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从那天起,余庆里的弄堂不时传出爆炸声。小孩子兴冲冲拉着姥姥姥爷赶来,要买爆米花解馋,兜兜转转却找不到炸爆米花的老爷爷。既然毒不死,那就炸死好了。这名中年男子,便是后来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彼时他还是光绪皇帝钦点的翰林学士,本有机会官至宰辅,却愤然离京加入了暗杀团,密谋除掉权倾天下的慈禧太后!几天后消息传来,暗杀团的人实在找不到机会接近慈禧。他眼神暗了暗,低头沉吟半晌,转身写下了一张制作炸药的原料单。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1)

1904年上海的一个夏日,热浪裹着蝉声袭来,让人分外焦躁。

人们大多在家休息乘凉,而一名身着长衫、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却躲躲藏藏来到了余庆里弄堂,闪身进了一间闲置的空屋。

他停在一个放满玻璃瓶的架子前,取下一瓶晶莹剔透的液体,打开笼子,给野猫喂了几滴。

看着它来不及呻吟便当场毙命,男子冷峻的脸上,才露出满意的神情。

这名中年男子,便是后来的北大校长蔡元培。

彼时他还是光绪皇帝钦点的翰林学士,本有机会官至宰辅,却愤然离京加入了暗杀团,密谋除掉权倾天下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2)

几天后消息传来,暗杀团的人实在找不到机会接近慈禧。他眼神暗了暗,低头沉吟半晌,转身写下了一张制作炸药的原料单。

既然毒不死,那就炸死好了。

从那天起,余庆里的弄堂不时传出爆炸声。小孩子兴冲冲拉着姥姥姥爷赶来,要买爆米花解馋,兜兜转转却找不到炸爆米花的老爷爷。

为了研制炸药,蔡元培几次烧伤,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暗杀团的人却见怪不怪。

这里的人和蔡元培一样,大多是满腹学识的有志之士,却恨不得将慈禧扒皮抽筋,啖其血,食其肉。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3)

其实他们都不曾被慈禧抄家灭门,甚至不少还受过清政府的提携之恩。可是没有不死不休的家仇,却有滔天的国恨!

国将不国,何以为家?

这群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有志之士,放弃原本光明的前途,以身践行“暗杀救国”的理念,只因为他们对国家有着难得的赤血丹心!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4)

父母期望

1868年,蔡元培出生在浙江绍兴山阴县的一处私宅,父亲是钱庄经理,蔡家祖祖辈辈都是商人。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清朝,蔡元培的出身十分卑微。

然而在7年前,慈禧就已经通过政变夺取实权,摇身一变成了大清朝最尊贵的女人。

二人的身份,已是云泥之别,按说这辈子都不会有交集,可偏偏蔡元培有个敢于反抗的父亲。

他吃了太多经商的苦,不想让儿子们走自己的老路,便不顾蔡家世代经商的家训,早早为他们设立了家塾。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5)

天有不测风云,蔡元培11岁那年,父亲病逝了。

临终前,他把3个儿子叫到床前,嘱咐他们要用功读书,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失去了顶梁柱,家中经济一落千丈,母亲勉力供他们读书,却因积劳成疾,短短几年便去世了。

接二连三的打击下,读书做官,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成了少年蔡元培心里唯一的信念。

少年憋着一股劲儿,功课样样要做到最好。

夏天蚊虫太多,他就把脚泡在水里看书,冬夜太冷太长,他便映着炉火读书。有次家中失火,专心温书的蔡元培却浑然不觉,是家人不顾危险冲上楼把他拽了下来。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6)

严格而完整的旧式教育,为蔡元培的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他17岁考上秀才,22岁中举人,23岁成为贡生,25岁高中进士,并被光绪皇帝钦点为翰林。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蔡元培在一步步朝着父母的期望前进时,离慈禧也越来越近了。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7)

报国宏愿

1884年,慈禧再次发动政变,罢免全部的军机处大臣,开始了独裁生涯。

没有了权力的制约,她大肆豢养宦官,网罗了108个名厨,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更可恨的是,她对国政横加干预,曾在中国军队取胜的情况下,一意孤行签订了屈辱的《中法条约》,让中国沦为全世界的笑柄。

如果蔡元培只是一个听从父亲遗愿的孝子,想通过科举谋一官半职,安稳度过一生,绝不至于走上与慈禧为敌的不归路。

可是十多年的儒家教育,早已将报效国家的种子,播种在了他的心里。

于是这一年,刚刚考上秀才的蔡元培,开始奋起反抗。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8)

他首先打破禁忌,如饥似渴地阅读各家经典,广泛涉猎社会政治学说、自然科学等“新学”,并揭露旧式教育的弊端:

“……如凶汉之割折幼童,而使为奇形怪状焉。追想及之,令人不寒而栗。”

紧接着,他自创了一种“怪八股”,突破了八股文的思想桎梏,并以自己的仕途做赌注,接连在考试中大胆试验:

“与其守成法,毋宁展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可没想到,这种另类的文章却屡获考官的赞赏,让他从万千考生中脱颖而出。

会试主考王颂蔚看了他的文章,连连赞叹:“大气磅礴,非常人所能做!”

就连帝师翁同龢,也十分喜欢这个年轻人:“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才也!”

一日之内,“蔡元培”的大名传遍了京城。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9)

然而就在众人纷纷猜测“蔡元培是何方神圣”时,他却放弃了复试和殿试,乘一叶扁舟,“游山玩水”去了。

两年间,蔡元培游历了大清的沿海各省,实地考察百姓生计,提前为仕途做准备。

1892年,信心满满的他,回京补考殿试,如愿以偿高中进士,被光绪皇帝留在身边。

这一年,蔡元培25岁。

他意气风发,满腹国计民生,虽未曾与慈禧谋面,却注定和她不是一路人。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10)

滔天国恨

两年后,蔡元培熬过了 “实习期”,补录为翰林院编修,正式成为光绪皇帝的“御用秘书”,有望官至宰辅。

然而就在这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

作为主战派,蔡元培迅速召集了一帮翰林院的有志之士,一起分析战局、共谋良策,曾提出许多有用的建议。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11)

战争之初,清军傲慢轻敌,蔡元培代表翰林学士上书:“敌情叵测,宜出奇兵,以弥兵衅”,建议清政府重视敌情,多用奇兵取胜。

后来清兵节节败退,朝中主和派甚嚣尘上,蔡元培再次上书告诫:“战败而遂和,则国必不复振”,只有在失败中学习,切实增强军队的实力,才能保住国家的利益。

然而不知为何,这两份奏折都石沉大海。

其实不仅是这两封奏折,大臣们的很多建议都被慈禧扣下了。

彼时的慈禧,正一心一意地筹划着她的60大寿。她挪用大批军费,修葺颐和园,筹备豪华寿宴,而当大臣们找她要钱备战时,她却大发雷霆:

“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12)

不久,北洋水师因设备老化,丧失了战斗力,最终全军覆没,清政府也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噩耗传来,蔡元培悲痛欲绝,提笔写下:“甲午以后,中国睡而将醒!”他深恨光绪皇帝的无能,更是把慈禧恨到了骨子里。

与此同时,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应运而生,很快吸引了一大批爱国举人。

对此,蔡元培曾说:“维新党人,吾所默许”。

可是默许之后,他却不愿参与其中。只因蔡元培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天真。

“不先培养革新之人,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把宝都押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怎么可能赢?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13)

1898年9月,维新变法失败了,但让蔡元培始料未及的是,慈禧竟下令残杀谭嗣同等爱国志士!

国将不国,可她却还在争权夺势、自相残杀!此时,蔡元培对慈禧的仇恨值达到了顶峰。

这一年,蔡元培31岁。

两次受挫之后,他终于意识到,要扭转国家的颓势,必须培养一批新青年,换掉这些国家的蛀虫!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14)

暗杀尝试

1898年冬,蔡元培辞掉令无数人眼红的京官,回乡搞起了教育。

然而要推行新式教育,又谈何容易?不管是办学还是办报,思想腐朽的老顽固们,处处阻挠着他。

一忍再忍之后,蔡元培终于打定主意,抛弃温和的手段,干起了革命。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15)

“革命只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谁也没有想到,蔡元培一介弱质书生,最终却选择了危险性更高的暗杀事业。

至于暗杀的对象,自然是清政府的最高领导者:慈禧太后。

那几年暗杀团发展迅速,不仅很快成立了 “光复会”,会长蔡元培还跟孙中山搭上了线,把“光复会”发展成了革命党人在上海的主要据点。

在这期间,蔡元培的爱好就是在实验室里研制炸药,经常一呆就是一整天。

他研制的“元培牌”炸药,体积小、威力大,一时间清政府的高层官员频频遭到暗算,只可惜没能炸到慈禧。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清政府搜捕革命党人的力度加大,暗杀事业陷入了低潮。暗杀行动屡屡失败,上海余庆里据点也不幸被端,十多名同志遭到捕杀。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16)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蔡元培不得不承认,暗杀一时爽,但救国的可行性却不大。

在革命党人纷纷东逃日本避难之时,他坚守上海,却深感救国无门。独处时,他常自嘲“一生进难易退”,也曾感慨“在上海所图皆不成,意颇倦”。

这一年,蔡元培37岁,他暗杀慈禧的计划失败,空有救国救民之志,眼前却看不到一丝光明。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17)

留学取经

就在此时,蔡元培听到了一个消息,清政府要派翰林院编修出国留学。他当即拍板,去德国留学:

“游学,非西洋不可,且非德国不可!”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18)

为什么一定要去德国呢?原来,他曾经对“普法战争”感触颇深。

在普法战争中,德国本是一个弱势的小国,却能够反败为胜,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背后的原因,不能不引人深思。

几番求索之后,蔡元培得知在战争之前,德国曾推行现代学制改革和“泛爱国主义教育”,正是这些先进的教育制度,迅速提升了德国的国力,进而带动了军队实力的增强。

这一发现让蔡元培激动不已。当初加入暗杀团,就是想肃清新式教育的拦路虎,其实他骨子里一直坚信:“救中国必以学!”

既然暗杀这条捷径走不通,不如先到德国学习教育改革经验。经验到手了,让慈禧再蹦跶几年又何妨?

于是几经辗转后,蔡元培进入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他“专修文科之学,并研究教育原理,及彼国教育之现状”。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19)

这一年,蔡元培40岁。

他不再关心慈禧的死活,而是默默积蓄力量,等待着时机,以便将所学的先进教育经验带回中国。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20)

教育救国

很快,机会来了。1912年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让蔡元培赶紧回国,出任教育总长。

再次踏上故国的蔡元培,总感觉有些不真实。

在这四年半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慈禧病逝,清政府倒台,教育改革似乎迎来了最好的时机。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21)

蔡元培果断抓住机遇,废止了中国几千年来“祀孔读经”的旧习,又力排众议,制定了沿用至今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研究院”的现代学制。

可惜好景不长,仅隔半年,袁世凯复辟的野心便显现了出来,蔡元培怒斥他:“蹂躏人权,莫此为甚!”甩手又去了法国留学,坚决不与专制为伍。

谁料3年后,袁世凯竟去世了,继任总统再次致电蔡元培,希望他出任北大校长。

几番折腾下来,蔡元培意外地从教育总长,变成了北大校长。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22)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它本是维新变法的进步产物,变法失败后却成了“官老爷们镀金求官”的场所,学员和教师的背景都很深。

许多故友劝他,不要接这个烫手山芋,蔡元培却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到任,就对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为了将新思想引入北大,他替陈独秀伪造学历,推举陈独秀为文科组长,同时动用人脉将《新青年》杂志搬到了北京。

为了使学生们接受一流的哲学教育,他破格录取年仅24岁的哲学大师梁漱溟,让梁漱溟从落榜考生,一跃成为北大最年轻的特聘教员,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23)

一番改造下来,蔡元培得罪了不少人。有教员把他告上法庭,也有政府官员向他施压,但在政治中心混迹多年的蔡元培却油盐不进。

实在逼得急了,他便以辞职要挟,短短十年间请辞了七次,被戏称为“辞职校长”

在他的坚持下,北大很快被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学府,每年都为中国的革命,输送一大批新鲜血液。

当时访问中国的英国哲学家罗素,忍不住将北大与剑桥相比。美国哲学家杜威,更是盛赞:

“能领导一所大学,对民族和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世界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人。”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24)

这一年,蔡元培56岁。

他半生坚持的“教育救国”理念初见成效,中国的革命迎来曙光,而慈禧已经成为了历史。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25)

万坟如海

1923年春,蔡元培改造完北大,又开始琢磨起了“百年大计”。

他奔赴欧洲研究科学和美育,几年后,回国建立了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

晚年的他疾病缠身,迫于局势移居香港,却依然笔耕不辍。偶尔他抬头北望,刹那失神,又轻声叹息,埋头书海。

不久,蔡元培病情加重,吐血不止,弥留之际,嘴里反复念叨着:“科学救国,美育救国”。在场之人,无不落泪。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26)

这一年,蔡元培73岁。

他为国家为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回首一生,他始终是一名开拓者。

清代末年,他是唯一一个敢反抗旧八股的秀才。

革命之初,他是敢刺杀卖国太后的翰林第一人。

救国无门时,他又是敢于探索一条“教育救国”新路的先行者。

功成身退后,他更是第一位敢于进军科研学术界的先驱。

毛泽东赞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周恩来也含泪写下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历史上能被称为“完人”的,何其稀少,而蔡元培被后人誉为“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

慈禧太后为何能压制袁世凯(暗杀慈禧怒怼袁世凯)(27)

1940年3月10日,蔡元培在“香港仔华人墓场”下葬。

这一天,邻居为他烧纸,朋友为他买棺。闻声出来看热闹的香港市民不计其数,但讽刺的是,他们却不知“蔡元培是何许人”。

历史的洪流滚滚,蔡元培生前的热血,最终消逝在了岁月的长河里,随他一起淹没于如海的坟茔之中。

现在我们提起蔡元培,津津乐道的是他“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和“春风化雨”的君子之风。

可是谁还记得,他儒雅的外表下,那身铮铮的铁骨和那颗滚烫的爱国之心呢?

. END .

【文| 幸福心理】

【编辑| 毛毛雨】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推荐:

那个一直垫底的穷学生段奕宏,如今混得怎样了

一个英国留学生回国后的自白:请祖国相信,我们不是来万里投毒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