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与我的前半生哪个早(伤逝与我的前半生)
伤逝与我的前半生哪个早(伤逝与我的前半生)这一跪,彻底打动了子君。于是两人决定打破旧俗,开始同居。而涓生呢,表面上谈论新思想、新社会,可面对外人的讥笑和轻蔑,他却有点瑟缩,全然不如子君那般大无畏。可他为了得到子君,也学着电影里那些桥段,拉着子君的手,一条腿跪下去了。可以说,《伤逝》和《我的前半生》男女主的设置是一脉相承的,不管是因为经济原因,还是因为精神层面的问题,都是女主被抛弃;但不同的是,不一样的时代下,同样的开场,却有着不同的结局。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新式男女开始对自由爱情展开热烈追求,同时对封建婚姻的抵触也日益强烈,这也促进了子君和涓生的爱情进展。涓生只是一个穷书生, 和子君在一起,谈论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泰戈尔,谈雪莱……,子君喜欢上他的博学。子君的家族虽然迂腐,却还是有点实力的。为了能和涓生在一起,子君变成了大无畏者,不惜和家里人闹翻,不怕旁人的指指点点,更是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
《伤逝》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篇爱情小说,说起这部小说的诞生,也和鲁迅自己的感情经历有一定的渊源。
1925年10月20日,许广平与鲁迅两人相恋。这一天晚上,在鲁迅西三条寓所的工作室,鲁迅坐在靠书桌的藤椅上,许广平坐在鲁迅的床头,27岁的许广平首先握住了鲁迅的手,鲁迅同时也向许广平报以轻柔而缓缓的紧握。于是,鲁迅首先对许广平说:“你战胜了!”许广平不禁报以羞涩的一笑。第二天,刚刚写完小说《孤独者》四天的鲁迅,又一气呵成了一篇以婚恋为题材的,充满生活哲理和抒情色彩的小说——《伤逝》。
《伤逝》通过涓生的独白,描写了他和子君的爱情婚姻故事,两个追求新式婚姻的年轻人,突出重重阻碍,终于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可最后却不能善终,落得一“逝”一“伤”的悲惨结局。
1982年,香港作家亦舒出版长篇小说《我的前半生》,小说的思路从《伤逝》延伸而来,把男女主人公搬入到了80年代的香港,并为他们安排了续集;2018年,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播出,随即火爆荧幕,剧中的子君和俊生,再次变成了大上海的都市男女,在社会的压力和情感的考验中面临着自己的婚姻危机。
可以说,《伤逝》和《我的前半生》男女主的设置是一脉相承的,不管是因为经济原因,还是因为精神层面的问题,都是女主被抛弃;但不同的是,不一样的时代下,同样的开场,却有着不同的结局。
相同之处:经济和精神,无论哪一样不能共同成长,都一样落入被抛弃的下场。- 《伤逝》: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犹如海市蜃楼,朝不保夕。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新式男女开始对自由爱情展开热烈追求,同时对封建婚姻的抵触也日益强烈,这也促进了子君和涓生的爱情进展。
涓生只是一个穷书生, 和子君在一起,谈论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泰戈尔,谈雪莱……,子君喜欢上他的博学。子君的家族虽然迂腐,却还是有点实力的。为了能和涓生在一起,子君变成了大无畏者,不惜和家里人闹翻,不怕旁人的指指点点,更是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由此看出,子君还是很有独立思想的,为了爱情更是不顾一切。
而涓生呢,表面上谈论新思想、新社会,可面对外人的讥笑和轻蔑,他却有点瑟缩,全然不如子君那般大无畏。可他为了得到子君,也学着电影里那些桥段,拉着子君的手,一条腿跪下去了。
这一跪,彻底打动了子君。于是两人决定打破旧俗,开始同居。
经济上是紧张的,他们只是租了两间房,买了简单家具,还卖了子君的戒指和耳环,勉强置办了一个家。涓生在馆里工作,收入微薄。子君在婚后展示了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状态,她养了几只鸡,喂了一条狗,操持家务,学习厨艺,很乐意地在家做个小女人。
可在涓生眼里,子君变了,变得忙碌了,也不爱读书和散步了。于是他心中就冒出了一句话: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雪上加霜的是,涓生被“小东西”举报,弄丢了工作。这下他们彻底变成贫贱夫妻了。到了冬日连火炭都烧不起了,吃饭也成了问题,子君不得已杀了自己喂的油鸡,又把狗丢弃了,为此,子君变得郁郁寡欢,看起来更不快乐了。
失业后的涓生,开始在报纸上打广告找差事,又一边忙着写信投稿,可都是遥遥无期的事情,这个时候,他又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这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而去,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即自责,忏悔了。
这样纠结了很长时间,涓生终于下定决心告诉子君这个残忍的事实了。
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她听了,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苏生,眼里也发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
后来,子君被父亲领走了,回到了自己家里,定然是遭受到了很多冷眼和嘲讽吧,郁郁而终,很快便死去了。
得知子君死去的涓生,后悔不已,悔恨交加,于是写下了这样的开头: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这段开头轰轰烈烈的爱情,最终却落了一个一死一伤的结局,从表面上看,是经济窘迫的原因,贫苦使得他们都变成了凡夫俗子,离最开始的浪漫越来越远了。
而深处分析一下呢?
子君虽然是新时代女性,摆脱了旧思想的约束,但骨子里还是旧女人的思路,婚后就过起了依靠丈夫的小日子,只关心柴米油盐,不再读书,不再思考,涓生就像一张“长期饭票”。
而涓生呢,也有很多男人的劣根性。仅仅用了三个星期,他就读懂了她的身体和灵魂,也就是说,对她已不再有新鲜感了;当日子潦倒到过不下去的时候,他开始嫌弃她,觉得是她拖了自己的后腿,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可以说,他是非常自私的一个人。
然而,子君的离开和死亡,并没有改变他的前途,离开她以后,他并没有过上那种新生的日子,也许那一刻他才开始后悔吧。
《伤逝》中所表现出的爱情现实是残酷的:不管婚前是如何浪漫和前卫,一旦跌入尘埃中,就变了味道。物质的匮乏,经济的贫困,都可以成为打散一对恋人的利器。
2.《我的前半生》:富足的物质生活下,当精神世界渐渐远离时,婚姻一样朝不保夕。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子君和俊生生活富足,住着高档的大房子,家里有保姆,出门有宝马,可谓是羡煞旁人。但子君也是可悲的,就像一只被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早已失去了自己的活力,一针一线都要伸手向老公要钱。
子君做了十年的全职太太,只会逛街消遣,早已和社会脱节。她虽然能照顾好俊生的生活起居,却不懂他的工作压力和焦虑。也是这些成为了他们离婚的源头。夫妻双方不能同时进步的时候,那么留在原地的一个,就是被遗弃的那一个。
就像舒婷的《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俊生只是凡夫俗子,他也需要有人分担他的压力,有人开解他的焦虑,而不是子君那样,只会在家打扮自己,还要时时追查他的行踪,怀疑他,指责他。
这也是为什么俊生会喜欢上相貌平平的凌玲。因为凌玲能给予他工作上的支持,能理解他工作中的烦恼。在这时,作为花瓶的子君,显然没有任何优势了。
这里的子君和《伤逝》中的子君一样,一旦进入了婚姻,就放弃了自我成长,沉迷于婚姻中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自动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封闭自我,也是自我放弃的一种,当精神上不能与对方达成共识,当认知上已和对方拉开距离,再坚固的爱情,也会不堪一击。
所以说,《我的前半生》是《伤逝》的延续,20年代的涓生和子君就算没有经济问题,他们的婚姻能长久吗?亦舒用《我的前半生》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显然是不能的,仅仅半年,涓生就对子君有了嫌弃的看法,怪她不再读书,不再思考,不如以前活泼有生机了。那么以后的漫漫长日里,他怎么可能不会变心呢?
两部作品虽然有着延伸的关系,有着同样的男女主角名字,连情感波动都是一样的,可《伤逝》中的子君回到娘家后,就在冷眼嘲讽中渐渐凋零,直至死去;而《我的前半生》中子君虽然被抛弃了,却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获得了一片天地。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下场呢?
不同之处:一样的开场,却有着不同的结局,这和时代的变迁密不可分。- 女主的设置是一脉相承的。
不管是20年代里的子君,还是活在当下的大上海的子君,其实从灵魂上讲是一样的人。她们起初都具备良好的知识与修养,心地单纯且善良,没有受到不良恶俗的污染;在遇见爱情的时候,都奋不顾身,有着大无畏的精神,(子君遇见俊生时,俊生还很穷。);甚至在遭受抛弃的时候,都没有死缠烂打,要死要活,而是认清了现实之后,选择有尊严的离开。
同时,造成她们悲剧的根源也是一样的:都是在婚后就放弃了自我成长,变成了一根依附于老公的长藤。《伤逝》里的子君每日养鸡喂狗,忙着一日三餐,虽然辛苦却乐在其中,她已经把自己完全当作涓生的妻子,而忘了自我;《我的前半生》中子君觉得女人依靠男人天经地义,只有嫁不出去的女人才会拼了命的在职场打拼。也是这样的认知,渐渐地摧毁了她们的爱情,也导致她们遭到了被抛弃的下场。
- 男主的自私绝情也始终如一。
《伤逝》里的涓生,最初喜欢子君的勇敢活泼,可婚后他们生活贫困,子君不得已操持家务,终日为柴米油盐发愁,这明明是涓生造成的现实,他还嫌弃子君不像以往那样风花雪月了。
当涓生丢了工作,彻底潦倒之后,他又觉得是婚姻拖住了自己前进的脚步,想让子君离开,甚至幻想了她的死亡,可谓自私至极。
《我的前半生》中,子君为了照顾家庭选择离开职场,为俊生生儿育女,照顾他的日常起居,才能给俊生提供了一个舒心安心的后方,让他在职场上拼搏,可取得成功的俊生转脸就忘了子君的付出,反而嫌弃她不与社会共进步,不能与他分担压力了。抛去道德层面,这样的男人也是忘记了过去子君的付出,只记得自己的给予了。
在男主设置这点上,涓生和俊生也是一样的,都是自私的,遇到问题的时候,只为自己找借口,全然不顾对方曾经的付出了。
那么,在这样的男女主设置下,悲剧是必然的,两个子君都失去了婚姻的庇护,被弃之敝履了。
- 同样的设置,同样的悲剧,女主的结局和时代的关联。
20年代的子君,离开了涓生,被父亲带到家中,在那个封建思想还很严重的时代,一个女子和男人同居后被抛弃,是何等丢人现眼的事。即便回到了家里,也少不了旁人的闲言碎语和冷嘲热讽。
本来为了自由爱情不顾一切的子君,现在要遭受这些非议,自然是痛苦的,而她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靠自己双手立足于社会,长时间的郁郁寡欢也是导致她死亡的原因。
而《我的前半生》中,子君生活在现代,不要说恋爱分手,就是离婚也是属于正常现象,大众并不会对此议论纷纷。而且女性也早已拥有自己的半边天,子君虽然年纪不小了,又带着孩子,但一样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不过是从头开始罢了,但绝不会被逼到要死要活的地步。
时代的发展让女性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相夫教子,也可以在职场驰骋,这就是时代的不同,赋予了两位子君不同的生命走向。
女性想要在婚姻中永葆青春,即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又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成长。物质和精神,无论哪一步落后了,都有可能遭遇婚姻的危机,毕竟,没人会愿意站在原地一直等待,只有自己能和对方并肩前行,才能领略到同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