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科电器上市预测(飞科电器一人独大)
飞科电器上市预测(飞科电器一人独大)从上市开始,飞科电器的业绩就开始起伏。2016年,营收增长20.89%,虽然高于2014年和2015年,但是比2013年22.50%低。上市即高潮,往后走上了下坡路。2016年,净利润增长22.23%,相比往年下滑超过10%,2017年出现回升后,2018年以1.14%创历史新低。2016年4月,飞科电器登陆上交所主板,人送江湖称号“一个人的上市公司”。其中原因就是,这家成立20年的公司,其创始人与实控人均为温州人李丐腾,并且他控制着上市公司高达89.99%的股份。这在A股上市公司中,极其罕见。3月29日,飞科电器2018年年报新鲜出炉。业绩虽下滑不少,但是分红依旧,创始人又要领大红包。一人独大,增速创历史新低2018年,飞科电器增速创历史新低。其中,营收39.77亿元,同比增长3.20%;净利润8.45亿元,同比仅微增1.14%;扣非净利润7.77亿元,下滑1.27%。自2012年以来,
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市界 雷彦鹏
编辑|成静卫
投放大量的电视广告,让人们对飞科剃须刀并不陌生。在资本市场上,飞科电器自上市以来就备受关注。
3月29日,飞科电器2018年年报新鲜出炉。业绩虽下滑不少,但是分红依旧,创始人又要领大红包。
一人独大,增速创历史新低
2018年,飞科电器增速创历史新低。其中,营收39.77亿元,同比增长3.20%;净利润8.45亿元,同比仅微增1.14%;扣非净利润7.77亿元,下滑1.27%。自2012年以来,2018年可以称为业绩增长最差之年。
2016年4月,飞科电器登陆上交所主板,人送江湖称号“一个人的上市公司”。其中原因就是,这家成立20年的公司,其创始人与实控人均为温州人李丐腾,并且他控制着上市公司高达89.99%的股份。这在A股上市公司中,极其罕见。
从上市开始,飞科电器的业绩就开始起伏。2016年,营收增长20.89%,虽然高于2014年和2015年,但是比2013年22.50%低。上市即高潮,往后走上了下坡路。2016年,净利润增长22.23%,相比往年下滑超过10%,2017年出现回升后,2018年以1.14%创历史新低。
这期间,飞科电器分红的壕气一直不减。2016年上市当年,飞科电器两次现金分红,均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共计现金分红超8.7亿元。2017年,10派15元,现金分红超过6.53亿元。2018年虽然业绩大幅下滑,但还是延续了2017年的分红方案。
这样算下来,飞科电器上市三年来,现金分红共计21.8亿元。创始人与实控人李丐腾控股89.99%的股份,三年来四次“领红包”达19.6亿元。
轻资产运营,生产外包超70%
飞科电器以剃须刀起家,到目前,产品包括个人护理电器、生活电器和电工电器三大类。其中,个人护理电器品类主要产品有电动剃须刀、电吹风、毛球修剪器等,生活电器品类主要有电熨斗、挂烫机、智能扫地机器人等,电工电器品类主要为延长线插座。
剃须刀一直是核心产品。2018年,电动剃须刀贡献了68.75%的营收。身后依次是电吹风,占营收的15.35%;毛球修剪器,占营收的5.79%;营收为2.26亿元的电动理发器,占营收的5.68%,其余产品的营收基本上都在6000万元以下。
飞科电器采取以“FLYCO 飞科”为主打品牌、以“POREE 博锐”为防御品牌的双品牌战略。根据中怡康统计数据,“FLYCO飞科”电动剃须刀2018年零售量市场份额为45.39%,处于行业前列,子品牌“博锐”电动剃须刀市场份额为4.3%。
国外品牌飞利浦一直以高端形象示人,剃须刀均价412元,而国产剃须刀均价最高的是飞科,为127元,之间差着近300元的价格真空带,电吹风也是类似的处境。
中国产业信息观点认为,飞科电器以“飞科”和“博锐”分别主打中高端和中低端市场,未来有望通过加大研发、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均价提升。不过,2018年,飞科电器的研发费用为5288.66万元,同比减少了2.84%。同期,销售费用增加了17.83%,达到3.47亿元。
飞科电器主要采取自主生产与外包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2018年,电动剃须刀外包生产数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为71%。
想探索更多好玩资本故事,也可关注公众号市界(ID:ishijie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