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县学校(民族之花开满园)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县学校(民族之花开满园)今年9月底刚退休的市二职校校长龙陵英说:“民族文化融入职业教育,不仅帮助学生提升就业技能,还让他们从骨子里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如今,学校融入民族文化的职业教育走向国际。“侗礼”品牌——“侗寨五娘”系列表演登上了2018年的新西兰奥克兰国际时尚文化周的舞台;2019年学校《苗翎嫁娘》系列服饰设计夺得新西兰国际文化时装周最佳民族服饰创新设计奖和最具民族魅力品牌奖。2019年7月,市二职校牵头成立了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柳州联盟,举办“侗寨·五娘”文化论坛,吸引了河池、荔波、海南等地的职业院校及海外友人到会参与交流研讨,把少数民族文化“柳州职教”模式推向了全国。市二职校的成功离不开变中求进的创新与奋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学生流失率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大多数辍学的孩子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为改变这一现状,助力脱贫攻坚,学校不断挖掘与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打造出系列特色专业课程
学生在展示民族刺绣
唱侗歌、画侗画、制作民族服饰……10月,走进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市二职校)的校园里,浓厚的民族团结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学校仿佛四季常春的花园,民族团结之花争相开放,芳香四溢。
自2018年我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以来,市二职校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小组,参与了“四进五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并结合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服务地方社会变化发展的办学宗旨,把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工艺美术、美术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不断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民族职业技术人才。
民族职业教育走向国际
2019年7月,市二职校牵头成立了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柳州联盟,举办“侗寨·五娘”文化论坛,吸引了河池、荔波、海南等地的职业院校及海外友人到会参与交流研讨,把少数民族文化“柳州职教”模式推向了全国。
市二职校的成功离不开变中求进的创新与奋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学生流失率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大多数辍学的孩子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为改变这一现状,助力脱贫攻坚,学校不断挖掘与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打造出系列特色专业课程。
如积极打造“侗礼”品牌;建立教、学、研、产、商深度融合的侗寨五娘民族文化传承等基地,让学生到此实训、实习,了解传统文化,实现少数民族文化技艺、职业教育与学前教育的有机结合;出资送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到国外研学,使其了解自己所服务的行业,对自身职业发展、人生规划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向地方民族企业输送大批技术型人才;实施教育扶贫,截至2019年共资助各民族学生达27050人次,开展学校对口帮扶,通过职业技能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等。
如今,学校融入民族文化的职业教育走向国际。“侗礼”品牌——“侗寨五娘”系列表演登上了2018年的新西兰奥克兰国际时尚文化周的舞台;2019年学校《苗翎嫁娘》系列服饰设计夺得新西兰国际文化时装周最佳民族服饰创新设计奖和最具民族魅力品牌奖。
今年9月底刚退休的市二职校校长龙陵英说:“民族文化融入职业教育,不仅帮助学生提升就业技能,还让他们从骨子里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自信。”
多彩活动守护团结之根
“我们班有40多人,超过一半是少数民族学生,我们相互学习对方的方言,当自己听得懂对方的家乡话时,觉得非常有趣。”市二职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黄慧婷说。
目前学校学生已有1072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64.4%,但是学生之间没有隔阂,他们不仅可以用少数民族语言交流,还能一同参加各类民族技艺学习和趣味竞技活动。龙陵英介绍,学校设有两个课堂,“第一课堂”是让学生们在教室里学习民族团结理论知识,如定期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写一篇民族团结作文、看一部民族团结影片、讲述一个民族团结故事;推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创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育人体系等。“第二课堂”是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民族文化活动。因此在市二职校的校园内可随处看到民族风情园、民族服饰体验馆、非遗学堂、民族工艺美术实训室等多民族共享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阵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交融、创新、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课余时间,学校侗美合唱团、芦笙队等民族活动社团还会自发地参与全市“壮族三月三”“多耶节”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感受各族人民携手共进的繁荣发展历程,喜唱民族团结新生活。
同时,为营造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良好氛围,学校今年承办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民族技能创业培训班”,向外地来柳的各族群众传授民族刺绣、手工艺品制作、侗族打油茶、民族风味点心制作等技能,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提升就业与致富技能,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在创建中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各民族学生共居共学共乐,市二职校的师生们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了一起,汇成嘹亮的主旋律回响在龙城大地。
本报记者 覃珩 蔡婉君 报道摄影
(来源:柳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