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侯宝林相声最简单的对话:相声界谁的人生最励志

侯宝林相声最简单的对话:相声界谁的人生最励志北京人说“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夏不凉”,侯宝林小时候搬过很多次家,居住条件最好的一次也只是两间东房,其他时间都是一家人挤在一间几平米的小破房子里。如果能被富贵人家收养在旧社会倒也不算坏事,可收养侯宝林的侯连达夫妇自己也穷得叮当响,侯宝林的养父经常性失业,养母在家操劳,实在揭不开锅的时候就得靠给名伶当跟包的舅舅接济。这位被影视剧行业遗忘的相声大师就是侯宝林,他的一辈子,别说在相声界,就算放大到曲艺界、文艺界和全社会,那也是充满传奇和励志的一生。1、养子到孤儿侯宝林出生于1917年,5岁时被卖到北京一个姓侯的落魄旗人家庭,他只知道自己的生辰和乳名,父母是谁家在何地包括自己的姓名均一无所知,这种出身在已经是社会底层的相声行业都属少见,有些同行也确实穷,可再穷也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父母是谁老家在哪儿,侯宝林连这个自己的基本信息都不知道。

人一旦出了名,那他的履历将会被各路媒体翻个遍,然后添油加醋写成花儿。远如尧舜禹汤,近如二马许王,上如刘邦,下如郭德纲。

光码字当然没意思,名人传记的另一个好出处就是影视剧改编,尤其是在文艺界,名人传记类电视剧做好了就是文化传承,做不好至少也算是一个消磨时间的娱乐节目,比如电影大片《梅兰芳》,评剧题材电视剧《白玉霜》和黄梅戏题材的《严凤英》等。

在相声领域,名人传记类电视剧数量也不多,最知名的莫过于《马三立》,还有以刘宝瑞和其单口相声为题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以及名气不大的《高凤山》等。

偏偏,相声界最具改编价值、人生最为励志的一位大师,他的人生却没有被改编成影视剧,虽然他在文艺界地位不输梅兰芳,相声界地位压过马三立和刘宝瑞,但就是没有人想起来为他拍一部电视剧。

这位被影视剧行业遗忘的相声大师就是侯宝林,他的一辈子,别说在相声界,就算放大到曲艺界、文艺界和全社会,那也是充满传奇和励志的一生。

侯宝林相声最简单的对话:相声界谁的人生最励志(1)

1、养子到孤儿

侯宝林出生于1917年,5岁时被卖到北京一个姓侯的落魄旗人家庭,他只知道自己的生辰和乳名,父母是谁家在何地包括自己的姓名均一无所知,这种出身在已经是社会底层的相声行业都属少见,有些同行也确实穷,可再穷也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父母是谁老家在哪儿,侯宝林连这个自己的基本信息都不知道。

如果能被富贵人家收养在旧社会倒也不算坏事,可收养侯宝林的侯连达夫妇自己也穷得叮当响,侯宝林的养父经常性失业,养母在家操劳,实在揭不开锅的时候就得靠给名伶当跟包的舅舅接济。

北京人说“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夏不凉”,侯宝林小时候搬过很多次家,居住条件最好的一次也只是两间东房,其他时间都是一家人挤在一间几平米的小破房子里。

为了不饿死,侯宝林不到十岁就学会走街串巷卖报纸、卖冰核、帮人拉水车,冬天赶上有粥场的时候,他起大早拿着个大碗排队领稀粥,一家人有时候就靠他打来的一碗粥过一天日子。

就这样的苦日子也不是个头儿,侯宝林15岁时,养母去世,没几年后养父也因为贫病交加在坟地里上吊自杀。侯宝林又从养子彻底变成了孤儿。

看侯宝林这个身世,真可谓是人家惨剧,如果说其他同时代的相声同行如张寿臣、马三立、常宝堃和刘宝瑞也都是起于社会最底层的清贫之家,侯宝林的出身连社会底层都不如,干脆就是社会底层下面的地下室,别说功成名就了,就算是活着他都要比一般穷人费更大的劲。

侯宝林相声最简单的对话:相声界谁的人生最励志(2)

2、从小学徒到相声艺人

侯宝林12岁时,养父怕他饿死,送他到二黄艺人颜泽甫家里学唱戏,还签了生死文书。

颜泽甫家里除了师父还有师娘和师兄,侯宝林等于是家里地位最低的人,不光每天练功学戏,还要担当家里所有的碎催活计,挨打那就是家常便饭,中间他因为吃打不过也跑过,但签了生死文书的现实让他不得不继续忍受。

更扯淡的是,颜泽甫中途去太原发展,他不仅没带侯宝林走,还到处给同行打招呼说侯宝林没有出师,意思是你们不能收他唱戏,这等于是断了侯宝林的生路。

好在侯宝林心眼灵动,他在街上跟其他卖艺的艺人偷着学戏,学太平歌词,也学相声,学到了就现学现卖找地方卖艺赚点小钱糊口。在这个过程中,他因为偷艺受尽了白眼和排挤,整天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住的地方也是五花八门,买不起棉被只能租别人的被子盖,还经常拖欠棉被租金。

好在,在各种学艺的过程中,侯宝林认识了很多同行,比如白全福一家,刘洪沂的父亲刘醒民,常宝臣以及他后来的师父朱阔泉等人。

侯宝林20岁时最早认识的师父常宝臣去世,21岁时朱阔泉主动收侯宝林为徒,这样侯宝林在街面上混了六年后终于有了正式的相声艺人身份,可以光明正大的卖艺了。

在侯宝林学艺的这些年里,他不是没有其他挣钱的方法,比如曾经有江湖骗子邀请他入伙,但侯宝林一直洁身自好,再穷也不去骗人,再饿也靠自己的本事挣钱。这一点对于一个经常性挨饿受冻的孤儿来说实属不易,因为没有人教他管他,一切全靠他自己啊。

侯宝林相声最简单的对话:相声界谁的人生最励志(3)

3、从小艺人到大明星

侯宝林22岁时和师弟一起闯关东说相声,没想到没挣到钱不说,还亲眼目睹了一幕艺人被汉奸打死的人间惨剧。侯宝林和师弟王宝童放弃一切逃回北京,随后大病一场。

23岁时,正处于人生低谷的侯宝林接到了天津燕乐戏院的邀请,此时毫无名气的他一下子走到了全国曲艺的最前沿。

这时候,长期坚持原则,不说脏口、不说荤段子、只说文明相声的侯宝林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他的文雅、他的柳活儿、他的新编段子在天津一炮打响,受到天津文艺界的热烈欢迎,他很快成为天津五档相声之一,和张寿臣、常宝堃、戴少甫名气不相上下,甚至还要压过马三立一头。

可以说,侯宝林的走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当时的天津相声市场正好缺少他这种类型的相声艺人是其偶然性,而侯宝林一直坚持说文明相声则是他成名的必然性。

侯宝林相声最简单的对话:相声界谁的人生最励志(4)

成名后的侯宝林并没有固步自封,也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时不时和同行闹矛盾,他不断学习新的艺术,比如向评剧学习、像越剧等南方剧种学习、甚至像话剧学习,他这种孜孜不倦追求艺术积淀和创新的精神正是相声同行们缺少的。

在天津期间,侯宝林让相声行业第一次在戏院里真正实现攒底,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收入水平,为相声行业立下大功(张寿臣语)。

戴少甫被汉奸殴打致死之后,侯宝林毫不畏惧,跪在舞台上大哭为戴少甫募捐,将这位自己的强劲竞争对手的后事和家人安排妥当。

可以说,在天津的几年里,侯宝林完成了人生的蜕变,从一个吃不饱饭的小艺人成长为相声界的大明星,这是命运给他坚持不懈奋斗的褒奖。

侯宝林相声最简单的对话:相声界谁的人生最励志(5)

4、从明星走向大师

解放后,相声行业一度陷入尴尬境地,甚至有消亡的风险,很多相声艺人准备甚至已经去改行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侯宝林参与发起了相声改进小组,通过翻新老段子、创作新段子、教育老艺人、培养新演员的综合方式,将相声行业从一个陈旧的、落后的、消极的行业改造成积极向上、新作不断、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兴行业。

侯宝林相声最简单的对话:相声界谁的人生最励志(6)

在此期间,侯宝林不仅带头创作新段子、说新相声,更是主动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慰问团,亲自上了朝鲜前线。

可以说,在相声行业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正是侯宝林和同行们的努力让这个行业焕发出第二春,侯宝林在其中起到了龙头和骨干作用。

在创作新段子的同时,在侯宝林主导下,中央广播说唱团还抢救了一批老相声段子,比如张杰尧创作的几个经典相声如《关公战秦琼》《张飞打严嵩》都是由侯宝林牵头抢救下来的。

从建国后再到改革开放,侯宝林一步一个脚印,成为全国人民最熟悉的相声演员之一,也成为有口皆碑的相声大师。

侯宝林相声最简单的对话:相声界谁的人生最励志(7)

5、从文盲到专家

侯宝林只上过三个月的义学就辍学了,可以说他在解放前是如假包换的文盲,直到解放后他才又一次拿起了笔,此时他已经三十多岁了。

一个文盲,却有一个和文盲不相称的目标,那就是总结相声艺术的经验,研究相声艺术的理论。笔者认为,这是侯宝林最让人敬佩的地方之一,要知道,以他解放后的地位和名气,没有人要求他去做这些事,毕竟有薛宝琨这些人在呢。但侯宝林却把这个文艺理论的工作扛在自己一个文盲的肩膀上。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侯宝林代表我国相声界去日本、美国访问和演出,他和世界各地的语言学家和文艺学者谈笑风生共同探讨语言艺术的魅力,别人根本看不出来他在接近四十岁时还是个文盲。

侯宝林相声最简单的对话:相声界谁的人生最励志(8)

1983年的首届春晚上,侯宝林担任了央视春晚的顾问,和他一起担任此工作的还有歌舞领域的王昆、京剧领域的袁世海和电影行业的凌子风等人,侯宝林作为顾问代表向全国人民发表了讲话并拜年。

笔者认为,这一刻的侯宝林是他一生中最帅气的时刻,要知道,他曾经是一个满京城流浪卖艺的孤儿,过着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生活,谁能想到几十年后,他会代表中国整个文艺界在全国性的央视春晚上讲话。

当年为了混口饭吃,因为没有师承只能忍受着别人的白眼和排挤撂地卖艺。几十年后,在他身旁的舞台上,他的徒弟和徒孙在央视春晚上风华正茂。

侯宝林相声最简单的对话:相声界谁的人生最励志(9)

这样传奇的一生,还不够逆袭吗?这样的侯宝林,还不够励志吗?

可惜,这么好的素材,怎么就没有人想到去拍《侯宝林》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