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老上海的电影(三部关于上海的电影)
好看的老上海的电影(三部关于上海的电影)《花样年华》的成功,除了王家卫的鬼斧神工外,也离不开张曼玉和梁朝伟这两位天赋极高的演员。在华语影坛中,有些人靠相貌,有些人靠演技,有些人靠天生气质。而这两位,偏偏把所有的优势都占了。这也难怪王家卫这个精细的导演,愿意选择和这两位演员合作。而之所以张曼玉将上海的味道演绎的那么的纯正,可能也因为她的祖籍就在那里。王家卫很成功的在自己的光影中,在香港这座城市里,拍摄出了老上海的味道,而他并不是仅仅为了表现老上海的味道。他是通过这种味道,让华人找到一段逝去的岁月和时光。在影片中,当周旋的《花样年华》响起时,观众们才突然的意识到,我们掉进了王家卫的光影“陷阱”里,而让我们陷在这段时光中的诱饵,就是上海这座城市曾经的岁月里,孕育出的一种味道,而这种味道,随着时局的漂泊,在香港也发了根,长了芽。上海在那个年代里,也诞生了几乎是最早一批的华人明星。这里面有阮玲玉,有蝴蝶。而后来的香港导演关锦鹏,还拍摄了一
因为工作的原因,这些年来我接触过几次上海,每次都没有常住,更没有在这个城市工作生活过。但是当在这个城市出差,或者路过的时候,当穿行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的时候,我的心里总免不了想起那些光影中,关于老上海的传奇。
的确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上海这个城市承载了和中华民族有关的太多的传奇,这里有上海滩风云,这里有马永贞传奇,这里也有长三书寓的勾心男女,这里也有漂泊天涯的游子的故乡情怀。
因为这些传奇色彩,又因为上海的大都市身份,所以上海和电影结缘已久。在几乎电影刚刚诞生之初的一两年里,上海就已经开始有了电影的放映。而且上海也是很多著名电影人发迹的地方,
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上海就有了很多著名的电影院,如兰心大剧院、虹口大戏院、大光明电影院。所以在那个年代,上海也被称为“东方百老汇”。
上海在那个年代里,也诞生了几乎是最早一批的华人明星。这里面有阮玲玉,有蝴蝶。而后来的香港导演关锦鹏,还拍摄了一部关于阮玲玉的传记电影,这部电影由张曼玉主演。张曼玉的气质是特别适合演老上海的女人的,倒不是说她长得有多像。也不是说气质上真的就很真实的接近那个年代的上海女人,而是因为张曼玉的形象,特别能够给观众一种老上海的味道,尤其是张曼玉穿上旗袍之后,她就像是从观众的集体想象中,走出的上海女人。
即使王家卫拍摄的《花样年华》的故事发生在香港,但是里面依然离不开上海的味道。《花样年华》的年代背景大概是上世纪的60年代,而里面很多旗袍女人的打扮,很像是30年代上海人的着装。该片中的演员潘迪华就是一个从老上海离开的港漂,即使是在香港生活的时候,她依然是讲一口流利的上海话。
上海话的发音有它独特的味道,这种咿咿呀呀的语调,总是能够让我们这些外地人,感觉他们就好像是生活在温柔乡里。即使是发怒了,即使是争吵,他们依然会保持着自己所特有的“腔调”。
王家卫很成功的在自己的光影中,在香港这座城市里,拍摄出了老上海的味道,而他并不是仅仅为了表现老上海的味道。他是通过这种味道,让华人找到一段逝去的岁月和时光。在影片中,当周旋的《花样年华》响起时,观众们才突然的意识到,我们掉进了王家卫的光影“陷阱”里,而让我们陷在这段时光中的诱饵,就是上海这座城市曾经的岁月里,孕育出的一种味道,而这种味道,随着时局的漂泊,在香港也发了根,长了芽。
《花样年华》的成功,除了王家卫的鬼斧神工外,也离不开张曼玉和梁朝伟这两位天赋极高的演员。在华语影坛中,有些人靠相貌,有些人靠演技,有些人靠天生气质。而这两位,偏偏把所有的优势都占了。这也难怪王家卫这个精细的导演,愿意选择和这两位演员合作。而之所以张曼玉将上海的味道演绎的那么的纯正,可能也因为她的祖籍就在那里。
而梁朝伟除了主演过《花样年华》这部和上海有关的影片外,其实他还主演过另一部著名的和上海有关的影片,这部影片来自于另外一位极具才华的华人导演侯孝贤。这个电影的名字叫《海上花》,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这个影片并没有在上海实景拍摄。但是在精致的摄影棚里,更显示出了上海那个时代的“忧郁”。
《海上花》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清末,影片中讲述的是“长三书寓”的故事。这里的“长三书寓”指的是那个时代的高级妓女,以出卖色相和表演技艺为生。但是她们不同于普通的低级妓女,她们更多的给客人一种情感的寄托。用导演侯孝贤的话说,男人们在宗法社会中是无法恋爱的,而“长三书寓”与其说是给男人提供一种寻欢作乐的场所,还不如说是给男人们提供一个可以“谈恋爱”的地方。
《海上花》整部影片,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这种拍摄方法,也是侯孝贤的独特风格。整部影片中,凝漫着充满着淡淡忧伤的配乐,在这种配乐之上的,则是全片咿咿呀呀的上海话的对话。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就是上海话的对白,老上海话属于吴语,这种语言几乎是“长三书寓”的官方语言。
《海上花》这部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如果说《花样年华》的剧情是隐晦的,而《海上花》这部影片的剧情则是平淡的,没有任何的伏笔和悬念。侯孝贤导演就是用这种类似于家长里短的剧情,来表现老上海的那种淡淡的时光。影片在一场酒局中开场,这个酒局的长镜头里,作为影片最大明星的梁朝伟,几乎没有没有了任何的星光。他的形象完全被“藏在”了那个旧上海的影像中。
我之所以知道《海上花》这部影片,是因为几年前看过贾樟柯导演的《海上传奇》,这部影片中介绍了很多和上海有关的电影人。其中就包括侯孝贤的这部《海上花》,其实在拍摄《海上花》这部影片之前,侯孝贤几乎没有接触过上海这座城市。当时为了拍摄这部电影,侯孝贤还专程来到过现在的上海,他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觉,就回去在摄影棚中,拍摄了全是内景的《海上花》。
贾樟柯导演的《海上传奇》是一部关于上海的纪录片,在这部影片中,贾樟柯安排采访了很多和上海有关的传奇人物。这里面有上海大佬杜月笙的女人,有新晋文学新秀韩寒,有《小城之春》的主演韦伟,也有《花样年华》和《海上花》里的演员潘迪华。
在所有人的心中,上海都有它特殊的情感寄托。在这部影片中,上海还是一座城市,但是它所承载的,已经不仅仅是钢筋水泥,人来人往。这座历史不长的城市中,却承载了太多的,关于这个民族,关于这个民族中男的女对于生活,对于历史,对于时光的眷恋。
虽然现在走在上海的各个角落里,如果不仔细的想,我们也很难感受到那种关于老上海的旧时光。但是每当提起上海的时候,每个华人心中,都免不了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情愫。当然这里面有近代文化人的功劳,比较突出的如张爱玲。关于上海人穿旗袍的记忆,几乎就是张爱玲所引领的一场历经百年之后,仍没有衰减的风潮。
所以老上海的时光和味道,并不在这座城市里,而在漂泊在天涯或者眼前的游子的心中。人们对于老上海的感受,全然的是一种记忆,是一种回味。所以在拍摄关于上海的电影人中,很少有人有着对上海最直观的认识。他们更多的是在一个民族的回忆中,找寻老上海的味道。如王家卫在香港的时空中找到了30年代的上海,如侯孝贤,在室内混烁的烛光中找到了清末的老上海,如贾樟柯,在所有人的回忆中,找到了老上海。所以老上海是一个念想,是一种情怀,也许它并不存在,但是它将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