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对于电影事业的贡献(一生被家国情怀萦绕)
夏衍对于电影事业的贡献(一生被家国情怀萦绕)1925年底,夏衍从学校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担任国民党驻日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1924年,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途经日本时,夏衍和同学前去迎接,受到孙中山热情对待,加入中国国民党。1919年,受五四运动激发,和同学共同组织杭州五·八游行。1920年夏,毕业,秋被保送赴日本留学,接触马克思主义。1921年2月,考入日本九州明治专门学校电机专业。
作为一名编剧,在编剧届有一个声雷震震的比赛叫“夏衍杯”,由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电影局,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和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共同主办的,每年一届,也是国内唯一一项电影剧本的政府奖,被业内称之为中国电影编剧的“奥斯卡奖”。
既然以人名命名,足见这个人对于中国电影届剧本的贡献,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是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眼中的这位电影文学剧本的奠基人物——夏衍先生。
一、夏衍是何许人也?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开封。让我们来看看夏衍老先生的生平:
3岁丧父,1915年进入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染色科。
1919年,受五四运动激发,和同学共同组织杭州五·八游行。
1920年夏,毕业,秋被保送赴日本留学,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1年2月,考入日本九州明治专门学校电机专业。
1924年,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途经日本时,夏衍和同学前去迎接,受到孙中山热情对待,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5年底,夏衍从学校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担任国民党驻日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翻译。
1929年翻译《母亲》,并参与筹备“左翼作家联盟”,并于次年当选为“左联”执行委员。期间结识了郑伯奇、阿英等人,10月,与郑伯奇等人创办上海艺术剧社。
1933年中共上海文委电影组成立,夏衍任组长,阿英等为委员,从此夏衍开始涉足电影剧本创作。
1935年为躲避国民党搜捕,在一公寓躲藏三个月,并创作出多幕剧《赛金花》。
1935-1937年这段时间他创作欲旺盛,完成两个独幕剧,一个历史剧《秋瑾》和著名报告文学《包身工》。
1937年他完成了代表剧作之一的《上海屋檐下》。
抗日战争爆发后,夏衍辗转各地开展救亡运动,创办《救亡日报》并坚持了3年多的时间。
1940年完成《心防》。
1941年因皖南事变发生,夏衍抵达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人筹办《华商报》。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辗转到达重庆,负责主持中国共产党在当地的文化活动,并完成另一代表剧作《法西斯细菌》。之后他先后赴上海、南京、香港等地主持当地共产党的文化活动,并从1944年起担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夏衍任上海军管会文管会副主任,之后陆续担任上海市委常委等职,负责上海的宣传工作。
1954年,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分管电影与外事工作,
1955年到任。此后他写出了剧本《考验》,将《祝福》、《林家铺子》等小说改为电影剧本。
文化大革命中,夏衍被打倒迫害,投入监狱八年。
1977年后复出,1979年当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1982年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
1985年文化部为表彰夏衍对中国电影事业的贡献特颁发荣誉奖状。
1994年在95寿辰之际,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1995年病逝于北京,骨灰撒入钱塘江。
看着夏衍先生的生平,感受着他一生的创作和生活足迹,甚至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缩写,更是时代浪潮下老一辈文人的跌宕命运的缩影。
他是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中国革命电影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左翼电影运动开拓者,组织者领导者之一。
他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至今仍让后人敬仰。
二、前无古人,后有来者,从夏衍先生的电影中窥探他的内心世界与爱国情怀。1.《狂流》
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左翼影片“,无声故事片,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出品。
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主要演员有胡蝶(电影皇后)等。是最早的现实主义影片之一,影片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侵吞修堤款,勾结地方黑暗势力破坏人民的仇恨嘴脸,歌颂了中国农民善良朴实,敢于与洪水与封建地主和社会罪恶势力英雄斗争的精神。
该片第一次在中国电影中描写了农村的阶级斗争,影片镜头处理灵活真实,水灾场景采用长江水在新闻片中的真实画面,大大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有很强的感染力。
2.《春蚕》
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出品,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
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这是夏衍将现代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第一次尝试,最大程度体现了改编者的意图,是现实主义力作,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电影史上最为出色的改编新文学作品的杰出作家的地位。
影片《春蚕》的出现标志左翼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影片叙述了中国浙东蚕农在帝国主义军事经济的侵略下一步步陷入破产的悲惨经过。《春蚕》的改编既忠于原著,又按照电影艺术的要求,发展了原著。主要采用矛盾其他小说中的一些情节丰富了电影的内容。
特别值得一提的事,程步高导演对于影片的处理朴实无华,为了拍摄“养蚕”这场戏,程步高导演特地从浙江请来老蚕农做顾问。
这不禁让我感慨,现在很多影视剧将大部分制作费用用来请大牌明星,甚至有人拿着高薪片酬,用绿布抠图就把戏给演了。粗制烂造就不提了,这样的明星迟早会糊,观众还是愿意为敬业和演技派的演员买单的。
三、夏衍先生对电影理论贡献他的影片在尊重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指导下,注重在生活的潜流中反映时代的波澜,特别注重对于艺术描写的真实性的追求,不仅追求真实的把握生活中现实存在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更重要的是追求再定叙事和造型各个方面都以细腻朴素的手段再现出真实的效果来。
例如,在传统叙事方面,夏衍曾强烈主张建预定时空自由的特点,不应研习戏剧的叙事经验,他甚至提出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和心理小说的叙事方法更符合电影的规律,这种比较开放的顶观念对写实性电影比较灵活的时空结构和朴素的叙述风格的形成是有很大影响的。
四、一生被家国情怀萦绕,历经磨难而不悔,不止他一个人,还有那一代人。这句话是沈芸对祖父夏衍的评价。没错,夏衍先生的一生可谓百转千回,波澜不断,特别是我看到夏衍先生1925年加入国民党,又在1927年加入共产党,投身社会主义事业中来。
即使在被国民党搜捕,文革中被误解,冤坐监狱八年,依然无怨无悔。幸而,最终沉冤得雪,时间给予他正名。
五、写在最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夏衍先生的时代虽然远去,但是他心中的家国情怀和对电影的执着信念却一直感染者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让我们在喧嚣浮躁的电影市场洪流下,能够依然保持对电影的初心和热爱。
在我看来,电影有两种:
电影是现实的镜子,让我们在认清现实的残忍真相后更加珍惜当下;
电影又是一场梦,让我们在100分钟的光影里感受一场美丽的梦境,梦醒后,继续前行。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光影的世界里体会人间悲欢离合,找到真正的自己。
参考文献和信息来源:
1、百度百科夏衍先生词条
2、豆瓣网夏衍个人页面
3、《中国电影史》(李少白)、中国电影史(钟大丰)、《中国电影图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汇编)、《中国电影百年》正版碟片、还有一些曾经自己自学记录的笔记。
#我要上头条# #中国电影史上堪称伟大的电影#
欢迎关注 @陪你悦读拾光,电影学毕业,研究电影史论和创作手法,现为编剧。不定期更新书评、剧评、影评。有机会的话,想将我眼中的中国电影的发展史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