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向奋斗在防疫工作一线工作者致敬(坚守防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

向奋斗在防疫工作一线工作者致敬(坚守防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别着急,咱试试别的办法。”几经尝试,临时三人服务队找到了个巧办法,他们用扳手固定住螺母,然后用小锤轻轻敲击扳手柄,就这样还真一点点把螺母震松了。氧气瓶更换完毕,再经过几道调试确认无误,张联瑶松了口气。氧气瓶该怎么换谁也没操作过,关乎生命安全不能模棱两可。张联瑶一边联系厂家一边上网查询换氧气瓶的办法,跟着流程一步步走,谁成想又遇到了第三道难题:旧氧气瓶上有一根用螺母固定的玻璃管,这根玻璃管需要挪到新氧气瓶上才能正常使用。这螺母又大又紧,试了几次都拧不下来,再用蛮力生怕弄坏了。“我对老人有印象,梳理包楼台账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张联瑶说,老人的孩子有的不在京,有的住得很远,现在家里只有一名保姆照看着老人。现在居民楼被划定在管控区里,肯定不能指望家属来解决这件事了。情况紧急,张联瑶赶紧联系氧气瓶厂家,对方的师傅不能贸然到管控区来送氧气瓶,棘手的难题摆在了眼前。张联瑶找到另外两名社区干部杨毅和刘宇

连续几轮核酸检测、封控管控区居民生活保障、确诊密接人员转运……从4月下旬至“五一”假期,本市各街道、社区、物业的基层工作人员放弃了休息,用他们的辛苦筑起了又一道疫情防控的高墙。当疫情发生时,防疫工作要求基层工作者有章可循,但是面对居家隔离居民的急难愁盼、个性化诉求,解法却千差万别。在一个个关键时刻,基层工作人员的毅力与智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救命氧气瓶及时送到90岁老人家

4月25日是朝阳区垡头街道翠城馨园233楼划为疫情管控区的第3天。社区包楼干部张联瑶正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组织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却突然接到了一通急电。楼里一位90岁老人每天需要吸氧,家里的氧气瓶眼看要见底了,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向奋斗在防疫工作一线工作者致敬(坚守防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1)

垡头街道工作人员将氧气瓶送到老人家里。

“我对老人有印象,梳理包楼台账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张联瑶说,老人的孩子有的不在京,有的住得很远,现在家里只有一名保姆照看着老人。现在居民楼被划定在管控区里,肯定不能指望家属来解决这件事了。情况紧急,张联瑶赶紧联系氧气瓶厂家,对方的师傅不能贸然到管控区来送氧气瓶,棘手的难题摆在了眼前。

张联瑶找到另外两名社区干部杨毅和刘宇,组建成了临时三人服务队。他们与厂家约定好见面时间和地点,骑上三轮车把新氧气瓶运回了社区。

难题接连而至,老人住在10层,即便有电梯,这个200多斤的“大家伙”三人合力也很难抬动。他们想了个办法——将氧气瓶斜着支在地面上,然后小心翼翼向前滚动,终于成功将它运到了老人家中。从电梯门到老人家的门虽然只有短短几十米,可三名社区工作人员都穿着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把氧气瓶运到老人家里的时候他们已经累得气喘吁吁。

氧气瓶该怎么换谁也没操作过,关乎生命安全不能模棱两可。张联瑶一边联系厂家一边上网查询换氧气瓶的办法,跟着流程一步步走,谁成想又遇到了第三道难题:旧氧气瓶上有一根用螺母固定的玻璃管,这根玻璃管需要挪到新氧气瓶上才能正常使用。这螺母又大又紧,试了几次都拧不下来,再用蛮力生怕弄坏了。

“别着急,咱试试别的办法。”几经尝试,临时三人服务队找到了个巧办法,他们用扳手固定住螺母,然后用小锤轻轻敲击扳手柄,就这样还真一点点把螺母震松了。氧气瓶更换完毕,再经过几道调试确认无误,张联瑶松了口气。

“笨办法”肉眼紧盯转运系统

5月4日,皇城根遗址公园北广场标志性的断墙之下,不到早6点便布置起了核酸检测点,属地东城区景山街道坚守一线的基层工作者大多完全放弃了假期,紧盯几轮的核酸筛查。这场战疫中,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门宇义无反顾地坚守了10天。

向奋斗在防疫工作一线工作者致敬(坚守防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2)

景山街道工作人员坚守核酸检测点。

4月26日,门宇在上班途中得知自家的小区进入管控状态,当时他的健康宝还未弹窗,回家还是上班一下子成了艰难的抉择。想到当日正是本轮疫情当中东城区开始核酸筛查的首日,街道社区最缺人手,在照顾家人和疫情防控工作两者之间,门宇果断选择了后者。

5月1日到5月2日夜,门宇被抽调到密接人员转运组,负责后台总调度。因为是临时抽调,门宇的手机上无法临时安装相关系统的APP,他只能依靠办公室的电脑完成调度工作,可恰恰是这24小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

“系统提示音怎么也不响了 查不出原因。”门宇说,当密接人员需要转运的相关要求被派到属地,系统上就有显示,他必须第一时间调度相关工作,一分一秒不能延误。转运单进入系统之后,不仅电脑屏幕上有显示,同时应该有“叮咚”的提示音,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提示音当天没有了,技术部门也一直难修复。

“我让大家别着急,说我有办法,其实我能有什么办法呀,笨办法呗!”门宇便只能双眼紧盯屏幕,一刻不能放松,就这样在电脑前直勾勾盯了24小时。

从4月26日至“五一”假期结束,他未休息一天,工作、吃住都在单位,从核酸筛查工作的现场协调到集中隔离人员的转运工作,他悉数参与。

一个晚上突发情况接连不断

“开门放行!”值班人员一声令下,原本只进不出的管控小区大门拉开,一辆私家车飞驰而去,车上载着的是破了羊水情况危急的孕妇。面对严格的防疫要求,基层工作人员不仅要将相关政策读懂吃透,更要针对不同的突发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经开区亦城科创家园2期从4月30日起进入管控状态,涉及居民多达3000余人,从社区到物业,每名基层工作人员都绷紧了神经。

向奋斗在防疫工作一线工作者致敬(坚守防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3)

亦城科创家园2期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提供防疫保障。

“我开始以为是居民家电卡没钱了,后来发现不对。”5月1日晚间,社区党委书记周文突然在居民微信群里看到一条消息,管控区里某居民楼4层停电了,但很快同楼的其他居民也反映,统计发现从4层到8层都没电了。周文立即联系小区物业。项目副经理刘苍判断,该小区属于老旧小区,因为居民都在居家,晚间用电负荷较高,很可能是跳闸了。根据这样的判断,物业立即调派坚守在管控区内的抢修人员赶到楼内,第一时间合闸,问题解决了。

一件小事过后,凌晨12点,新情况又出现了,一位居民把车开到了小区门口,按照防疫要求,管控区的居民是不能出小区的。社区值夜班的工作人员上前了解情况,得知车上载着一位孕妇,因为羊水破了需要紧急就医,居民已经联系了救护车,但调派特殊的负压救护车赶来需要45分钟,居民等不及就自行开车就医了。

“您别着急,我们汇报一下马上开门。”工作人员一句话,给居民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一情况按防疫要求从社区汇报到街道再转到经开区,无论转到哪一级,没有任何人犹豫——放行,不能因为防疫耽误就医。情况报到区里再反馈回来,仅用了不到5分钟,居民开着车直奔医院。翌日清晨,周文得知居民母女平安的消息,欣慰极了。

周文说,当晚还有老人突然晕眩需要送医的紧急事件,突发情况可谓是接连不断。在封控、管控小区里,无论是社区、还是物业,基层工作人员随时应对突发情况是常态,既要严格执行防疫要求,也要灵活处置各类诉求。亦城科创家园2期区属于公租房小区,从这里的居民到他们所属的企业,再到小区开发商,以及街道和社区,各方建立了多个微信群,形成了消息畅通的“网”,居民的各类急难愁盼、个性诉求传达更快更准,却也考验着基层防疫的应变能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