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刺绣苏绣介绍,把刺绣之美融入画像
手工刺绣苏绣介绍,把刺绣之美融入画像寂寂轩窗淡淡影十指春风,颠倒众生苏绣承载了江南的温婉柔美江南孕育了苏绣的灵动气韵指尖上的千年江南
苏绣,只一个名字
便是一段江南风流气度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苏绣和江南从来都是一体的
苏绣承载了江南的温婉柔美
江南孕育了苏绣的灵动气韵
指尖上的千年江南
十指春风,颠倒众生
寂寂轩窗淡淡影
花之秀
影像马头
明清时期,苏绣达到鼎盛
众多的苏绣名家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
留下一段浓墨重彩的传奇
到民国时期,动荡的时代背景下
苏绣也随之衰落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苏绣才得到恢复和发展
2006年,苏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发扬
在当代刺绣大家中,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
被喻为“苏绣皇后”
她凭借精湛的工艺和善于独创的才华
成为这一国际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她,就是姚建萍
姚建萍出生在苏州镇湖
镇湖被称为中国刺绣之乡、苏绣故里
向来有“家家闺阁架绣棚,妇姑人人习巧针”的民俗
在这里,上至八旬老太,下至十岁女孩
都会描龙绣凤
姚建萍也一样,七八岁的时候
她便在母亲的影响下拿起了绣花针
银针和彩线翩翩起舞的画面
是她无法抹去的童年记忆
三猫图
《捣练图》绣制局部
姚建萍学刺绣完全是出于喜欢
小时候,她最期待寒暑假
假期里,她就跟着母亲学刺绣
一绣就是一整天
渐渐地,她觉得刺绣比上学更有意思
于是,上完高中后,她决定放弃考大学
专心学习和从事刺绣工作
1987年,姚建萍到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办的刺绣班学习了三年
接着又拜工艺师徐志慧为师
在她家里学了整整四年
四年时间里,无论酷暑严寒
姚建萍每天练习技艺超过12个小时
海鸥
这七年的学艺,让她获得了飞速的成长
苏绣的千变万化也在一针一线中得以呈现
一根小小绣针,几缕细柔丝线
经过她的纤纤素手
变幻出人间百态,世相万千
云雾黄山
刺绣中最有挑战性的是人物肖像
在学艺期间,姚建萍便在人物肖像上苦下功夫
学艺归来后,姚建萍给自己定了很高的目标
她要在人物肖像绣上寻求突破
之后姚建萍花了整整8个月时间
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
完成了一幅人物肖像绣作品
并把这幅作品定名为《沉思》
这幅人物肖像绣也成了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这是一幅周恩来总理的绣像
取材于周恩来总理接待外宾时的一张照片
绣像上周总理的栩栩如生
忧国忧民的高风亮节跃然于丝帛之上
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这幅绣像在镇湖镇举行刺绣作品比赛脱颖而出
获得了全镇刺绣作品比赛一等奖
沉思
之后姚建萍又创作了多幅人物绣像
中外名人的风采神韵
在她的一针一线下化作永恒
这幅耗时十四个月制作完成的《英国女王》
是为了纪念伊丽莎白女王登基六十周年
这幅作品已经被白金汉宫正式收藏
安德鲁王子看到这幅作品时,对姚建萍
说,“你比我更了解她”。
蒙娜丽莎的微笑
姚建萍凭着一枚银针,缕缕丝线
巧手绣出美妙逼真的人物、动物、山水绣品
她的作品四次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金奖
十余次获国际大奖,两次搭载卫星飞天归来
并多次作为国礼赠与外国政要及知名人士
丝绸之路-西出长安
为将苏绣发扬光大
姚建萍创办了镇湖刺绣研究所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镇湖老街的这座小楼里
姚建萍不断探索、实践和积累
将绘画的美学、摄影的光影变化
与传统刺绣针法有机结合
创作出一批艺术价值极高的国宝级作品
并获得韵光绣(压光绣)刺绣针法国家发明专利
奠定了她刺绣“皇后”的地位
吹箫引凤
说起苏绣的未来
姚建萍认为思维的创新远大于技巧
她十分注重作品的原创性和设计性
组织团队进行策划创意和稿件设计
在构图、色彩以及技术处理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开创出一种有力量的苏绣风格
簪花仕女图
2015年12月1日至12月10日
“针融百家 艺开新境”姚建萍刺绣艺术展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从绣乡镇湖,到国家最高美术殿堂
姚建萍走了不寻常的三十年
这次绣展的主要作品是巨幅《丝绸之路》
这是一个主题性的原创作品
创作过程非常的艰难,投入也巨大
当苍浑深厚的《丝绸之路》呈现在人们面前时
不禁让人惊叹那明与暗、光与影、动与静之间
似见历史的渊深与悠远
丝绸之路-满载而归
坚持艺术性的同时
回归和融入生活才是最好的传承和保护
“我想让苏绣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这些年,苏绣一直被束之高阁,
慢慢成为了高不可攀的艺术品”
为了让刺绣回归生活
姚建萍开始寻求与他人的合作
2017年,姚建萍与著名设计师张志峰合作
设计了一组以传统苏绣为元素的时尚服饰
——“水墨姑苏”系列
作品融合了苏绣艺术的经典手工技艺特色
及现代时装设计的新鲜潮流之美
绽放出了美轮美奂的视觉艺术效果
体现了艺术性和生活性并行不悖的
苏绣时代创作理念
这些作品
全方位、多维度的向人们立体展示了
民族刺绣艺术的手艺精妙之美
文化韵味之美和现代时尚之美
彰显了绚丽多彩的东方服装文化
以针为笔、以线为墨
银针与丝线的相遇
勾勒出一幅幅完美的画卷
姚建萍用她巧妙的双手
将苏绣这门传统艺术代代传承
从每一丝、每一针
都可以看到她所凝聚的心智劳动和不懈追求
父亲
在姚建萍刺绣艺术馆的显著位置
悬挂着一幅刺绣书法“艺命”
她说:“也许这就是我的命,
彻头彻尾为艺术而生,
将艺术视作自己的生命与使命。”
这也是对姚建萍多年坚持的最好注解
生命与使命同行
是她向世界传播苏绣艺术的责任与担当
热爱一件事
不问结果,不辞辛苦
时光自会尊重你的坚持和付出
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