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悬疑片结局反转(这部华语悬疑片惊艳开场)
经典悬疑片结局反转(这部华语悬疑片惊艳开场)拍照片,敲键盘,旋即,一篇名为《65快速道路严重车祸 千万超跑成废铁 已婚立委地下恋情曝光》的社会新闻大功告成。故事开始于一个滂沱雨夜。男主小齐的车抛锚,于是他在驾驶座上打盹。这是部华语片!请无视糟糕的引进名,浸入这个黑暗童话。(剧透预警)
作者:胡闹小马
5个月前,你被“西班牙神作”《看不见的客人》刷屏了吗?
△《看不见的客人》,类型: 悬疑 / 惊悚 / 犯罪
电影中的多重反转扣人心弦,堪称惊艳,豆瓣评分也一路高歌猛进,来到8.8分的逆天水平。如今,在上海电影节大放异彩的同类型片《目击者之追凶》来到大众面前,细节的细腻程度和完成度媲美前者。更重要的是:
这是部华语片!
请无视糟糕的引进名,浸入这个黑暗童话。
(剧透预警)
故事开始于一个滂沱雨夜。男主小齐的车抛锚,于是他在驾驶座上打盹。
拍照片,敲键盘,旋即,一篇名为《65快速道路严重车祸 千万超跑成废铁 已婚立委地下恋情曝光》的社会新闻大功告成。
小齐开车赶回报社,一辆车突然从右侧笔直撞来,小齐的车在原地旋转了一圈有余。
开场6分钟,3场车祸,小齐1人贯穿其中。
修车行老板阿吉告诉小齐,他的车是换了壳的事故车。于是小齐找到认识的警局领导,希望对方帮忙查一查这车的来历。
结果发现,车正是九年前小齐目击车祸中被撞的那辆。
小齐的报道出现事实性错误,适逢报社裁员,他失业了。他找到记录当年车祸场景的相机,发现里面的照片被删了几张。删照片的人,正是让他失业的现任总编。
带着报复心,小齐义无反顾地顺着车祸这条线查了下去。
“凡走过必留痕迹”,修车行老板阿吉轻飘飘的一句话成了全片的隐线。之后的抽丝剥茧,寻踪觅源。当真相越来越近,人性黑暗也随之浮出水面……
(剧透基本结束)
虽只是其第二部长片作品,但台湾80后新人导演程伟豪毫无怯意,他无疑是个十分注重细节的人。
独特的“窥望式镜头”提供了不同的刺激视角。
大量使用的手持摄影带来简洁的节奏,精心设计的几处镜头让人倒吸冷气。比如下面这幕“碎镜之眼”(密集恐惧症患者请跳过)
剧本注重前后对应,脉络清晰。台词基本无雷点。情节在经过反复推敲后能仍自圆其说,利落的碎片化剪辑带来不断的反转闪回营造类型片追求的“烧脑感”,
很好地诠释了导演追求的“没有人可以看到真相的全貌,因为我们都是散落其中的碎片”的效果。
△碎镜海报内含隐喻
选角上,程伟豪的眼光也值得肯定。
男主小齐但并不是孤胆英雄,而是走在黑白两道。庄凯勋很好地诠释了这个另类硬汉,时而一身正气,时而颓然无力,坚定追凶和插科打诨集于一身,拿捏到位。
让人惊喜的是,庄凯勋还对本片剧本做出巨大贡献——构思出电影中的一层反转。
配角们也都演技在线。
饰演Maggie的许玮甯已是第二次与程伟豪合作(算上还没上映的《红衣小女孩2》应该是三次了),导演对她也已足够信任,认为这个冷艳上司的角色“对她来说游刃有余”。
这一笑看得心都化了……
修车行老板阿吉也是当年车祸的知情者之一,但小齐并不知道这层关系。当小齐谈到车祸时,阿吉脸上闪过的一丝惊异被细腻地表现出来。
不过最让人惊艳的李淳。对,就是李安导演的二儿子,《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的杨阿福。
李淳饰演警察阿纬。他的初次登场在警局,镜头始终绕开正脸,让人直觉这不是个简单的角色。
△阿纬始终位于镜头一角甚至之外
此次为了准确拿捏阿纬内心的黑暗状态,他很早就开始看精神心理学方面的书。出道六年,他对角色也有了自己的把握,比如在拍摄阿纬家里的戏时,李淳会为了找到角色在家的自在感,脱鞋在片场走来走去,即使片场的地板非常脏。为了保持状态,他就一直维持同一个神情,减少跟其他人的互动。
镜头里,他的眼神始终透着一股狠劲儿,观众可以随着他的动作攥紧拳头,咬紧牙关。
连剪指甲的细节也能让人结结实实地感觉到害怕。
这个角色台词不算多,却挑起大梁,承包了那几句经典。
△“每个人都想查到真相,知道了,然后呢?”
不少人称这次李淳“奉献了职业生涯最佳表现”。此番他完全融入进戏里,表演和台词功力都较之前有了长足进步,诠释的内容立体,有血有肉。
长期以来,李淳都背着“李安儿子”的标签和相伴而来的压力,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宣传期,他无奈地说“只能继续演戏,继续累积作品,希望可以找到自己的身份”。
这一次,他大概是找到了。
回归电影本身,《目击者之追凶》也存在一些硬伤。
小硬伤,比如男主小齐开着惹眼的红色宝马跟踪,竟无一次被发现。
比如没有交代清楚的阿吉的死因。
△阿吉也被称为“本片死得最冤的”
大硬伤,比如小齐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暴露了或大或小的黑暗面,情节的推动更多靠巧合,显得“玄幻”。
△随便一截图都是推动情节的重要线索
再比如,片中的公检法角色近乎透明,重大案件查不清楚,平时的工作几乎就是收好处再办事。
男主发现凶手的位置后,没有打电话请求帮助,而是随便找了件趁手武器就敲门,也进一步凸显了公检法位置的缺失。
不过瑕不掩瑜,如前所说,这部《目击者之追凶》的细节细腻程度和完成度完全可以媲美《看不见的客人》,是华语电影少有的用心之作。
豆瓣的影迷为它打出了8.1的高分——好于 89% 悬疑片和 87% 犯罪片,也证明说明水平。
《目击者之追凶》的英文片名是”Who killed Cock Robin”,来自英国黑暗童谣《谁杀死了知更鸟》。
童谣中知更鸟被杀害,凶手和旁观者在一旁冷静地诉说它的死。而电影中,一只CG动画小鸟在前后各出现一次,提供上帝视角,点明“目击者”主题。
影片结尾处,找到自我的男主说了一个冷笑话,
小明从小就好喜欢好喜欢搜集鬼故事。
有一天他跋山涉水,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一间专门卖鬼故事的书店。
小明说,老板老板,哪一本鬼故事最可怕。
老板想了想之后,就从背后拿出了一本书,老板跟对小明说,如果要买这本书的话,千万千万不要翻到最后一页,因为最后一页,最可怕。
小明二话不说,跟老板说,我要买。
老板说,1000块。
小明很兴奋地抱着书跑了回家,但是还是经不住好奇心,直接翻到最后一页。
没有想到最后一页竟然写着上——
建议售价15块……
鬼,固然可怕。但比鬼更可怕的,是人。
在黑暗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目击者,更是参与者。
《目击者之追凶》好看吗? 单选
0人 0%
好看
0人 0%
一般
0人 0%
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