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女人是男人必看的经典片(经典电影闻香识女人也是翻拍)
闻香识女人是男人必看的经典片(经典电影闻香识女人也是翻拍)但查理和这些同学不同,他是特困生,是靠奖学金才进入这所名校的,家里不仅没钱没势,父亲还抛弃了他,母亲改嫁。这件事对另外那些家里有钱有势的同学算不了什么,因为他们的父母就是学校的校董,校长也不敢得罪。在精英私立学校上学的查理和另外一位富家子弟同学目击了捉弄校长的人。但查理不知道是告密自保好,还是严守秘密好。校长用直接推荐哈佛大学名额的机会诱导查理,而守口如瓶的结果是不仅上不了名校,还会被开除。
每当那首熟悉的旋律响起,那段美丽的探戈舞跳起,我们立刻会被带入电影《闻香识女人》的世界。
这场经典的探戈舞戏以及阿尔·帕西诺高超的演技,使我们初看这部电影时完全被退役盲人中校这个角色所吸引,以至于忽视了年轻人查理这条故事线。
实际上查理这条故事线非常重要,与盲人中校自杀未遂的主线一暗一明共同构成了电影的戏剧矛盾。
简单梳理一下查理的故事线:
在精英私立学校上学的查理和另外一位富家子弟同学目击了捉弄校长的人。
但查理不知道是告密自保好,还是严守秘密好。
校长用直接推荐哈佛大学名额的机会诱导查理,而守口如瓶的结果是不仅上不了名校,还会被开除。
这件事对另外那些家里有钱有势的同学算不了什么,因为他们的父母就是学校的校董,校长也不敢得罪。
但查理和这些同学不同,他是特困生,是靠奖学金才进入这所名校的,家里不仅没钱没势,父亲还抛弃了他,母亲改嫁。
在这样一个需要支持的重大人生时刻,查理的父亲却是缺席的,而另外那位同学的父亲则一直在身边。
如果查理用告密换取名校名额,良心会一辈子受谴责,就算去了哈佛,也是个为私利出卖朋友的小人。
但如果他坚持保密,就会被开除,则永远失去了改变出身的机会,更得不偿失。
以上就是在阿尔·帕西诺饰演的盲人中校出现前,电影另一位主角查理的故事。
影片先借查理给观众抛出了一个道德难题:是告密保前途好,还是保密毁前途好?
接下来,编剧并没有着急帮查理做出这个艰难选择,而且这两个选择看上去都不理想。
剧情先把查理这条线索放下,开启了主线故事。
查理应征了学校附近一家人感恩节周末陪护的工作,想挣点外快买回家的机票。
陪护对象是这家人的盲人亲戚,也就是退役赋闲在家的弗兰克中校。
从查理接触到弗兰克第一分钟开始,他就意识到这个人非常难相处。
两人的年龄、经历、脾气、性格都大不相同,而且弗兰克中校也和其他正常退休老人不同,他非常毒舌,满口黄腔,做事乖张。
这些让还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年轻人查理无所适从。
这种两位男主差异极大却能融洽相处,相得益彰,甚至相互救赎的电影,是欧美影视中一种叫做“哥们电影”(Buddy Film)的类型片。
这种类型片一般以两个差异极大的男性为主角,并常常与西部片、公路片、动作片等其他类型片结合。
同类型中比较出名的影片还有法国的《触不可及》和风靡中国一时的“哥们公路片”《绿皮书》。
同样经典的两部“哥们电影”
但《闻香识女人》和《绿皮书》中黑人与白人的种族矛盾不同,也和《触不可及》中健全人与残疾人、穷人富人、黑人白人、高阶层与低阶层人的矛盾不同。
这部电影中查理和弗兰克矛盾的根源是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
查理是人生刚起步的年轻人,马上就要进入社会,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来到上校家做陪护工作,就是他与社会的第一次接触。
查理处在人生即将开始的十字路口。
而弗兰克上校则正好相反,他已经为社会服役多年,做出了一生的贡献。
他自己说人生的高光时刻就是站在宣誓就职的林登·约翰逊总统旁边。
林登·约翰逊是在肯尼迪被刺后,由副总统晋升为总统的,所以弗兰克中校也算是见证过国家重大历史时刻的人物。
但现在却被人遗忘又眼瞎,只能窝在侄女家,领着退役津贴无人问津,成了一个需要人照看的老废物、累赘、烟鬼和酒鬼,和曾经的荣光与地位有着巨大差距。
这个巨大落差就解释了弗兰克为什么言语毒辣,做事不给人留面子,还不断重复那句美国军队的口头禅“呜哈”。
他强装硬汉的行为实际是为了掩盖了内心的失落。
弗兰克处在的是人生末尾阶段即将开始的十字路口,在见到年轻人查理之前他已经对人生失去希望,决心自杀。
《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的确讲了一段忘年交友谊,也有人解读成“男人之间的故事”,但这都只是表面,它的本质是两个人生阶段迥异的人互相救赎了对方。
两个人都面临人生的新阶段,都不知所措。
一个差点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一个则差点自我了断,但好在他们遇到了彼此。
只有看到这一层,才能真正理解电影《闻香识女人》的深层含义。
已经在社会上做出过巨大贡献但现在被遗忘的老兵,挽救了一个前途可能被毁的青年,而即将进入社会的青年也以一张白纸般的纯洁,让眼瞎的老兵意识到自己还能正常享受人生,并且还在查理遇到困难时扮演了“父亲”的角色。
弗兰克那段充满社会阅历、慷慨激昂的演讲不仅保住了查理的学籍,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这部电影对尚未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和退休老人的双重人文关怀,让人始终感觉一股温情贯穿其中,这也是它成为经典,感动无数观众的原因。
实际上《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并不是完全原创,也是翻拍。
早在1974年意大利就有一部叫做《女人香》的电影,这部意大利版《女人香》根据意大利作家乔瓦尼·阿尔皮诺的小说《黑暗与甜心》改编。
里面的退役军官同样也是很难相处,但最终和少年成了朋友。
《闻香识女人》原著
意大利版《女人香》电影中的盲人军官与少年
美国版保留了原著和原片中少年陪同眼瞎退役军官出行的主线,但增加了少年在学校遇到难题这条新故事线,这在原著和意大利版电影中没有。
这条新增的故事线不仅丰富了查理这个人物,还使影片真正成为一部双男主“哥们电影”,也使整部电影的戏剧矛盾更加尖锐对立,比意大利版《女人香》流水账式叙事更好看。
当然好莱坞自身的影响力和阿尔·帕西诺的知名度、演技也给美版《闻香识女人》增光不少,比如那段绝美的探戈舞,还有弗兰克中校那段直击心灵的演讲等等,都是美版《闻香识女人》永恒经典的桥段。
影片中还有两处精妙的镜头,一直被我们忽略。
这两个镜头在那段长达5分钟演讲戏的开始和结尾,两个大全景中我们可以看到讲台上一句金色格言写着:
The Place where People Meet to Seek the Highest is Holy Ground.
众人相聚寻求至高之处,就是圣地
这句话是导演刻意展示给观众看的,也是全片的核心价值导向。
这句格言引用自德裔美国政治和社会伦理学教授菲利克斯·阿德勒,他还是有影响力的安乐死理念讲授者,宗教学者和社会改革家,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伦理学家之一,开创过“道德运动”。
美国伦理学家菲利克斯·阿德勒
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很明显,指的就是电影中虚构的博德学校,校长吹嘘这里走出过两位美国总统,是领袖的摇篮。
不过这句话出现的时机非常有意思,第一次是校长着急宣布开除查理时,这时镜头里出现这句话是为了讽刺校长的虚伪,指的是这样一个众人寻求至高之处的圣地,培养的却是告密者。
这句话第二次出现则是在弗兰克中校演讲完毕后,这时这句话就不是讽刺了,而是告诉人们真正寻求至高之处的圣地,应该是弗兰克中校演讲中说的那样。
这个圣地应该保护查理这样正直的青年,而不是开除他。
这句话第二次出现在弗兰克中校演讲完
这两处剪辑和场面调度虽然简单,但意蕴深远。
90年代那些经典老电影之所以让人无穷回味,正是由于对每个简单镜头或技法的匠心运用。
你是被《闻香识女人》中的哪个桥段所感动的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