如兰,还是挑个门第低些的吧,回头闹起来,娘家也能说两句。”
王氏想了想,很无奈地认同了,过了会儿又高兴起来:“…倒也是,明丫头又没同胞兄弟,不和我们好还能和谁好;她若能混好,咱家也有光,若上不了台面,顾家这样的门第咱家可说不上话,若真是如丫头在里头受了气,我还真不舍得!”
华兰险些叫口水呛着,瞪着自己的亲妈,半天无语;索性不去理她,心里只想着,不知明兰到了没有。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明明知道明兰已经跟贺弘文在议亲,还安排明兰跟别的男人单独会面,真的就是单独会面,连个丫鬟也遣走了,这种于礼不合的行为华兰竟然也做得出(这拉皮条技术不一般啊,感觉都豁出去了都,有决心有手段,是个人物啊),
明兰拢了拢身上的葱绿盘金银双色缠枝花的灰鼠褂子,坐在一间四面敞开门窗的半亭厅内,屋里正中放着个錾福字的紫铜暖炉,炭火烧的很旺,一侧的桶节炉上搁着一把小巧的长嘴錾蝙蝠纹的铜壶,咕嘟咕嘟烧着水。
明兰啃着一颗胖胖的瓜子,不得不承认华兰女士真是用心良苦。
这是一座四面开阔的厅堂,建在一个小池塘之中,夏天拆卸了四面门窗就是座亭子,周围三面环水,一面通路则是空阔一片,百步内无有隐蔽之处,绝对无人能偷听,目之所及处,便能看清厅堂里的人在做什么。
而且就目前看来,这块地方早就被清空了,除了引自己进来的那个丫鬟,明兰没看见其他人影,那引路的丫鬟也一溜烟不见了。
明兰带着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心态,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状况;待到明兰嗑到第十四颗瓜子的时候,远处走来一个高大的身影,明兰眼皮跳了几跳,继续嗑瓜子。
好极了,她也有话想问他。
不一会儿,男子顶着一身风霜寒气逆光入厅,昂首阔步,距离明兰七八步处,空手一抱拳,嘴角含笑:“好久不见了。”
明兰微微眯起眼,今日,顾廷烨穿了一身雨过天青色的锦棉长袍,领口袖口皆围有白狐腋子毛,织锦遍地的袍身上满布锦绣暗纹,腰系暗银嵌玉厚锦带,外头披着一件玄色毛皮飞滚大氅,这种毛皮厚重的大氅非得身材高大魁伟的男人穿起来才好看,如盛紘这等文官便撑不起这气势来,反被衣裳给压下去了。
明兰站起来,恭敬的敛衽回礼,皮笑不笑的样子:“二表叔,好久不见。”
然后,明兰很愉快地看见顾廷烨嘴角了一下;顾廷烨不再说话,伸手扯开大氅随手搭在一旁,转身走到明兰对面的一把太师椅上坐下,两人相距约五六步,相对而坐。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至此,华兰女人成功地把当朝新宠顾廷烨,自己丈夫的顶头上司,变成自己的六妹夫(这皮条拉得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