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以前采访(当今坤生第一人)
王珮瑜以前采访(当今坤生第一人)上过《奇葩大会》讲脱口秀冲破传统束缚,尝试多种跨界她是《梅兰芳》中孟小冬的配唱戏迷们喜欢称她为“瑜老板”瑜老板是个很有趣的妙人儿
王佩瑜,人称瑜老板。
她是京剧新生代的领军人物
她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她是非遗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
她是《梅兰芳》中孟小冬的配唱
戏迷们喜欢称她为“瑜老板”
瑜老板是个很有趣的妙人儿
冲破传统束缚,尝试多种跨界
上过《奇葩大会》讲脱口秀
去过《朗读者》以唱腔朗读
唱评弹、跳街舞、打架子鼓
花式推广传统文化,吸粉无数
身在传统京剧,又如时尚偶像
明明女儿身,却胜似翩翩公子
出生于苏州的王佩瑜,是票友舅舅领她进了京剧大门,开蒙学的老旦,后来改学老生,听着余叔岩的唱片咿呀学唱。
25年前,上海兰心大戏院一位15岁的女孩登台献唱《文昭关》,技惊四座,女孩就是王佩瑜。
当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惊叹道:“这不就是当年的孟小冬吗?”从此,“小孟小冬”芳名远播,戏迷们亲切地称她为“小冬皇”。
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第一次听到王珮瑜唱戏。一下台,他一把抱住她:“你怎么唱得这么好!”
回京后,梅葆玖先生拿着王珮瑜的照片,见到同行就说:“上海戏校出了个小姑娘王珮瑜,唱得真好!”
瑜老板有句很经典的话: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还有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
在她心中,“京剧”是一个美好的存在,她不是期望每个人都会听会听懂,但她相信美的东西值得让更多人知道。
王珮瑜23岁的时候就拿到了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25岁便成了上海京剧院一团副团长。
自幼出名,天赋极好,又有大师提携,瑜老板的京剧之路走得令人羡慕。
各种光环、关注、鲜花、掌声围绕,王佩瑜最终逃离了体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欲将京剧推向市场化的道路。
离开了群体,因受限于知名度、费用等因素,王佩瑜工作室演出量并不多。几番困顿与周折,最终又回到了上海戏剧院。
她说:“年轻气盛的时候是做一个破坏者,因为破坏也有力量的,破坏完了呢?我回去以后,就决定做一个坚守者。”
瑜老板最近几年时常出现在镜头面前,玩跨界、出单曲、跑综艺,积极探索各种创新方式架设京剧和年轻人之间的桥梁。
同时,她又恪守着京剧人的传统,一丝不苟地表演和传承。
作客央视《朗读者》节目的时候,她以念京剧韵白的方式朗读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收获了一大批迷妹迷弟。诚如董卿之赞,“佩瑜,她是个才女”。
上《奇葩大会》的时候,她短短数分钟的演讲吸粉无数,80后、90后纷纷表示“路转粉”,进而对京剧产生了兴趣,其实这也是她参加《奇葩大会》的根本原因。
但是,频繁地参加综艺,也给瑜老板带来了争议。有批判的声音说:大言不惭!跳梁小丑!口出狂言!你算什么东西?!也配代表京剧?
对此,王珮瑜这样回答:“如果我还是只会唱戏,那么心胸就会陷于其中。当别人把这点骄傲戳破时,我就死掉了。”
她不怕争议,无畏质疑。她知道初心在哪里,到底要做什么。不想太红,只求粉红。
有很多人认为王佩瑜是因为演了老生才变得如此中性,她自称,其实自己性格本身就如此。
舞台上的瑜老板扮相俊秀,潇洒倜傥,唱戏之余她其实还有很多爱好。她兴趣很广泛,美剧、摄影、瑜伽、高尔夫、茶道、香道等等都有涉猎。
这倒不像一个传统京剧行业的人,简直是时尚偶像派风格。如今,她是京剧绝佳的传承人,也是最时尚的传播者。
在这个娱乐风尚盛行的时代,传统文化如果不思变,是很难生存的。资金短缺、人才流失、文化断层、宣传困难、受众群体少等等,都是可能遇到的困境。
如何在传承与发扬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如何在娱乐的浪潮中保证传统文化的本体地位,是值得思考的。
诸如王佩瑜的京剧传播,张军的新昆曲等等,都是将古老的传统艺术传递给更多的青年受众群体,其实也是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传统文化也要创新,也要跟上时代潮流,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重生读书会:由诗人、媒体人周重生(周寒树)领衔创作,欢迎关注我们哦,一起开启阅读之旅!阅读,是一场重生!