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社区矫正工作提质增效(门源县司法局用活)

社区矫正工作提质增效(门源县司法局用活)  巧用除法解难题。去除繁琐事务,浓缩监管程序,精简矫正监管流程。入矫期做到“七个一”,组建一个矫正小组、签订一份帮教协议、开展一次入矫谈话教育、组织一次入矫宣告仪式、落实一次心理测评研判、制定一份个性化矫正方案、建立一人一宗矫正档案。矫正期做到“八个一”,一周一次电话汇报、一月一次思想汇报、一月一次集中教育、一月不少于一次公益活动、一月不少于一次入户走访、一月一次分析研判、一季度一次奖惩考核、一季度一次风险评估。解矫期做到“五个一”,进行一次矫正效果评估鉴定,开展一次解矫谈话、组织一次解矫仪式、发放一份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落实一次安置帮教衔接,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来源:门源县司法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青海普法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今年以来,门源县司法局紧紧围绕全省“强基固本筑平安 全力护航二十大”专项行动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保障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充分运用“加减乘除”法扎实开展工作,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为平安门源、法治门源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区矫正工作提质增效(门源县司法局用活)(1)

  勤用加法促规范。 健全社区矫正机构设置,建立工作机制和议事规则。及时调整门源县社区矫正委员会成员,印发《门源县社区矫正委员会工作规则》《门源县社区矫正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门源县社区矫正委员会成员单位责任清单》,将社区矫正工作落实落地,健全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具体负责实施、各乡镇、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社区矫正工作体制。

  善用减法消除隐患。坚持政治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完善矫正监管体系。组织辖区12个司法所每两周开展1次业务学习现场交流会,每月开展1次社区矫正分析研判会,梳理监管环节中存在的不足,特别针对县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检察建议和各级督查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台账,立即整改销号,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集中学习教育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居住地变更审批、参加公益活动、禁止令执行、档案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防止社区矫正管理随意化、零散化,切实减少监管执法风险。

社区矫正工作提质增效(门源县司法局用活)(2)

  多用乘法强质量。抓好“五项矫正”教育,提升矫正教育质量。抓好“政治矫正”,组织观看爱国电影、参观泉口镇旱台民兵连纪念馆、开展爱党爱国主题教育等活动,为社区矫正对象上好思想政治课,引导其知党史、感党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适应社会、重新融入社会。抓好“智慧矫正”,矫正中心和司法所双管齐下,加强对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的应用,积极利用“助矫通”小程序,实现远程监管和常态化信息核查,以技术手段强化监管力度,严防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抓好“文化矫正”,通过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主题教育活动、集中学习国学教材《弟子规》、观看孝德视频、参与预防酒驾宣传、植树造林等公益劳动,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对象公德意识与法治观念。抓好“精准矫正”,实现社区矫正对象无脱管漏管、无重新犯罪和有思想转变、有矫正成效的“双无双有”目标。严格落实矫情分析制度,分析研判每月社区矫正工作风险点,通过精确分析研判,排查出重点社区矫正对象,做到精准预警、精准研判、精准施策,增强风险防控的主动性。抓好“心理矫正”,在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室中配备音乐放松椅、心理沙盘、心理书籍等器材,让矫正对象经过心理咨询师的风险评估、谈话、心理测量等流程后,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案矫治、跟踪回访,帮助他们正确掌握健康心理调适的方式方法,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利度过矫正期。

  巧用除法解难题。去除繁琐事务,浓缩监管程序,精简矫正监管流程。入矫期做到“七个一”,组建一个矫正小组、签订一份帮教协议、开展一次入矫谈话教育、组织一次入矫宣告仪式、落实一次心理测评研判、制定一份个性化矫正方案、建立一人一宗矫正档案。矫正期做到“八个一”,一周一次电话汇报、一月一次思想汇报、一月一次集中教育、一月不少于一次公益活动、一月不少于一次入户走访、一月一次分析研判、一季度一次奖惩考核、一季度一次风险评估。解矫期做到“五个一”,进行一次矫正效果评估鉴定,开展一次解矫谈话、组织一次解矫仪式、发放一份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落实一次安置帮教衔接,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

来源:门源县司法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青海普法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