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生育这么痛苦(人类曾如此痴迷于生育出)
为什么人类生育这么痛苦(人类曾如此痴迷于生育出)会跳水的马虽然本意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但是展览会上还有很多其他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跳水我们都看过,“马跳水”你见过么?在1904年印第安纳州展览会上就出现了一个奇观:马匹花样跳水。“满分!扣分!满分!扣分!满分!扣分!满分!扣分!”1929年9月3日,伴着婴儿尖锐的哭闹声,“更好的婴儿竞赛”(Better Babies Contests)正在印第安纳州博览会上如火如荼得进行着,大约有1000名婴儿参加了比赛。在20世纪,美国人经常召开博览会,用以展示农民的劳动成果。农民们会竞相种植或饲养最好的瓜果蔬菜和牛羊等牲畜,以求在竞赛中夺得桂冠。奖金多少倒是其次,重要的是那份荣誉,这种比赛也促使农民更加用心地照顾好他们的农作物和牲畜。1926年北卡罗来纳州麦迪逊小镇的一位饲养员和他的冠军猪的合照
“1、2、3、4、5、6、7……7颗牙齿,出牙状况满分!”
“头部均匀,大小合适,满分!”
“头发稀疏,扣分!”
“耳朵过大,扣分!”
“满分!扣分!满分!扣分!满分!扣分!满分!扣分!”
1929年9月3日,伴着婴儿尖锐的哭闹声,“更好的婴儿竞赛”(Better Babies Contests)正在印第安纳州博览会上如火如荼得进行着,大约有1000名婴儿参加了比赛。在20世纪,美国人经常召开博览会,用以展示农民的劳动成果。农民们会竞相种植或饲养最好的瓜果蔬菜和牛羊等牲畜,以求在竞赛中夺得桂冠。奖金多少倒是其次,重要的是那份荣誉,这种比赛也促使农民更加用心地照顾好他们的农作物和牲畜。
1926年北卡罗来纳州麦迪逊小镇的一位饲养员和他的冠军猪的合照
虽然本意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但是展览会上还有很多其他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跳水我们都看过,“马跳水”你见过么?在1904年印第安纳州展览会上就出现了一个奇观:马匹花样跳水。
会跳水的马
当地的一名商人买了两匹名叫国王和王后的马,它们被训练从四十五英尺高的平台上跳进一个水池里。训练马的方式很独特,当它们还是小马驹的时候便被赶到在一个可以俯瞰池塘的悬崖上,池塘的另一边就是母马,到了吃奶的时候,它们就会跳下悬崖寻找母马,日日如此直到训练成功。
(多种多样的“自行车”)
“我们养育了更好的牛,更好的马匹和更好的猪,为什么不养育更好的宝宝呢?”有人这么问道。于是,在1908年学校教师玛丽·德加尔莫在路易斯安那州博览会上发起了第一届“更好的婴儿竞赛”。
起初,参加人数很少,比赛规则也十分混乱。后来在儿科医生雅各布·博登海默的帮助下创建了评估表和评分卡,以评估参加比赛儿童的健康状况,规则变得规范起来了。1913年,拥有230万女性读者的杂志《女性家庭伴侣》(The Woman's Home Companion,WHC)赞助了德加尔莫,并将比赛介绍到整个美国的国家博览会。到1916年,超过47 000名婴儿参加了比赛,比赛规则也变得更加规
(1908年路易斯安那州的比赛)
在比赛开始前,参加比赛的婴儿会先根据年龄、性别和居住地被分为几组,然后由父母带着孩子在指定的时间到达比赛场地。测试的内容有很多,主要分为心理测试和身体检查。从心理学医生到普通儿科医生,孩子们的分数以1000分为起始,一边检查一边计算得分。不同的分组有不同的标准,比如6个月大的男孩的理想体重和身高是18磅和26.5英寸,而六个月大的女孩的标准则为16.75磅,大约25英寸。
孩子们首先要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学家会观察孩子们是否可以站立、行走和说话,记录他们如何操纵木块和圆球,并且询问他们诸如“狗狗在做什么?”、“镜子里的孩子是谁?”之类的问题。心理测试完成后,孩子们会被脱掉衣服,穿上相同的法兰绒外套进行各项身体检查。头部不均匀、鳞片状皮肤、出牙延迟、耳朵大小或形状异常、与国家标准身高和体重有偏差等身体缺陷会使分数被扣除;对心理测试的缓慢反应、不能很好地操纵木块和圆球(缺乏肌肉协调)等也都会降低分数。胜利者的得分一般高于990分,比赛结束后他们通常会穿着礼服拍照留念,并被授予“爱杯”(A Loveing Cup)来纪念他们的成就,德加尔莫女士和博登海默医生则会提供由他俩签名的证书,以证明获奖者“拥有健全的头脑”。1923年在印第安纳州举办的竞赛中,1岁小女孩Alma Louise Strohmeyer 以999.92813的高分获得了冠军,堪称“完美宝宝”。
(1913年在路易斯安那州博览会上颁发的竞赛奖证书)
不过,检查一下牙口、个头,评判出一二三,这种把人从头到脚来回翻检的比赛和其它农作物、牲畜比赛好像并没有什么两样。然而,这个比赛并非德加尔莫女士一时心血来潮,其根源在于当时流行于美国的“优生学”。
在宗教改革之前,传统是由教会而不是国家来照顾穷人和不幸的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权《济贫法》将公共慈善事业世俗化,把对穷人的责任从教会转移到了各个郡。到了19世纪中后期,工业化、城市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动荡使得穷人的数量大幅增加,政府用于贫民救济的财政支出数额也随之增长。此时,大多数纳税人相信,“堕落者”——乞丐、罪犯、妓女、酗酒者、精神病患者、智力迟钝者,残疾人——并不是《济贫法》可以拯救的,隔离不合格的人或将他们驱逐到殖民地才是解决办法,新大陆成为了第一个垃圾倾倒场。
美国的情况也不乐观。一边是蜂拥而至的“低劣移民”,一边是美国土生白人生育率的持续走低以及社会底层人群数量的激增,这种“优少劣多”的迹象令土生白人惶恐不已,他们称之为“种族退化”甚至“种族自杀”。
到了19世纪末期,许多社会环境改革都尝试过了,但“种族退化”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恶劣的环境和条件是可以通过“社会治疗”逆转的,但是这种治疗是昂贵的,并且许多接受治疗的人没有反应。盲人仍然失明,智力迟钝的人仍然智力迟钝,精神病患者仍有精神病,贫民又回到了贫穷的地区,养成了堕落贫穷的习惯。改革者们十分沮丧,美国知识分子不停地追问,“到底是什么使一个人变坏?”
在这种情况下,由英国学者高尔顿于19世纪末提出的“优生学”理论被引入美国。优生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在理论上,需弄清楚有利于或不利于人类身心素质的各种遗传因素;在实践中,通过对遗传因素的“选优去劣”使人类的身心素质得到人为的改善。
需要指出的是,优生学的诸多观点与当时盛行于美国的达尔文主义思想及其衍生出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不谋而合。根据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只有“适者”才可能生存下来,社会达尔文主义则宣称,贫穷、弱智家庭出身的孩子,或者罪犯父母生养的孩子,很有可能继承他们父母的缺陷,成为贫穷、弱智或者有犯罪倾向的孩子。这些原则无疑与优生学所强调的人种优质之观点如出一辙。于是,优生学很快便在美国落地生根了。
很多学者接受了优生学的理论,大量的研究机构和社团组织也纷纷建立,他们举办了许多活动来向民众宣传优生学的观念。除了“更好的婴儿比赛”,一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优生展览、讲座和优秀家庭竞选等活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更重要的是,优生学们还致力于推动各种限制“低劣人群”增殖的优生立法。贫民、罪犯、娼妓、酒徒、疯子、弱智儿、残障人等社会底层人群是他们最为忧虑的对象。由于相信这些人会“拖累美国文明”,为了阻止其低劣品质在美国人口中的遗传,优生学家们主张在收容隔离之外对其实施绝育手术,从而廉价地、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这些“给社会带来负担的寄生者”。在他们的推动下,1907年,印第安纳州制定出首部绝育法,此后又有一些州制定了类似法律,至1937年,共有32个州制定了强制绝育法。
进入20世纪40年代,德国生命之源计划(挑选党卫军军官与金发碧眼女子发生性关系,以产生纯种的雅利安后代)、残疾人安乐死计划和屠犹灭犹计划引起了人们的警觉。纳粹德国在二战爆发后采取的残酷的种族政策使人们觉察到了优生绝育作为一种政治实践的可怕之处,那就是对生育权的剥夺可以升级为对生命权的剥夺,对个人的绝育可以扩大到对整个民族的灭绝。美国公众对优生运动的态度也随之急转直下。
人类一步步走来,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优秀优秀更优秀”成为大多数人的目标,从“优生绝育”到“基因编辑婴儿技术”,“优生学”犹如幽灵一般飘荡我们周围,阴魂不散。
哦,对了。那个印第安纳的“完美宝宝”,如今我们找不到任何关于她长大以后的报道,不知道她有没有做出什么丰功伟业,真是遗憾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