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黄渤的十部电影(被名字毁了的电影)
我最喜欢的黄渤的十部电影(被名字毁了的电影)大概,两男一女总能生出点狗血的三角恋,而王大卫从小到大的谦让,也让他失去了追求苏茉莉的机会,从而成全了李红兵。但时代变化太快,诱惑也太多,懵懂中的爱情还是败给了个人的欲望和追求,于是,三人也就分道扬镳。在三人童年成长的拍摄上,很明显能够看出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子,朦胧的色调里,嬉笑怒骂中的迷茫生活,孩子们不知所措的畅想未来,然后,镜头一转,三人已经长大成人。很多人会把《蛋炒饭》这部电影,看作是中国版的《阿甘正传》,但相比较《阿甘正传》中无限放大的美国精神,《蛋炒饭》却把格局缩小了许多,它只是在讲人性,在讲品德,在讲一种几乎现实中消失的精神。相比较《阿甘正传》中极力宣扬的美国价值,《蛋炒饭》显得温和了许多,它不具有任何的价值侵略性,但就是太过于理想化,在这个虚构的乌托邦中,彻底将现实阻挡在门外,所以,看起来有些虚假。故事开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北京胡同,王大卫、李红兵和苏茉莉三个青梅竹
看完这部电影我五味杂陈,那种塑造的完美型人设,的确让我有些感动。
乌托邦的世界里,王大卫的存在就像是精神理想的化身,即便数次受到伤害,可却一直都在坚守自己心中的底线,一次次地维护着最纯粹的情感,可我并不怎么愿意看这部电影,因为和现实差距太大,大概,也是因为对如今现实的失望吧!
怎么说呢,《蛋炒饭》这部电影,也许是黄渤众多作品中最不起眼的,看过甚至听过它的人都寥寥无几。
一来,是因为这个电影名字太不具有吸引力,二来,是因为导演作为学院派,主流价值影响下,总是让这部作品充满着浓浓的说教意味。
很多人会把《蛋炒饭》这部电影,看作是中国版的《阿甘正传》,但相比较《阿甘正传》中无限放大的美国精神,《蛋炒饭》却把格局缩小了许多,它只是在讲人性,在讲品德,在讲一种几乎现实中消失的精神。
相比较《阿甘正传》中极力宣扬的美国价值,《蛋炒饭》显得温和了许多,它不具有任何的价值侵略性,但就是太过于理想化,在这个虚构的乌托邦中,彻底将现实阻挡在门外,所以,看起来有些虚假。
故事开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北京胡同,王大卫、李红兵和苏茉莉三个青梅竹马,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中,王大卫总是充当着哥哥的角色,他很傻,但他却总能及时出现帮助李红兵和苏茉莉摆脱困境。
在三人童年成长的拍摄上,很明显能够看出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子,朦胧的色调里,嬉笑怒骂中的迷茫生活,孩子们不知所措的畅想未来,然后,镜头一转,三人已经长大成人。
大概,两男一女总能生出点狗血的三角恋,而王大卫从小到大的谦让,也让他失去了追求苏茉莉的机会,从而成全了李红兵。但时代变化太快,诱惑也太多,懵懂中的爱情还是败给了个人的欲望和追求,于是,三人也就分道扬镳。
王大卫在父亲托关系走后门中进了国营饭店,李红兵南下闯荡去了,苏茉莉则在失望和悲愤中随波逐流,最终进入了娱乐圈,三个人三种命运,但李红兵和苏茉莉的命运更加现实,而王大卫的命运则充满了理想化的色彩。
即便王大卫很傻,但却时刻都在印证着傻人有傻福的传统观念。
从这块开始,观众也就看出了导演的意图,他在强调傻人有傻福,他在强调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他还在强调做人要老实本分,这些强调都没错,可总感觉有些不对味,因为,王大卫的人设好像与现实越来越脱轨。
王大卫一直庇护着李红兵和苏茉莉,为此,还因为一块搬砖差点引起国际纠纷,甚至,在明明自己也喜欢苏茉莉,居然为了李红兵放弃了,而且,在李红兵三番五次的欺骗中,依旧倾囊相助,在苏茉莉三番五次的鄙视中,依旧坚守初心。
想想看,这样的朋友在现实中有多少?这样善良的精神品质,我们身上又残留多少?
如今的生活,谁还不是为了利益苦苦挣扎,谁还不是因为金钱反目成仇,所以,我说这部电影是理想化的,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一部童话,童话世界很美好,童话之外很残酷。
“做蛋炒饭要慢,要慢”,这是贯穿全片最核心的一句话,就相当于《阿甘正传》里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这句话,可是仔细对比这两句话,也大概能看出东西文化的差异。
我们讲究脚踏实地,讲究温良恭俭让,这是一种包容的心态,而西方讲究机遇,讲究各种奇遇带来的刺激,这是一种冒险的心态。
所以,影片中的王大卫,即便保持善良且从不主动争抢,却也成为了旁人眼里的傻子。
我想,其实变的不是他,而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确让我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可是,从世界各地涌进来的思想,却不断让我们迷失,甚至冲击着老祖宗留下的传统美德,坚守的成为了笑话,随大流的成为了时尚。
其实,王大卫这个角色导演设计的不是很妥帖,不应该把他设计成真傻子,而是应当弄成因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被别人误解成的“傻子”,就比如像王宝强的树先生那样。
我承认,黄渤在这部电影里演技很了不得,能把王大卫这么个难塑造的角色让人记住,很不容易,甚至,王大卫成为了《蛋炒饭》这部电影里的绝对主角。
可你确定这样的人现实中存在吗?
暗恋的女孩被自己好朋友给睡了,然后,还得自己陪着打胎;好兄弟骗走了所有的家产,他却依旧不离不弃,甚至冒着风险去救这个朋友;每个人都看不起他,对他冷嘲热讽,但他的哥哥对他很好,可惜,这个哥哥最后自杀了。
几乎现实中所有狗血的事情,都被放在了王大卫一个人的身上,于是,故事也就变得不再现实,本该宣扬的那种传统品德,也在导演非要安插俗套狗血剧情中,渐渐让观众产生反感,其实,三角恋这种东西是完全可以剔除的。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出彩的,也就是把很多当时中国的大事件串联了起来。
王大卫的随便哼唱的歌曲,影响了周杰伦的创作风格;超级女声中李宇春粉丝团,被王大卫随口一说,就叫成了“玉米”;还有就是对冯小刚成名的展示,以及改革开放,金融危机,摇滚乐的出现和兴起等等。
虽然稍显刻意,但过渡自然,也没有影响故事的整体发展。
那我为什么不愿意回看这部电影呢?
因为,每看一次都会对现实失望一次,如同王大卫这样的人已然不多见了,甚至可以说早已绝迹,而如同李红兵或是苏茉莉这样,沉浮在金钱名利漩涡中的人比比皆是,这也就造成了当下的观众看完这部电影,都会觉得太虚假,太理想化,甚至不敢相信这种善良能坚守到最后,这种没心没肺的好能够得到好报。
我们都变得现实,不再相信理想,不再坚守品质,很多事实也一再向我们灌输着,资本市场的厮杀中,没有哪个人能够靠着善良走下去,友情、爱情甚至是亲情,都慢慢的变成了某种交易。
难道,还真会出现像王大卫这样的“傻人”,被人捅你一刀却会还以微笑?
这让我想起了树先生,我想,如果现实中真有王大卫这样的人,估计也会慢慢变成树先生,无所事事且可怜至极,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以为真心能换来真心,最终,只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
这部电影让我难忘的,还有那首吕方演唱的《朋友别哭》,“朋友别哭,我依然是你心灵的归宿,朋友别哭,要相信自己的路。红尘中,有太多茫然痴心的追逐,你的苦,我也有感触。”
等什么时候,社会能够返璞归真,人们能够拥有善良人性,《蛋炒饭》也就不再只是理想化的电影,我也就会经常重温,重温中也就不会感受到无限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