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新生儿听力筛查办法(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办法(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要求,所有出生的宝宝都应该接受新生听力筛查。黄丽辉 韩德民:医生发现,通过常规体检或父母观察,小儿听力障碍多在2岁以后才被发现,这就错过了儿童语言快速发育的时期,延误了康复的最佳时机。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并早期给予科学的听力干预及言语训练,最终使他们聋而不哑,回归主流社会,达到减少儿童听力和言语残疾的发生、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目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造福聋儿、造福社会的一件大事。所有宝宝都要做听力筛查吗?

听力筛查:

宝宝听力的一级保护伞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造福聋儿、造福社会的一件大事。

新生儿听力筛查办法(新生儿听力筛查)(1)

新生儿听力筛查办法(新生儿听力筛查)(2)

新生儿听力筛查办法(新生儿听力筛查)(3)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尤其是婴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此期间儿童如果发听力障碍,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医生发现,通过常规体检或父母观察,小儿听力障碍多在2岁以后才被发现,这就错过了儿童语言快速发育的时期,延误了康复的最佳时机。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并早期给予科学的听力干预及言语训练,最终使他们聋而不哑,回归主流社会,达到减少儿童听力和言语残疾的发生、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目的。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造福聋儿、造福社会的一件大事。

新生儿听力筛查办法(新生儿听力筛查)(4)

所有宝宝都要做听力筛查吗?

黄丽辉 韩德民: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要求,所有出生的宝宝都应该接受新生听力筛查。

这是因为,有的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但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出现听力问题了。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

如果出生后不及时进行听力筛查,就不能早期发现,以后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发育和认知发育障碍。如果2~3岁才发现宝宝有听力问题的话,就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即使这时候进行干预,其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水平仍会落后于同龄儿童。

孩子出生后如果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3 岁以内)缺乏言语和环境声的刺激,听觉-言语链就会出现障碍,这样会影响他们日后的言语-语言发育。轻者会导致辩音不清,重者会导致听觉言语障碍,甚至会导致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只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才可以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损失;给予及时干预和康复,减少其对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家长应如何配合做听力筛查?

恩晖:

按照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很多家长会问,为什么要在孩子睡熟之后进行听力筛查?其实,主要目的是保证筛查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为了保证筛查能够顺利进行,在进行听力筛查前、筛查中和筛查后,家长的协助和配合有着重要作用。

筛查前:

1、认真听筛查人员讲解听力筛查的意义和方法;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

2、最佳的测试结果是在宝宝自然睡眠状态时获得。如宝宝烦躁、哭闹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听力测试前,家长应尽量把宝宝喂饱使其进入睡眠状态。

3、给宝宝换好干净尿布,使其舒适不哭闹;

4、给宝宝选择厚薄适度的包被,薄则易受凉,太厚则会影响操作。

筛查中:

1、保持安静,避免交谈;关闭一切通讯设备,避免出现噪音;

2、保持宝宝在筛查的正确姿势,露出测试耳,避免遮盖。

3、测试时,家长可将手轻轻扶按在宝宝肩部,使其有安全感。

4、做完一侧耳后,不要用力翻动宝宝,以免惊醒,应配合医生轻轻翻转到对侧耳。

筛查后:

1、认真听取医生解释,未通过筛查者,按医生指示去做;

2、有听力损失高危儿,每6个月接受一次听力监测,直至3周岁;

3、通过筛查者,定期接受儿保的听力保健;

4、平时注意防止噪声、药物等对宝宝听力的损害;

5、注意观察宝宝的听觉和言语发育,可疑有发育迟缓者,及时就诊排除。

新生儿听力筛查怎么做?

程晓华:

由于许多家长对听力筛查技术和方法缺乏了解,因而,对听力筛查的结果产生误解。

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通过听力筛查就是听不见,从而产生担心和焦虑;相反,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虽然没有通过听力筛查,但能听见关门声,觉得孩子听力没有问题,而不带孩子去做进一步检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就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都是无创性的。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主要用于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正常耳蜗可以产生一种很轻柔的声音,经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到外耳道,并可以被检测到。如果婴儿有蜗性听力损失,就不会产生耳声发射,用耳声发射(OAE)检测就通不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可以反映外耳、中耳、耳蜗及蜗神经通路的功能,自动听性脑干反应通不过,说明听觉通路上可能有问题。

一般在宝宝睡眠安或静状态下,将大小合适的探头或耳罩放置在宝宝的一侧耳朵开始进行测试,做完一侧耳朵再做另外一侧耳朵。

OAE 或AABR通不过,都需要复筛或转诊。

听力筛查未通过,家长怎么办?

亓贝尔:

按规定,新生儿初筛未通过者,42天内均应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宝宝没有通过听力筛查,提示可能存在听力问题。但没有通过初筛或复筛,并不是说宝宝一定有听力问题,因为导致初筛或复筛没有通过的原因很多:如①外耳道内存留有胎脂、羊水、分泌物;②中耳腔有积液;③宝宝不安静、体动多;④环境噪声大;⑤耳蜗毛细胞损害;⑥蜗神经损害等都会使OAE 或AABR筛查通不过。前面的几个原因,通过复筛或听力诊断可以排除。而耳蜗毛细胞或蜗神经损害,则需要通过精细的听力和其他检查,才能确认听力损失的轻重、性质及其原因。

当被告知宝宝听力筛查没有通过时,家长首先不能惊慌,应该积极按医生的指示,进行复筛、转诊和干预治疗:

① 初筛未通过者,按时到指定地点复筛;

② 复筛未通过者,按时转诊到指定机构进行听力诊断;

③ 确诊为听力障碍者,及时接受干预治疗。

孩子听力真有问题,家长如何对待?

蒋文博: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拥有健康的听力。一旦筛查没有通过,又被告知听力不好,家长会马上想到宝宝是耳聋,是听力残疾,之后,会产生自责、悲伤等情绪。

其实,医学上常说的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程度可以用分贝来衡量。一般耳聋是指严重的听力损失,就是基本上听不到日常生活的声音。如果听力损失不严重,小孩是可以听到声音的,只是听不清和说话不清楚。我们正常人说话大概在40~50分贝,所以即使有轻度聋(30到40分贝的听力损失),不是专业人员的话,是感觉不出来的。

了解了听力损失和耳聋的概念后,就应该正确对待宝宝的听力问题。宝宝确诊为听力障碍后,家长应该积极听取耳科医生和听力师的建议,及时对宝宝进行听力干预和治疗。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好比弱势或视力下降需要佩戴眼镜一样,也需要佩戴听力辅助装置。一般40分贝以上的听力损失,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选配合适的助听器。

如果听力损失较重,助听器效果不佳时,建议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如果是传导性听力损失,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如何保护宝宝的听力?

郑妍:

听力损失的病因较复杂,但至少有一半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如:做好婚育前的遗传咨询;孕妇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加强妊期和围产期保健,使胎儿避免接触不良因素;积极治疗新生儿疾病等,这些都是预防听力损失的重要环节。

在孩子未懂事之前,家长如何帮助他们保护自己的听力呢?

首先,家长应了解与宝宝出生时听力损失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宝宝,3周岁前,每6个月应接受一次听力监测。这些高危因素包括:耳聋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颅面部畸形;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新生儿严重窒息、严重黄疸;母亲滥用药物(如庆大霉素)和酒精、母亲糖尿病;染色体异常,以及一些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等。

此外,有些宝宝在出生时并无听力损失,但由于各种后天因素,如感染(如脑膜炎,腮腺炎),外伤,使用耳毒性药物等,也可出现听力损失。而有的宝宝因严重疾病而长时间住新生儿监护病房,也可出现迟发型或进行性听力损失。有的遗传性听力损失也可发生在婴幼儿期或青年期。

因此,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避免上述因素的损害,并密切注意宝宝的听觉和言语发育情况,可疑听力有问题应及时就医。

孩子懂事之后,家长应提醒孩子注意用耳卫生,特别是听MP3等音乐时,连续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音量不宜过大;其次,就是听音乐会时,在扩音器附近时最好带上耳塞;自己清理外耳道时,一定要特别小心,耵聍较多时最好到医院就诊;如果有外耳道流水或流脓,及时就医;慎用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

宝宝听力损失有哪些迹象?

郑妍: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早期发现孩子的听力问题。

(1)听觉反应迟钝

睡觉时异常安静,很少被大声吵醒;

叫名字不回头次数较多;

对大声有反应,对小声不理会;

对拍手关门声有反应,对铃声不敏感;

听声音时习惯将头转向一侧。

(2)言语发育迟缓

10个月仍不会发“ba ba ba”,“ma ma ma”等声音;

1岁半时仍不会说1到2个有意义的词;

2岁左右只会说1到2个词,如“爸”、“奶”;

某些音发不准,如“3”、“4”、“7”、“10”等;

只会重复别人的话,不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

(3)日常行为及交流

平时性格暴躁,不听指挥;

平时较为孤独,不愿交流;

别人和他说话,他不看别人;

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答非所问;

反问较多,常把电视音量放大;

唱歌或做操时,常合不上节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