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不败是金庸笔下的人物(金庸笔下无法超越经典武侠电影人物)
东方不败是金庸笔下的人物(金庸笔下无法超越经典武侠电影人物)然而,东方不败这个人物形象与原著中并不符合,却将原著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合理化改造,使其更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是名著改编影视剧中成功的典型。原著中的东方不败是年华已逝的中年男子,练就《葵花宝典》之后,性情大变,不理教中事物,只在深闺过起寻常妇人的生活——绣花、侍候“夫君”,并且羡慕任盈盈拥有的青春年华与女子之身。在原著中也只出现在一个情节中,并不算是主要人物,关于他的武打场面并未详细描写,保持着其神秘感,也不曾与令狐冲有过情感纠葛。但电影对原著进行了改动,将东方不败更加浪漫化、神奇化地塑造,突出了其特殊之处,将他武功的高深莫测具体化、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如湖中练功水滴穿叶、纤细的绣花针对铁质的抗夺命琵琶勾、绣花线刺瞎任我行的眼睛、葵花大挪移产生的天旋地转之感等表现其武功的变化莫测,出神入化),同时也将人物进行浪漫化的塑造(如展示武功时长袖飘飘、红衣飞扬的视觉效果)使得东方不败的人物形象生动、具
最近回味了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由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这一经典人物形象至今让人难以忘怀。林青霞的东方不败造型以日本民族服装装扮,俊美威武,极有东方神韵,为后来者竞相效仿,成为武侠片最具代表的经典人物。由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取材,以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背景加以改编,虽有多处不符合小说之处,却独具一格,在香港、台湾、内地甚至全亚洲和全世界都造成了轰动,堪称香港电影的经典乃至巅峰之作,至今同类题材仍然难以超越。
此影片中,紧张激烈的武林争夺中,各种矛盾力量的争斗残杀,与浪漫唯美的爱情情节,两者相互穿插,矛盾争斗一浪高过一浪,主人公感情也不断升华,情节与节奏相辅相成,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进程,跌宕起伏,震撼人心。以电影的第一主人公——东方不败为例。这个人物的典型表现在他的两面性上。第一是他具有雄霸天下的野心,出手狠辣一招毙命,绝不留情;但同时,令狐冲的出现触动了他内心柔软的部分,让他表现出内心的柔情与同情心,以及痴恋的情感。
在对东方不败的一统天下的野心上,通过他买通扶桑人对付朝廷官员,威逼利诱使之屈服;他痛恨汉人对苗人的压迫,想要带领苗人扬眉吐气,成就千秋霸业;他追杀任我行的党羽,下手找找狠辣绝不留情。通过这些事件中人物性格和行事作风的塑造,突出东方不败这个人物的反面特征。 而从正面来说,他也是深情痴恋着令狐冲,并且为之不悔付出的痴心“女子”。他与令狐冲初次相遇,令狐冲不知他的身份,天真烂漫地将他当成寻常人家跑出来玩耍的女子,处处关心体贴,与他湖中共饮,一见倾心;之后两人又在野外山头赏月谈心,令狐冲将他当成红颜知己,诉说心事,与他弹琴吟诗,这令这个高处不胜寒的江湖传奇人物体验到了平凡人拥有朋友知己的快乐,冰封的心融化了一角,他在令狐冲感慨身世之时给予牵手安慰;在真相大白、针锋相对之时,令狐冲与任我行等人来寻仇,东方不败仍然顾念旧情,处处手下留情,不忍伤害令狐冲,却被他的决绝态度所伤,最终跳崖自尽。东方不败与令狐冲的情感纠葛充分体现了这个武林奇人在狠辣冰冷的外表下,一颗渴求温暖与关爱的心,只可惜他付出的真心不能得到回报,其原因便是由于杀孽太多,毁了自己的幸福。 另外,东方不败的典型性还表现在其性别的模糊。他原本是男人,后来自宫练功,从外貌到心智都趋向于女人,更是爱上令狐冲这个男子。所以两人的爱情,既可以说是断臂之爱,也可算为男女之爱。令狐冲得知真相后虽与东方不败针锋相对,并且刺他一剑,但在他跳崖时却两度舍身相救,以求证两人感情的真实,可见虽说正邪不两立,但面对感情之时,仍会情不自禁。其中性别的因素已经不尽重要,重要的是同在江湖中的感慨身世、惺惺相惜才会互相吸引,不论是知己还是红颜,心动的相遇、愉悦的相处、痴恋的缠绵都是无法抹杀的情感。
东方不败这个人物形象,无疑是具有个性的,他的心狠手辣、权利熏心、痴情绝恋都达到了极致的程度,同时作为叱咤武林的风云人物,也会有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寂寞,也是一个普通人,渴望关爱、友谊、爱情,所以在得到令狐冲的关心后,便对他付出真心,这也是他普通人的一面,而使其成为特殊的个性之处便是他的“变性身份”,与一般女子倾心于男子不同。同时作为“江湖中人”,他的追名逐利也是社会大潮流中的一员,与那些小人物并无不同,在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下都具有普遍性,其特殊之处出便在于他凭借个人能力和野心,接近了权利的顶峰,是其中的“佼佼者”。正是这样普遍与特殊的结合,使这个典型人物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人们惊畏他的狠辣、怜悯他的痴心、赞叹他的能力、唏嘘他的悲剧结局。于是东方不败这个人物形象便成为香港电影史中的典型人物,深入人心,这部电影也因此成为经典之作,为后世所认可和喜爱,是新的流行无法超越的经典。
然而,东方不败这个人物形象与原著中并不符合,却将原著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合理化改造,使其更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是名著改编影视剧中成功的典型。原著中的东方不败是年华已逝的中年男子,练就《葵花宝典》之后,性情大变,不理教中事物,只在深闺过起寻常妇人的生活——绣花、侍候“夫君”,并且羡慕任盈盈拥有的青春年华与女子之身。在原著中也只出现在一个情节中,并不算是主要人物,关于他的武打场面并未详细描写,保持着其神秘感,也不曾与令狐冲有过情感纠葛。但电影对原著进行了改动,将东方不败更加浪漫化、神奇化地塑造,突出了其特殊之处,将他武功的高深莫测具体化、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如湖中练功水滴穿叶、纤细的绣花针对铁质的抗夺命琵琶勾、绣花线刺瞎任我行的眼睛、葵花大挪移产生的天旋地转之感等表现其武功的变化莫测,出神入化),同时也将人物进行浪漫化的塑造(如展示武功时长袖飘飘、红衣飞扬的视觉效果)使得东方不败的人物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不仅让观众为他高深莫测的武功赞叹,也为他惊艳绝伦的外貌形象所吸引。之后任何有关金庸的《笑傲江湖》改编的影视剧中,没有任何一版能够超越林青霞扮演的东方不败,足以见这个角色深入人心的程度,更是体现了本片典型化改造的成功。
影视中 ,创作者想要辩证的无非是道家的“隐世”与儒家的“入世”思想,即华山派弟子寻求退隐江湖,而东方不败与任我行却只想一统江湖。两种不同思想的人发生矛盾冲突,在江湖中漂泊争斗,而最终得到的结论是没有人能够真正的“退隐江湖”,也没有人能真正的“笑傲江湖”。正如片中任我行所说:“江湖,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又如向问天所说:“问天下英雄,谁能真正的笑傲江湖??”华山派弟子在寻求隐逸的途中遭遇祸患,全部葬身江湖;东方不败野心勃勃企图反叛朝廷,最后也落得伤心坠崖的下场。一味“隐世”与一味“入世”都不是最佳的道路,如何在其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才是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电影中引用两次的诗句“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正是对王图霸业与酒醉的虚幻和渺茫的感慨,即便得到了皇图霸业,也比不上人生一场酩酊大醉,体现了“出世”与“入世”的辩证思考。 在传统伦理道德方面,《东方不败》也体现着褒贬两方面的道德评价。电影中体现着人性的“善”和“美”,任盈盈对令狐冲情深意重,多次舍命相救,是真挚爱情的美好;向问天毁容吞碳忠心救主,任盈盈率教徒救父是忠孝的反映;蓝凤凰与岳灵珊从矛盾争吵到生死关头的舍身相救,体现着朋友间的情谊义气。这些爱情、亲情、友情的表现都是伦理道德中真善美的表现。而东方不败勾结扶桑人造反,劫持朝廷购买的西洋军火,对汉族官员威逼利诱,凭借武功高强心狠手辣、滥杀无辜;汉族官员贪生怕死,腐败无能;任我行使用残忍的吸星大法,性情暴戾,独断专制;这些都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所批判丑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