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近几年的综艺:我国综艺这十年 三

近几年的综艺:我国综艺这十年 三在成本、嘉宾、模式、创意等各个方面,网络综艺都在追赶电视综艺。如果从产生之初来看,网络综艺是根于网络文化而发展起来,在限娱令的刺激下,进一步被大众认可,向电视综艺看齐,也是大众化的过程。但是,如果网络综艺没有了网络文化的特色,很难有独立的发展。原本网络综艺是电视综艺的补充,满足网络用户部分群体多样化的娱乐需求。在节目定位、选题以及参与者选择方面,与电视综艺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随着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竞争白热化,电视综艺“现象级节目”不断出现,网络综艺也在渐渐偏离原来的轨道。前期网络综艺节目会通过话题、热点,抛出网络用户群体独到的观点、心声,展示网络世界的文化特点,以求共鸣。现在,伴随着大量国外节目的引进与模仿、大明星的加入,很多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区别度并不是很大,可以说是同类电视综艺的加长版、特供版。例如,《姐姐好饿》将《康熙来了》中小S挑逗男明星环节单独拉出,让小S与男明星互动,以显示现代

与以前一把扇子、一杯茶、一个人就可以做成一档综艺节目不同,如今网络综艺产业也进入大投入、精制作时代。腾讯、优酷、搜狐、爱奇艺等网络平台与大型内容制作公司如光线传媒、灿星制作、世熙传媒、天娱传媒等,或者一些优质制作团队合作。大体量、大制作、大咖明星已经成为各大网络综艺节目的标配,很多节目的制作成本已经达到亿元级别。腾讯视频从2016年起会投入10亿元用于网络综艺扶持,《奇葩说》第三季的招商额超过3亿元,《我去上学啦》第二季每期也将近一千多万成本投入。

随着一线明星、优质团队的加入,网络综艺节目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表明网络综艺逐渐进入到精品化、规模化运作阶段。优质的综艺节目,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资金能够提高节目的制作水准,也会让网络综艺节目进入比赛烧钱大战。

难出爆款

近几年的综艺:我国综艺这十年 三(1)

在国内网络综艺节目大投资、大发展之际,仍存在缺乏爆款、原创能力弱、IP价值不高的问题。除了《奇葩说》,这一档影响力较大的节目,成为网络平台反输电视台的成功案例,网络综艺节目很少再有这样收看群体广泛的节目。很多节目都是观光走马一般,激起小范围水花。

对于优质综艺节目而言,内容仍然是其成功的标准。从这十年的网络综艺节目来看,部分节目具有爆款潜质,但没有形成持续性爆款。《大鹏嘚吧嘚》虽然以新奇、独到的娱乐新闻解读出奇,但也因娱乐新闻的局限性,节目的影响力受限。可能这类综艺节目大众普及性还不够。而《晓说》、《奇葩说》这类节目,越来越倾向于鸡汤文说教,缺少节目之初百家争鸣的效果。最新上线的一些节目,则更加注重名人效应、粉丝经济,邀请明星、大制作团队加入,却陷入原创能力不足。还有一些节目,是引进外国综艺节目版权,进行本土化制作,在内容新鲜感上有所打折。

网络综艺从传播力、影响力、广告吸引能力、营销多个维度来看,目前,很少有很强的爆款。缺乏原创精神、依赖明星和粉丝、难出爆款让网络综艺节目只能一时走红,难以形成成熟的产业链。

独立性不足

近几年的综艺:我国综艺这十年 三(2)

原本网络综艺是电视综艺的补充,满足网络用户部分群体多样化的娱乐需求。在节目定位、选题以及参与者选择方面,与电视综艺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随着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竞争白热化,电视综艺“现象级节目”不断出现,网络综艺也在渐渐偏离原来的轨道。前期网络综艺节目会通过话题、热点,抛出网络用户群体独到的观点、心声,展示网络世界的文化特点,以求共鸣。现在,伴随着大量国外节目的引进与模仿、大明星的加入,很多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区别度并不是很大,可以说是同类电视综艺的加长版、特供版。例如,《姐姐好饿》将《康熙来了》中小S挑逗男明星环节单独拉出,让小S与男明星互动,以显示现代女性的情感需求;《拜托了冰箱》与一般的电视明星访谈节目区别度也不是很大;《我去上学啦》和《爸爸去哪儿》、《爸爸回家了》迷之相似。

在成本、嘉宾、模式、创意等各个方面,网络综艺都在追赶电视综艺。如果从产生之初来看,网络综艺是根于网络文化而发展起来,在限娱令的刺激下,进一步被大众认可,向电视综艺看齐,也是大众化的过程。但是,如果网络综艺没有了网络文化的特色,很难有独立的发展。

网感渐失

近几年的综艺:我国综艺这十年 三(3)

在网络综艺节目沉浸在集体式狂欢的时候,也有一个尴尬的事实,那就是网络综艺的网感也在渐渐消失。

真正的网络综艺节目,一定要具有网感。网感是指在网络文化中,节目要有个性化、社群化,让用户有参与感、伴随感。与电视综艺不同,网络综艺的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观看内容。用户的参与程度,会影响节目的传播范围、速度。对于网友来说,网络综艺不仅是一种观看与满足,也是一种体验需求。

以汪涵在优酷上线的《火星情报局》为例,这个节目是汪涵从传统电视综艺向网络综艺的转型之作。在《火星情报局》中,汪涵依旧延续电视综艺《天天向上》中的“大哥带小弟”的节目氛围,依旧以大哥高高在上的姿态,发挥着掌控全场的作用,同时享受着小弟们的各种吹捧与簇拥。这体现了传统电视人转战网络综艺之后,难以摆脱的思维惯性。而且,就话题内容来说,《火星情报局》比不上《奇葩说》有趣、生动、有深度。同理,小S、蔡康永、何炅、谢娜等人都存在此类问题。

随着传统电视行业人员的加入,网络综艺在题材、流程、模式上也在向电视综艺看齐。看电视的观众与看网络综艺的观众不是一个群体,但是相互影响。网络综艺从模式、内容到具体流程与电视综艺有明显的区别。网络综艺强调个性化、趣味性、互动性、参与性,更在乎用户体验。最近出现的一些网络综艺,看起来与电视综艺相似,用户的网络新鲜感降低。

现在,大明星的加入,取代了一部分网红、主播,让网感更加减少。这样,那些生于网络、长于网络的网红、主播们就被这些明星取代。但是在中国演艺圈,综艺感强的明星,少之又少。很多明星,在综艺节目现场不能起到带动节目活跃的作用,传统、老套的对话不符合网络综艺的氛围。即使是小S、谢娜、何炅这样的主持人加入网络综艺,总感觉他们是换了一个平台在做节目,并没有明显的网络文化区别。

如果纯网络综艺节目无论从运作模式,还是内容制作,没有注重用户的互动参与,没有找到独立于电视综艺的发展之路,很难得到长期的发展。

娱乐至死时代,网络综艺的风向为何变了?

如今网络综艺蓬勃发展,网络综艺与兴起之初有些变化。如果说网络综艺发展初期是为娱乐而娱乐,稍显粗糙。那么如今的网络综艺在娱乐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目的,也比以往精致了很多。说到底,是节目价值观的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节目出现,网络综艺节目价值观已经从单一的娱乐至死观念转向多元化价值观。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是节目制作团队、平台角色、网络文化地位的变化所致。

制作团队变化

近几年的综艺:我国综艺这十年 三(4)

由高晓松、蔡康永、马东三人合作的《奇葩说》取得成功之后,很多知名主持人、商界精英、学者、明星纷纷加入网络综艺。何炅主持《你正常吗》、《拜托了冰箱》;潘石屹主持《老友记之Mr.Pan》;陈丹青、梁文道合作《局部》……同时,爱奇艺、优酷土豆等一线视频网站也纷纷引进优质团队和人才。马东、高晓松、蔡康永、谢涤葵、何炅、汪涵、谢娜、李湘、李咏等加入网络综艺节目。很多主持人、明星的加入,直接带来了电视综艺的制作团队。例如小S的《姐姐好饿》节目有《康熙来了》节目的幕后原班人马。

制作团队的变化,带来节目质量、观感、商业价值的提升。《奇葩说》第三季的招商额已经超过3亿元。这种资源聚集的效应在网络综艺节目中逐渐凸显。

平台角色变化

近几年的综艺:我国综艺这十年 三(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